摘要: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随着社会各界对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必须加强工程施工管理方法和模式创新研究的力度,才能在确保建筑工程项目顺利完成的基础上,促进工程整体施工质量的提升。科学合理的建筑工程管理,不仅是工程项目顺利进行的基础,而且对于工程施工效率的提升以及工程施工成本的降低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建筑企业;项目管理;质量
引言
现代建筑企业模块化、精细化、流程化管理理念真正融入我国建筑企业的时间不是太长,能够熟练掌握、有效运用、实现落地生根的区域性建筑企业更是凤毛麟角、屈指可数。面对全国各地迎来的大批量、大规模、大发展中的基础设施投资项目、4A级景区打造项目、特色旅游小镇创建项目、PPP 投资开发项目等体量大、工期紧、运营快、质量高、效益好的全方位品牌升级项目,对于我们现有建筑企业来说,如何能够更高效、更快捷地科学经营、有效管理,功能完备、一应俱全的群体工程,已经突如其来地摆在我们的面前,对传统项目管理思路和管理方法,提出了严峻考验,传统的项目管理已经不再能够适应于现代化企业制度下的信息化建设高度发展的绿色、生态集群化项目管理。
1 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在项目工程管理的过程之中必须要以项目负责人为核心,通过对合同的深入分析以及研究来积极明确现有的项目责任体制,更好地实现现实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利用。其中企业的管理者需要积极学习相关的管理技术以及管理经验,对不同的生产要素进行协调以及合理的分配,以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以及管理质量为前提,更好地保障施工项目管理的经济化,合理化以及高效化。其中项目管理以实现前期的项目施工目标为立足点和核心,通过对工程项目主要内容的深入分析以及研究来站在宏观的角度,积极控制以及把握整体的施工进度以及质量,实现不同资源信息以及施工合同的合理协调以及互动。
2 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目标
一要确保施工质量。切实保障施工质量是施工核心,为了更好实现对建筑施工质量的有效保障,应该对整个施工流程详细把关控制,确保工程质量,构建建筑施工企业的社会形象。二要确保施工工期。对于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工作的落实,往往还需要切实把握好工期,切实做好施工进度管理工作,实现对整体建筑工程施工效果的提升优化,避免可能形成的明显问题威胁。结合施工工期方面的保障,需要切实围绕着相应的施工流程和预期需求进行匹配性控制,针对一些延误工期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提前采取较为合理的方式进行预控。三要确保施工安全。在建筑工程项目具体施工中,确保施工安全同样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环。这需要切实保障施工操作的安全水平,能够对于以往常见的各类安全隐患细化分析,了解以往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人为因素、环境因素以及技术要素等,加以克服,确保施工更加安全有序,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确保人身安全,避免遭受更大的经济损失。
3 项目管理面临的现状
3.1 目前我国中小型建筑企业普遍存在项目管理人才不到位
虽然某个项目管理班子成员表面上配备十分齐全,八大员岗位证件合规,项目经理建造师有效,技术负责人职称匹配到位,基本符合了政府及建设单位对关键岗位人员配备在证件方面硬性指标要求。但真正懂项目、管项目、熟悉项目建造程序的人才却十分稀缺、配备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项目的系统化建造进程。面对单位实体工程建造过程,也许还能勉强应付,完成建造。但对单项、群体、功能完备等系统性、全方位工程,就会捉襟见肘,暴露短板与不足,安全、质量、成本、进度等需待协调统筹处理问题突出,并会大量涌现。
3.2 施工材料因素
建筑施工材料的质量是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所以,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必须严格的按照工程设计质量要求,控制施工材料的质量。比如,进入施工现场的施工材料,必须采取抽查的方式对其质量与强度等进行严格的检查,在确保其质量符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标准后,才能允许其应用于建筑工程施工中。也就是说只有确保所有的施工材料质量都能经得起考验,才能促进建筑工程项目整体施工质量的不断提升。
3.3 政府对于建筑企业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这一领域的制度不完善
针对这一领域,我国虽然有着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并没有一个对这一行业有着针对性指导意义的制度,这一方面,与美国等西方大国相比,已经有了不小的差距。建筑企业缺乏正确的指导方针,只能靠着模仿国外企业,一步步的慢慢探索,这样效率太低,而且要走的弯路太多。在这种近乎于空白的领域,政府必须要站出来,制定一系列较为完善的相关法律法规来引导企业,只有跟着政府的领导,企业才能迅速走上正轨,而不是去走很多不必要的弯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 建筑企业项目管理改进工作分析
4.1 建筑企业项目班子组建
要适时按照工程项目的规模、施工技术难度、新技术应用程度、建设所在区域、人文环境等各方因素,综合考量项目班子人员配备。合理选用精干力强、业务熟悉、专业过硬、能力匹配的项目管理人员。采取新老搭班、相互交替、外强中干、内外兼修的原则,在保证能够按进度、按要求有效管控、全力实施项目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青年骨干,创新管理理念,切实培养多专业、多技能人才队伍,逐步以小规模项目实践为主,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提升人员队伍建设能力和水平。要建立目的明确的逐级规模化加压培训体系,避免出现层级跨越,造成无法挽回的项目经济、质量、安全损失。
4.2 设备、材料进场检验
我国建筑材料市场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建筑材料质量的参差不齐已经成为了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所以,为了确保建筑材料的质量符合工程施工的质量要求,施工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前,施工企业必须严格的按照要求进行施工材料的质量检验,才能从根本上避免因为使用质量不合格材料而导致工程施工质量问题的发生。另外,针对各种混合材料的原材料质量、混合料的配比以及配比过程等均需要按照相关要求加以控制,才能确保材料与设备的质量符合工程设计质量要求。
4.3 进行合理报价,科学投标
在招投标中,应对招投标信息进行广泛的收集,同时进行数据分析,这样才能选择相关的意向单位。另外,还应对意向单位中的招标广告,进行预算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讲,应依照以往施工经验,对当前项目中的数据资料进行考查,还应与地质资料进行结合,进行编制出项目工程量清单。就整体而言,应对市场进行针对性调查,这样才能对市场材料价格进行了解,才能对建筑工程进行估算。在一般情况下,会留有一定的空间。进行合理报价,不能盲目的压低价格。
4.4 建筑企业技术管理工作
项目建造过程是一次成型、不可逆转的施工过程,由于水文、地质、灾害等各方因素的多变,使得项目建造过程并不是一层不变、一帆风顺的,遇到具体的技术问题,还得根据环境状况进行实地解决。这就要求我们的项目技术人员必须具备基本的专业技能和实践处理能力,绝对要避免人云亦云,唯劳务施工人员是从,要从整体的项目安全、隐患彻排、功能使用等方面重点关注,适当考量项目成本,科学比选技术问题解决方法,要以理论联系实践为基础,从根本上消除化解技术难点,突破技术瓶颈。
4.5 完善施工管理体系与质量控制程序
1)严格的按照要求做好工程施工准备阶段的控制工作。工程施工阶段的准备控制工作主要涉及到设计图纸的交底与会审、施工组织的设计、施工生产要素的配置以及质量审查等几方面内容,施工阶段的准备控制过程,实际上就是要求施工企业严格的按照要求对施工现场的勘察,对施工人员进行的技术培训等各方面的工作,只有做好这些工作,才能为工程项目的顺利施工做好充分的准备。2)施工工程的控制。施工工程的控制主要涉及到技术交底、核查施工质量控制、中间产品质量控制、部分工程质量验收等相关工作。施工企业在工程施工阶段,不仅要严格的按照相关要求控制工程施工质量,同时管理人员还应加大工程施工检查的力度,才能及时的发现和纠正违规操作行为,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3)工程竣工验收阶段的控制。这一过程主要涉及到工程质量的检测、工程质量评定、技术质量文档的审核等相关内容。
5 新时期建筑企业项目管理所面临的新形势
1)新时期建筑企业项目管理面临着新形势。新时期建筑企业以绿色、环保、节能降耗为主,主动开发群体性、功能完备性,建筑市政管廊配套齐全、特色环保小镇集群化等 PPP 运营模式为特征的规模化项目建设。这就要求建筑企业必须尽快建立并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下的集融资、开发、建设为一体的大型有多种经营格局的集团化企业。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不再适应于新时期中新形势下的多元化项目管理。2)现代建筑企业制度下的项目管理新模式。新形势下现代建筑企业以模块化、精细化、流程化为主,采用网络信息管理手段,通过远程监控、视频交流、问题诊断,运用 BIM 技术,有效实现大型群体性、复杂项目管理的过程管控、质量监控、成本优化、节能降耗目标。
结束语
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对实现国家的发展有着关键的作用,为了能够真正实现项目管理质量以及水平的有效提升,参与者必须要明确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实质要求,更好地实现整个项目的稳定运作,促进项目质量以及水平的综合提升。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水平的高低是影响建筑工程整体施工治理的关键因素。所以,在开展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时,施工企业必须从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着手,才能及时的发现和解决工程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卢明超.浅谈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29):814.
[2]周海云.项目管理在保障房建设中的探索与总结[J].建筑技术开发,2015,(10).
[3]戴兆华.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机制系统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8.
论文作者:张路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7
标签:项目管理论文; 建筑论文; 项目论文; 质量论文; 企业论文; 工程施工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