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骨科护理人员临床护理观察能力的探讨论文_刘会平

培养骨科护理人员临床护理观察能力的探讨论文_刘会平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医院 天津 300270

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骨科护理人员临床护理观察能力的培养。方法:骨科护理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不断的进行探索并对自身的工作进行总结,不断的强化骨科护理人员的观察能力。结果:骨科护理人员的观察能力大大提升了。结论:培养骨科护理人员临床护理观察能力,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质量,满足患者的需求。

关键词:护理人员;护理观察能力;骨科

骨折是指骨结构的连续性完全以及部分断裂。我国近几年实施的计划生育导致我国的人口在逐渐的减少,而老龄化越来越严重。而骨折多数集中在少年以及老年人,中青年人也时常发生[1]。骨折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近几年来我国各种复合伤导致患者出现内脏不同程度的损伤,从而造成护理技术的难度在不断的加大。骨科护理人员的首要必学技能即观察能力。由于护士的护士质量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对此需要培养骨科护理人员临床护理观察能力异常的重要。

1.全面观察,重点收集,护理观察中要有针对性

1.1由于每一个患者骨折受伤程度不同,且临床需求不同,对此需要护理人员针对不同患者的病情进行有效的护理,满足患者的需求,做好护理工作,这里就需要护理人员要培养自身的观察能力,密切的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只有采取针对性护理才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若患者出现了呕吐的现象从而引起的呼吸道窒息,护理人员首要任务是将患者的呕吐物进行清除,接着对患者的呼吸道进行救治,需要给予患者氧气[2]。一些刚入院的患者需要进行入院宣教,熟悉医护人员,可向医护人员提问自己的疑惑,由医护人员进行解惑,治疗方案则是患者需要向医护人员提出的首要问题。

1.2患者的病情不同,则护理人员首要任务就是对患者进行检查,根据不同骨科患者的受伤程度进行判断和采取针对性护理方式。在观察患者病情时需要注意患者的受伤部分以及全身情况。不同的患者护理观察的重点不同,对此需要护理人员平时多注意。

1.2.1若患者为急性创伤,医护人员则根据患者的受伤程度以及出血量进行评估,观察患者是否出现骨折、血管是否损伤、患者的生命体征等。

1.2.2若患者刚做完急诊手术,则需要护理人员观察人员的生命体征以及患者的疼痛现象。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伤口渗血情况,避免出现失血过多从而导致威胁到患者的生命。若患者的出血程度为量多,但颜色却深,护理人员则需要及时的报告给医生做好相关的处理工作。

1.2.3若患者为骨折闭合复位以及有外固定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在一天内向患者进行检查观察患者的体温是否正常,且感觉如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若护理人员在护理的过程中发现患者出现高度肿胀且体温下降的趋势,则应向医生及时的进行报告和处理,护理人员要密切的关注患者是否出现神经损伤。

1.2.4对于不同的患者其护理的方式也会不同。由于不同的患者因为骨折的受伤程度不同,其护理人员的观察重点也会不同。尤其是股骨骨折患者,其患者的股骨粗隆间骨折部分相对比较丰富,并且疼痛相当剧烈,使得患者的身体痛苦不堪。而医护人员则得在患者的受伤部位进行侧重点观察。

2.动态的观察和分析

2.1全程动态观察

由于骨科疾病的患者住院时间相对比较长,而患者大多数时间都躺在病床上,从而导致并发症的发生。患者在入院期间,护理人员应该针对患者不同时期的病情进行动态观察。例如患者出现髋关节情况,护理人员应该让患者先进行全身的检查,例如患者受伤部分的温度以及位置。护理人员要密切的观察患者的呼吸以及血压、体温等变化。若患者为手术复位者,那么护理人员要侧重观察患者四肢的固定方式,将患者的四肢固定好,四肢伸直。护理人员要轻度内收。要嘱咐患者尽量避免外展运动,这样能够防止患者出现脱位的状况。在患者住院期间应该要全程观察患者的四肢运动情况,待患者情况稍稍好转,则可进行适当的四肢锻炼。

2.2观察中动态分析

护理人员在观察患者期间应该将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异常情况以及不良反应记录下来,可有效的加深自身的印象,同时也可激发自身的思维,避免出现遗忘的现象。例如患者的状况为四肢骨折,应立即进行手术复位工作,外加石膏进行固定。手术完毕后患者出现四肢疼痛的现象,则需要护理人员进一步的观察患者的骨折部位以及受伤的程度,排除包扎出现过紧的症状从而导致患者的血液出现了障碍功能因素,医护人员只有经过不断的摸索、分析和总结,才能够获取有价值的资料。

3.重视护理体格检查,养成观察习惯

正确的判断来源于观察和检查。而许多护理人员在临床中护理中最容易犯下的一个错误即是忽略了检查的重要性[3]。护理人员在检查的过程中则应该将重点放在患者主诉不唯上,例如患者的状况为截瘫患者,由于患者的便秘以及尿储留腹部检查是不同的,患者便秘的检查方是经过触诊得知,而尿储留则是经过检查后发现耻骨的异常,经过叩后声音呈浊音。这样的检查方式需要护理人员在护理的过程中认真的进行摸索,处处留心,处处观察,养成良好的习惯。要报以最认真的工作状态才能进步。护理人员在护理的过程中要认真仔细的检查患者的每一部位以及患者的病情变化,养成良好的护理习惯。

4.充实专业理论知识,并结合于临床实践

知识是提高观察的重要方式。对此护理人员不仅仅要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还需要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加强理论知识基础,不断的提高患者的实践能力。护理人员只有将自身的知识理论应用在临床实践中,将理论知识结合临床实践才能够更好的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才能够找出原因并精准的判断患者的信息以及治疗信息。若护理人员在日常中出现了疑问,可寻找相关的专业说明,提高患者护理观察能力。

5.培养快速反应能力和综合判断能力

护理人员在观察时需要保持高度的认真以及仔细,尤其是一些平时细微的病情变化需要护理人员更加的谨慎。对于病情的变化则需要快速的进行判断以及处理,并作进一步的动态观察,及时的向医师进行汇报并作相关的处理。

参考文献:

[1]赵若华,李彩兰.加强护理观察能力培养,提升中医院护理质量[J].医学信息,2010,(6):1596-1597.

[2]李加宁,韩红芳.用护理观察关键要素标准规范护理记录[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9):833.

[3]周长美,梁爽.培养护生临床护理观察能力的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7):109-110.

论文作者:刘会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9

标签:;  ;  ;  ;  ;  ;  ;  ;  

培养骨科护理人员临床护理观察能力的探讨论文_刘会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