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郴州市精神病医院精神科 423000)
摘要:目的 分析在抑郁症治疗中应用脑电生物反馈以及米氮平治疗的效果。方法 112例抑郁症患者于2015年1月~2017年1月入院接受治疗,将这些患者分对照组56例和实验组56例,对照组选用米氮平治疗,实验组以米氮平结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治疗8周后,通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两组的临床效果,评价两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前,两组HAMD、SDS评分无明显区别,治疗后两组HAMD、SDS评分皆比治疗前下降,但实验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两组不良反应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对抑郁症患者采用米氮平以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且安全性更高,值得优先推广。
关键词:脑电生物反馈;米氮平;抑郁症治疗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EEG biofeedback and mirtazapine in the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Methods:112 cases of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in January 2015 ~2017 year in January admitted to hospital for treatment,thes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of 56 cases and 56 case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the control group used the Mi Danping treatment,the experimental group with Mi Danping with EEG biofeedback therapy. After 8 weeks of treatment,the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and self 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two groups,to evaluate the adverse reactions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s:before treatment,two groups of HAMD and SDS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HAMD,SDS score than before treatment decreased,but the experimental group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P < 0.05);compared with no obvious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Conclusion:mirtazapine and EEG biofeedback therapy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depressive symptoms of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and have higher safety and deserve to be promoted.
[Keywords] EEG biofeedback therapy;mirtazapine;depression treatment
抑郁症是当前对人类健康带来危害的一种常见病症,主要表现为各种情绪障碍与复杂躯体状况,且随着人们生活与工作压力的增大,抑郁症发病的概率也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抑郁症患者通常表现出自卑、自责、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焦虑、多疑、幻觉、妄想、多虑等心理症状和失眠、易疲劳、食欲下降及精神倦怠等躯体症状,严重者甚至还有暴力、自残或自杀等倾向,严重影响到患者个人的健康,并给社会带来巨大负担,因此对于抑郁症患者积极实施干预治疗非常重要[1]。米氮平是一种常用抗抑郁药,为中枢突触前膜α2受体拮抗剂,能增强肾上腺素神经传导,但该治疗方法存在一定局限性。生物反馈治疗主要通过使个体接受特殊学习与锻炼后渐渐学会控制自身的器官活动,从而改变心理病例状态,达到恢复肌能健康的目的,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则是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的一种通过节律性反馈大脑皮层中各区域脑点活动,让患者能掌握自我调控脑电活动,最终实现治疗目的[2]。本文研究主要分析在抑郁症治疗中应用脑电生物反馈以及米氮平治疗的效果,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于2015年1月~2017年1月入院接受治疗112例抑郁症患者分对照组56例和实验组56例,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32例;年龄22~38岁,均值(32.6±3.9)岁;病程6~32个月,均值(19.5±2.3)个月;实验组男性22例,女性34例;年龄21~51岁,均值(33.1±3.4)岁;病程7~32个月,均值(19.3±3.3)个月,两组性别、年龄和病程等资料比照无显著差异(P>0.05)。
纳入标准:HAMD评分≥17分,SDS评分≥50分,对本次研究完全知情,且签署了同意书者。
排除标准:合并有严重心肝肺肾等功能不全者;分裂情感性、双相障碍及心境恶劣等精神病者;有严重失语、痴呆及意识障碍者;对本研究所使用药物过敏者;抑郁症或妊娠、哺乳期妇女。
1.2方法
所有患者在接受1周药物清洗后,接受米氮平治疗,起始剂量为每天15mg,1周内视情况调整剂量至每天30~45mg,治疗疗程为8周。对照组米氮平使用剂量每天为(32.04±9.56)mg,实验组米氮平使用剂量每天为(31.45±8.13)mg,实验组在米氮平治疗基础上加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每周3次,治疗8周,共24次。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能合并使用规定外精神药物和进行任何形式心理干预,对患者实施常规的精神护理与健康教育。
脑电生物反馈治疗的具体流程为:①治疗前给患者安排舒适安全的治疗环境,并向其介绍相关的质量情况,消除患者的疑虑,引导患者采取舒适姿势坐在治疗椅上,指导自我放松,并集中注意力进行相关的治疗前训练;②遵电极放置的原则,使电极治愈Fpl与Cz位置上,把电极放在前耳垂,以左耳垂和右耳垂作为A1、A2参考电极,取患者在静息状态下脑电活动的相关数据,获取参数变化范围,滤波范围为0.5~60Hz,而时间常数为0.2s;③对患者开展α波与θ波训练,训练过程视患者情况调整反馈的参数范围,α波训练目标线是10,θ波训练目标线是0.2;④记录每次治疗后的生物反馈数据,每次持续治疗20min,每周3次,共8周24次。
1.3观察指标
以HAMD的减分率作判定的标准,HAMD和SDS作为治疗的评价标准,治疗后分数越低证明治疗效果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将本研究中所有数据选用SPSS19.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以(±s)、%表示,以t、χ2检验,P<0.05表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
2.结果
2.1两组患者基线与治疗后的HAMD、SDS评分的对比
对照组56例选用米氮平治疗,实验组56例以米氮平结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两组HAMD、SDS评分无明显区别,治疗8周后两组HAMD、SDS评分皆比治疗前下降,但实验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对照组56例选用米氮平治疗,实验组56例以米氮平结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后,对照组共14例患者发生了不良反应,其中头晕3例,嗜睡4例,恶心呕吐3例,便秘2例,口干2例,不良反应率为25.00%;实验组共12例患者发生了不良反应,其中头晕2例,嗜睡5例,恶心呕吐2例,便秘2例,口干1例,不良反应率为21.43%,两组不良反应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
3.讨论
抑郁症是一种具有较高致残率与致死率的精神障碍,对患者社会功能和劳动能力有严重损害,且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病程冗长,患者有明显的主观痛苦感,当前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4]。现阶段对抑郁症的质量主要为药物治疗、心理与物理疗法等。米氮平是常用的一种抗抑郁药物,当前已经被广泛应用在抑郁症的药物治疗,而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是近几年出现的新型疗法,其利用电子技术与条件反射原理,经信息反馈与外界暗示引导患者进入放松的自觉状态,松弛其精神与躯体状态,从而使其学会生理与心理的自我控制,改变不良习惯和不良情绪,增强与外界的接触和适应能力,达到抗抑郁效果[5]。
本研究中,对照组选用米氮平治疗,实验组以米氮平结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两组HAMD、SDS评分无明显区别,治疗8周后两组HAMD、SDS评分皆比治疗前下降,但实验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但两组不良反应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可知对抑郁症患者采用米氮平以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且安全性更高,值得优先推广。
参考文献
[1]高月霞,黄敬,李红光,刘华丽,刘德芳,余红,封亚,朱先红,杨杰,石晓华.脑电生物反馈联合米氮平治疗焦虑障碍的临床对照研究[J].四川精神卫生,2015,04:321-323.
[2]邸红英,张淑艳,娄凤艳,陈妍华,秦艳玲,侯玉玲,苟汝红,陈顺革,杨桂君,赵长苓.脑电生物反馈联合米氮平治疗抑郁症临床疗效观察[J].精神医学杂志,2015,04:300-302.
[3]俞波,吕望强,童春南.米氮平联合生物反馈脑电治疗抑郁症的研究[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6,06:655-658.
[4]杨慧君.心理护理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在治疗抑郁症中的疗效[J].中国医学创新,2013,29:155-156.
[5]吴迪,王惠玲.脑电生物反馈仪治疗伴有睡眠障碍的抑郁症疗效分析[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7,02:135-138+147.
论文作者:杨美珍, 杨小文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1
标签:实验组论文; 患者论文; 抑郁症论文; 反馈论文; 生物论文; 两组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