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管理实践研究的研究主体与评价主体——基于金蝶的管理研究实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主体论文,中国论文,金蝶论文,评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4X(2011)06-0823-04
长久以来,中国管理实践研究一直由管理学者所主导和推动。虽然,这种格局短期不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但是研究主体正悄然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评价主体正从单一趋向多元。这一系列的变化,为推动中国管理实践研究的发展及其评价系统的优化,奠定了基础并提供了新的契机。
1 金蝶的管理研究实践
近几年,伴随着中国的经济、社会和管理学科等的发展,愈来愈多的研究者正加入到中国管理研究的讨论中。其中,一批学者更是明确提出中国的管理研究应直面中国管理实践[1-3]。这方面研究的探索,不仅来自学术界的贡献,也来自于企业界的研究和总结。金蝶就是企业方面的代表,其在中国管理实践研究方面的探索逐渐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与肯定。
金蝶特别关注中国本土企业成功的管理实践。金蝶以企业特有的视角去发现和理解管理实践的经验和创新,它相信“只有时刻活在生死线上、站在悬崖边上的公司,才会拥有自我更新的主动意识,才会以非营利组织所不具备的内在冲动,开辟出崭新的管理模式”[4]。为此,2008年金蝶与成思危,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以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等国内六大商学院(管理学院)携手发起并推进中国管理模式杰出奖遴选活动。此活动集合了企业家、学者、咨询机构、政府组织、社团组织、媒体6种力量,共同梳理总结中国企业管理模式,促进中国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发展。迄今为止,已成功举办三届,协助数十家企业整理和提炼出自身的管理模式,并将其出版,向社会发布。
在过去的3年中,中国管理模式杰出奖遴选活动覆盖了12个重点或新兴行业,从800个样本中选取42家典型企业,组织了大批学者和专家进行实地走访,进行研究和评价。在样本企业的选择标准上,对以下方面有着明确的要求:①在中国大陆运营3年以上;②处于产业链核心地位;③经营业绩业内领先,长期稳定增长;④在行业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⑤核心业务管理模式有创新突破;⑥注重社会责任等。42家重点研究的企业中,既有成熟型企业、成长型企业,也有创新型企业。这些企业都是行业内部的典型代表,它们的管理模式具有一定的应用推广价值,比如万科的“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集团管控模式”、中兴通讯的“以共享服务为基础的财务管理模式”、沙钢集团的“精细化管理模式”、中升集团的“‘忠诚链’服务创新模式”、格力电器的“价值一体化合作分销模式”等。这一研究发掘出了宝贵的成功转型案例及其创新特性,为中国企业转型与升级的探索研究以及后续研究的开展积累了素材。
在案例遴选与研究过程中,高校的学者与金蝶的专家一起探索和修订具体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流程。他们初步摸索出了一套研究程序:通过分析案例企业的成功表象,由表及里描述其特有的流程制度、管理方法与管理模型,探寻其产生的背景,挖掘其背后的管理哲学,发现其成果推广的适用性和应用价值,最终提炼出管理模式。持续3年多的研究,不但积累了一批案例研究成果,而且还优化和修订了中国管理模式的认知框架和研究框架,并且形成了专题报告,如针对中国企业转型给出的阶段性研究结论。这些初步的成果,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中国管理实践的关注和思考,得到了包括学界、媒体等方面的认可,特别是激发了企业界人士的参与热情和反思行动。如2010年,上百位中国知名企业家与金蝶联合,共同发表了《关于创新中国管理模式的宣言》。
2 金蝶的管理实践研究的研究主体与评价主体
金蝶开展相关管理实践研究的目的,除了自身使命感外,研究背后的市场价值与商业价值也是重要因素。有别于一般的软件厂商,金蝶寻求到了一个将使命感、社会责任与品位追求结合的诉求点,它将“让中国管理模式在全球崛起”写入了公司的使命之中,使之成为其梦想与追求。在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整合一切可以整合的资源,推动相关研究的过程中,金蝶也得到了更多来自社会与市场的关注与认可,无形之中增加了其品牌的知名度与美誉度,这更坚定了金蝶推动中国管理模式发展的决心。金蝶正处在由传统的软件厂商向服务提供商转型的阶段,对于中国管理实践的深入研究,有利于其为客户提供更为科学和有效的整合解决方案,满足客户持续发展的管理需求。
金蝶的管理实践研究的研究主体,除了金蝶自身之外,还包括高校的学者,将来还会与其他研究机构或协会共同开展相关研究。金蝶研究院是该研究主体的中坚力量,它成立于1997年,致力于打造为世界一流的管理与IT整合解决方案的创新基地。在其规划中,金蝶在管理实践研究中的合作伙伴包括:金蝶的战略合作伙伴,如IBM GBS及IBM全球的9个研究中心;中国的高校,通过博士后流动站与更多的专家学者建立密切的合作伙伴关系;国家和地方级的创新型研究专项团队与单位;政府机关与行业协会等。
金蝶的管理实践研究的评价主体,最直接的是中国管理模式杰出奖理事会。这是一个致力于推动中国管理模式在全球崛起的研究性组织。它由企业家、学者、咨询机构、政府组织、社团组织、媒体6种力量构成,目前有近30位中外理事。每年理事会都会对当年的研究成果进行评价,从中选出年度各奖项的获奖企业,同时对相关研究报告给出评价和建议。
金蝶的管理实践研究的评价目的是二元的——评价企业和评价研究,期间也出现过评价目的不太清晰,在二元间摇摆的情况。在中国管理模式杰出奖遴选活动的初期,更主要是关注哪些企业的特定方面的管理模式更具有价值,甚至称得上杰出。这是活动得以持续的基础,也是引起社会关注,吸引更多方面力量加入的必要前提条件。随着这项研究和评选活动日趋成熟,对研究本身的价值性和规范性的关注也逐渐提上了议事日程。只有研究本身更加科学和规范,才能让企业的成功管理实践得到更清晰的解读,才能有坚实的基础,从而使之升华到管理模式的高度。未来一段时间内,评价目的仍可能会存在二元摇摆的状况。但是,根本的评价目的应该会愈加清晰,即评价本身是为了发现更有价值的成功管理实践和相应的管理模式,从而推动中国企业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
目前,对中国管理模式案例的研究和评价已经显现出良好的市场和社会影响,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还有待进一步显现。3年的中国管理模式杰出奖遴选活动,出版了3本《解码中国管理模式》作为成果集,这为中国管理实践研究积累了一份从企业和专家共同的视角研究得出的难得素材。除此之外,这项研究活动也帮助企业整理了自身的管理实践活动,并提升到相应的理论高度,增强了一批企业对管理实践的关注,提升了管理水平。同时,这项活动在社会各界也引起了广泛的影响。
中国管理,三十而立,发展到今天,恰是各界有识之士谋划振兴中国管理的时机。这项活动与研究模式可谓顺势而为,引起了各界的积极反响和热情参与,这对于中国管理实践和管理理论的发展意义深远。虽然相关的研究成果还只是初步探索,在某些方面还显得稚嫩,其应用价值还有待时间去验证并得以体现,但是,有理由相信在这个大方向的指引下,各界更紧密而务实的合作,将会令这项活动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得到进一步的体现。
3 中国管理实践研究的研究主体与评价主体
虽然,金蝶及相关的中国管理模式杰出奖理事会并不是传统的研究力量,但从侧面一定程度地反映出中国管理实践研究的研究主体与评价主体的状况,并带来一些新的思考。
3.1 研究主体、评价主体及其对应关系
从现状上看,中国管理实践的研究主体主要有高校与研究机构、管理咨询机构、企业研究院、NGO和媒体等,评价主体主要包括高校与研究机构、管理咨询机构、实践客户(企事业单位)、NGO和媒体等。它们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对应关系(见图1)。
图1 研究主体与评价主体的对应关系
在多种对应关系中,作为研究主体的企业研究院,选择的评价主体种类最为丰富。从金蝶的研究实践来看,这种丰富的评价网络关系的建立,对于其研究水平的提升、研究成果的推广以及其他社会力量的认同和参与大有裨益。
实践客户作为评价主体,成为多种研究主体的选择。这与它们是管理实践研究的对象、成果的潜在应用者有着密切关系,但是,以高校为主要代表的研究机构,却极少选择实践客户作为其研究的评价主体。这可能与其在研究领域中的权威地位和历史传统有关。
3.2 缺失的一环——客户
在研究主体与评价主体这个话题中,深层次问题是两者之间缺失了实践客户这一环,而这已被一些研究者所关注。
有学者提出[5],管理学研究者的客户包括实践客户(从事实际管理工作的人员或应用了管理学研究成果的人)、同行客户(引用了管理学研究成果的同行研究者)和专业机构(学术委员会、专家评审委员会、鉴定组、职称评定委员会等)。造成客户迷失的深层次原因有:付款人与使用人分离且关系疏远、研究成果对实践的贡献难以分离评估、研究者的表达方式背离了客户导向以及考核与奖励制度的误导。
这种实践客户缺失的客观存在有其合理的一面,但是其弊端也正被放大和拷问。相信随着实践客户力量的崛起,卖方市场与买方市场力量对比的变化,以及更多研究者和客户的觉醒,传统的格局将可能发生改变。
3.3 实践客户驱动的评价路径与策略
基于上述的观察和判断,如果实践客户的力量被唤醒,相应的评价路径与整个研究的模式可能会呈现出新的变化。
实践客户对于管理实践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关注更为直接和明确,当其自我意识觉醒的时候,其有可能从被动选择转为主动出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管理课题开展研究,或者选择能够提供这种契合管理实践的供应商来合作,并会对之后一系列的如评价主体的明确、研究同盟的选择等方面进行安排。比如,金蝶就主动选择了诸如“中国企业转型与升级”这样一些课题开展管理实践研究。它清楚管理专题研究服务的客户是谁,因而明确了最根本的评价主体;并且,吸纳了多元的评价主体参与,制定并主导了评价的规则。在寻求研究同盟合作开展研究后,进一步通过寻求与评价群体的良性互动,让实践客户的需求得到较大的满足,因而,相应的评价策略可能会涉及从被动选择到主动出击,选择研究主题、明确评价主体、寻求研究同盟、寻求与评价群体的良性互动以及过程中针对不同评价者的策略等。
3.4 高校研究者的现实抉择
未来,高校研究者仍将是管理实践研究的中坚力量。面对实践客户驱动的可能与趋势,一些愿意直面中国管理实践的高校研究者可以有更多的准备和选择。
管理研究由于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等的区别,会相应地产生研究范式上的差异。学术争论与此也不无关系,当新生事物出现时,其被接受的过程往往伴随着争论,甚至话语权的争夺。在中国管理实践研究这个领域中,拓宽视野,去发现和正视管理实践研究的多股力量,去重建研究评价的逻辑与规则,甚至谋求研究的同盟等,都是研究者可以进行的准备和选择。
4 结语
中国经济已经成为引领全球经济的重要力量,相对而言,中国管理还没有发展到让世人尊重的地步。不仅学术界,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也都在积极关注,甚至参与到推动中国管理实践和理论发展的进程中。在这一进程中,正视领域内的研究主体与评价主体,是项基础性的工作。具体到中国管理实践研究成果评价的专题上,寻求社会中的多股力量来共同推动评价系统的优化和实践研究的发展,不失为一种有意义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