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衰疗效观察论文_陈丽华1 刘谋远2

陈丽华1 刘谋远2 通讯作者1.重庆市大足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重庆 4023602.重庆市大足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重庆 402360

【摘要】 目的 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的72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数字随机分组法原则为依据,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6例病例.对照组为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22%,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2.22%,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中应用效果显著,可大大提升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心力衰竭; 充血性【Abstract】objective Tostudytheeffectofcombinationtherapyinchronicuseinthetreatmentofcongestiveheartfailure.Methods ClinicaldatainourhosGpitalinJanuary2012toDecember2014weretreated72patientswithchroniccongestiveheartfailurepatientsintothedigitalmethodisbasedonthepincipleofrandomization,patientsweredividedintoobservationgroupandcontrolgroup,eacheachgroupof36casesofcases.ConventionalWesternmedicinetreatmentgroup,observationgroupincombinationtherapy,theclinicalefficacyofthetwogroupswerecompared.Results Theeffectiveratewas97.22%,thecontrolgroupwas72.22%effectivecontrast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 <0.05).Conclusion IntegrativeMedicineinthetreatmentofchroniccongestiveheartfailureapplic【aKtieoynwroersduslt】sareobvious,cangreatlyenhancetheclinicalefficacy,worthyofclinicalapplication. Integrativemedicine; heartfailure; congestive 【中图分类号】R54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131-01

慢性充血性是各种心脏病所致心功能不全的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包括咳痰、咳嗽、胸闷、双下肢水肿等[1],在中医中属于喘证、水肿、心悸等范畴,心力衰竭可对患者生命构成威胁.本文主要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选取我院收治的72例病例进行研究,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的72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数字随机分组法原则为依据,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6例病例.对照组为常规西药治疗,男性19例,女性17例,年龄在34至73岁间,平均年龄(51.18±8.63)岁,心功能分级:II级患者21例,III级患者15例.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在33至73 岁间,平均年龄(51.23±8.51)岁,心功能分级:II级患者22例,III级患者14例. 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对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给予常规的抗栓、降脂、强心利尿、控制感染、控制血糖、卧床休息、限盐饮食等基础治疗,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美托洛尔治疗,起始剂量为6.25mg,随后逐渐增加药物剂量,可增加至25mg,每天用药2次. 观察组: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规治疗与对照组一致,并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取茯苓12g、白术10g、黄芪20g、大枣5枚、葶苈子12g、附子6g、白芍10g,用水煎煮后,取药液服用,每天1剂,分早、晚两次用药. 1.3 治疗效果评价标准[2] 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者得到显著改善,LVEF增加不超过20%,心功能改善超过2级;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LVEF增加水平在10%至19%间,心功能改善不超过1级;无效:患者的心功能、临床症状与治疗前相较均无明显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 收集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数据资料利用统计软件(SPSS16.0)分析,不同类型的数据资料采用不同检验方法,计数资料给利用X2检验表检验,P<0.05表明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经研究得知,观察组治疗显效、治疗有效、治疗无效患者分别为26例、9例、1 例,总有效率为97.22%.对照组治疗显效、治疗有效、治疗无效患者分别为16 例、10例、8例,总有效率为72.22%.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效果更显著,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的临床症状包括胸闷、心悸、呼吸困难等,在病情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乏力、水肿、肝脾肿大等症状,目前,心力衰竭形成机制临床中并未完全明确,大多利用阻滞神经激素进行治疗[3].慢性充血性心衰在中医上属于心悸、肺胀的范畴,中医治疗以泻肺逐饮、温阳利水为主. 白术、茯苓具备利尿的功能,大枣、黄芪具有利水消肿、益气健脾的功效,白芍可缓辛热,茯苓具备健脾渗湿的功能,附子可助阳气、温肾暖脾[4],将上述中药联合应用,能够取得显著的效果.将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促进患者疾病症状的改善,提高临床疗效. 从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达97.22%,明显优于对照组,这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慢性充血性心衰治疗中应用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 李红.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衰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06):220-221. 2] 韦嘉旺,沈敬鸿.中西医结合治疗85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J].中国医学工程,2015(01):101-102. [3] 谢芳.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5(01):11-12. [4] 张双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01):158-159.

论文作者:陈丽华1 刘谋远2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12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

标签:;  ;  ;  ;  ;  ;  ;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衰疗效观察论文_陈丽华1 刘谋远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