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和作家对小说“工作坊主任”的评论_张宏森论文

专家和作家对小说“工作坊主任”的评论_张宏森论文

专家、作家评点长篇小说《车间主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长篇小说论文,车间主任论文,作家论文,专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编者按: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张宏森著的长篇小说《车间主任》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工人阶级在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的生存境况,再现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给国有大中型企业带来的阵痛与欢愉,透过工人家庭以及错综复杂的关系描写,折射出在社会变革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精神的全貌,进而以饱满的激情和睿智的理性,热情讴歌了在痛苦与希望冲撞下愤世疾俗、顶天立地的“中国脊梁”的典型形象,展示了工人阶级与变革时代同步前进的历史画卷。这部作品问世后,在社会上引起了较为强烈的反响,中国作协创研部、中国作协创联部、全国文学创作山东中心和山东文艺出版社还联合在北京举办了读书研讨会。前不久,这部作品荣获了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一本好书”奖。为了让好书拥有更多的读者,本刊特辟出版面,辑录了专家、作家评点长篇小说《车间主任》的要点。

献给当代工人的书

《车间主任》是一部献给当代工人的书。作者以满腔的热情,冷静的观察,深沉的思考和生动的笔触,展现了当代工人的生存环境、生存状态、生存需求和生存心态。

《车间主任》又是一部写企业改革的书。只是它同其他写改革的作品有所不同。这主要是它把企业改革的命运同工人的命运紧紧地联在一起,而不是把工人写成被救助的人。它把改革的领导者的主动精神和工人的主动精神融为一体。当然《车间主任》也写了改革的艰难,但却没有着重去写人在困难面前的无奈与疲惫,而是着重写人在困难面前的进取精神。

充溢振奋人心的阳刚之气

当今文坛流行一种“软骨症”,缺钙现象相当普遍。读了张宏森的长篇小说《车间主任》,感到一反这种流俗,充溢着振奋人心的阳刚之气。作者触及了世人最为关注的国营大中型企业的改革这个主题,显示了一个作家高度的社会使命感和敢于硬碰硬的艺术胆识。应当说,是我省乃至全国在长篇小说创作,特别是工业题材的文学创作的重要收获。

张宏森在这部优委长篇小说中却给我们以信心和力量。这种信心和力量体现在作者笔下那些活生生的、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和献身精神的先进工人形象身上。

既真实又扎实

《车间主任》这部作品是一部写困苦与沉重的书,写得很真实、很扎实,充满着激情与正气,读来感人泪下又引人向上,是我省工业题材创作的一部重要的作品。

作者运用他熟悉的艺术形式,迅速快捷同时又是近距离地反映工业战线一个最基层的单位——车间里面的生活,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一种悲天悯人的大感情、大情怀。

这部作品,我觉得在艺术上特别值得称道的地方是它特别富有节奏感。它缓缓有致,不是一味的沉重,也不是一味的轻松。而是既沉重,又愉快,有高山,也有流水,很有节奏,很有章法。

从文学梦呓中走出

这部小说是一部客观现实主义的作品。几乎全部由对话组成,这一点也与拉美著名的客观现实主义作品《哈拉马河》相似。

这部书有勇气从文学梦呓中走出,从语言的黑夜走向了语言的黎明。全书由亮闪闪的、明朗的语言组成。

多年来中国文坛缺少工业题材的大制作。这部书就规模、力度,以及它所达到的诗性深度而言,都堪称这方面的大制作。

作者以前的《阳光与蛇》、《狂鸟》,都显示了非凡的才能。但它们都是过分被语言所牵引的作品。让心灵面对现实,并且丝毫没有因此而折损诗意的,这部书可以算个成功的范例。

富有激情的“电视小说”

张宏森的《车间主任》是一部凝重、富有激情和现实感的电视小说。之所以称为“电视小说”是因为这部作品在写法上留有浓重的“电视剧”的痕迹。既然是“长篇电视小说”,就不能以纯粹意义上的长篇小说来要求,这是两种不同的文本。《车间主任》有如下几点值得重视:

拥抱现实的勇气和改造现实的激情。既不回避当代社会中所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也不回避人自身的弱点。

《车间主任》就其情感趋向而言,追求以善和美为核心的伦理化情感,使整部作品弥漫着一种温馨、美好的氛围,它是否证明传统的文化精神在当代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仍旧有着积极的重要意义呢?把这部作品放置于目前的现实主义文学大潮中,我觉得其基本特点是与其他人有所不同,其区别在于有些作家去理解了生活,但却认同了生活,而张宏森在理解了生活后,更多地具有了批判精神,并以激情去创造明天的美好生活。

再磨会更好

《车间主任》具有诗的激情和史的悲壮。作者张宏森不仅是作家,还是诗人。许多年来的许多作品把人写得自私、灰冷、玩世、无奈。这不是生活的主流。也不是当今世人的精神面貌。《车间主任》唱响的是一支振奋民族精神的正气歌。这部书给人一种仓促成文之感,叙述语言缺乏文采,个别细节有不真实的感觉。希望作者再版前,把自己闷起来,再磨一磨,一定会更现异彩。

艺术处理要更讲究

这部小说艺术上有一个重要特点是人物的动作性较强,情节的推进,矛盾的交待,人物内心世界的揭示,基本上都是通过人物的行动,尤其人物的对话来表现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人物形象的生动性,有些段落确能收到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效果,同时也能使作品谈起来更加明快顺畅。只是这种艺术处理有时缺少节制,这就带来某些负面效应。在艺术手段上让人感到有些单调,再者,人物的对话有时显得过于零碎,“镜头”的切换的频率似乎太快,这不利于营造特定的艺术氛围,甚至影响了对生活的深入开掘。

工业题材的成功之作

《车间主任》是当前写工业题材的一部很成功的作品。好就好在把我国工人阶级固有的优秀传统和今天应该发扬的东西写出来了。我们对工人阶级今天应该承担的历史使命,还在发展认识的过程中。张宏森敢于在这个问题上下笔,难能可贵。

对这部书我有三名话。一是我看了以后,很动感情。今天,我国工业正在经受一个历史的转折。在历史转折中,今天工人在想什么,在考虑什么,遇到了什么困难,遇到了什么问题,应该怎样对待他们,张宏森把这些问题都涉及到了,都写到了。车间主任段启明是个普普通通的车间主任,又是一个今天的车间主任,这个人物是站得住的。还有那个刘义山,是个活灵活现的老工人形象,他死的场面让人落泪。作者张宏森是真正的到工人中间去了。这还证明了一点,作家离开时代,作家离开生活,作家不去写大气的作品,这个作家没出息。张宏森的路,我觉得是值得提倡的,就是到工人中间去,到群众中间去,到生活中间去。从生活中看时代,从生活中看人物,去塑造今天的人物。

二是这部作品的切入面。作者对生活的切入面,一切就是车间,一个车间主任段启明带领下的一家人,车间群体一家人。写的人物,是一群可爱的人,这是难能可贵的。书里写了一个工人,一眼就能看出滚筒少削了10毫米,真把工人的本事写出来了。从车间切进去,写一群人,在技巧上说,是好的,说明作家是有功夫的,作家会找切入点。

第三,有时代的正气,看见大款不羡慕,这是工人的正气。今天写工人的正气不好写,因为面临着市场经济。有些问题值得所有写工业题材的作家们都深入思考一下。作家毕竟生活在今天这个时代,你要写工业题材,你就要讲像铆钉到焊接这样的革命,就要讲焊接机,就要讲金属熔接的金相变化。这种变化如果没有完全融为一体,那么大的一个船体,绝对不敢下水。作家应该成为历史的艺术大师,或者叫艺术工匠,历史的艺术工匠。那你就要懂得历史,懂得今天,懂得昨天。我们的一批中青年作家,都要克服浮躁情绪,冷静下来,看看自己的哲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知识够不够,自己对今天的生活本质认识没有,达观没有,都值得思考一下,对自己作一点总结。人生难得有几次自我突破。如果作家没有自己的自我突破,想成大家是不可能的。我希望张宏森在这方面再带头,再有新的突破。至于小说的形式,对话小说,如果把语言搞得美一点,对话的艺术性更强,也不一定不是一种体例,也不一定不可以创造,不可以突破。

(姚焕吉、边际整理)

标签:;  ;  ;  ;  ;  ;  ;  

专家和作家对小说“工作坊主任”的评论_张宏森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