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宣威市宛水街道新文小学 655499
怎样让数学更贴近生活?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教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在教学中应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课堂,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来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应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乐趣。”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领悟”出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能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实际、解决生活问题,是每一位数学教师不断实践和探索的。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生活化
成功的一节课,离不开良好的情境引入,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学生学习每节新知识时,从身边的事物引出数学知识,让学生感到自然、亲切、明白,并引起一种想知道究竟的渴望。因此,在教学中,要经常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学习有兴趣,增加对数学的亲近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的乐趣。
例如教授人民币这个新知识时,小学生既熟悉又陌生,教师可以问学生:你们到过超市买东西吗?带了多少钱?买了什么物品?是怎样付钱的?然后用投影仪出示人们买东西的生活情境,从中留下悬念。之后再组织学生在班上开展“小小商店”的购物活动,让学生自己去参与购物,体会付钱、找钱的过程,与小伙伴们合作、交流、讨论,发挥自己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从生活中找到与数学相关的问题,从而体验到解决问题的愉悦。
二、探究学习过程生活化
1.从生活实际中抽象出数学知识。数学研究的是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它来源于客观世界的实际事物。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数学现实有机结合起来,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同时也使他们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例如“小括号”的教学可以这样进行:先出示“8+6×5”与“6×5+8”两道算式,让学生复习运算顺序,然后出示应用题:工人老师傅上午工作3小时,下午工作4小时,每小时做12个零件,他一天共做了多少个零件?(要求列综合算式)学生列式计算如下:12×3+4=12×7=84(个)。教师设疑:先做加法,再做乘法,好像不对吧?提示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在学生束手无策时,适时引出小括号。这样通过问题的设计、矛盾的解决,使学生了解了引进括号的原因和用途,懂得了先算括号里的数字的道理。
2.用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学习数学。在教学“可能性”一课时,我创设了以下情境:在风和日丽的春天,鸟儿飞来飞去。突然天阴了下来,鸟儿飞走了。这一变化使学生们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这时老师立刻抛出问题:“天阴了,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学生会很自觉地联系他们已有的经验来回答这个问题,他们认为“可能会下雨,可能会打雷、打闪电”、“可能会刮风”、“可能会一直阴着天,不再发生变化;可能一会儿天又晴了”、“还可能会下雪”。
老师接着边说边演示:“同学们刚才所说的事情都可能发生,但其中有些现象发生的可能性会很小,如下雪。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事情可能会发生?哪些事情根本不可能发生?哪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呢?”运用这一情境导入,使学生们对“可能性”的含义有了初步感觉。因为学习“可能性”,关键是要了解事物发生是不确定的,事物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而让学生联系自然界的天气变化现象则为“可能性”的概念教学奠定了基础。
3.运用经验,在创造活动中学教学。学生的创造意识是对数学的特点、内容发生兴趣时而引发的,因此,教师备课时要挖掘教材的创造思维因素,唤起学生的创造意识。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时,先复习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这时提问:“平行四边形面积在什么情况下和长方形面积不等呢?”演示:“用4根木条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把它拉成一个长方形,这时长方形与原平行四边形相比,面积相等吗?”问题一出,会引发学生不同的答案,最终得出结论:当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底边相等,拉动平行四边形成为长方形时,其高变化了,面积也相应增大了。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把经验提炼为数学,这样就能在创造中学习数学,借以充实和改善自己的认知结构。
4.通过生活事例,渗透数学思想、数学知识。例如:在教授“统计最喜爱吃的水果”一课时,我就组织学生对生活实际情况进行调查与统计,用学生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不同颜色的积木代替不同的水果,而一块积木则代表一位同学最喜欢的水果,在搭积木的实践活动中渗透了统计的思想。积木要放在一个桌面上,这样就能看得出哪种颜色的积木搭得高,就表示喜欢哪种水果的人数最多。
正是在这样的活动中,把统计中深层次的数学思想生活化了。总之,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例子,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形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中,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知识。
三、学以致用,培养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发展他们的数学知识和能力是我们数学教学的根本目标,这样会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一课后,学生利用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设计制作了精美的剪纸、剪贴画、腊染画等作品,他们兴趣盎然地在班级里进行交流,由课内引向课外,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也练就了一双发现问题的慧眼,不再是死读书、做呆板练习的书呆子,而是成为新一代有知识、有创造思维的人。
论文作者:段瑞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6月第28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5
标签:数学论文; 学生论文; 可能会论文; 情境论文; 长方形论文; 发生论文; 可能性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7年6月第28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