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词典方式对古代文论术语现代转换的意义_古文论文

专业词典方式对古代文论术语现代转换的意义_古文论文

专科词典方式对古文论术语现代转换的意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文论论文,术语论文,专科论文,词典论文,意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古文论的现代转换,需要使古文论与现代学科形态的知识系统性相接轨。这种转换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观念单位和观念系统认识的转换,一是古代语言和表达方式的转换。目前,为了使中国古代文论能够用现代语言加以阐释,能够与具有现代文化观念的一代人沟通,需要逐步形成与现代文论观念相联系,或与现代汉语表达方式相适应的术语方式和术语系统。而把知识分解为术语概念并且给以适当的解释,这正是现代专科词典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现代专科词典方式便于实现的。为此,笔者以为,现代专科词典方式在古文论术语的现代转换中,具有值得重视的现实意义。

一、古文论的处理单位

古文论的现代转换,涉及古文论的思想、观点、概念、术语的现代解释或对译,涉及到古文论观念系统与现代文论观念系统的接合等问题。这种转换工作首先需要从具体的一个个词语(特别是术语)和概念的解释与转换做起。术语概念(及有关的词语),是转换古文论时要处理的最小单位。专科词典以一个学科或/及相关学科的术语为核心,兼收有关的学说、学派、人物、事件、机构、著作等条目。其分条说解的形式犹如散点透视,便于对古文论的术语、学说、学派等作分条解说。

比如周振甫主编的《文心雕龙辞典》(中华书局1996年版)的“术语及准术语”篇,从《文心雕龙》中整理、抽取出有关的范畴术语来,形成50个词目,分条说解。围绕这些范畴,编者逐个贯通《文心雕龙》中与该范畴术语有关的理论观念和思想,或者更上溯其观念的起源,或下寻其影响所披,比较历史上主要的不同用法或观点,以提供与该术语概念相关的认识参照系。专科词典的这种解释方法,通过术语单位的系统整理来呈示古文论中各家术语观念之间的联系,并且便于逐个细辨术语概念的确切含义。

专科词典的词条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便于对专名分条处理,这对于学说、学派、人物、事件等等的说解,也很方便。不过,目前已出的《文心雕龙辞典》属于专书辞典,主要收集和解释该书涉及的词语、术语、作家、作品和对该书的专论,而且对《文心》中的术语只厘定了50个,还有不少术语(特别是有关文体的术语)有待确定和选择。有鉴于此,在古文论的范畴研究还有待深入和拓展的时候,要系统地实现古文论的“现代转换”,其中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就是应进一步以专科词典方式聚集和阐释古文论的范畴。因为,只有在清理出古文论术语系统的基础上,才能够建构起古文论的现代术语解释系统。

二、古文论的观念转换方式与语言转换方式的区别与联系

古文论现代转换的实质,究竟是思维方式的现代转换,还是文论语境的现代转换,学界有不同的意见(注:参看劳承万等《“古代文论现代转换”九人谈》,《学术研究》杂志1999年第1期; 蒋述卓《古代文论现代转换的思维方式》,广东省“走向21世纪的文艺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前者认为,由于西方哲学和文艺思想的传入,古今中国文人的思维方式已经发生变化,其理论自然有别,需要转换思维方式才能够沟通。后者认为,古今有不同的语言方式,文论也就有所不同,需要转换的是语言方式——用今人的语言方式来解读或解释古人的理论。两者均从今人(主体)的立场来讨论问题,以今识古。

笔者以为,古文论的观念转换,不在思想方法的层面上进行,而是指将古文论的术语观念融入到现代文论的术语观念环境中进行解释和认识,通过古今文论的术语概念的对比,发现其异同点,比较出古今文论观念系统的差异和联接点,连接其相通之处,从而实现古今文论的观念转换。如“力”,《文心雕龙辞典·术语篇》释作“作品感动人的力量或效果”。例见《文心雕龙·辨骚》:“若能凭轼以倚雅颂,悬辔以驭楚篇,酌奇而不失其贞,玩华而不坠其实,则顾盼可以驱辞力,咳唾可以穷文致。”如果就处理单位来考虑,这“力”就不妨称为作品的“审美效力”或“审美效果”。这样尽量以现代文艺美学中含义相当的术语概念来转换古代文论的术语概念,可以称之为“趋同原则”。

古文论的语言转换,则是把古文论术语方式由古汉语的表达方式转换为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古文论的语言转换与观念转换的差别在于,后者要解决的是学科知识系统的发展而引起的术语概念差异的问题;前者则是通过古今语的对译,解决因语言的发展变化而引起的古今术语语言形式差异的问题。现代汉语双音节词的大量出现,使汉语的基本表义单位大大增加,古汉语中以某个单音节词表示的多个词义,往往可以用现代汉语几个双音节词分解开来表示,这为古文论术语的现代转换和解释提供了丰富的词语资源。如“势”可以解释、转换为“趋势、情势或气势”。《文心雕龙·定势》:“夫情致异区,文变殊术,莫不因情立体,即体成势也。势者,乘得而为制也。如机发矢直,涧曲湍回,自然之趣也。”这里从情理到风格所形成的趣向,总谓之“趋势”。同篇:“势有刚柔,不必壮言慷慨,乃称势也。”这趋势专指情调风格,可称为情势,等等。由于这里的析解或转换,并没有与现代文艺美学中相应的术语相对应,而只是析解、转换成几个相应的现代汉语词,使它蕴含的多个义项呈现出来,因此与观念的转换不同。

古文论的观念转换,有可以进行现代转换或基本可以进行现代转换的术语观念,也有不宜或难以转换的术语观念。如“比兴”,就可以分开二个术语来处理,解作“比喻/借喻”和“起兴”。前者为中西相通的术语概念,其解释可以与现代修辞理论的术语概念相比较、接合,转译为现代汉语术语,不仅是以增加音节的方式来实现术语的语言转换,而且与现代理论接合起来了。这是通过语言转换来实现的概念对接(可以说是转换的一种)。而“兴”则是中国古代诗论的观念,转换为双音节词“起兴”之后,仍难以找到现成的现代文论观念相接合,因此,这只是语言转换,不是观念转换。又如“风骨”,现代文论中没有与其相当的概念,只有它的上层概念“风格”,故“风骨”这一术语可以用现代语言来解释,但是难以进行观念转换。径直沿用更合适。

观念转换与语言转换,往往还会共存。比如对“气”这一范畴术语的解释,既要用现代汉语词来进行语义分解,也要以现代理论(文论思想及有关的心理学概念)来解释。它可以解释为“正气”,如《文心雕龙·祝盟》:“若夫臧洪歃辞,气截云霓”;或释作“气质”,如(曹丕《典论·论文》:“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或释为“体气”,如《文心雕龙·养气》:“是以吐纳文艺,务在节宜,清和其心,调畅其气,烦而即舍,勿使壅滞”;或释作“才气”,如《文心雕龙·徵圣》:“精理为文,秀气成采”;或者释作“风格”,如《文心雕龙·体性》:“然才有庸俊,气有刚柔,学有浅深,习有雅郑,并情性所铄,陶染所疑,是以笔区云谲,文苑波诡者矣”;或释作“气势”如《文心雕龙·明诗》:“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等等。其中,“风格”可与现代“风格”学的观念相接;“气质”可与现代心理学的观念接合;“体气”则与气功理论有关;至于“正气、气势、才气”等,是现代汉语普通词汇,不属于观念转换。

三、现代专科词典的参照体例有利于揭示古文论术语概念之间的联系

术语概念之间存在某种内在联系,并有多种类型的表现,反映着学科知识的系统性。概括说来,其关系类型表现为术语概念之间的上位/下位关系(如“声”与“宫、商、角、徵、羽”,并列关系(如“六义”“六观”等),对立或成对关系(如“正”与“奇”、“本”与“末”等),同指关系(如“形、象、状、貌”),包含关系(如“文”与“声文、形文、情文”等),近义/交叉关系(如“情、性、性灵”等)、以及历史集合关系(注:参阅笔者《专科词典中术语概念的系统性》,《学术研究丛书》(十)1998年。)(如“言、笔、文”)等等。对这些概念关系的揭示,可以反映出古文论思想的内在联系与系统性。

在《文心雕龙辞典·术语篇》中,上述概念关系是以篇章论析的形式阐释的。它以单个术语立目为主,只有少量的对立或成对关系的术语及近义关系的术语并列立目,其它关系的术语概念都在语篇中论析。它还没有吸收现代专科词典的参照体例。其实,现代专科词典已经建立起一些有益的词条参照体例,对于揭示术语概念之间的关系和反映学科知识的系统性都颇有帮助。如(日)久留间鲛造等编的《资本论辞典》(注:(日)久留间绞造、宇野弘藏等编,薛敬孝、李树果、王健宜译《资本论辞典》,南开大学出版社,1989年12月版。),就把相关术语附于词条末,以便读者可以通过参照体例去了解相关的术语概念。王宗炎等编译的《英汉应用语言学词典》除了把相关术语附于条末之外,在释文中更标示出有关术语来加以解释。如:

(1)inflection,inflexion词形屈折,词形变化; 构形法

根据语法规则,在一个词上添加词缀(AFFIX )或用其它方式改变其形态,这叫做词形屈折。例如,英语动词work用在第三人称单数现在时的词形屈折是He works,其过去时态的词形屈折是worked.大多数名词用于复数时发生词形屈折:horse—horses/flower—flowers/man— men。(参见:DERIVATION)其中,除了在条末标示“参见DRIVATION(派生, 派生构词法》”之外,构成词目术语“词形屈折、词形变化、构形法”的“词缀”便以大写英文(AFFIX)标示出来。而词形屈折或构形法, 表现为词的形体变化或添加词缀等方式, 作为构成词的方法则称为 “派生构词法” (DERIVATION)。这样,其构成成分(词缀)和形成的方法(派生构词法)便有了明确的交待。再查AFFIX和DERIVATION 又可以得到这两个术语概念的解说。如果进一步查阅这两条释文末的相关“参见”术语,便能得到更进一步的相关信息。其关联域的指向可以标示为:

(2)inflection(inflexion)→affix(prefix前缀,suffix 后缀)→bound form (粘附形式)(bound morpheme 粘附词素, freeform自由形式);

(3)inflection(inflexion)→derivation→back formation(逆构词法),inflection→derivation.其指向由一内一外两条关联线构成:(2 )为释文内标示的术语概念关联域,反映了术语概念的构成成分因素;(3 )为释文末“参见”术语概念的关联域,反映了词形屈折所构成的方法因素。通过关联的标示方式,使术语概念之间的联系得以建立起来。同理,这些释义方式也适用于建构古文论的术语概念系统。

四、现代专科词典的分层释义方式有利于反映古文论术语的系统性

从上述的概念关系结构看来,上下位关系、并列或对立关系、以及历史集合等几种关系类型,尤其能够反映出术语概念系统性的基本构架。用现代专科词典方式来实现古文论术语概念的现代转换,可以通过体例来明确标示出这些关系类型,以便揭示出古文论术语概念的系统性。比如在例(1)中,词根添加“词缀”只是“词形变化”的方式之一, 因此AFFIX是inflection的下位概念, 这个下位概念在上位概念的释文中得到一定的说明。在例(2)中, 并列概念“前缀”与“后缀”同置于上位概念“词缀”之下来解释上位概念“词缀”的构成,而在检索的编排上,则在prefix和suffix词目释文之末以“参见”来指向其上位概念。同理,古文论中的“大略、大要、大体”等几个术语概念之间的近义并列关系或“韵文”与“骈文、诗、词”之间的上下位关系等,也可以通过类似的体例来标示。这些都是共时平面上讨论的概念关系。

术语概念的历史集合关系,则是在历时向度上讨论的概念关系。比如古文论中的“言、笔、文”,反映着古代文体初步发展的大致进程,而且体现着人们对古代文体初步发展的基本认识(分歧与统一)过程。在专科词典中,可以通过像《文心雕龙辞典·术语篇)那样的语篇方式把有着历史集合概念关系的术语集中起来,梳理出它们的历史发展和流变关系,并且在检索系统中明确标示出查阅的目址,使检索系统与术语概念的系统性之间建立起有机的联系。

从释文内的术语标示,到条末的参观标示;从词目指向相关的术语概念来释义,再到检索系统的相应配置,这就从词典的微观结构到宏观结构二个基本层面,建构起了术语概念的解释系统,给古文论术语概念实现现代转换提供了现成的解释框架,便于反映其系统性。

五、现代专科词典的术语标准化体例

现代专科词典处理术语标准化问题的体例,有利于整理、归并近义词较多的古文论术语概念,沟通范畴术语与一般术语的联系。

“不同类型的辞典,其规范内容会有不同;甚至不同规模的辞典,都会有自己的规范要求。(注:石家金《试论辞书规范化问题》,《辞书研究》1996年第6期。)”以专科词典的形式实行术语标准化, 在古文论的现代转换中,其现实意义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古文论术语规范的认识和确定;二是对古文论术语现代转换形式的认识和确定。在处理术语标准化方面,例(1 )呈示了由英语专科术语转换为汉语专科术语的情况。这里包含着原文术语规范与译文术语规范二个层面。在词目语中,inflection为inflexion的正体, “词形屈折”为“词形变化”的正体,“构形法”为另一概念(即inflection含有两个概念义)。为了达到统一同义术语的目的,该词典以归并立目的方式定出主次,以标准术语带异名,统释于同一词条。中国古代文论有二千年的历史,源远流长,许多术语概念也有不同的词语表述形式,我们对古文论术语进行现代转换时,也可以参照专科词典规范形式来行事。不过,由于古人对古文论术语的运用本身并未经过有意识的规范化,我们今天对古文论术语本身的规范往往也不容易确定得了。如“形象”之义,“象”与“形、貌”相通,在语言上它们是近义词,在古文论中可以指同样的概念义——形象,如《文心雕龙·原道》:“日月叠壁,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神思》:“神用象通,情变所孕。物以貌求,心以理应。”但是,作为范畴术语,“形、象”的使用率都比较高,而且“象”另有“《易》象、意象”等义项,而“貌”则尚未进入范畴术语的范畴,甚至可以看作一般词语。因此,《文心雕龙辞典》以“形”、“象”分别立目,并且在“形”与“象”两个词条中都兼释“貌”,以“形”与“象”同为这一概念范畴的代表性术语。

当然,在古文论术语概念的现代转换中,要系统地进行专科词典规范化,还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就词形的规范而言,“词形规范首先必须区分正形词和异形词,而要正确分辨正形词和异形词,必须有科学的、易于操作的可行的区分标准。这里,似可参考汉字规范对异体字的整理原则,综合语义学、词形学、语言生态学、语文的社会性,以及词频统计分析、汉字的表意特点等方面的因素进行之。(注:湘语《试论词典的词形规范》,《辞书研究》1996年第3期。 )”除了考虑语言转换的因素外,当然也还要考虑古今之间学科术语概念的对应关系,即仍要兼顾语言转换与观念转换二个方面。如“象”分为“形象”与“意象”二义,这就不应在规范化中简单地以“形象”一个术语来统一掉的。古文论术语转换为现代文化术语,应该利用现代词语的表义日益精细之便,使不同的概念有不同的术语可以附丽。

古文论的现代转换,不仅是一种理论呼唤,而且正进入一个过程。周振甫主编的《文心雕龙辞典》已迈出了使古文论的阐释向专科词典形态发展的重要一步。徐中玉主编的“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专题资料丛刊”,分为《本原》、《情志》、《神思》、《文质》、《意境》、《典型》、《辩证》、《风骨》、《比兴》、《法度》、《教化》、《才性》、《文气》、《通变》、《知音》等15篇,也为古文论的这种发展趋势做好了按古代文艺思想范畴逐个积累、排比的资料汇编工作。詹福瑞写出了专著《中古文学理论范畴》,对当时的一些文学理论范畴及其相互关系作了比较深入的论析。在这样的发展形势下,现代专科词典更应显示出它的价值,它不仅为古文论术语的现代转换准备了知识分解与系统建构的方式,而且也为语言的转换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标签:;  ;  

专业词典方式对古代文论术语现代转换的意义_古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