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论文_杨稜钊

昭通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 云南昭通 657000

摘要:最近几年,我国社会经济有了飞速的发展进步,人们对建筑工程的各方面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便使建筑工程的施工难度不断增加。笔者深入的探究了建筑工程施工的各种技术,并指出了其中的问题和解决对策,希望能更好的促进建筑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施工要点

通过对高层建筑实际分析得知,它的建设是非常困难的,不仅仅是因为它的整体结构较为复杂,平面和及立体面有较多的层次,更重要的是没有足够开阔的地方。现今,随着人们的审美水平不断提高,会格外或者追求工程的整体质量,只有质量有保障,建筑才能打好基础,不仅如此,对建筑工程的外表还会制定较高的标准,总体说来,在较高的建筑物上作业存在着种种问题,随着工程难度地不断增加,企业一定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才能在激烈的市场中保持立足。除此之外,建筑企业的设计工作者必须根据实际的工作状况,确定可施行的方案,严格的进行管理工作,确保工程保质保量的通过审查。

1.工程的特点

1.1 工程量大

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其建筑物规模都较为巨大,因此,建筑工人的工程量便会增多,工程承包方便需要聘用更多的施工人员、引进更多的施工机械。高层建筑物不仅工程量大,而且施工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难度,工作人员需要不断地创新技术,勤加练习,勇于创新。一方面对建筑物进行施工,另一方面涉及工程施工的具体流程进行优化。在此种情况下,会加大整体的作业难度,导致全体人员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在此基础上,便使工程承包方与施工人员承受巨大的压力,提出了更严格的技术指标[1]。

工作人员在作业时,对商业区域、办公区域、居民等地段进行改造,在不同时期,施工完成的工程量都是不同的,在此图表中,6月中旬,施工人员对商业区完成的工程量最大。建筑工程的施工量巨大,在不同季节,对施工人员面临着不同的挑战,其完成的工程量具有差异化的趋势。

1.2 埋置深度大

对于建筑物而言,其需具有一定程度的稳固性,使其避免出现坍塌的危险。工作人员会格外关注楼层的稳定性,这是因为风力较大时容易出现危险,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不会受到侵害。为使建筑的稳定性得到相应程度的保障,施工人员便需对建筑物的埋置深度进行合理的把控,在埋置的过程中,施工人员的地基深度需不小于建筑物整体高度的1/12,建筑楼层的桩基需不小于建筑楼层整体高度的1/15,与此同时,工作人员为了防止危险的发生,应及时修建地下公共区域以保障人身的安全。当有危险发生时,现场施工人员能够进行逃生,使危险系数降低。

1.3 施工过程长

因工程量的持续增大导致工期增加,工作人员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工程周期较短的需要几个月,工程周期较长的则需要几年。施工承包方为了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其需将工程施工周期进行相应的缩短,在此基础上,施工承包方需要对工程的安全性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在此种前提下,再将工程进行相应的优化。为了使工程施工周期得到相应程度的缩短,工程承包方需对施工过程的整体流程进行相应的把控,对于交叉施工的环节,施工承包方更需进行合理的调控,使施工周期得到一定程度的缩短[2]。

2 技术分析

2.1 具体实施工作

人员需根据对其掌握的知识,对建筑顶端轴线位置进行相应的调控,对上部顶端轴线位置的要求较小,而对于下部建筑物轴线的位置要求较高,施工人员需进行较大的调整。此种要求与施工人员建筑过程中的技术要领是一种相反的状态,导致实际应用与现场测量时有一些偏差,运用特殊的工法进行房屋建筑工程的修建,工作人员对楼层设置相应的转换层,,会大大提高地震发生时楼层的抗震性。与此同时,他们会限制楼层的结构转换层高度,把它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不仅保障了楼层的安全,还能保证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3]。

2.2 混凝土技术

人员对混凝土进行浇筑时,需要严格把控它的质量,以保证混凝土保质保量地完成工程,对混凝土的质量检验时应参照国家出台的标准,其是否具有较大的抗压性能,是否适应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要求。在工程开展前,相应人员应对水泥标号开展相应程度的审查,在审查的基础上,避免出现较多的错误。此外,水泥与水需对水灰比进行合理的调控,在施工人员运用合理调控比例的情况下,才能确保工程施工的合理开展,保障混凝的质量合乎市场标准,在运用恰当比例配合的过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将得到更大程度的发展,从而确保工程的精细化施工。浇筑混凝土时需根据不同楼层的建筑面积进行不同的混凝土调配比例,从而使工程施工技术得到更大的发展。对于商场等特大建筑层,便需要施工人员进行较多的水凝土调配,在精准计划调配的基础。

上,保障工程顺利施工。

2.3 后浇带施工技术

主楼与裙房间有后浇带,人员进行主楼与裙房的连接时会使主楼处于中间的位置,裙房围绕主楼进行相应程度的环绕,与此同时,主楼与裙房应进行一定程度的分开。建筑的整体布局发生变化,施工人员运用后浇带技术缓解此项技术并使它处于稳固的状态中,降低其沉降的风险,保障施工的进度。后浇带技术是一种新颖的技术,必须掌握其技术核心,以跟上世界不断发展的脚步。

2.4 悬挑外架施工技术

在脚手架搭建的过程中,建筑物的外侧,立面以及各个面,随横向水平杆、纵向水平杆、立杆同步按搭接连接方式连续搭接与地面成45~60°之间范围内的夹角,此外,对于长度为1m 的接杆应运用5 根立杆的剪刀撑进行一定程度的固定,而对于剪刀撑的固定则应运用3 个旋转的组件,在不断搭建的过程中,旋转部位与搭建杆之间应保持一定程度的距离,距离以0.1m 为最佳范围,才能保证外架的稳定性。在施工的过程中,当外架处于一种稳定的状态中,才能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性。根据施工成本管理,低于10m 不是最佳搭设高度,按照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规范的要求,悬挑脚手架的搭设高度不得超过20m,20.1m 为最佳搭设高度。在脚手架搭设的过程中,其脚手架的立杆接头处应采用对接扣件,在交错布置的过程中,相邻的立杆接头应处于不同跨内,且错开的距离应至少500mm,且接头与主中心节点处应小于1/3(见图2)。

在规范中以双轴对称截面钢梁做悬挑梁结构,其高度至少应为160mm,且每个悬挑梁外应设置钢丝与上一层建筑物进行拉结,从而使其不参与受力计算。

3 结论

总而言之,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承包方为使其建筑物的安全性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其需要求施工人员对施工技术手段进行相应的调整。在不断调整的过程中,施工技术便能得到更大的发展,从而使施工质量得到相应程度的保障,人民处于安全的居住环境中,社会经济效益得到增长。

参考文献:

[1]苏英.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几个问题[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16).

[2]魏艳. 高层建筑水施问题研究[J]. 科技资讯,2009(06).

论文作者:杨稜钊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2

标签:;  ;  ;  ;  ;  ;  ;  ;  

浅析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论文_杨稜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