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小学英语朗读教学探讨论文_董铭霞

浅论小学英语朗读教学探讨论文_董铭霞

董铭霞(梧州市泗马小学 广西 梧州 543000)

摘要:朗读在小学英语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阐述朗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入手,进而分析小学英语朗读教学的现状,提出朗读教学的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小学生;朗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9-137-01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朗读是小学生完成阅读任务的一重要的基本功。正确进行朗读,是学好英语的第一步。作为一门语言课程,它的最终目的是沟通,通过说进行沟通,因此,能说、会说、爱说英语是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重点,而朗读则是说的根本。在小学,英语教学无需像语文教学那样挖掘文字的深意与内涵,其根本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打好学生的语感和语音、语调基础,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如何更好地进行朗读教学呢?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一、教师要发挥自身的作用

1.正确优美地示范,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英语教师的朗读水平对学生有直接影响,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会带给学生美的享受,增强学生的朗读欲望。学生对英语语音的感性认识绝大部分来自于对教师的模仿。如果教师的英语朗读不标准,则学生的朗读必定会受到影响。如果教师的朗读没有感情、节奏,则要求小学生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是不现实的。英语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素质,以身作则,发挥表率作用。

2.进行多种形式的课堂朗读训练,带给学生无限乐趣。

教师要抓住小学生的心理,针对学生好动、争强好胜、爱表演等特点,根据朗读材料的特点,积极运用情景、游戏、多媒体、奖励等方式。尽力让小学生保持对英语朗读的持续注意,还可开展形式多样的朗读活动,使学生乐于朗读。

二、正确优美的示范

1.多媒体示范。

可以让学生多听录音或观看有关影片,然后模仿练习,增强他们的表现欲。教师应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多听、多模仿,加强感性认识,感受不同角色的语调、语气、音质和感情色彩等,把好语言的“入门关”。这样,训练时间久了,学生听到磁带、多媒体的录音,就会自觉地模仿,形成一定的语感,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听录音时会遇到很多困难,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2.学生示范。

学生示范朗读可以激起学生的竞争意识,也能考验其他同学的听音能力,相当于一定意义上的听力练习。如果学生读得对,又读得好,则对其他同学有示范和榜样作用;如果读错了或读得不好,则可以让其他同学仔细听,并指出来,一起改正。通过学生示范读,巩固课文中刚学过的某些词语甚至课文大部分内容,从而产生成功感,激发学习兴趣。

三、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

1.范读。

播放录音或教师自己进行示范朗读,为学生的朗读树立榜样。通过教师示范读,学生能听出课文中刚学过的某些词语甚至课文大部分内容,从而产生成功感,激发学习兴趣。

2.领读。

录音或教师的领读是朗读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形式,是培养学生良好朗读习惯的关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于长、难句子,教师可根据句意把句子分成若干组,利用节拍领着学生反复朗读。教师深情有表情的领读,正确又优美的语音语调,将使内容富有感情、真实感,有更强的感染力,进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好英语的积极性。

3.伴随情景的朗读。

借助图片、投影片、简笔画、实物等教具设备,教师边呈现情景边领读,学生跟读,不看课文,充分想象当时的情景,细细揣摩说话人的心情及说话的语调,表情可以夸张,但不宜过分,这种朗读方式便于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4.齐声朗读。

齐声朗读是学生独立进行朗读的自我实践过程,它便于教师检查和发现学生朗读中的问题,有利于集中全班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增加学生朗读的机会,鼓励胆小怕羞的学生朗读。

5.个别朗读和分角色朗读。

个别朗读能使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朗读难点,便于检查和督促,及时纠正学生朗读中的错误,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提高朗读质量。分角色朗读能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有成功和快乐感,增强自信心。叙述体的课文可要求学生采取轮流读的方式,即每人读一句或一段。为防止个别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可点名读。

6.背诵并复述。

背诵并复述是英语朗读教学应达到的较高要求。实践证明,能背诵课文的学生,英语学习不差。通过复述,学生能够熟记语音材料,积累语言知识,有助于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我们要正确使用背诵手段,反对机械的死记硬背,因为任何机械的死记硬背方法不但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反而会对学生智力的发展有阻碍作用。

四、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

由于小学英语课时少,课内朗读训练有限,把朗读延伸到课外势在必行。如果说课内的朗读教学重在树立和逐渐强化学生的朗读意识,帮助学生初步掌握一些朗读方法的话,那么通过课外的朗读,则侧重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

1.读前要“扫障”。

这里的“障碍”指的是朗读材料中的新词新句。通顺是朗读的基本要素之一。如果连读通顺都成问题,更别说通过朗读巩固语言知识了。要求学生朗读前,教师要先教学课文中的生词、词组、难句,使学生会读、能读,保证朗读的流畅性。

2.读时要大声。

大声朗读有助于学生冲破心理障碍,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大声朗读,特别是长期坚持,有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节奏感;大声朗读,有利于学生初步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可以这样说,学生敢于大声朗读英语课文,就敢于开口说英语。

3.读后要反复。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通过朗读训练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起始阶段,通过朗读训练与讲解,学生对英语国家的文化及中外文化的异同有所了解。在英语学习的较高阶段,要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提高朗读方面的要求,帮助学生拓宽视野,使学生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王金敏.“小学英语教学呼唤朗读训练”[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7.

[3]曹日昌.《普通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1964.

论文作者:董铭霞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9月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9

标签:;  ;  ;  ;  ;  ;  ;  ;  

浅论小学英语朗读教学探讨论文_董铭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