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区城乡规划设计院 广西南宁 530022
摘要:南宁市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治水、建城、为民主线,以崭新的城市面貌向自治区60周年大庆献礼”。根据《南宁市近期建设规划》、《南宁市“中国水城”建设规划》及《南宁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体规划》,东有南湖、西有相思湖,相思湖处于南宁重点开发地段,重点强调“产业、生态、人文”,打造成为具备度假休闲旅游功能的文化主题园,势在必行。本文就《相思湖公园提升与改造》项目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改造分析;景观规划;发展趋势
一、项目概况
相思湖公园位于南宁市西乡塘区东部,毗邻邕江,处于南宁城市发展带以及城市景观主轴线上,在南宁“以邕江为轴线,西建东扩,完善江北,提升江南,重点向南”的发展方向以及“一轴两带多中心”的发展模式中,相思湖定位为城西组团的中心。
本项目总长约7600米,分三环,第一环为江北大道至大学路;第二环为大学路至可利大道;第三环为可利大道至高速环道,建设内容包括健身步道工程、灯光亮化工程、视频监控工程、道路工程(含园路)、给排水工程、电子显示屏、电缆光纤、铺装工程、停车场、景观绿化提升工程等配套工程。
二、整体定位与分析
1、总体定位
改造工程以文化与生态为主题定位,以相思文化、情文化、湿地生态为主要内容,着力打造一个集文化、生态、游憩、娱乐、健身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主题公园。
2、功能定位
(1)、凸显“相思”文化,打造多个相思文化主题结点。
(2)、打造相思湖“十八景”,因水而灵的滨水生态空间。
(3)、改善亲水性,建立便捷的交通和丰富的体验空间。
(4)、生态与人文理念下的海绵城市新技术创新、应用。
3、形象定位
广西第一个“相思”文化主题的生态文化记忆公园
三、景观规划设计
1、总体构思
以自然绿色基底作为整个公园的基调,结合场地特征,利用丰富的植物群落景观塑造秀丽的滨水岸线;以人为本,赋予场地丰富的功能特征,为周边居民及院校师生打造各类相思文化主题空间、相思节庆活动空间、休闲游憩空间;景观体验空间以及交流互动空间,满足公园功能多元化的客观要求。对相思文化、情文化、水文化加以提炼与扩展,使公园成为融合“文化、设计、艺术、自然”于一身的生态诗意园地,实现场地文化意境的再现和形象提升。整体特色方面,在充分体现相思文化、情文化、水文化的前提下,设计强调公园场所的公共性,景观的特色性、功能内容的多样性,水体的可接近性及滨水景观的生态性设计,创造出市民渴望滞留的休息场所。并通过点,线,面的结合创造良好的景观特色。
2、功能分区
规划结构为:一带一环两核四区十八景;一带:相思湖水系;一环:环湖步道;
两核心圈:(1)相思文化核心圈(2)相思风雨桥核心圈;四区:(1)红豆相思(文化区)(2)桃李花香(观花区)(3)思乡寄意(生态区)(4)湿地风情(湿地区)
3、水系规划
对相思湖水位和河岸地形进行梳理,规划后湖面流域面积为79.07ha 。相思湖湖面蓄水位70.0m。水面宽度为50~400m,岸坡以 1.2~1:4的坡比控制。设计强调对相思湖原有自然肌理的尊重,驳岸的处理注重自然形态,运用了生态驳岸以充分保证河岸与河流水体之间的水分交换和调节功能,同时具有一定的抗洪强度。
4、绿化提升规划策略
结合相思文化,选取最佳的植物品种和种植形式,创造与之相匹配的空间氛围与人文意境,使台思湖公园植物景观营建更具深意;种植成片色彩绚丽的开花植物或色叶植物,丰富相思湖公园的四季景观,沿岸绿地的种植模式以通透的疏林草地风格为主,群落式的组团搭配为辅,突出视觉空间的通透性,体现滨水的环境特征。对原有杂乱植物进行清理,尤其是对中下层长势不佳、种群特征不明显的植物组团,还原舒朗、开敞的绿化景观;结合重点区域,补充造型优美、花色靓丽的乔灌木、地被花卉作为绿化主景,营造林冠线充盈、色彩丰富的滨水植物景观。总之在尊重现状绿化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有针对性进行改造和提升。
四、建筑设计
建构筑物围绕核心景点分布全园各个片区。建筑沿主要道路、景观广场和水边设计,尊重原有地形创造优美的景观效果。沿水建构筑物均建在常水位以上,结合地形,利用挑台和廊架,既保证建筑的通透性与亲水性,又达到亲水性的景观建筑要求。
建构筑物风格:以本土桂北风格为主,融入现代元素进行演练,营造与滨水景观风貌相和谐又不失现代、文化气息的建筑主体。
主要建筑有:沿线新增11个公厕、创新园区配套服务建筑。
主要构筑物有:重要节点位置、视线开阔处增设观景观塔、景廊架、观景亭、景观桥等。
公厕:公厕设计采用通透式钢混结构,桂北中式坡顶屋面结合原木构架,前后进退、镂空天窗的空间关系丰富了建筑的空间光影层次感。建筑立面材质以石材及防腐木为主,木制线条加以点缀,冷暖结合,建筑新颖美观,切合园区主题定位,体现出建筑的生态性。
五、铺装设计
方案设计具有明确导向性的铺装设计,选择低碳环保的、耐用的、渗水性强的可回收材料,通过不同铺装形式创造可标识的主题空间。硬质铺装大体选取材料有本地石材、再生材料、环保材料等。石材可选用青石板、花岗石、鹅卵石、小料石,再生材料主要为生态透水砖、仿木铝复合型材料,环保材料主要为透水环保生态砖、竹板和木板,其他材料主要是沥青混凝土、钢板。软质铺装材料包括粗砂、砾石类和耐践踏草。本工程的交通系统主要由四种不同的道路组成,包括环湖绿道、游步道、亲水步道(栈道)。
六、服务设施设计
对创新文化、科技文化、水文化、明月文化等要素进行提炼,包括色调、形式,线条、表现方式等,并设计相应的构筑物及小品等,力求在色彩色调以及节奏韵律上,给人在视觉感受上带来较强的冲击力。
1、灯具设计
采用简洁的外形和明快的色彩,造型突出简洁、朴素、自然的风格,材料以石材、钢材等为主,突出生态、环保的理念。
2、景观小品设计意向
景观小品及服务设施的设计要以简单轻盈、现代的外形进行塑造,采用亮丽明快的红色、蓝色、橘红色等色彩,丰富景观细节。材料主要以石材、复合材料、玻璃钢等不怕洪水淹没、造价低廉的传统材料为主,既突出生态、环保的理念,又便于日后管理和维护。
3、户外家俱设计意向
通过设置多层次的城市家具,完善公园的服务功能,营造功能完善、具有相思湖文化内涵的公园景观空间。
结束语
本项目力图打造邕江北岸区域城市山水天际线,形成特色鲜明的南宁滨水标杆,通过承载城市景观功能,延续相思文化、文脉和肌理,营造富有活力、具有气质的场所,焕发滨江空间的精神魅力。
参考文献
[1]杨?盖尔.《交往与空间》[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凯文?林奇.《城市意象》[M].华夏出版社.2001
[3]伊恩?伦诺克斯?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4]河川治理中心.《滨水自然景观设计理念与实践》[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论文作者:李育辉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7
标签:景观论文; 文化论文; 生态论文; 公园论文; 南宁市论文; 空间论文; 功能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