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画论中“师法自然”人文观指导城乡园林营造研究论文_ 孙伯航

唐山学院艺术系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社会动荡,文化交融的特殊历史时期,由于政权更迭频繁,文人们仕途之路并不顺利,心中痛苦与苦闷的直接反应寄情山水和托物言志。历经魏晋南北朝时期历史变革,山水绘画正式脱离人物画而独立成为一门新画种,与此同时,山水园林已发展至新阶段,融合两种艺术形态相互促进。根据作者查找魏晋南北朝画论资料,统计如下(表1-1,表1-2)。

师法自然,字面理解"师法"为效法之意,是内心向往自然而言,但这远远区别于 "机械性"模仿与临摹,那么"师法"的程度有深浅之分,其一,初级模仿是照搬具体元素形态,哪里设置树木、哪里设置山石、哪里设置水体等等,模仿自然山山水水,但此模仿作品只是元素外形临摹,关注位置、高低、远近等观察点,缺少人文观思想渲染,其二,中级提升,在自然基础将人文观思想融入园林营造,园林造景变换范式表现形式,但这个时期的画家文人都开始意识到了人文观思想的重要性和美学价值;其三,高级意境,融合人文观思想与自然两者受 "天人合一"道家思想影响,园林造景完成"心(人文观)-脑(大脑处理)-手(自然取景)"的创作范式。自然之美是中国绘画和古典园林共同追求的艺术境界。

魏晋南北时期的画论中有相关论述,在人物画论中,以形写神,追求自然风范。山水画强调自然山水之美。园林营造采用山、水,石、植物、建筑为创作元素,在古人看来,山水画作为园林营造的艺术参考。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画论,虽不能直接应用于园林营造,然创作思想十分值得借鉴,我们现今所面对的问题,我们不妨也运用画论解决现实问题。

城乡园林建设始终是城市建设发展的一处软肋,现代城市发展由"大而全"转变到"小而精"的城市规划模式,超大型城市人口逐步分散在周围卫星城镇,降低人口密度、提高单位工作效率、降低生活成本、提升幸福指数、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等等,其中最为主要的是城际发展区域,城际发展区域也是城乡园林发展推动力,运用画论中"师法自然"分析城乡园林的现实问题。

"师法自然"以三个层次分析城乡园林营造具有指导意义,关于城乡园林建造模式,早期城乡园林营造归属于树木选型、栽植数量、树种规格等等项目,城乡园林效法自然的最为快捷的方式就是乔灌木为主的植物栽植,其整体效果逐渐形成城乡园林种植形式千篇一律,单一植物变化,其他园林元素较弱。其次,在提升过程,城乡园林的变化非常显著,融入画论人文观思想的园林造景潜移默化大众的文学素养。最后,意境营造是一个立体化全方位文化工程,改善二三维惯性思维,城乡园林建造提倡融入园林活动,如古代文学交流的园林活动"曲水流觞","曲水流觞"历史悠久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曲水流觞"文学交流活动在园林内水系范围开展,具体活动规则:以10位文人为例,10位文人盘坐水系岸边两侧,彼此相距一定距离,首先,由一位长者端起酒杯放入水系,酒杯顺水而行,停至某人附近便端起酒杯一饮而尽,饮酒之后立即作诗一首(主题不限),如不成功便罚酒三杯,作诗成功后装满酒杯放入水系活动继续,就这样一篇篇名篇佳作跃然纸上,如《兰亭诗集》,"曲水流觞"的参与者们领会"融情于景,以文会友"的传统文化精髓。

中国古典园林活动丰富,文中所提到"师法自然"不仅是魏晋南北朝画论中的人文观,也是"古文今用"改善乡村园林面貌的艺术指导,让我们行动起来营造乡村园林美好得未来。

参考文献

1、自俞剑华编著的《中国古代画论精读》,人民美术出版社。

2、彭莱:《古代画论》 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版。

3、曹林娣:中国园林艺术论 山西教育出版社

论文作者: 孙伯航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4

标签:;  ;  ;  ;  ;  ;  ;  ;  

魏晋南北朝时期画论中“师法自然”人文观指导城乡园林营造研究论文_ 孙伯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