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论文_余华凤

余华凤

(四川省宁南县人民医院感染科;四川宁南615400)

【摘要】目的 探究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11月—2015年9月收治的94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患者分为死亡组与好转组,血清中的HBV-DNA水平、胆碱酯酶(CHE)、甲胎蛋白(AFP)、总胆固醇(CHOL)以及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进行密切观察。结果 年龄越大,死亡率与HBV-DNA水平越高,病情发展越快,导致预后越差;CHE、AFP、CHOL以及PTA越低,表明预后越差,死亡率也越高。结论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预后的影响因素有年龄、HBV-DNA水平、CHE、AFP、CHOL以及PTA。

关键词: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预后;影响因素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具有较为多样的发病机制,常常合并肝性脑病以及肝肾综合征等,病情较为严重,且发展迅速,治疗较困难,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对患者的健康带来严重的威胁[1]。一旦可以早期诊断,有效救治,可促使慢性重型肝乙型肝炎的存活率明显提高[2]。现对本院964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便于对其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11月—2015年9月收治的94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入选标准:(1)HB-sAg或hbeAb呈现为阳性;(2)HBV-DNA超过1 000IU/mL;(3)肝功能出现异常满足重型肝炎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1)伴随甲型、丙型以及戊型肝炎病毒与HIV感染患者有效排除;(2)原发性肝细胞肝癌与妊娠期患者有效排除;(3)入院低于5天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与亚急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不给予综合分析。慢性重型肝炎根据住院后到90d的转归为止对结果进行有效观察。并把94例患者分为病死组(n=64)例与好转组(n=31),其中,病死组有男56例,女8例,年龄20—63岁;好转组中有男26例,女5例,年龄23—56岁。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方面均可进行对比。

1.2方法

全部患者都实施保肝、免疫调节以及抗病毒等治疗工作,另外,实施利尿以及抗感染等全面性的治疗。

1.3观察指标

对全部患者的年龄进行统计,在治疗前对患者血清中的HBV-DNA水平、CHE、AFP、CHOL以及PTA进行密切观察。

1.4疗效判定标准

通过有效治疗后,患者的肝功基本恢复正常水平,症状明显消失或得到明显的改善,PTA恢复正常水平或超过40%属于好转组;住院过程中病情严重自行出院死亡或住院中出现死亡现象,属于病死组。

1.4 统计学分析

本组研究中全部数据都选择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计量资料利用( +s)表示,采用t检验,选择X2检验,P<0.05,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年龄对预后的影响

年龄超过46岁患者的病死率75.61%(31/41);年龄不足34岁患者的病死率29.63%(8/27),(P>0.05),表明年龄与死亡率呈正比例关系,即年龄越大,死亡率也越高。

2.2 血清中HBV-DNA水平对预后的影响

好转组治疗前HBV-DNA水平(6.19±0.95)(Lg10IU/Ml),明显低于病死组的(7.11±1.22)(Lg10IU/Ml),(P<0.05)。

2.3 PTA、CHE、CHOL以及AFP对预后的影响

由表可知:两组PTA、CHE、CHOL以及AFP方面,好转组明显优于病死组,(P<0.05)。

表1 两组在PTA、CHE、CHOL以及AFP方面的对比 ( +s)

3 讨论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年龄与预后存在密切的联系,年龄越大表明患者的预后也越差,病死率相对较高。由于患者的年龄越大,其抵抗力与耐受力会明显降低,极易伴随严重的感染,进而导致死亡的现象。同时,由于年龄越大,免疫功能与肝细胞的再生能力明显降低,都会对于患者的预后造成严重的影响。本研究的结果表明患者的血清中HBV-DNA水平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预后存在严重的影响,同时,病死组的HBV-DNA水平明显比好转组高。HBV-DNA在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病死率中占60%左右。病毒载量与慢重肝患者肝损伤不存在直接联系,但HBV-DNA的阴转属于病情有所控制的关键因素,另外,据报道称血清HBV-DNA水平属于乙型肝炎发展的一种具有独立性特的预测因素,也就是HBV感染是重型乙型肝炎的一个启动因素[3]。PTA除了是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程度进行诊断的一个关键指标以外,还是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预后的判定的一个关键指标[4]。同时,患者的PTA十分低时很容易造成消化道出血的现象,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的影响,致使病死率有所提高[5]。本研究中病死组的PTA明显比好转组低(P<0.05),PTA越低,致使死率越高。AFP是指人胚胎的肝脏内合成的一种糖蛋白,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AFP的含量也会明显降低,但在患者的血清中,AFP的含量存在一定的增高现象,致使受损伤的肝细胞再生出现幼稚化的特点,对AFP存在再次分泌的能力。在干细胞微粒体内,总胆固醇有效合成,胆碱酯酶位于血清、肝脏以及腺体中,在严重肝脏病变的过程中,总胆固醇与胆碱酯酶明显的下降。一旦CHOL不足2.6mmol/L的过程中,属于预后不良的重要表现;在慢性重型乙型肝炎中一旦CHOL不足1.0mmol/L时,患者的死亡率极高,所以CHOL与CHE是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预后进行判断的关键因素。

综上所述,慢性重型乙型肝炎预后的影响因素有年龄、HBV-DNA水平、CHE、AFP、CHOL以及PTA。

参考文献:

[1]沈金勇,刘君俊,周辉.影响慢性乙型病毒性重型肝炎预后因素的分析——附120例临床病例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5):35-36.

[2]路德艳,杨慧玲,杜鹃.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3,28(9):30-32.

[3]路德艳,杨慧玲,杜鹃等.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住院费用构成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2013,20(13):16-17.

[4]秦景桃,陆建春,薛源,史建国.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的分析[J].医学综述,2013,19(17):3215-3216.

[5]丁剑波,罗晓岚,田一梅,郝新洁,姚鹏,王宪波,张方平,李秀惠.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预后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J].传染病信息,2012,25(3):161-163.

论文作者:余华凤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3月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6

标签:;  ;  ;  ;  ;  ;  ;  ;  

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论文_余华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