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我国对电能的需求不断增加,火力发电厂建设越来越多。据调查,大部分燃煤厂供热机组运行效率偏低,除尘器超负荷工作,不仅浪费了大量资源,而且还加大了大气污染。为了改进燃煤供热方案,本文通过对比多种供热改造技术,合理选取改造技术,并拟定改造方案,旨在为燃煤供热改造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实践应用结果表明,本文选取的背压小汽轮机供热改造技术创造的改造方案,可以有效提高煤资源利用率,降低热耗率,减少空气污染。
关键词:供热改造;节能;操作灵活
引言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节能减排的需要,在经济下行压力下,火电机组利用小时持续下降,特别是三北地区,发电和供热供需矛盾突出,导致纯凝火电机组在供热期发电空间急剧减小,促使此类火电企业纷纷进行供热、供汽改造。在不增加燃煤及排放基础上对机组进行供热改造,通过抽汽或回收余热改造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已经成为火力发电企业节能增效的重要手段。对于同时具有电、热、汽等方面需求的地区,如何正确合理的选用热电联产机组,因地制宜的选择供热改造技术,对火电企业的发展和地区环保社会效益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热电联产机组形式和供热改造技术较多,本文重点介绍了目前常用的几种热电联产机组形式和供热改造技术,具体分析各技术路线的原理、特点及适用条件,为实现合理的热电联产和按需取能、等质用能供热改造提供选择。
1电厂供热节能改造的必要性
伴随着日益严峻的环保污染问题和能源危机,电厂供热工程节能改造力度的进一步加强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加大改造的力度,才可以有效提升电厂供热工程中能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供热能力的提高,对改善人们生活环境具有积极影响。针对目前电厂供热工程的节能改造现状来看,由于供热系统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功能特征和结构特点,在实际的改造中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实施针对性的改造,这样才能够保证供热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
2燃煤电厂供热改造技术
2.1纯凝改供热技术
此项技术在低压缸联通管加热处理中应用较多,将热网循环水集中到一起,统一输送,形成较为完整的输送体系。由于此项技术对管道抽汽压力要求较高,如果直接加热循环,将造成大量蒸汽损失,严重浪费资源。因此,这种技术在供热改造工程中应用较少。
2.2吸收式热泵供热方案
吸收式热泵供热方案可以供热蒸汽的驱动下,将循环冷却水或者机组乏汽的余热进行提取,用于加热热网水,以此来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一般情况下,热泵出口的热网水温度可以达到七十到九十摄氏度,如果温度还不够高,则可以通过尖峰加热器进行加热。由此可见,吸收式热泵供热方案具有运行调节灵活、能源利用率高以及改造方便等优点。不过,这种改造方案主要被应用于有着比较高要求的供热品质项目,前期需要大量的投资资金。
2.3高背压供热改造技术
高背压供热技术,其系统是将汽轮机排汽压力提高,降低凝汽器的真空度,提高冷却水温,直接采用热网水进行冷却,从而把热网水加热。该技术充分利用凝汽式机组排汽的汽化潜热加热热网水,将冷源损失降低为零,提高机组的循环热效率,采用该技术供热是在不增加机组发电容量的前提下,减小了供热抽汽量,增大了供热面积,其施工周期短、经济效益显著,缺点是与热网串联运行,调整有一定困难,供暖期和非供暖期期需要更换两次低压转子,如不更换则纯凝期运行经济性差。高背压供热改造技术是目前比较成熟的技术,目前在各大电力集团的电厂中,陆续进行了高背压供热改造,节能收益、环保及社会效益非常显著。随着技术进步,高背压改造涉及的汽轮机型号涵盖了135MW、200MW、300MW,600MW汽轮机目前改造较少。以某300MW机组为例,高背压改造后,节能12.6万吨,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6.8万吨,二氧化硫97.8吨,烟尘219.9吨。同时,东北某电厂成功对600MW空冷机组成功实施了双背压供热改造,即供暖期内两个低压缸一个低背压运行,一个高背压运行,开创了600MW空冷机组双背压供热改造技术的先河。高背压供热改造技术其进汽量取决于用户热负荷的大小,其运行方式是“以热定电”,改造后的热网水系统须稳定,否则将造成低压缸超温,影响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该技术投资小,收益高,回收周期短,在供热负荷大的地区有很大应用优势,但其负荷调整困难,在目前火电调峰形式下,应用局限性较大。随着大温差技术发展,回水温度降低,高背压供热改造技术以其经济性及节能优势,仍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2.4双转子互换高背压供热改造技术
此技术的实际操控,以低压缸转子为操控对象,通过更换转子,完成汽轮机采暖时期供热需求。虽然此项技术适应能力较强,对燃煤机组改造帮助较大,但是需要随着采暖时期的变化,更换转子,所以需要4根转子,其中两根作为备用。从整体来看,此改造工程工作量较大,总投资成本偏高。
2.5热泵供热改造技术
热泵供热技术是随着供热形势及电厂节能形势趋紧情况下应运而生,是电厂的重要节能技术之一,也是全世界倍受关注的新能源技术。热泵供热技术在电厂中用于回收汽轮机冷端损失,将此部分不能直接利用的热量提高品质后加以利用,从而降低对原有抽汽的使用量或增加供热能力,提高电厂能源综合利用率,降低发电煤耗,增加电厂收益。热泵技术根据热泵形式分为吸收式和压缩式两种。其中吸收式热泵技术应用较多。压缩式热泵根据驱动能源形式不同,分为电压缩式热泵和透平压缩式热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6NBC供热方案
在实际运用NBC供热方案的过程中,可以看出这种改造方案具有高效、灵活等优势,具有比较好的供热节能效果。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对于改造力度及改造规模会有较高的要求,同时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难度也相对较大。由此可见,这种供热改造方案的运用范围比较小,加上内部各项技术还处于发展阶段,使得其运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3改造技术对比分析
目前,燃煤供电改造技术较多,如何选取合适的技术作为供热改造技术,本文采用对比分析法,从性能和成本控制等多个方面展开对比分析,从中选取可靠性较高的改造技术。本文选取前文提出的6种技术作为参考对象,对这些技术的性能、成本、应用要求进行对比分析。背压小汽轮机供热改造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优势较为明显,不仅操作灵活,具有较强的供热能力,满足供热装置改造需求,而且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因此,本文将选取此项技术作为机组供热改造主要技术。
4供热机组和供热改造技术选用建议
4.1热电联产机组选择
(1)工业热负荷品质单一且稳定,用热在6000小时或以上,发电负荷在50MW及以下,宜选背压供热机组。该机组一般不单独使用,通常与抽凝机组结合使用。(2)工业热负荷需要二种蒸汽参数,且常年较稳定的热用户,适宜选用抽背式汽轮机组。(3)采暖热负荷地区,发电负荷在50MW~350MW之间,可考虑设计时直接选用抽凝机组。三北地区供热面积在1000万m2以上的地区,可选用2×300MW及以上超高压凝抽式两用机组或抽凝式机组;供热面积在500万m2~1000万m2的地区,可选用2×200MW及以上凝抽式两用机组或抽凝式机组;供热面积在15万m2~500万m2的地区,易选用抽凝式机组。(4)既有工业热负荷,又有采暖热负荷地区,根据两种负荷比例不同,宜选用抽凝式机组或双抽型机组,或者1台背压机组,1台抽凝机组配合使用。(5)对于供热、发电和供汽比较综合的地区,发电、供热、供汽不同时间侧重不同,为了经济效益最大化,适宜选用NCB机组,如北京朝阳某电厂。
4.2热网循环水泵电机改造安全、经济分析
①实现无级调速:工业汽轮机可以根据负荷大小采用无级变速调节泵转速,使其运行可靠、稳定,提高运行效率,降低能耗。②提高整个机组的热效率和经济效益。工业汽机使蒸汽的高品位能量实现了阶梯式分级利用。另外工业汽轮机代替了大型电动机后还可以有效地降低用电量,降低了发电成本。③对用电系统的影响小,热网泵电机功率为2×710kW,启动电流较大。由于大功率水泵配套的高压电机,需耗用高压电缆及有关的配套附属设施。采用工业汽轮机拖动后,无此类设施,因此改造后水泵的运行安全性高于采用电动机驱动给水泵。④噪音小于电动水泵。⑤拖动汽轮机设计合理。拖动小汽轮机选用单级背压式工业汽轮机,由一组双列复速级组成,全周进气式机组,减少了部分进汽损失,效率高达60%,同时增大了一倍的通流面积,满足大功率低进汽参数的要求。叶轮节径φ1600,设计转速为1500r/min,可省去减速箱直接拖动循环水泵,且整体布局紧凑、占用空间小,节省了中间环节,提高了机组运转安全性。汽轮机的轴瓦与轴伸处的轴颈均为φ110mm,能更好地满足低转速、大功率设备传动所需的强度及扭矩要求。
4.3供热改造技术路线选择
(1)对于有一定热负荷,且在电厂供热半径范围内的地区,从135MW到300MW的机组均适用打孔抽汽进行供热改造,打孔抽汽的位置选取需要根据热负荷品质、大小及对机组的安全运行、经济性等多方面进行考虑。对于600MW及以上机组,打孔抽汽供热经济性稍差,可以考虑与热泵余热回收或后置小汽轮发电机组配合使用,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率及经济性。(2)对于热负荷大且稳定的地区,供热半径内具有纯凝或抽凝电厂,规模在150MW~600MW的机组适宜采用高背压供热改造。高背压供热改造的必要条件:基础热负荷要大于机组的最小排汽工况下的排汽热量,以保证汽轮机不超温、安全稳定运行。三北地区,供热面积大于1000万m2,回水温度低于50℃,装机两台机组的可以对其中1台300MW或1台600MW机组进行高背压供热改造,另一台采用抽凝方式运行。(3)对于150MW、200MW抽汽供热能力无法满足当前供热的机组,且基础热负荷大于机组低压缸进汽热量,适宜采用光轴供热改造。三北地区,供热面积在500万m2~1000万m2,采用此技术进行供热改造,能源综合利用率高,经济性好。300MW及以上机组不建议采用此种方式,损失发电量大,且运行调整困难,与目前火电深度调峰形势相背离。(4)对于目前热电联产机组,不论规模大小,热泵技术均适用,但需根据热负荷及电厂的实际运行情况选择不同的热泵形式,以保证能源综合利用率和节能收益。吸收式热泵技术适合抽汽压力大于0.2MPa的场合;对于供暖抽汽压力在0.7MPa以上,宜采用透平压缩式热泵进行节能改造;对于需要深度调峰机组,供暖抽汽压力低,此时采用电压缩式热泵余热回收供热改造,既能实现深度调峰收益,又能保证节能效益,同时实现了环保及社会效益。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比多项供热改造技术的性能、成本、应用要求,选取背压小汽轮机供热作为核心改造技术,通过计算,确定参数及汽轮机抽气量等,形成完整的改造方案。实践应用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改造方案可以有效节约煤资源,减少空气污染。
参考文献:
[1]董锐锋,王志东,李媛,等.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的技术路线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7,39(12):1394-1398.
[2]李小龙,段玖祥,李军状,等.燃煤电厂烟气中SO3控制技术及测试方法探讨[J].环境工程,2017,35(5):98-102.
[3]申景波,于井会,王炳章,等.燃煤机组供热改造对大气环境影响研究[J].煤炭工程,2017,49(s1):90-91.
论文作者:严鑫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7
标签:机组论文; 技术论文; 汽轮机论文; 电厂论文; 负荷论文; 热泵论文; 节能论文; 《电力设备》2019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