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亲之巧——和父母发生了分歧怎么办,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分歧论文,发生了论文,父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A 父母拒绝自己的要求怎么办
在和父母交往中,子女的要求遭到父母拒绝的事经常发生。子女的要求被父母拒绝的原因很多,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要求过高,超过家庭的消费水平。
子女对父母提出的要求,多半属于物质方面的要求。现在的家庭一般都是核心家庭,家里只有一个子女,凡是家庭经济条件允许的,子女提出的合理要求父母都能想方设法满足。如果要求过高,超出了家庭现有消费条件,实在没有办法满足的,父母才不得不拒绝。如有位中专二年级的学生,在校是学习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对电脑十分感兴趣。看到不少同学家里购置了电脑,这次放寒假刚到家,便把想买电脑的愿望和父母讲了。父母均是粮库的工人,收入不多,虽然有些积蓄,但考虑到孩子今后学习用钱的地方很多,根本无力购买电脑,就拒绝了孩子的要求。
二是要求脱离实际,自己无法完成。有时子女向父母提的要求脱离实际,自己无法去完成,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会被父母拒绝。如一位职业高中一年级的女生,刚学些有关服装设计的理论,还没学习实际操作技术。放假时便要求父母给买高档羊绒呢料,想自己缝制羊绒时装大衣。父母考虑她没有这种能力,经耐心说服打消了她这个念头。
三是要求不合时宜,暂时无法满足。子女对父母提出要求,还有个时间、地点和场合的问题。有的要求本来父母有条件满足,但子女们提的要求不合时宜,时间、地点或场合不对,亦无法满足。如有位技校的住宿生,每周只能在双休日回家,一天他母亲去学校给他送饺子,他突然提出要100元钱到附近商店买件T恤衫,他母亲没带这么多钱,自然拒绝了他的要求。
那么,子女应当如何正确对待父母的拒绝呢?
首先,要体谅父母的难处,撤回要求。
有时自己提的要求超出了家庭经济的实际支付能力,被父母拒绝了,这对子女和父母来说都是件不愉快的事。因为家长在拒绝子女的要求前是要经过慎重考虑的,有时甚至要经过思想斗争。特别是有的家长看到子女的同伴们的要求得到满足,而自己却没条件满足子女的要求时,那种既怕拒绝后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又确实无能为力的心情是非常痛苦的。子女要体谅父母的难处,要求遭到拒绝后,应心平气和地服从父母的决定,并表示撤回要求,避免造成和父母“将军”的情况。如有位中专生是学校的网球队队员,一次向父母提出要买件名牌网球衫,被拒绝后,他微笑着对父母说:“反正现在又没有网球比赛,以后家里有钱时再说吧!”
其次,要尊重父母的意见,防止出现窘迫局面。
许多年轻子女向父母提的要求,往往都是自己急切盼望得到满足的事情,一旦遭到父母的拒绝,势必会产生消极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出现与父母争执不休的局面,有时子女过于强词夺理,会使父母下不来台,造成窘迫的局面,甚至会使双方的关系趋于恶化,这对父母或子女都是不利的。因此,自己的要求被拒绝后,要站在父母的角度设身处地地想想他们的困难,不要钻牛角尖,要留有余地,使父母了解到你是能够理解父母心的。如一位技校一年级新生,看到班级不少同学都有旱冰鞋,心里很羡慕。一天吃晚饭时,他试探着对父母说:“我很喜欢滑旱冰,不知能不能给我买双旱冰鞋?”他的要求被拒绝后,马上风趣地说:“我理解家里的困难,爸爸妈妈这是从侧面对我进行挫折教育,当然对我的成长是有好处啦。”他的父母都为孩子的懂事而自豪。
B 怎样处理“顶牛”的问题
所谓“顶牛”是指双方因某件事有分歧,意见相持不下或相互冲突的现象。子女与父母“顶牛”在多数情况下并非是由于什么原则性的大事,有时因一句话说得不投机或彼此对某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就会“顶起牛”来。
职校生处于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心理学统称为动荡期。其特点是闭锁性强,因此容易出现焦虑情绪。这一时期的心理特点是构成他们和父母“顶牛”的重要因素。
“顶牛”,既会给自己增加烦恼,也会给父母带来痛苦。如果出现了“顶牛”问题,子女应当如何正确处理呢?
首先,不怕丢面子,主动打破僵局。
和父母发生“顶牛”后,在没意识到自己的过失时,有的朋友还可能会为顶撞父母而振振有词,以“胜利者”自居。自己不想主动和父母讲话,有时父母主动和自己讲话,也装模做样,不予理睬。错误地认为,主动向父母认错是丢面子。其实,这些想法都是不对的。应当想到,作为晚辈,对父母粗暴无礼的行为实际上已深深刺伤了他们的心。正确的作法是立即向父母承认错误,恳请他们原谅。这样,父母很快就会转忧为喜并谅解子女。
在和父母闹别扭时,子女要主动打破僵局,这才是明智的选择。例如,某中专三年级的一位男生,因毕业后去向问题,和父母发生了口角。他准备毕业后去南方打工,父母则要求他回县城工作,为此,他和父母争执起来。由于生气,妈妈的胃病犯了。他主动向父母做了检讨,表示接受父母的意见,并陪妈妈及时到医院去看病,最终取得了父母的谅解。
其次,进行自我反省,设法与父母沟通。
和父母发生“顶牛”后,要进行深刻的自我反省,找出在和父母“顶牛”中自己负有的实际责任,并且要以妥善的方式向父母承认错误,做到和父母深层次的沟通。这样,不仅能解决当时的矛盾,也会提高自身的文明修养程度,掌握正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渐杜绝和父母“顶牛”的现象。例如,某中专一位二年级的男生去年暑假期间和本屯的几个伙伴去河里游泳。当时,天阴沉沉的,河水又深又浑。开始他们坐在沙滩上玩,只有两个水性较好的伙伴下河游了一会儿。他俩上岸后说河中的树根下有鲶鱼,动员大家下河去捞鱼,以便在河边烧烤吃。谁知这位同学一下河就够不着底,连声呼救,待那两个会水的同伴游过去,他已喝了好几口水,险些发生意外。这时,大家再没有心思捉鲶鱼了,休息一会儿便回家了。晚上,不知妈妈在谁家听说了这件事,回来便数落了儿子一顿,情急之下,儿子不由顶撞了妈妈几句,结果闹得全家人都很不愉快。第二天,这位同学思来想去,觉得妈妈批评得有道理,本来自己下河捞鱼就是一种鲁莽的冒险行为。想通了,情绪也就好了。妈妈做午饭时,他跑前跑后给妈妈打下手,妈妈看着他那笨拙可笑的动作,气也消了。他不好意思地对妈妈说了一句:“我以后一定注意。”
再次,求大同存小异。
有时子女和父母的意见出现分歧,双方均固执己见,不肯相让,意见很难统一,这时,子女要以耐心的态度说服父母采用“求同存异,和平共处”的方法。但要尊重父母的意见,让父母理解自己的动机,使双方都满意。例如,有位职高毕业生品学兼优,学校准备推荐他上大学。可因家庭生活困难,做园艺师的父亲动员他回家跟自己学习果树栽培技术,这样既能解决家庭缺少劳力的困难,又能把自己的技艺传授给儿子。后来这位同学说服父母同意他报考农业大学的园艺系,取得了两全其美的结果。
标签:家庭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