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两种教育方法:“哄”和“逼”,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两种论文,方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商场或超市,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些父母用买好吃的好玩的来哄孩子,使其听话;平时跟家长聊天,也经常听到有些家长说:“今天孩子不听话,训他也不管用,最后打了他一顿,他才老实了。”由此看来,在家庭教育中,“哄”和“逼”是家长们普遍使用的两大教子手段。但是很多家长想不到,如果长期使用这两种方法教育孩子,将给孩子造成怎样的伤害和影响。 下面,看看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案例,或许能给家长朋友们一些启示。 他在软硬兼施中长大 即将升入初中的小寒是个胖胖的男生,他高高的个子,脸上稚气未脱。家里除了他之外,还有姥姥姥爷、爸爸妈妈。可以说,他是家里唯一的宝贝,得到家里四个大人无微不至的关爱和照顾。 从小到大,小寒生活优越。生活方面,姥姥对他的照顾比较多,且多数情况下都是哄着他。比如,早晨他赖床了,姥姥从来不责备,更没跟他翻过脸,总是无比耐心地哄他,“快起来吧,小宝贝,姥姥给你做了好吃的”或者问他“宝贝,你想吃什么?快点起床,姥姥这就给你做”等等。生活上的其他事情也都大抵如此,或者有过之而无不及,每次,小寒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才勉强做一些他本来就应该去做的事情。 小寒爸爸的教育方法与小寒姥姥截然不同。小寒的爸爸是高级知识分子,对儿子的学习要求很高,抓得也紧。他想让孩子上特长班或课外辅导班,不管小寒愿意不愿意,都必须得上,并且小寒爸爸非常看重儿子的考试成绩。他把小寒的成绩看成他的脸面,他认为孩子考试必须拿高分,否则自己都羞于去单位,没法跟朋友们说起。 要说小寒的爸爸对学习还真有一套,他是个押题高手。每次大考之前,他都会给小寒出一个方案,让孩子按照他的思路复习。如果小寒听话,考试成绩一定名列前茅。有时爸爸连作文题也能押对,事先给孩子做好一篇作文让他背。这样虽然能获得一个好成绩,但是小寒并不情愿这样做,他对爸爸提出的任何要求都表现得相当反感,可又没有办法,因为如果不听爸爸的话,说不准他的屁股就得挨巴掌。 尽管爸爸对小寒的学习抓得很紧,但小寒的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他每天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总是习惯性地问妈妈:“妈妈,我现在干点什么?”而且小寒做什么事都懒洋洋的,提不起精神,还经常对爸妈说:“你们生我干什么?天天逼着我吃饭,逼着我学习,逼着我做这做那,如果你们不生我就好了。”这样的话让爸妈很伤心,他们觉得自己为孩子操碎了心,孩子却一点也不领情。他们感到迷茫和困惑,不知道该如何对待小寒。 随着小寒年龄的增长,爸爸的巴掌已经不管用了。有一次,小寒懒洋洋地不想去上辅导班,爸爸又严厉地训斥他。这次,小寒突然放声大哭,并使劲地用脚踢家里的柜子,大喊:“不去,不去,就是不去!烦死人了,你打我吧,打死我算了!”小寒一副豁出去的样子,铆足了劲哭闹。不一会儿,小寒的哭闹声就惊动了四邻,对门的过来敲门,问怎么回事;楼下的嫌吵,上来看个究竟。小寒爸爸觉得丢脸,他强忍怒气,把语气缓和下来,说:“好了好了,你别闹了。前几天,你不是想要一个iPad吗?今天爸爸答应给你买,你乖乖去上课,好不好?”小寒没想到这样大哭大闹竟然能换来自己心仪已久的东西,他高兴极了,当即不哭不闹,背起书包去培训班了。小寒爸爸从来没有这样丢人过,他被小寒豁出去的架势吓住了。 小寒家里经常有爸爸妈妈觉得孩子应该去做,但孩子就是不想去做的事情,两代人经常为此发生矛盾。不过,这时的小寒不再像小时候一样害怕父母了,他表现出强烈的反抗精神。当他不愿意遵从父母命令时,不是倒在床上蒙头大睡,就是大发脾气又踢又砸,并说是父母把他逼成这样的。这两种看似平淡无奇的方法,却让小寒的父母无可奈何。 小寒的爸妈很无助,为孩子费尽苦心,没想到却弄成现在这个样子。于是,他们找到我,希望能得到我的帮助。 在和小寒的单独接触中,我发现小寒是个对生活、学习甚至对人际交往都充满了无望感的人。我问他:“这次考试,你估计自己能考多少分?”小寒哼唧了半天才说:“60分左右吧。”“努努力,能多考几分吗?”“难说,不管我怎么努力,成绩都不行。” 小寒的妈妈跟我讲,小寒平时有点过分敏感。比如,他提出要去吃肯德基,但家长拒绝了。说“不去”,他就会大发脾气,觉得家长不尊重他。他在学校的人际关系也不好,总说有人欺负他,并每天在车筐里放一个棒球棍,以便随时可以回击欺负他的人。其实,小寒的妈妈讲,有的孩子不过是在跟小寒开玩笑,而小寒却当真了。小寒说:“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人喜欢我,也没有人爱护我,所以,我一定要保护好自己,谁要敢欺负我,我就跟他决战到底!”说这些话的时候,我看到小寒的眼圈红了。小寒对我说,他的爸爸妈妈一点也不爱他。我说,这不可能,你好好想想,一定能想出爸爸妈妈爱你的事情的。他想了又想,就是想不出一件。他还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也不知道活着有什么意思。 “哄”和“逼”是拙劣的教育方法 “哄”和“逼”是两种拙劣的家庭教育方法,“哄”会让孩子产生内在的愧疚,“逼”会让孩子产生外在的恐惧。家长用这两种方法教育孩子,本身就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对孩子的一种控制,久而久之,孩子习惯了听从父母的安排,产生了对父母的依赖,同时由于自主意识被压抑,主动性和探索世界的乐趣被剥夺,他又会非常怨恨父母,觉得父母剥夺了自己的自由,这样的孩子容易形成双重性格。 受到控制的孩子会从内心深处对父母产生抵触情绪。这种抵触情绪,不仅消磨了孩子的积极情绪,无形中还增强了他的消极态度,降低了他对外界事物的兴趣,并且由于事事服从父母,孩子遇到事情会把责任推到父母身上,让父母为自己负责。以小寒的经验来说,他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是父母让他做的,所以做不好也不能怪他。 其实,好的家庭教育是不提倡父母哄骗孩子的,因为哄骗只是大人搪塞孩子的一种手段而已。有些大人在孩子任性、纠缠不休时,以好吃、好玩的或者孩子感兴趣的事或物来吸引孩子,以此摆脱困境。比如,孩子哭闹着要跟妈妈去上班,妈妈说:“别哭,妈妈下班回来给你带好吃的。”奶奶正做事,孩子缠着非要奶奶讲故事,奶奶说:“别闹了,待会儿奶奶带你到公园玩。”等等。孩子当时被美好愿望所吸引。放弃哭闹,变得听话,然后盼望着、等待着……然而,大人却没把自己说的话当回事,根本没打算要兑现,只是随便说说而已。大人认为孩子小,哄骗一下没关系,过一会儿孩子就忘记了。这种哄骗孩子的做法,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非常有害。 哄骗带有欺骗的性质,孩子虽小,却欺骗不得。因为幼儿期正是一个人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形成期,孩子善模仿,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不但看在眼里,更会记在心上,并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因此,父母要时时、事事检点言行,不能因为自己的不慎而玷污了孩子纯洁的心灵。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这样说过:“父母对自己的要求、父母对家庭的尊敬、父母对自己言行的检点,是首要的和最基本的教育方法。”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对父母无限信赖,在孩子眼里,父母是最值得信任的,他们的话是算数的、有权威的。因此,他们不仅愿意听父母的话,还愿意照父母的话去做。如果父母言行不一,特别是3岁左右的孩子看到父母言而无信时,会感到委屈、生气甚至大发脾气,和父母对抗,说父母“撒谎、骗人”,从而丧失对父母的信任。次数多了以后,父母的哄骗手段不仅会失灵,还会让孩子养成撒谎的毛病。当父母再批评、教育孩子时,孩子也会不服气地批评、指责父母。这是非常可悲的,纠正起来难度也大。 因此,父母千万不可哄骗孩子,如果孩子任性地提出不合理要求,父母应该坚持正面教育,采取劝慰、说服、暗示、鼓励、转移注意力、积极引导或采取暂时不予理睬的“冷处理”方法予以处理。“哄”和“逼”都是在不断地否定孩子,使孩子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所以,小寒才会有很强的挫败感和从来得不到父母尊重的感觉。这也造成他非常在意别人的评价,无法决定一件事的好坏,忽视自己或者别人做事背后的理由,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因此形成人际交往中的困惑,出现无望、无奈感。 每个人都渴望自我实现,渴望通过努力获得周围人积极的评价。而孩子内心的动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他通过自己积极行动获得进步,并由此带来周围人对他的肯定和欣赏。因此,父母一旦发现小寒有了自主、积极的想法,就应该支持、鼓励他努力完成,让他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才是改变小寒目前状态的有效办法。提防两种教育方法:“同谋”和“武力”_亲子成长论文
提防两种教育方法:“同谋”和“武力”_亲子成长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