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与治疗研究的定性研究_心理咨询论文

心理咨询与治疗研究的定性研究_心理咨询论文

心理咨询与治疗研究中的质性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心理咨询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引言

当今社会崇尚科学方法是唯一得到有价值知识的方法,并把研究等同于科学。咨询心理学(Counseling Psychology)作为心理学的一门重要的分支学科,也遵循这样的方法论。然而更多的学者认为应该把心理咨询与治疗(Counseling and Psychotherapy)看作是一种多学科活动,因此需要使用艺术、人类学、伦理学、哲学和社会学等概念和研究方法[1]。

心理咨询与治疗实践需要研究获得科学依据与指导。但长期以来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存在着研究与实践的脱节现象[2],即使在心理咨询与治疗较发达的西方,实践者也很难获得研究上的学术成果,研究中的诸多主题也常与实践者无关。心理咨询与治疗研究受到主流心理学量化研究范式的影响,那种只强调理性、客观、线性的因果关系的研究范式对以人为本、以人文关怀为对象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研究并不完全适合[3]。

进入21世纪,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面临着研究的巨大挑战,研究者迫切需要引入更科学、有效、多元的研究方法,对与实践密切相关的主题进行更广泛的研究。有研究者认为,在心理咨询与治疗研究中采用更贴近实践经验的质性研究方法(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能够驾起实践与研究之间的桥梁[4]。根据对美国咨询心理学杂志的调查预测,未来十年研究方法的多元化及多种质性研究方法的应用,将是心理咨询与治疗研究的主要趋势[5]。

本文将对西方心理咨询与治疗研究中采用质性研究的背景、现状进行考察,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心理咨询与治疗研究领域采用质性研究的必要性及可能性进行讨论,以期对国内同行的研究与实践工作提供帮助。

2 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质性研究的背景

2.1 发展历史

在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采用质性研究并不新鲜[6]。弗洛伊德就曾采用深度访谈法来研究患者的意识与无意识世界。20世纪70年代有研究者预测质性研究方法将会对为人提供援助的专业领域,如心理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女性主义等研究产生深远影响。80年代,在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开始出现使用质性研究方法的呼声,最有影响力的是Goldman(1989)提出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的实践者需要减少对实验研究的依赖,增加使用质性研究设计的观点。90年代以来,一些质性研究成果开始发表在专业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杂志上,质性研究在其他专业期刊发表的文章也出现缓慢增长趋势。近年来,一些杂志还邀请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专家承担质性研究方法杂志的编委或书籍作者等重要角色。

2.2 方法论

许多实践者不做研究的原因之一,是传统实证研究范式不适合应用于心理咨询与治疗所强调的独特单一的个别特质。实践者无法找到有效的研究方法真实呈现心理咨询与治疗的过程,咨询与治疗者与来访者互动的场及彼此内在的心理脉络。同时,心理咨询与治疗是应用性的多学科的活动,吸收了一系列的基础学科,而且每一门都有各自的概念和研究方法,在该领域的研究中需要有指导的方法论和哲学观[6]。因此,心理咨询与治疗研究迫切需要引入新的方法论和哲学观来指导研究和实践工作。

从方法论角度而言,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反映了心理咨询与治疗研究的范式转变[7]。产生于社会科学领域的质性研究方法以人道主义、自然主义为哲学基础,重视个体差异性,采用现象学(phenomenology),诠释学(hermeneutics),人种志(ethnography),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等方法,研究小样本,能提供丰富的个性化的经验,这些基本的哲学理念和人性观与诸多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的哲学基础相吻合。当采用不受理论或概念束缚的质性研究方法时,心理咨询与治疗者能够专心去发现和发展更好的理论和技术、关系和过程、更有利于描述心理咨询与治疗过程、揭示心理咨询与治疗有效性的机制、研究实践者们更感兴趣的课题、更准确地探索人类经验的复杂性和深刻性[8]。

2.3 研究课题

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中包含着很多适合进行质性研究的主题[6]。

首先,质性研究方法在探索过程方面非常有效,是深度理解心理咨询与治疗过程的理想方法[9]。心理咨询与治疗者需要关注咨询与治疗过程中的一系列因素,包括来访者的言语和非言语的信息、咨询关系的变化、咨询者和来访者的感受、来访者的行为变化、咨询的进展过程等。使用质性的研究方法收集和分析心理咨询与治疗过程的资料,可以帮助研究者获得新的对过程复杂性的理解。

其次,研究者们所关注的影响心理咨询与治疗效果的因素及治疗机制等与实践密切相关的课题,可采用质性研究进行深入地探索。

此外,在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有大量的问题需要以一种整体观点去研究,诸如青少年怀孕、酒精药物滥用、犯罪、暴力、逃学、儿童虐待等现代社会棘手的问题,适合采用强调整体性、背景因素的质性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对这些问题的深度探索有利于心理咨询与治疗实践者更好地发展对特殊人群的干预策略。

2.4 研究者

质性研究者与心理咨询与治疗研究者在探索人类本质的问题上有很多共同的观念和品质。质性研究方法是以研究者本人为主要研究工具介入研究过程的,十分注重研究者的个人反省、个人的品质和风格、职业伦理等自身素质方面的问题。McLeod认为许多心理咨询与治疗者被质性研究方法吸引[1],是因为他们能认识到质性研究的价值,具备质性研究者应有的知识和技能。

2.5 研究方法

质性研究方法不仅给心理咨询与治疗者提供了理论视角和思考问题的范式,而且还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方法[10]。质性研究者重视自然研究,强调采用具有开放性的深度访谈、自然观察等收集资料的方法,而这些也是心理咨询与治疗者需要经常采用的方法。另外,关于解决心理咨询与治疗者如何进入工作现场、如何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信赖关系、如何对来访者的各种复杂得资料进行记录、分析、整理、如何处理与来访者之间的伦理关系、如何整理个案报告等问题的方法,质性研究的理念、过程都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答案。

3 质性研究方法应用于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的研究

3.1 心理咨询与治疗杂志中发表的质性研究

从对专业杂志发表的情况看,质性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了缓慢增长的趋势,远没有像量化研究那样很好地应用于心理咨询与治疗研究中[11]。

对咨询心理学杂志(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1989-2003年15年间的内容分析发现,有39个纯质性研究和10个采用了混合方法的研究,占所有研究的4-6%。Berrios与Lucca对四份心理咨询类杂志(Counseling and Values;Journal of Counseling & Development Professional; School Counseling;The Counseling Psychologist)1997-2002年中发表的文章作了内容分析[6]。593个研究中有98个被确定为质性研究,约占六分之一。98个质性研究的类型包括三类,第一类是基于研究来发展干预模型后检验模型,比例最少,占12%,主要研究方法为个案研究,扎根理论,人种志;第二类为利用特定的治疗方法对特定人群的疗效提供证据,占23%,主要是个案研究,研究对象一半为成人,一半为儿童和青少年;第三类为纯实证研究(pure empirical studies),占65%。研究方法包括个案研究,探索性研究,现象学研究,研究对象成人最多,儿童最少,研究方法主要是深度访谈和观察。

总体来看,质性研究的方法中46%为个案研究,15%为探索性研究,11%为历史调查,5%为现象学研究,4%内容分析研究,4%为涌现理论研究,12%为其他(人种志,质性调查)。

3.2 不同心理咨询与治疗研究类型中的质性研究

John认为,在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有三类核心研究:过程研究(Process Research)、个案研究(Case Study)与效果研究(Outcome Research)[12]。

3.2.1 过程研究

过程研究是指对与来访者的变化存在联系的过程元素进行考察并探索心理咨询与治疗过程运作方式的研究。与量化研究相比,质性研究能更深入、全面地探索心理咨询与治疗过程中真实发生了什么,心理咨询与治疗过程的哪些方面对效果有利或不利,心理咨询与治疗者所作的哪些工作促进或干扰了来访者的变化等问题[3]。

对心理咨询与治疗研究的文献进行阅读和总结,有五种过程研究通过质性研究方法才能实现其目标。

首先是人本主义心理咨询的过程研究,罗杰斯及其同事通过录音来研究治疗过程。他们的研究证明心理咨询关系的现象和过程并不神秘,可以适当地、有效地向外部的探究和研究保持开放性,证明让来访者本人发出声音是可能的,探究来访者的体验与感知也同样可能。

第二是在心理动力学理论指导下对咨询的过程的研究。如核心关系主题法CCRT被用来研究治疗中的移情过程,研究者通过阅读咨询过程记录中的对心理动力学主题作出鉴别。

第三是“事件范式”研究,研究者找出咨询过程中的发生变化的事件,并对促使这些事件发生的咨询者或来访者的行为活动进行鉴别。在治疗过程结束之后向咨询者或来访者播放咨询过程的录象或录音,刺激他们回忆在治疗过程中的体验,并收集他们在咨询过程中对事件的评估和感知方面的信息。

第四是针对来访者体验的过程研究。许多研究发现,事实上来访者与咨询者对心理咨询过程的体验存在着差异。研究者首先对心理咨询过程进行录音或录像,然后在心理咨询结束时,请来访者在研究者面前收听录音或观看录像,来访者要回忆当时的体验和感受,研究者随后对咨询的访谈记录进行分类和筛选,从而对来访者体验的主题和类别进行鉴别。

第五是通过反思记录对咨询与治疗者进行研究[2]。研究者对有经验的心理咨询者收集咨询过程中出现“僵局”的信息,分析治疗中的反移情、治疗关系等。这类研究的前提是任何研究者都不可避免地将研究者自己预先的理解和假设带入研究。从这一角度来看,好的质性研究实践是需要研究者记录与描述他们对研究过程的反思,这种反思研究对心理咨询与治疗者的职业发展与个人成长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3.2.2 效果研究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有效性已经被大量的量化研究证明,并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12]。基于统一标准的假设的量化研究主要采用随机化的控制实验对群体化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最终验证干预与效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这种逻辑将心理咨询与治疗效果研究的真正本质局限了,原因有两点,第一,心理咨询与治疗干预与效果之间并非线性的因果关系;第二,衡量效果的指标是心理咨询与治疗对来访者的意义以及来访者对治疗效果是如何理解的,这是量化方法无法做到的。与量化的效果研究相比,质性研究能看到治疗中真实发生的事情,治疗中哪些方面促进或者阻碍了治疗、如何开展治疗才会更有效,同时它还可以从来访者的角度考察,来访者本人是否认为心理咨询与治疗有效,心理咨询与治疗是如何影响他们的以及来访者多大程度受益于心理咨询与治疗。质性研究允许表达不确定,让来访者能够自由表达他们对事件的建构,适合来分析咨询与治疗成功或不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同时对于将来访者对生命意义体验的分类比较敏感。

然而,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几乎大部分心理咨询与治疗的质性研究都集中在过程研究而不是效果研究[2]。因此,正如有研究者所预言的那样,质性研究如果不涉及心理咨询与治疗中最重要的“效果”问题,将可能继续被边缘化。在此背景下,有一些研究者作了一些尝试性的探索,他们采用对来访者、咨询者的个体或团体访谈,咨询过程的记录、个人文本如日记和个案自己的记录,开放式问卷或书面文字,对投射测验工具的叙事性的反应,人种志式的观察,传记和小说等对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效果开展研究,这些研究实践工作具有建设性的指导作用。

3.2.3 个案研究

个案研究作为质性研究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其集中性、深入性和具体性对揭示问题的内在本质和为其他个案提供启示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个案研究中,无论是其主题还是其目标,都是利用多元观点与多元资料的来源产生脉络丰富的信息。有研究者可能会认为个案研究的资料少,但事实上,从一个人的生命历史中也能产生大量、丰富、详细的资料[13,14]。

心理咨询与治疗研究的被试数量一般较少,加上研究对象之间在研究问题上的异质性,经常需要采用质性研究中的个案研究法。质性个案研究,也称叙事个案研究(Narrative Case Study)是指在进行个案研究时,完全使用质性方法来收集和分析描述性的数据,关注的是给人们叙述性的故事赋予意义[1]。研究者使用记录咨询的过程、对每次咨询进行回忆、访谈、日记、开放性的问卷、投射技术以及对会谈现场的观察等方法来收集这类数据,依据诠释学、现象学和扎根理论等质性的方法来分析。以往的研究都是由咨询与治疗者根据自己的一个个案来写。后来研究者发现,在对同一个事件的解释上,咨询者和来访者的观点可能大相径庭,也出现了让来访者和咨询与治疗师共同参与的研究。

在使用质性研究方法进行个案研究时,研究者会面临来自研究方法本身固有的挑战。研究者需要收集和分析咨询与治疗过程的细节性资料,研究者和被研究者之间的信赖关系以及研究者个人的倾听和理解的能力对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至关重要[10]。

4 对国内心理咨询与治疗研究的思考

毫无疑问,西方质性研究应用于心理咨询与治疗的背景与现状,为中国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研究提供了很多借鉴,同时,这些资料促使我们对中国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研究进行反思。

4.1 国内心理咨询与治疗质性研究的现状

近年来,国内心理学界对质性研究方法开始重视起来。有一些质性研究方法的书籍、文章相继出版和发表[10,15-17];还有一些大学的心理系开设了质性研究方法课程;在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杂志书籍上也出现了对质性研究方法的初步探讨[18-20];在心理咨询与治疗的职业培训中也出现了后现代心理治疗的方法。目前,在中国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我们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做了初步的尝试[21,22]。

质性个案研究,主要形式是通过对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过程的记录,探讨影响过程的因素及咨询与治疗效果。早些年,缺少量化数据的个案研究是很难被主流所接受,也因此很难发表在心理学专业刊物上。尽管这种现状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但近年来一些心理学专业刊物如中国心理卫生、心理行为研究等开辟个案研究的专栏,我们在《心理科学》、《心理与行为研究》等核心期刊上已经发表了个案研究报告个案研究不再受到排斥,质性研究方法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认可。

另外,关于心理咨询与治疗相关课题的质性研究,如早年亲人去世的心理创伤、网络成瘾者等,其研究结果为特定人群特定问题的干预策略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上的深刻启示,为在中国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可能性。

4.2 国内心理咨询与治疗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的必要性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心理咨询与治疗事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这种趋势既表现在心理临床实践领域,也体现在研究方面。然而,由于中国的心理咨询与治疗事业起步较晚,在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还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根据笔者在国内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从事研究与临床的切身感受,国内心理咨询与治疗实践与研究之间的脱节现象长期存在,实践者很少作研究、研究者不做实践的现象非常普遍。其次,从我国的心理咨询与治疗事业的发展道路来看,无论是研究还是实践,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学自西方,心理咨询与治疗研究受到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影响过于注重量化研究[18]。第三,从一定程度上说,由于研究方法的限制,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研究类型比较单一,主要以量化的效果研究为主。

为寻找中国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所面临问题的解决之道,在中国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研究中纳入质性研究方法具有充分的必要性。首先,参照西方心理咨询与治疗研究走过的道路,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能弥补量化研究方法所造成的局限,同时还能对与实践相关的问题进入深度探索。其次,心理咨询与治疗实践和研究时必须考虑文化这一重要的背景因素[23],从文化背景因素来看,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中人与人的关系、价值观等与人有关的重要概念存在很大的差异,有研究表明中国人的性格与心理特征及其变量、中国人所具有的一些独特的心理问题、中国社会及个人对来访者及咨询与治疗过程的反应等问题都存在较大的差异[24,25]。而无论是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还是技术,中国都是学自西方,不少学者对西方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与技术在多大程度上适用于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人提出了置疑。因此,心理咨询与治疗面临着理论与实践的中国化问题,需要探索符合中国文化背景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实践。近年来有不少研究者在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和实践中国化做了探讨和尝试,但在研究方面的探索还较少,原因之一就是方法论上的限制。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而理论的建构需要通过研究。因此我们需要通过研究来发展适合中国人自己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和方法。根植于文化背景,建构理论和发现意义正是质性研究方法所具有的功能与特色。质性研究允许我们探索中国文化背景下咨询者和来访者在咨询中呈现的丰富的个人经验,发现解释现象的理论,促进中国文化背景下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建构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建构也将为世界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提供新的视角和发现。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中国化有必要纳入质性研究方法,这将为中国的心理咨询与治疗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力量,促进心理咨询与治疗研究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提高心理咨询与治疗在心理学中的学术地位。在此过程中需要在以下几点做出努力与改变[27]:第一,在今后的心理咨询与治疗课程中、学生论文和科研中加入质性研究的内容;第二,重视质性研究方法的价值,强调质性研究设计和收集资料与分析资料的方法;第三,强调质性研究在专业培训方面的重要性,获得专业组织机构的参与和支持,如心理卫生协会或心理咨询师资格认证机构等;第四,在学术期刊的编委中增加质性研究方面的专家提高质性研究发表物的比重,实现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发表物的平衡;第五,增加从事质性研究的课题。

标签:;  ;  ;  

心理咨询与治疗研究的定性研究_心理咨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