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术后病人采取空肠营养管预防术后胃瘫的临床效果与治疗观察论文_苏发德 许红霞 聂蓬 马国刚

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 甘肃 武威 733000

摘要:探讨术中置入空肠营养管对于防治胃癌术后胃瘫患者的重要作用。方法 对于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230例胃癌手术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统计手术置入空肠营养165例(实验组)和未置入营养的65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残胃功能指标:初始容积、初始压力、最大耐受容积、最大耐受压力、顺应性。比较两组患者胃瘫发生率及治愈时间分析。结果 手术后发生胃瘫实验组9.09%(15/165)<对照组18.57%(13-70),两组患者残胃最大耐受容积、最大耐受压力及顺应性有显著差异(p<0.05)。平均胃瘫治愈时间实验组(12d)<对照组(21d)。结论 术中置入空肠营养管对胃瘫高危患者不仅起到预防及治疗作用,还缩短胃瘫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了住院费用,对胃癌患者的康复有积极现实的意义。

关键词 空肠营养管 胃癌 胃瘫

胃癌术后胃瘫综合症系胃癌手术后出现的以胃肠动力紊乱所致的非机械性梗阻为主要征象的一种功能性疾病,其特征为胃排空延迟或胃排空障碍。胃癌术后胃瘫发生率为0.4%-5%。自2014年7月-2016年7月本院对胃瘫高危患者术后中常规置入空肠营养管,在胃瘫预防及治疗上取得良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胃外科2014.7-2016.7收入院胃癌患者。排除标准:1 晚期病患失去手术机会者、2某种原因病患放弃手术者、3严重恶病不能耐受手术者、4伴有心肺功能障碍及手术中、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预后不良者。纳入标准:能够完成胃癌手术,术后经过积极治疗康复出院者。统计后共计230例符合标准。胃瘫高危患者术中置入空肠营养管165例(实验组),男108例,女57例,平均年龄53岁。余未置入营养管65例(对照组),男44例女21例,平均年龄51.18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术中出血、手术时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患者标准:高龄>65岁、有糖尿病 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基础病、胃镜咬检病恶性程度高、术后幽门梗阻、严重营养不良、高度焦虑、预计手术时间过长。术后胃瘫诊断标准 1 上腹饱满、不适、随之有溢出性呕吐者,2上腹部可及振水音,3经胃肠减压,引流量600-1200mL24H,持续7D,4泛影葡安造影示胃蠕动消失或明显减弱,胃内大量潴留者,5胃镜检查,未发现胃器质性病变,6无使用影响胃平滑肌收缩的药物史。如果排除5 6 项后,符合上述情况之一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常规置入鼻胃管行胃肠减压。实验组:术中将鼻肠管经吻合口送入空肠上段或吻合口的输出袢,或予以腹部营养管空肠造瘘。在术后第一天就开始滴注糖盐水(20mL/H),刺激肠胃蠕动,继续观察病情变化,3天后改为营养液,根据患者的机体状态配置营养液,逐渐过渡到可进流食、半流食后,夹闭营养管,最终拔出。若术后出现胃瘫,患者需再次禁食水、胃肠减压、高渗盐水洗胃、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和应用胃动力药物,待鼻胃管引流逐减少至300mL以下时试夹鼻胃管,观察3天以上,患者无明显饱胀、嗳气、反酸及恶心呕吐时,拔除鼻胃管,并逐步给予流食,半流食,普食,无明显不适感并持续一周后,夹闭并最终拔除空肠营养管。对照组:术中未置入空肠营养管,待术后每日胃管引流量100mL以下,肛门排气且无明显腹胀、恶心。呕吐、可进食流质及半流流食后,予以拔除鼻胃管,若出现胃瘫治疗同上。实验组及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利用内脏电子刺激器进行近端胃功能各项指标检测。

1.3观察指标

最小牵张压(向胃内的气囊注入30mL气体后所测得克服腹腔内的压力),等容性扩张和等张性扩张。在注气过程中,标记受试者开始出现腹胀时的容积及压力作为初始压力及初始容积,如出现疼痛或难以耐受时,记录下当时的压力和容积作为最大耐受压力和容积,并算出其顺应性。记录治疗过程中胃瘫发生例数及发生后的治愈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胃功能指标

实验组残胃最大耐受容积、最大耐受压力、顺应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初始容积、初始压力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见表一

3 讨论

腹部术后因胃肠动力紊乱导致的胃排空延迟国内较普遍称功能性胃排空障碍,也有学者称胃麻痹,国外以前称胃无力或胃淤滞。由于诊断时间标准不同,术后胃瘫的发病率为0.3%-10%。诊断时间常用标准为术后7天、10天、14天,目前趋向于10天作为统一标准。因为一般患者在术后10天胃肠动力基本恢复,可以正常进食。文献报道胃瘫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手术破坏了胃电起搏点及正常电生理活动、2切断了胃的迷走神经、3术后应激状态抑制迷走神经功能、4胃大部切除和广泛淋巴结清扫破坏了残胃的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5胆汁反流。此外,精神因素、术后腹腔感染、胰周及肠间渗液、饮食改变、贫血、低蛋白血症和全身营养消耗等有关。综上所述,对胃瘫高危患者术中常规置入空肠营养管,不增加患者痛苦,子啊肠胃减压的同时行肠内营养支持,有效的减少肠外营养的各类并发症,不仅预防了胃瘫的发生,而且胃瘫发生后能缩短治愈时间。并且肠内营养的费用较低,患者比较容易接受。因此,术中置入空肠营养管在预防及治疗胃瘫高危患者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胃癌患者的康复有积极现实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东东 术中置入三腔营养管在预防胃部手术高危胃瘫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J]疑难杂症 2013.12

【2】叶洋鹰 十二指肠营养管在胃癌术后的临床应用 中国民康医学 2013.25

【3】邓磊 腹部术后胃瘫15例的诊治经验 [J]腹部外科 2013.26

【4】高琪 胃癌术后影响胃瘫发生的多因素分析 [J]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6.8.25

【5】虞黎明 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诊治体会 [J]南昌大学学报 医学版2010.530

论文作者:苏发德 许红霞 聂蓬 马国刚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8月上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3

标签:;  ;  ;  ;  ;  ;  ;  ;  

胃癌术后病人采取空肠营养管预防术后胃瘫的临床效果与治疗观察论文_苏发德 许红霞 聂蓬 马国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