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学知识无需学生终身铭记,但数学精神会激励终身,解题技能不需要终生掌握,但数学思维和文化品味却终身受益”。从这句话里,我们可以知道学习数学的真正意义。初中的复习课主要对知识的梳理,教师帮助学生建构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所以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复习课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08-002-01
根据心理学上的遗忘规律我们可以知道,差不多经过一个周的时期,我们就开始对原先记忆的东西开始遗忘了,所以不管是什么样的知识,都需要我们反复的记忆,都需要一个重新温习的过程。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地推进,初中基础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一线的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新课改实验的大潮中,作为一名普通的数学教育工作者,一方面要积极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教育教学理论的培训、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教学实践这片沃土,进行课改试验,尝试各种符合新课程改革精神的课堂教学模式,并对过去的一些教学模式进行反思
过去的一些课堂教学,尤其是复习课,往往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先讲知识要点、知识结构,然后讲解例题,再测试、批改、评讲、订正。学生完全是在教师的支配下,把知识由老师那儿装进头脑,再模仿练习,通过机械重复达到技能、技巧熟练掌握的目的。但学生没有完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他们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培养,而且教学往往陷入到磨时间、磨题量、学生厌烦,无兴趣的境界。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而且收效甚微。这样仅仅以获取知识、技能、技巧为目的的教学,摧残和扼杀了学生的天性和创造力,不能够培养出时代所需要的新型人才,不符合当今教育的要求。要适应新课程目标的要求,就要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改进和优化教学方法。
现以单元复习课为例谈谈本人的一些做法。单元复习课,一般划分为四个课时,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课时,让学生完成教师自编的单元复习自学思考题。单元自学思考题材,覆盖本单元所有的知识要点(以填空、选择、判断题的形式出现)和基本技能、技巧(课本重要例题、练习和习题),分三步进行。第一步,预习。事先准备好单元复习自学思考题提前发给学生,要求学生边看书,边完成自学思考题。这个过程是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一个环节,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想方设法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自己查找学习时记下的课堂笔记,及改错本,眼、手、脑并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第二步,课堂学生讨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生把预习时留下的疑难问题拿出来和其他同学讨论,让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讨论过程中增强自信、发展个性、加深对知识和方法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第三步,课堂师生共同讨论。在全班同学相互充分讨论的基础上仍不能解决的问题的情况下,师生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并对有些问题鼓励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拓展、拓宽。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讨论交流之中,师生充分信任、完全平等,让学生体验到老师和同学的信任和友爱,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不但在知识和能力方面得到收获,而且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第二课时为达标检测。素质教育并非完全否定传统教育,传统教育中有许多素质教育的内容还是必要的。素质教育不是取消考试,而是要改革考试方法和内容,将其中扼杀学生个性的、强调死记硬背的内容予以摈弃。检测题要求覆盖全面、重点突出、难度适中,确保学生在一节课时间内能够完成。平时教学将学生分成六个合作小组,每个组一名正组长和一名副组长,两名成员。六个小组每个小组出一套试题检测,互答试卷,但教师要审批通过。这样学生在互出,互相批改试卷过程中加深本章知识的印象,夯实基础,提高能力,同时获得成功的体验。
第三课时,讲评。分为自我订正、同学讨论、师生讨论三个环节。试卷批改后,在第一时间发给学生。让每位同学将试卷上因粗心大意而搞错的问题或再思考能够独立解决的问题在课前先独立订正。出题小组总结答题小组在试卷上出现的问题。上课的时候,让同学们按合作小组相对集中就座(在我的数学课上我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需要,以最有利于参与课堂活动为原则确定自己的座位,可以和其他课堂坐的位置不一样),组内讨论(如有必要也允许小组之间相互交流,教师巡视的过程中也可以参与到一些小组的讨论之中),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大部分问题都能够得以解决,这时进入师生讨论的环节。这个环节,有组间交流、竞赛,有师生交流讨论、归纳总结、拓展延伸,在充分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再次作订正、归纳。第四课时,巩固、提高、总结、升华。对上述过程每个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让他们再相互出题,进行二次个性检测。同时还可让学生把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新的观点、方法、感受写出来,可以是单元小结,可以是对本单元基本问题的归类,也可以是旧题新解,还可以是一题多解、一解多用甚至可以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些人生感悟。尽管这些是不拘形式的,但可升华学生对前面学习活动及所学内容的认识,也培养了学生数学课习作的意识和能力。
在多次尝试的过程中,学生一次次在讨论中产生强烈的思维撞击迸发出美丽的思维火花,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个性得到发展,自信心不断提高,自主性和探求知识的欲望明显增强。在这样一种氛围中,学习不再是一种个体行为,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不再是痛苦的煎熬,而是他们张扬个性、展示才华的平台。学生在集体中得到赏识、获得成就。他们时时提醒自己要不懈努力,要不断拿出新成果与同学交流。看到学生一天天生活在快乐之中不断成长和进步,更坚定了我加强教研、优化课堂结构、更新育人理念的决心。我庆幸我赶上了新课程改革的大潮,我欣慰我能成为一名新课理念的践行者,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收获。
参考文献
[1]《中学生数学教学参考》.
[2]对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的几点探讨.
[3]构建自主高效的数学复习课堂的教学案例.
论文作者:高瑞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8月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2
标签:学生论文; 知识论文; 课堂论文; 单元论文; 过程中论文; 小组论文; 教师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8月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