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江口中心小学 315504
学习目标:
1.读准“皱褶、产卵生蛆、沼泽”等词语;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共栖”的意思。
2.运用图示,理清两组动物的共栖现象并说清楚;赏析有趣之处,用上相关语句,把共栖现象说有趣。
3.拓展百舌鸟和金黄鼠的共栖资料,思辩编者选材意图,渗透篇章意识。
学习重难点:运用图示,理清两组动物的共栖现象并说清楚;赏析有趣之处,用上相关语句,把共栖现象说有趣。
学习过程:
一、揭题导入,理解“共栖”含义
1.揭题,齐读课题。
2.读准字音,理解词义:出示字典中“栖”字意思,根据意思选择读音,共栖的意思就是——共同居住。
3.结合语境:课文第一自然段中有两个词也解释了“共栖”的意思,快速浏览,划一划——朝夕与共,和睦相处(出示词卡,贴)
4.小结: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更好地理解了“共栖”的意思。
二、修改图示,把共栖现象说清楚
1.反馈字词句:呈现预学单中摘录的生字词,读准:
皱褶、产卵生蛆、沼泽、吸血、剔牙、蝇、虻、寝食不安、残渣
(1)开火车读(2)齐读 (3)长句子朗读:
原来,犀牛的皮肤很厚,有很多皱褶。皱褶缝里面的皮肤很薄,常常钻进一些吸血的蝇、虻等昆虫。这些昆虫在里面产卵生蛆,搅得它寝食不安。
2.反馈图示:课文讲了哪些动物的共栖现象?预习的时候,大家已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梳理了课文内容。出示三份预学单:纯文字;表格式;箭头式。
比较发现异同点:
(1)相同点:都抓住了课文中介绍的两组动物,分别是:犀牛和犀牛鸟;鳄鱼和燕千鸟(版贴词语)
(2)不同点:形式不同,有文字、箭头、表格。
概括的内容不同:有些用句子,有些用词语等。
3.划找句子:走进课文,用横线划出描写犀牛和犀牛鸟共栖的句子。反馈聚焦:
豹、狮和大象都不敢惹它,一种黑色的小鸟却可以在它的身上蹦来跳去,这里啄啄,那里啄啄。
犀牛背上的黑色小鸟,是在啄食寄生在犀牛身上的昆虫和蛆卵。
犀牛鸟非常机灵,还能为犀牛放哨。周围一有异常的动静,它就惊飞起来,叫个不停向犀牛报警。
4.概括词语:犀牛鸟为犀牛在做什么?把句子读成词语,圈一圈,写一写。
(1)学生自由圈。
(2)指名学生上台圈。
(3)集体交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5.示范修改预学单:选择其中一份,补充完整。
6.修改图示,说清楚:自己补充修改预学单上的图示,修改完后,连起来把两组动物的共栖关系说清楚。(版贴:说清楚)
(1)指名说 (2)同桌互说
三、赏析词句,把共栖现象说有趣
1. 过渡:原来她们就是这样朝夕与共、和睦相处的。如果我们用这样的两句话说给别人去听,人家会喜欢听吗?
2.划句子:哪些句子让你觉得有趣,用波浪线划一划、读一读。
3.随机让学生上台划,指读。
4.集体交流:作者到底是怎么写出有趣的?预设:
(1)说明方法:
列数字:用了具体的数字把犀牛、鳄鱼的外形展现在了我们面前,读出庞大凶猛。
作比较:其他动物都不敢惹它们,只有犀牛鸟和燕千鸟敢,多有趣!
引导发现:把犀牛、鳄鱼写得如此凶猛庞大,更突出小鸟的——可爱、弱小。更显得这一大一小,一强一弱的动物共栖在一起很有趣。
(2)拟人手法:
读读后面的句子,哪些词句写得特别有趣?(随机圈词语)
抓住“蹦来跳去、寝食不安、放哨,报警、剔牙”等动作感受有趣。
(3)构段方式:
点化:作者就是这样,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先向我们介绍了——共栖现象,接着告诉了我们这些动物之所以能够共栖的——原因,用一个“原来”提醒了我们,写得既清楚又有趣。
5.欣赏共栖画面:播放犀牛和犀牛鸟共栖图片。
6.交流解说要求:点化按顺序说清楚,说有趣吸引人(版贴:说有趣)
7.解说共栖现象:借助课文,自由练习,指名解说。
8.师生评议、自评。
9.布置任务:课后四人小组解说鳄鱼和燕千鸟的共栖现象,推荐播报。
四、拓展共栖现象,思辩选材,渗透篇章
1. 浏览材料:在以前的课文中还介绍了一对共栖动物,出示原文。
2.猜想思辨:为什么删除了这段,猜一猜编者的想法。
预设:搭配上,那两组都是强大对弱小,金黄鼠和百舌鸟是弱小对弱小。
回扣第一段,渗透篇章:第一段告诉了我们朝夕与共、和睦相处的动物是强大凶猛对弱小无比,巨兽对小雀,所以后面举的两个例子都围绕这段话。齐读。
时间上,那两组是长期的,金黄鼠和百舌鸟是短期的。
关系上,那两组是“物质利益”上的互利,后者是“精神利益”上的共赢。
……
板书:
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
朝夕与共 和睦相处 犀牛 犀牛鸟
鳄鱼 燕千鸟 说清楚 说有趣
论文作者:黄昱晖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8年6月总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31
标签:犀牛论文; 有趣论文; 现象论文; 动物论文; 句子论文; 图示论文; 两组论文; 《成长读本》2018年6月总第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