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气腹腹腔镜手术对人体腹膜形态学的影响与探讨论文_曹菲,王堰秋,吕晓梅

(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 四川 成都 610016)

【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二氧化碳气腹腹腔镜手术对于人体腹膜形态学来说的实际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入住本院的40名子宫肌瘤患者或单纯卵巢囊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两个小组,分别是腹腔镜组和开腹组,随后分别在手术过程中每隔半个小时采集一次患者的壁层腹膜,并使用扫描电镜对其腹膜间皮细胞形态学进行观察。结果:腹腔镜组在充气后就可以明显的看到皮细胞快速的发生肿胀,30分钟后仅见间皮细胞肿胀,偶可见细胞间隙的存在,60分钟后腹膜间皮细胞之间发生连接断裂,深到基底膜下,基底膜连续性中断,故而裸露, 细胞间隙可见,90分钟和120分钟更加明显,细胞间隙中有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的少量存在;开腹组在开腹手术后其间皮细胞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从细胞学形态来看也是相当正常的,基底膜较为完整,在手术60分钟时依然如此,在90分钟时可以发现其细胞间连接偶可见断裂的现象,在120分钟时变化更为明显。结论:与二氧化碳气腹腹腔镜手术相比,开腹手术引起的腹膜形态学变化不明显,二氧化碳气腹腹腔镜手术引起的腹膜形态学变化与充气时间有明显的联系。

【关键词】腹腔镜;开腹;腹膜形态学

【中图分类号】R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3-0055-02

腹腔镜最早诞生于19世纪,自从其应用到医学领域开始,其就由于独特的优势和优点受到了医学领域的广泛接受与认可[1]。从目前的状况来看,腹腔镜已经逐渐的普及和应用到了医学各个领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工作当中。目前,在我国的腹腔镜手术中大多数都是以二氧化碳气体作为腹腔膨胀的媒介。本文通过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的对比,对人体腹膜的形态学变化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1.研究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研究资料

本文选取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入院的40名子宫肌瘤或单纯卵巢囊肿患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两个小组,分别是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在手术的过程中都使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的方式。对于子宫肌瘤的患者进行子宫肌瘤切除手术或者是全子宫加单(双)附件的切除手术,而对于卵巢良性肿瘤的患者则开展囊肿剥除手术或者是囊肿切除手术。

对于腹腔镜手术组来说,自其充气开始计算时间,对于开腹组来说则是在进腹后就开始计算时间,分别在手术开始的0、30、60、90、120分钟采集患者的腹膜,其中在腹腔镜组手术过程中二氧化碳气体的压力恒定为14mmHg。在腹膜收集的过程中尽量由同一个人完成,提取腹膜的部位在患者手术伤口的5厘米以上的位置,提取过程中尽量保持动作轻缓,避免对腹膜造成损伤以影响实验结果。在腹膜收集完成后用专门的工具将其修剪为5平方毫米的块状,以便于观察。随后使用生理盐水对其进行冲洗,保持其表面的清洁无杂物,随后将其投放到预冷为4℃的4%含量的戊二醛固定液中,最后将其放置到4℃恒温的冰箱中进行保存,随后使用电镜对其进行观察。

1.2 方法

将提取到的腹膜投放到预冷为4℃的4%含量的戊二醛液体中进行固定,随后使用PBS溶液对其进行一定的漂洗,随后将其放入到以1:1比例的配置调制而成的0.2mol/L的固定液中,然后进行梯度脱水工作以后将其投入到丙酮中,并使用 递增溶液浓度方法对样本中进行干燥处理,对提取腹膜的正面进行观察,随后将提取的腹膜样本黏附放置在样品托上,并使用真空喷镀仪对其进行镀膜处理,再使用电镜对其进行扫描观察[2]。

2.结果

经观察后,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3.讨论

人体中的腹膜实际上是一种单层的、扁平的组织,其主要由间皮细胞和细胞间质构成,其中的间皮细胞呈现出扁平的形状,细胞与细胞之间相互契合,呈现出波浪状的分布,在细胞表面存在一定的微绒毛,这种微绒毛在电镜观察下以细胞膜结构的形式呈现,其中内部有胞质的存在,核染色相对较深。对于其上皮组织来说是存在一定的极性的,其中一个面向空间的面被称为游离面,而其另一面是与结缔组织相互连接的,又被叫做基底面,基底面与结缔组织之间存在的均质膜就是基膜。上皮细胞间的连接是十分紧密的,分离起来相对较难,在电镜的观察下其与相邻细胞膜外层呈现出不完全融合的状态,而是呈现出网状的嵴,并通过此相互连接,其中也有一些小间隙的存在。在间皮细胞间经常会发现有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等细胞的存在。在二氧化碳腹腔镜手术中主要是通过二氧化碳气体气腹之后,腹膜结构发生一定的改变,其主要改变可以通过间皮细胞形态学的变化或者是连接断裂现象的出现以及基底膜的表现呈现出来的。

国外相关学者通过在老鼠腹部注入恶性肿瘤细胞后动物实验后发现:在腹腔镜组中,2小时以内,老鼠的腹膜间皮细胞就会存在明显的肿胀现象,其中也伴有间连接明显断裂的问题,深及基底膜,在其腹膜表面存在一定数量的肿瘤细胞吸附,并在其之后的4天内仍然存在;而在其开腹组的实验中发现,其腹膜在24小时内没有任何的变化,也没有肿瘤细胞的存在,当达到了48小时以后,出现了一定的腹膜的间皮细胞连断裂的现象,同时在其注射部分的腹壁处存在呈现出点簇状局部积聚的肿瘤细胞;除此之外,还有国外相关学者报道了二氧化碳、氦气和空气三种气腹条件下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小白鼠的腹膜在电镜下的实际变化,在其开腹组中,其间皮细胞发生快速的分离,而在腹腔镜组中,间皮细胞迅速的发生肿胀,二氧化碳气腹组在24小时以内肿胀的现象有所缓解,且在72小时内彻底小时;氦气气腹组组细胞间隙迅速出现,并且到72小时时也仍旧存在;空气气腹组细胞间隙不见,在二氧化碳气腹组仅见于气腹压10mmHg时。在其细胞之间的间隙中存在着大量的淋巴细胞、巨噬细胞。这与本文的研究结论也是一致的。

【参考文献】

[1]王胜,陈海亮,胡芳.CO2气腹对腹膜超微结构的影响[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1,(10):787-789.

[2]刘海防.妇科腹腔镜手术实践及CO2气腹对机体影响的临床和基础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9.

论文作者:曹菲,王堰秋,吕晓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0

标签:;  ;  ;  ;  ;  ;  ;  ;  

二氧化碳气腹腹腔镜手术对人体腹膜形态学的影响与探讨论文_曹菲,王堰秋,吕晓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