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运动史学的特征:罗马兴亡原因述评_理性主义论文

启蒙运动史学的特征:罗马兴亡原因述评_理性主义论文

启蒙史学的特色——兼评《罗马盛衰原因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盛衰论文,罗马论文,史学论文,特色论文,原因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K2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285(2002)03-0124-04

在阶级社会里,史学具有一定的阶级属性,为一定的阶级服务,这是众所周知的事。 马克思主义产生后,历史学变成了历史科学。科学是追求真理,为全人类服务的。历史 科学是以探索历史发展规律,说明历史的因果关系,提出新理论、创立新思想,追求真 理为己任的。因此,从总体上说,历史科学摆脱了阶级的偏狭性,摈弃了实用主义,不 搞充斥政治口号的“影射史学”。但是,不能说历史学可以与政治绝缘。相反,历史学 可以与政治结成同盟军。启蒙主义史学由于所负的时代责任特殊,致使政治意识很强。 法国启蒙历史家孟德斯鸠的《罗马盛衰原因论》就是一例。

孟德斯鸠(1689-1755年)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杰出思想家,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 思想先驱之一。他的著作很多,是百科全书式的人物。《罗马盛衰原因论》是他的主要 论著,1734年出版。这是一部政治意识很强的历史著作。特殊的历史条件与社会环境营 造了此书的特色。作者针对当时法国与欧洲封建社会的腐朽性,利用罗马的有关史料, 论述诸历史问题,阐发自己的政治主张。通过论证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的重要性,用以 反对当时的封建专制暴政,为共和国制度提出历史的、理论的辩护,给社会民众以政治 启蒙。因此,《罗马盛衰原因论》超乎一般历史著作的学术性主旨,以批判社会现实为 要务,是具有强烈政治性的历史论著,被称为“启蒙主义史学”(或称“理性主义史学 ”)。

理性主义史学与一般学术性的历史著作最大不同就在于政治色彩浓淡程度。理性主义 史学重点不放在学术探讨,主要任务在于开启民智、提高悟性、增强意识。理性主义史 学的目的不在于学术创造,而是使史学在社会上起先行的政治宣传作用。

17—18世纪法国大革命前的欧洲历史著作,诸如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狄德罗等 人的历史著作是理性主义史学。这些理性主义史学侧重点不在于学术研究,而是借历史 亡灵来阐明自己的某种政治主张,具有反封建专制制度之性质。理性史家针对时代的制 度性本质问题,批判封建专制,宣扬人性解放,开启民智,起传播资产阶级思想的先驱 作用。

《罗马盛衰原因论》是属于时代性强的启蒙主义(理性主义)史学著作。但此著别异于 一般史学作品,是书对罗马的兴衰问题淡于史实的叙述,多是概括性、结论性的教谕。 全书似述史而不述史,似理论又不专论,乃以罗马盛衰为主线,阐述政治制度等政史问 题,起宣传教育作用。因此,政治意识强是《罗马盛衰原因论》一书的特色,别异于其 它学术史著。

《罗马盛衰原因论》通过一些政治性观点的阐述,发挥史学的启蒙作用,表达资产阶 级思想意识。具体手法为:

其一,赞誉国王开明,用以反对专制与腐败。

法国及欧洲的封建社会末期,国王是专横且腐朽的。波旁王朝是法国封建专制的堡垒 ,国王是封建势力的总代表。反封建必须把矛头指向封建王朝与国王,孟德斯鸠意识到 这一点。他早年就发表过对国王政权不满的言论,在他的《波斯人的信札》书中就已无 情地批判专制制度。孟德斯鸠的家庭一向就是王朝当局的反对派,后来,孟德斯鸠在《 罗马盛衰原因论》书中,通过古代罗马国家的盛与衰这个反差性的历史事实排比,指出 国王的贤与不肖是国家盛衰的主要原因,矛头直指封建专制总头目国王。孟德斯鸠认为 ,罗马的兴盛,成为地中海世界霸主的原因之一是国王的贤能与开明。他说:“罗马繁 盛的原因之一是:它的国王都是伟大的人物。在历史上,除此之外,我们再也看不到不 间断的一连串这样杰出的政治家和统帅”[1]。又说:“共和国的领袖是年年更换的, 他们总是想在他们的任职期间成就赫赫的功业以便重新当选,因此他们每时每刻都不放 松表现自己的雄心”[1]。

同样,孟德斯鸠认为,罗马衰落的罪魁祸首也在于执政官的专横。他认为凯撒首开独 裁之风,置元老院于无足轻重的卑屈地位,致使罗马共和制消亡。孟德斯鸠谴责凯撒独 裁,称他为“暴君”。凯撒被刺身亡之后,独裁的后遗症依然存在。屋大维继任后,建 立起帝国,终使罗马共和国灭亡。孟德斯鸠甚为不满,骂道:“奥古斯都这个狡猾的暴 君却用温和的办法把他们引向奴役”,“在奥古斯都的统治之下,暴政加强了”[1]。 孟德斯鸠始终把矛头对准独裁君王,鞭挞皇帝。西罗马帝国因皇帝对内专横且对外妥协 ,在蛮族的多次进攻下,终于灭亡。孟德斯鸠认为皇帝的残暴导致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与东罗马帝国的覆灭。说:“我没有勇气谈到后来的灾难了”[1]。

《罗马盛衰原因论》贯穿着一个主题,即国王、执政者、皇帝的品德如何是造成罗马 盛衰的原因。认为贤能的君王可以兴国,骄横残暴的帝王导致国破家亡。孟德斯鸠试图 说清这个道理,给呻吟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下的法国及欧洲人民以某种启示。孟德斯鸠 借罗马盛衰史事,赞誉贤明君王,用以反对当时封建专制与腐败,唤醒民心,起到了启 蒙作用。

其二,剖露宗教干预政治的恶果。

公元313年罗马帝国君士坦丁皇帝认可基督教,于是教会与政权结合在一起。此后的中 世纪欧洲,教会一直控制着政权,控制着整个国家的生活与思想意识。教会成为国中之 国,是封建专制统治的顽固堡垒。反封建首先必须反对教会。资产阶级革命任务之一就 是要推翻教会对世俗社会的统治与权力。理性主义史学势必把开启民智、解放思想作为 自己的神圣职责。他们勇敢地撩开教会的伪善面纱,暴露其真面目,努力打破宗教迷信 ,把人们从宗教禁锢的愚昧中解放出来,从而提高民众对教会的认识。孟德斯鸠的《罗 马盛衰原因论》如是做了,发挥理性主义史学的社会效用。

教会在罗马帝国时期已经势力很大,不仅左右朝政与社会事务,而且也腐蚀罗马人民 的灵魂。这是导致罗马帝国的灭亡的原因之一。孟德斯鸠剖露宗教干预政治的恶果,擦 亮了民众眼睛,清醒了人们的头脑。

罗马帝国后期政治十分腐败,精神颓废,精神文明水平低,社会熵值大,因此整个帝 国处在衰败、频临灭亡之中。孟德斯鸠洞悉这一切。他说:“既然精神的贫弱成了整个 民族的特色,那么在事业中也就不再有智慧了”[1]。在罗马,正因为社会精神贫乏与 堕落,愚昧盈野,迷信盛行,致使国家败亡。孟德斯鸠指出,“一个粗陋的迷信怎样程 度地贬低智力,也就怎样地提高了宗教,这种迷信把人们的全部美德和全部期待放到对 于偶象的无知崇拜上面”[1],“一种普遍的迂腐迷信之风消灭了人们的勇气并且使帝 国麻痹了”[1]。在这里,孟德斯鸠痛斥教会给社会、给国家带来的巨大祸害。

在《罗马盛衰原因论》书中,孟德斯鸠结合教会的发迹史,以无可辩驳的事实,揭露 了教会的罪恶阴谋及夺取世俗权力的卑劣行径。最初,当基督教确立起来的时候,教会 就悄悄地干预世俗事务。当帝国陷于衰颓时,教会就煽风点火,搅乱世俗社会,伺机夺 权。一旦在精神上控制了皇帝之后,就迫使皇帝屈从,从而成为太上皇。“任何国家大 事,任何和约,任何战争,任何休战协定,任何谈判,任何婚姻,如果没有僧侣参加,

就都不能进行”[1]。教会夺取了世俗统治权后,失权的君主们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教会与宫廷共同腐化起来。“既然僧侣在宫廷有很大的势力,僧侣和宫廷就相互使对方 腐化,结果双方全都变了”[1]。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可怜巴巴的皇帝反倒乞求教会 的庇护。皇帝昏庸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当东罗马帝国首府君士坦丁被攻占陷落的时候, 此时此刻皇帝与皇后正在宗教会议上竭力为僧侣辩护,荒唐之极。东罗马帝国灭亡了。 孟德斯鸠通过教会发迹与国家灭亡的罗马历史的剖析,一针见血地指出宗教迷信毒害了 罗马精神,教会夺取了世俗统治权,这是东罗马帝国灭亡的重要原因。正当人们顶礼膜 拜宗教的时候,孟德斯鸠对教会罪恶的无情揭露与入木三分的批判,无疑唤醒人们觉悟 ,对消除迷信思想,提高民智起宣传教育作用。这是一种资产阶级革命前夜的政治启蒙 与科学教育。作为理性主义史学,《罗马盛衰原因论》政治意识强的风格,于当时历史 时代是必要的,很有实际意义。

其三,呼吁重视制度建设,保障民主政治。

在封建专制统治之下,国王就是法律,封建专制统治漠视法律与制度建设,无法无天 ,民主性荡然无存。作为理性主义史学,自然触及时弊,炮轰专制,反对愚民政策,力 图唤醒人们民主意识,要求法律与制度,为民主权利呐喊,争取实现民主政治。

《罗马盛衰原因论》通过罗马盛衰历史的比较,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得出一个结论, 即制度问题关系罗马的盛衰存亡问题,从而提出限制个人权力,反对独裁专制,加强制 度建设,保障政治民主化的思想。孟德斯鸠说:“罗马的政府是十分完善的,因为自从 它产生以来,它的制度就足以使或是人民的精神,或是元老院的力量,或是某些高级官 吏的威望永远能够制裁任何滥用权力的事件”[1]。因此,孟德斯鸠认为罗马早期,有 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从而限制了个人权力,保障政治民主化,使罗马强盛,成为世界 大帝国。后来,皇帝独裁专断,制度被废弃了,民主精神退化了,结果罗马帝国灭亡。 在这里,孟德斯鸠十分重视并强调制度建设问题,而且还就制度与治国的关系提出自己 的看法。

孟德斯鸠从选举制度、土地分配制度、监察制度和法律制度等方面总结出罗马盛衰的 上层建筑因素,力图从理论上深层次揭示封建专制阻碍社会进步,导致国家颓废与灭亡 的道理。

首先,认为选举制度使执政官有活力。孟德斯鸠说:“罗马把国王赶跑之后,就建立 了每年选举执政官的制度。这一点也是使它变得极其强大的原因”[1]。选举制度健全 是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重要体现,把选举制度与国家盛衰联系起来,意味着民主政治是 与国家兴衰存亡休戚与共的,提高人民对民主政治重要性的认识。

其次,认为合理的土地分配制度,可以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封建波旁王朝统治的法国 ,土地高度集中,土地问题成为法国的突出社会问题。阶级矛盾十分尖锐,社会动荡不 安。面对社会现实,孟德斯鸠试图从罗马盛衰历史找出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他从土地 这个生产资料的根本去寻找国家兴衰的物质原因。孟德斯鸠说:“古代共和国的缔造者 是把土地平均分配的,只有这一点才能使人民强大起来”[1]。又说:“正是土地的平 分使罗马能够摆脱当初的卑微地位”[1]。指出土地问题正是切中封建社会的根本要害 ,把人民的目光引到最重要的问题上,这对唤醒人民觉悟,认识封建制度腐朽本质,反 对封建制度无疑是起巨大作用。

第三,认为设立监察官职位,可以对个人权势进行制约。

权力可以用来造福于人民,但不受制约的权力则是腐败的根源。监察制度是防范权力 腐败的手段。孟德斯鸠高度评价罗马的监察制度,说:“这是一个十分贤明的制度”[1 ],“监察官第五年都要检查一下共和国当时的实际情况,这样就把人民分配到不同的 特里布里去,以便使保民官和野心家不能操纵选举,使甚至人民自己也不能滥用自己的 权力”[1]。孟德斯鸠借赞誉罗马的监察制度,影射封建专制现实社会的权力腐败,呼 吁对权力要进行监督。对政治建设问题给人民的一个启迪,促进民主政治意识的觉醒。

第四,认为法律与法治是事关治国的大问题。

法律是治理国家的工具,罗马共和时期虽不能说是法治国家,但十分重视法制建设, 对民主政治建设起很好的作用。孟德斯鸠对罗马共和国与罗马帝国进行对比,认为罗马 的盛衰的原因之一是法律与法制问题。共和时期,重视法律作用,国家强盛。“罗马的 法律贤明地把国家的权力分配给许多高级官吏,这些官吏相互之间起支持、制止和限制 的作用”[1]。共和晚期,专制抬头,法律被践踏了。“罗马的法律后来已无力统治共 和国,这是千真万确的事情”[1]。在封建专制的社会里,践踏法律与人权比比皆是, 致使人们见怪不怪,麻木不仁。因此,《罗马盛衰原因论》一书对唤起公民法律与法治 意识,反对封建专制制度起宣传教育作用。

孟德斯鸠赞赏罗马共和国的民主制度建设,“罗马的得救是由于它的制度的力量”[1] 。藉此影射与鞭挞法国的封建专制统治。因此,《罗马盛衰原因论》的政治色彩浓的史 学特点,恰是发挥理性主义史学的社会功能与社会价值的优点与长处。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一书不同于其它史著。如果从学术角度考虑,此著浓于 政治,疏于学术创新,尤其在论述罗马盛衰原因时,忽视经济因素分析,未能从奴隶制 经济基础去提示罗马帝国的矛盾斗争及至灭亡的物质原因,有美中不足之感。当然,是 书的宗旨不在于单纯的学术探讨,而是针对当时法国与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的现实,借 用罗马历史,阐述政治问题,起政治宣传教育作用。正因为以启蒙为己任,不去讲究学 术性问题,因此全书观点鲜明,富于时代气息,时效性强。对启迪民智、灌输反封建、 反教会、反专制的思想意识起很大作用。《罗马盛衰原因论》也因起政治启蒙作用而扬 名于世,成为世界的史学名著。它为解放思想做出历史性的贡献,成为法国资产阶级革 命的思想源泉之一。

历史作品的功能有学术价值与社会价值两方面。中国历代史学家比较强调史学的社会 使用价值,诸如鉴戒、教育、斗争工具等社会作用。然而,这些想法与做法都囿有封建 意识范畴,没有给人们以新鲜的、发展进步的新颖思想。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记》 一书固然也偏重于政治教育,淡于学术研究,但他是以资产阶级理性主义思想去反对法 国封建专制主义,政治内涵与中国传统史学不同,因此,同样重于政治色彩,《罗马盛 衰原因记》是起宣传理性主义思想意识的作用,对社会发展进步起推动作用,而中国传 统史学则起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作用,对社会发展起阻碍的负作用。因此,历史著作的 价值不能单凭学术与政治孰多孰寡来衡量,应当视其“正确值”而定。历史著作不能一 味追求学术上的贡献,须知,如果能在启迪民智方面发挥作用,体现社会价值,那么, 这样的作品不失为史学佳作。在史学现代化的声浪中,史学的这种社会功能难道不该倡 扬吗?

收稿日期:2001-04-05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启蒙运动史学的特征:罗马兴亡原因述评_理性主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