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党组织“公共推进直接选举”的实践与思考--以杭州市为例_公推直选论文

社区党组织“公共推进直接选举”的实践与思考--以杭州市为例_公推直选论文

社区党组织“公推直选”的实践与思考——以杭州市的实践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杭州市论文,党组织论文,为例论文,社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92(2011)01-0034-07

新时期社会的新形势推动了中国共产党各方面的改革,“公推直选”是新形势下扩大党内基层民主的一大创举。浙江省杭州市2008年在多个层面开展了“公推直选”的试点,积累比较成熟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杭州市于2010年1月至6月底在全市城市社区换届选举中广泛采取公推直选的方式,顺利产生新一届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其次杭州市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中,实行公推直选的社区分布之广、探索力度之大,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不多见。为认真总结试点工作经验,深刻探讨党内基层民主建设规律,有效推进党内基层民主,笔者采取实地考察、观摩选举,召开座谈会等方法,对杭州市“公推直选”的试点工作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研,以了解党内民主政治建设的创新实践及其意义所在,以进一步推进和完善我省基层党内选举。

一、杭州市社区党组织换届“公推直选”的基本做法

“公推直选”是由党员和群众公开推荐党组织班子成员候选人,在全体党员大会上直接差额选举产生党组织书记及班子其他成员的选举方式。作为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的一种新探索,它既是一项体现改革创新精神的新事物,又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政治运作过程。为了保证安排科学、组织严密、程序严格,杭州市“公推直选”社区党组织负责人的过程大体围绕以下五个方面来展开。

首先是精心选择布点,以点带面。杭州市“公推直选”工作坚持先试先行、循序渐进。首先,1月下旬起,在全市各区县选择了65个社区开展党组织换届“公推直选”试点,以确保“公推直选”工作积极稳妥、有序可控、顺利进行。所选的65个试点社区在地域规模、地理位置以及党员人数等社区基本特征方面各有特色,并综合考虑经济状况和党群关系等因素,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同时,为了更好发挥“公推直选”的制度效力,特别注重在那些群众基础较好、原任班子较团结的社区进行布点,以确保试点工作的顺利推进。在此基础上,各区县党委针对城市社区、拆村建居社区、整村拆迁社区、新建社区等实际情况,分别制定选举方案,做到一社区一方案。由此,试点工作较好达到了“配强班子、探索路子、积累经验”的目的。至3月底,试点社区结束换届,“公推直选”由此在全市515个社区中全面推行。

其次是科学制定方案,规范程序。为指导社区党组织“公推直选”试点工作,中共杭州市委组织部在借鉴外地经验、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杭州市2010年社区党组织换届“公推直选”工作方案》,对社区党组织换届“公推直选”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换届范围、方法步骤、时间要求和主要目标任务进行了明确,要求各试点社区按照制定方案、宣传发动、自愿报名、资格审查、公开推荐、组织考察、差额提名、公开竞职、直接选举、新当选书记讲话和街道党委批复等十一个步骤来进行。各区(县)委制定和下发了《“公推直选”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并制定了选举大会的会议议程、选举办法、主持词和选票样式等下发到各社区党组织。各社区通过召开党员大会、群众座谈会、个别走访等方式,广泛听取了党员、群众对“公推直选”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将试点方案和办法进一步细化,并提交党员大会通过,保证了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第三,广泛宣传发动,动员选举。在实际工作中,各级党组织重视宣传发动群众,积极做好舆论和思想引导,营造浓厚氛围。充分利用广播、会议、标语、党务公开栏等向党员、群众广泛深入宣传“公推直选”的目的意义、方法步骤和任职条件。对外出流动党员,各党组织主动与他们联系,动员他们尽可能参加选举。据统计,在“公推直选”中,全市共编印了数万份宣传资料下发到社区。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发动,广大党员群众深刻认识到“公推直选”的重大意义和每一阶段的具体要求,增强了参加选举的自觉性和做好换届选举工作的责任感,参与“公推直选”的热情空前高涨。

第四,严把“公推”环节,规范操作。整个工作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和竞争、择优原则,对候选人初始人选的资格设置了限制性条件,严格把握了由党员和群众推荐候选人的环节。大部分社区多组织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群众组织代表和辖区单位党组织代表等对提名候选人进行民主测评和信任投票。有的试点社区组织了全体党员对党组织候选人进行“海推”。滨江区对候选人初始人选的资格提出了5项限制性条件,在候选人资格条件审查中,采取了组织、纪检、信访、计生、派出所等多部门的“联审”。在此基础上,各社区根据推荐结果,提出候选人初步人选,提交上级党组织进行资格审查。因此,各社区所推出的候选人普遍得到了群众的公认。

第五,抓好直接选举,突出民主。开好党员直选大会,切实组织好选举工作是确保“公推直选”成功的关键。各社区因地制宜,根据自身特点选择不同直接选举类型。一种是分两轮进行,第一轮差额选举产生党组织书记,第二轮差额选举产生党组织班子其他成员。书记差额至少为1名,班子其他成员差额比例不低于20%。二是一轮选举,以带职或不带职方式差额产生党组织书记和其他成员。候选人均按规范程序发表竞职演说,大部分社区设置了党员对候选人现场质询的环节。新书记产生后,要对广大党员和群众做任职承诺,方便使其工作思路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任期目标纳入上级组织的考核之中,保证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的统一。此外,各社区还注重切实加强对选举工作的监督,有的社区设置了观察员制度,提高选举公信度。

二、杭州市社区党组织换届“公推直选”的创新亮点

“公推直选”作为中国基层民主的一项重大实践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在此期间,各地区不断积累相关的经验,有所创新和发展。而杭州市2010年全市社区党组织换届实行“公推直选”也存在不少自身的特色,在加强党的领导、拓宽选人渠道、扩大党内基层民主、严格依法按章办事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创新。

首先是创新候选人提名方式,完善推荐渠道。创新推荐方式,保障党员群众提名权。通过创新推荐的主体、形式和范围,保障党员群众的初始提名权,充分调动他们参与“公推直选”的热情,解决了过去党内选举“少数人选人,少数人中选人”的突出问题。一是扩大推荐主体。在原有组织推荐、党员联名推荐的基础上,采取群团组织推荐、群众联名推荐和党员个人自荐等方式,广泛发动社区党员、社区工作者、居民群众以及“两代表一委员”、辖区单位负责人参与候选人推荐工作,变“自上而下”单向提名为“自下而上、上下结合”共同提名。之后,在上级党组织确定考察对象之前,社区组织全体党员、群众代表召开民主推荐大会,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定岗推荐,把基层党组织班子成员人选的初选权交给广大党员和群众。上级党组织再根据任职条件,对推荐出来的党组织初步候选人进行资格审查,定向把关,择优提名。这一候选人产生方式,既避免民主选举的形式化,又可避免“海选”的无序化。因此,党组织班子成员候选人的产生更加广泛地反映了党员群众的意愿,有效落实了广大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在扩大群众参与上实现了新的突破。党员群众踊跃参与。全市共推荐候选人10973人次,其中党组织推荐2739人次,党员联名推荐3659人次,群众联名推荐2502人次,群团组织推荐372人次,党员自荐1701人次。二是完善推荐渠道,推荐形式多元化,采取会议集中推荐、上门推荐、党员群众预约时间推荐等形式,动员符合条件的党员报名,动员广大党员群众积极推荐。针对外出的流动党员,采取电话联系方式向他们征求推荐意见,确保所有的党员都能表达自己的意愿。515个采取公推直选换届的社区共有党员78580名,其中50590名党员参与了推荐,71350名党员参加了选举,参荐率和参选率分别达到了64.4%和90.8%。①

其次是创新筛选机制,增加遴选环节。在确定候选人推荐人选、初步人选、预备人选等环节均实行差额筛选,真正实现多中选好,好中选优。一是资格审查。在对推荐人选进行资格审查时,广泛征求纪检、信访、计生、公安等部门意见,将近年来受过党纪政纪处分、违反法律法规被立案查处、组织或参与群体性非正常上访等人员列为不符合条件的人选,确保候选人素质。二是民主测评和信任投票。组织党员群众对推荐人进行民主测评和信任投票,差额确定候选人初步人选。在参加对象,除党员外,扩大到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组织代表和辖区单位党组织代表。在参与数量上,明确规定了参加民主测评和信任投票的党员人数一般不少于100人、群众代表不少于50人。民主测评和信任投票结果作为确定候选人预备人选的重要依据。三是党委考察票决。对候选人初步人选进行考察,全面了解其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情况,特别注重考察工作实绩和群众公认程度。在考察基础上,由街道(乡镇)党(工)委会议充分讨论后,按照差额不少于应选人数20%的比例,票决产生候选人预备人选。②

第三是创新竞职方式,增强干部责任感。“公推直选”的最大突破就是基层党组织书记由党员直接选举产生,改变了以往只选举党组织委员、而书记由上级党委分工确定的方式。而杭州市更进一步,增设了竞职承诺,完善选举各环节,强化候选人为民责任。在投票选举之前,各区县普遍对党组织书记竞选人设置了竞职承诺和现场提问环节,实现多元互动。一是公开承诺,候选人在党员(代表)大会上进行竞职演讲,全面介绍自己的基本情况、个人经历、优点特长,并针对社区实际和党员群众需求,就改善服务、促进和谐、维护稳定等方面阐述自己的工作目标和具体举措,做出任职承诺,并将书面承诺书统一发放给全体党员或张贴在公告栏。③二是整体亮相,现场答辩。组织机构在选举大会上设置现场答辩环节。在大会选举前,候选人集体登台亮相,向全体党员逐一自我介绍。党员就自己关心的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等向候选人提问,由候选人进行答辩。候选人在自我介绍、公推、直选的过程中,树立起服务意识。三是集体宣誓。杭州市委组织部结合庆祝建党89周年活动,于6月30日举行新任社区党组织书记任职承诺大会,组织全市新任社区党组织书记进行“向党旗宣誓、向群众承诺,争做陈柱平、钟伟良式的基层干部”的任职承诺,勉励社区党组织书记和领导班子成员践行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

第四是创新选举方式,改进选举技术。选举是“公推直选”的一大环节,民主程度的提高很大程度取决于选举形式和技术的进步。此次杭州市也通过创新直选方式、投票方式和计票方式提高了“公推直选”的民主化程度和效率。首先是因社治宜,合理制定选举方案,创新直选方式。由于杭州同时存在着城市社区、拆村建居社区、整村拆迁社区、新建社区等不同类型的社区。社区类型的差异直接影响到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的实践背景,各社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分别决定选举次数、选票计票的具体方式,有针对性地设置直选方式,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一是先有党员(代表)大会差额选举产生书记、副书记,再由大会差额选举产生其他委员;二是先由党员(代表)大会差额选举产生委员,再由大会差额选举产生书记、副书记;三是先由党员(代表)大会差额选举产生委员,再由大会等额选举产生书记、副书记;四是由党员(代表)大会一次投票选举产生书记、副书记、委员。其次是采用高新技术,提高选举直观性和高效性,既节约了选民的时间,又减少由纸质选票设计不周所引发的废票及选票浪费现象。电脑技术的发展改变了选举的传统形式,部分社区开始实行电子选票或电子计票,使选举工作更加方便、高效,选举过程更加公开、透明。有社区创新计票方式。在选举唱票环节,把每张选票的图像实时投影到会场答屏幕上,使现场的每位党员都能通过大屏幕直接监督整个计票过程,变原有的监票人监督为在场每名党员参与监督。有的社区探索电子投票选举方式,党员通过电子投票卡,刷卡进入投票操作系统,直接电子屏幕上候选人的照片进行投票,选情动态实时公布,投票结果随即产生。④

第五是创新党内选举方式,拓宽参选者来源。较之于原有的党内选举,“公推直选”的优势在于解决了以往普通党员难以参加竞选的问题,拓宽了选人视野,体现出较强的竞争性,解决了过去党内选举“少数人选人,少数人中选人”的突出问题,在选举机制上引入党内公开竞选机制,推动了党内精英的素质提高。而杭州市在该方面的创新在于打破社区内部的身份和地域限制,进一步拓展了推荐对象的范围。通过合理设置任职资格,给更多符合条件的党员创了平等参与的机会,跳出“在社区干部中选人”的框框,进一步拓宽了选人视野,“开门选举”搭建了“绿色通道”,使一些社区民警、大学生村官、物业公司或业委会成员、辖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和“两新”组织党员骨干等年纪轻、有能力、懂管理、会服务的多元党员人才进入社区党组织班子,优化了社区党组织班子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选举产生的2570名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大专以上学历2046人,占79.6%,比上届提高26.6%个百分点;非社工党员755名,占29.4%;新进班子1009名,占39.3%;大学生社工226名,占8.8%,其中,515名社区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为42.5岁,比上届年龄下降1.3岁,40岁以下152人,占29.5%,最年轻的仅28岁;大专以上学历472人,占91.7%,比上届提高5.5个百分点,符合领头雁要求457人,占88.7%。⑤

第六是创新民主监督,保证公平公正。“公推直选”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目的在于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尊重和维护党员的主体地位,把群众信任、党员拥护的人选拔到社区党组织领导岗位上来。因此,开展“公推直选”,最重要的是要相信人民群众,依靠广大党员,切实体现民主,充分实现民主。杭州市此次尤其注重对“公推直选”加强民主监督的创新。一方面,强化纪律保障,确保选举公正。普遍制定了换届选举纪律规定,防止拉票贿选。另一方面以公开切实加强对选举工作的监督促进选举的公平、公正。一是人选公示。采取“三轮公示”法,即推荐结果公示、考察人选公示、预备人选公示,将人选的照片、简历及竞争职位在社区公告栏、网站等进行公示,接受党员群众对候选人产生全过程的监督。⑥二是发放资料。将候选人的照片、简历印制成书面小册子,发给每一名党员;将候选人自我介绍制作成视频,在远程教育网、政府门户网向党员群众提供点播和下载,让党员群众直观、全面地掌握候选人的情况。三是动员群众力量,坚持“阳光作业”。每个社区均建立换届选举观察监督员制度,聘请本社区的各级“两代表一委员”作为观察监督员,对选举过程进行客观公正的观察和记录,及时向街道和有关部门反映选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意见、建议。

三、杭州市推进社区党组织换届“公推直选”的成效与意义

杭州市2010年推进社区党组织“公推直选”过程中对“推”与“选”的程序、方式、渠道、来源都有所创新,这些创新不仅推进了“公推直选”自身的民主化,同时带动了人民民主,并通过系统化的考虑将公推直选纳入基层民主的全局来考虑,将相关的关注点从选举的形式民主转向选举的过程民主,从选举的民主转向治理的民主。

首先是对民主选举的启示:质量兼顾加大基层选举的民主成分。民主选举制度是党内民主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公推直选”这一选举制度的创新,使我们党构建了一种党内直接选举、党员良性参选和群众有序参与的党内选举新机制。2010年杭州市社区党组织环节选举民主程度的提高不仅体现在量的提升,更体现在质的发展。最为直接的体现无疑是扩大实行社区的数量,绝大部分社区的换届以“公推直选”的方式实现,全市589个社区党组织换届,515个社区采取了以“组织推荐、党员推荐、群众推荐和个人自荐”产生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候选人,占换届社区总数的87.4%。与此同时,差额比例有所增加,从公推到直选,许多关键环节都实行了差额(即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票决、差额选举),推荐产生候选人初步人选6878名,其中班子成员候选人初步人选与岗位职数比为2.7∶1,书记候选人初步人选与党委职数比为6.5∶1。报名者中自荐和推荐的比例也有所提高。全市试点社区共有1098人经自荐和推荐报名参与竞选。下城区王马社区有900余名党员群众参与了推荐工作,其中群众有300余名,占推荐人数的1/3。其次,参与对象的范围也有所扩大。本次杭州市社区党组织“公推直选”整个过程中诸多环节所涉及对象较以往都有所扩展。一方面,从选举的客体而言,各社区在保证候选者质量的条件下放宽了部分资格要求,甚至通过制度调整将一些有能力的合格党员纳入到参选者队伍中来,增加了选举的竞争性;另一方面,从选举的主体而言,在提名推荐、候选人名额筛选等环节中,不仅全体党员有发言权,而且到社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群众组织代表,部分社区单位党组织代表、社区历任老领导也都参与其中。由此,更多的党员和群众都有机会投入到社区党组织的换届选举中,参与对象范围的增大无疑增加了这次“公推直选”的民主成分。第三,则体现为扩大了民主参与的领域。将党员群众在公推直选中的民主参与从以往的投票环节扩展到提名推荐、候选人名额筛选、候选人竞选问答、投票监督等多个环节中,由此,较之与以往的公推直选,党员群众本次的民主参与成分贯彻了整个推选的过程中,因此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其次是对人民民主的意义:创新了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的实践形式,创新社区的治理格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使其本身的民主建设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影响深远。“十七大”提出“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使“发展党内民主”从党建的原则和目标变为人民民主的途径和手段,突破政党内部党建领域而跃升至整个国家民主建设的战略途径。党内选举是党内民主的起点和基石,也是衡量党内民主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公推直选”作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中一种新的选举民主模式,已从农村到城市,从村民委员会到社区居委会、机关、企业、学校,成为研究“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实现机制的最好切入点。因此杭州市此次社区党组织换届中“公推直选”的创新实践不仅使其成为党内基层民主的经验积累,同时也使其成为城市基层民主的创新实践地。事实上,杭州社区党组织“公推直选”推动人民民主的具体机制主要包括三方面。首先是丰富推荐环节,吸纳民众参与党内选举,培养其民主意识。实行公推直选的过程中,不仅激活的党员的积极性,更将群众作为推荐来源之一。因此,全市共有42198名社区群众参与了推荐。鲜活的民主选举实践,彰显了党员及群众主体地位,使之加深了对民主政治的亲身体验,锻炼了参政议政能力,激发其的自豪感和责任感、以及民主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社区基层民主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其次为多重媒体宣传,扩散民主教育至党外,实现政治社会化。由于大规模实行社区党组织班子“公推直选”在杭州还是第一次。杭州市各社区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宣传发动,形成正确舆论导向,使广大党员和群众了解“公推直选”的目的、意义、程序、办法和要求,思想得到了解放,认识得到了统一,信心得以提升,积极参与到这项工作上来,从而取得了良好效果。⑦第三则是拓宽选举对象,建立结构多元的领导班子,推动社区治理模式民主化。社区民警、大学生村官、物业公司或业委会成员、辖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和“两新”组织党员骨干等社区党员人才经过民主选举进入社区党组织班子后,改变了原先社区党组织与其他社区单位的指导及合作模式,加大制度创新,实现社区党组织与社区各机构的契合,确保党组织领导社区建设的合法性,间接推动了社区自治的民主化,同时也提高了社区党组织整合辖区资源、服务居民群众的能力。由此,在社区党组织公推直选的民主化影响也间接影响到社区自治组织的运作。

第三是对基层民主的意义:从选举的形式民主发展到过程民主,由民主选举延伸到民主治理。除了推动现有基层选举中民主成分的扩展,2010年杭州市社区党组织换届中“公推直选”中环节的细化,制度的创新以及技术的改进更标志着中国城市基层民主的实现重点由形式民主向实质民主的转变。“公推直选”在中国兴起20多年间,随着各地有关实践经验的累积以及不同的社会环境而因地制宜不断在选举技术和制度上有所创新,但总体而言,以往各地的相关制度及技术创新多只针对“推荐”以及“选举”等单个环节,而对“公推直选”民主化的系统性地考虑则相对不足,同时也较少将其与基层民主的整体格局联系起来,由此出现了选举形式民主但过程民主程度不足,以及民主选举之后基层治理(农村及社区)并不民主的有关现象。

杭州市2010年社区党组织公推直选对城市基层民主化的意义不仅体现在此过程中的选举制度化、技术方面的创新,更在于系统化考虑“公推直选”内部联系以及其与基层民主整体格局的联系。一方面,细化环节并在各环节中进行民主创新,例如选前的宣传动员,推举过程中的提名、筛选、评议,选举过程中的问答、竞职承诺等;另一方面,强化了推选后的有关配套制度制定。杭州市委组织部在各社区完成公推直选换届后仍关注新任班子的民主运转和监督问题。为保证当选者以显著的工作绩效兑现竞选承诺,促进党的事业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杭州市委组织部准备建立与“公推直选”相配套的考核、激励、监督和罢免等机制,充分发挥制度的整体效应。一方面准备指导社区制定三年工作计划,敦促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一把手”把任职承诺转化为任期工作目标,确保其积极实践承诺,取信于民;另一方面还计划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完善社区党组织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制度,重点考核社区党组织班子带领党员群众在加强社区建设、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情况。在年底,对新一届社区党组织班子开展一次“回头”看,由区、县(市)委组织部负责,组织开展社区党组织工作群众满意度测评。三年任届期满时,对社区党组织班子和成员进行任期考核,全面考察其履行任职承诺、落实三年工作计划的情况,并将考核结果向党员群众共识,促使社区干部牢固树立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更好地为党员群众服务。

当然,需要指出的是,杭州市在这一方面的成就离不开之前各地在“公推直选”方面的积极实践经验,也是中国渐进式政治改革的必然结果。

四、杭州经验对于未来“公推直选”的启示

“公推直选”创新了党管干部实现形式,突出规则的制定和引导。传统党管干部的原则,主要通过党组织直接任命干部的方式来实现,这产生于革命战争年代所处的严峻环境和计划经济时期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而新的历史条件下,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的推进,促使基层党组织班子成员的产生由任命制转为间接选举方式。“公推直选”丰富和发展了党管干部原则,赋予了党员对党组织班子成员人选的最终决定权。这没有否定党管干部原则,只是改变了党管干部原则的实现方式,因此,如何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作用,实现组织意图与党员意愿的有机统一就成为“公推直选”成功的关键。杭州社区本次“公推直选”工作的成功,给今后推进“公推直选”的深刻启示也是多方面的。

首先,广泛征求意见,全面调查摸底,实现党的领导和推进民主的统一。杭州各社区在“公推”候选人之前,分别召开党小组长座谈会、党员意见征询会、群众代表意见征求会,全面摸清和掌握试点单位党员群众的思想动态,增强组织指导的针对性。有的试点单位在班子预备人选推荐报名阶段,还设立了专门接待报名的办公室,并重视听取来自各个方面的咨询、意见和建议。在候选人被“公推”出来的公示期间,上级党组织广泛听取群众反馈意见,有的还组织人员深入试点单位与所有党员和群众代表分别谈话,征求他们对候选人的看法。有的社区还发放调查问卷,听取党员群众建议。这使各级党委对各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现状、干部队伍思想状况,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情况、社区党员居民情况以及社情民意等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提前规划和制定可行方案。

其次是加强选举的组织领导和精密筹划。“公推直选”具有普适价值和广阔发展前景,为继续推进这一党内基层民主实现形式,不仅广大基层党组织要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党员素质,不断夯实组织基础,而且在其中党组织必须充分发挥领导作用,强化具体指导。各区县纷纷成立“公推直选”的专门指导机构,充分发挥区领导联系基层制度优势。各街道均建设社区换届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指导组。良好的组织确保了较高的到会率⑧,缩短了选举时间间隔。⑨

第三是关注政治后备人才的培养。公推直选的进行不仅改变了党管干部的实现形式,同时也对共产党应对社会日益发展的民主需要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党管干部的工作重心也应随之从原有聚焦于选任环节转到对政治后备人才的培养。杭州市此次“公推直选”选举的过程中,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提前调整人员,实现政治人才的供给及有序竞争。一是以制度安排使有资格候选人突破原有的地域及身份限制得以参与选举。各区县在换届前根据各社区现有领导班子基础,对符合条件者重新调配,并提前在领导基础较弱地区引入新精英,借“公推直选”过程中党内精英的内部竞争与外部竞争来实现“好中选优”。二是以政策强化新生政治人才的引入。将表现优秀、群众信任的大学生社工纳入后备干部重点培养,由组织推荐提名为班子候选人,通过组织见面会、座谈会等途径,让大学生社工公开演讲,开展竞职承诺。加强压担锻炼,带领大学生社工参与社区急、难、险、重任务,处理群众事务,广泛走访入户等方式搭建平台。让党员群众看到大学生社工的现实表现,积极为他们依法参与竞选创造条件。

注释:

①相关数据来源于杭州市委组织部的统计。

②如翠苑街道根据任职条件对报名人选进行了认真的审查,并召开由社区党员代表、群众代表、民主党派代表、辖区单位代表、社区工作者代表等11个层面350余人次参加的会议,对符合任职条件地人选进行民主推荐和信任投票。在此基础上,街道党工委组成9个考察组,通过召开党员群众座谈会、走访候选人所在单位、走访社区居民等方式对候选人初步入选进行全面的考察。最后由翠苑街道党工委票决产生各社区下一届党委领导班子候选人预备人选73人。

③以江干区为例,在候选人预备人选形成以后,由街道、镇党(工)委组织书记、副书记、委员候选人预备人选填写竞职承诺书,并通过召开座谈会、见面会等方式,组织候选人预备人选开展调查研究,并与党员群众进行多层面的互动交流。

④拱墅区在15个社区实行了“电子直选”,覆盖到每个镇、街道。区委组织部统一牵头开发设计选举系统,配备触摸式投票机,党员人手一张电子投票卡,刷卡进入投票操作系统,直接点击屏幕上候选人的照片进行投票。动态选情实时公布,投票结果当即产生。

⑤相关数据来源于杭州市委组织部的统计。

⑥江干区采取三轮公示方法,确保党员群众对候选人产生全过程进行监督。首先是对海推结果进行公示,其次是进行考察公示,三是实行预备人选公示。

⑦江干区对符合条件的社区在册党员,依托党支部书记和片组户民情联系的“一片三长”进行广泛动员,提高知晓率和参与率。

⑧江干区严格把握可以不计入应到会党员数。其次是充分发挥“片组户”民情联系网,将社区召开党员大会的通知发到每个党员手中,实行组级支部书记负责制的点对点联系,对行动不便的党员,由社区专门安排人员负责党员的接送工作。

⑨江干区采取召开社区党员预备会议的形式,对社区选举筹备情况以及选票填写进行培训,同时,对选举工作人员进行预演,在清点党员人数事,采取分支部发号制的办法,即保证了清点人数的准确性,又大大缩短了党员大会的召开时间。

标签:;  ;  ;  ;  ;  ;  

社区党组织“公共推进直接选举”的实践与思考--以杭州市为例_公推直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