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中县重龙镇西街小学 资中 641200)
【摘 要】:创设问题情境是一项有效的教学方式。在探讨创设问题情境的影响因素基础上,结合教学实际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存在的现实问题和成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关改进对策。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问题情境;策略研究
数学的学习是一个学会思考的过程。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创设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拓展,特别是在填鸭式教学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条件下,创设问题情境式的教学,通过师生共同的探究、操作等活动进行学习,让学生获得基本知识、技能、活动经验和数学思想,业已成为推进基础教育数学课程和素质教育改革的抓手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合作能力的工具。
一.创设问题情境的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问题情境指的是学生学习知识与经验的材料和信息背景,也是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与既定目标间的建立联系的桥梁。问题情境的创设则是要讲学生置身于材料和信息背景之中,通过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思维的启发和情操的陶冶,使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基于此,本文认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问题情境创设可以理解是教学目标“生活化”和生活问题“数学化”的过程。
问题情境的创设对教育教学活动至关重要,这一教学环节的提出有着其深厚而丰富的理论基础,即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前者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后者则是教导学生学习、认知的基础理论。在实际教学活动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一般讲求:有效果、有效率和有效益,也称之为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但是实际教学活动过程中,有效问题的情景的创设经常会受到教师个人、学生及教学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二.教师对教材的把握程度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学问题情境创设的发起者,其对教学活动目标尤其是教材内容的理解与把握程度、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知识经验的联系度等都影响着创设问题情境的有效性。具体到数学教学中,则体现为教师如何将教材内容转化为易于学生理解的“身边”数学问题。
信息技术是现代教育教学重要的辅助工具。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教师形象、生动地创设问题情境,并使学生根据直观展示有效地参与、观察、思考教学问题。
作为教学活动的客体,也是创设问题情境中最难于把握的因素,学生的学习有优劣之分,认知程度也千差万别。这种情况下,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则集中反映于教师依托本地实际,从不同认知阶段学生的实际知识和经验出发,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创设能激发学生兴趣和促进学生思考的问题情境。小学数学更多是培养学生生活实际与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要求教学活动过程中问题情境创设兼具情境性和问题性,纷繁而复杂的过程也使得问题情境的创设问题多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创设问题情境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对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理论认知存在偏差。具体体现为问题情境创设的要求、内涵把握不准和过于注重情境创设。
问题情境的创设缺乏有效性。数学问题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实际教学中,过于追求的现实生活中寻求数学问题原型,而忽视了数学问题的内生性,生拉硬造使得问题情境的创设区缺乏趣味性、可接受性。创设问题情境的切入点不当。这主要体现于情境创设的素材与学生生活实际不符,不能针对学生的生活经验采取恰当的切入点,使得学生的兴趣和思维不能很好的激发和启迪。
通过以上对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创设存在问题的列示和分析,本文认为这些问题出现既有教师方面原因,又有教材方面原因。
教师方面。现阶段小学教师教法相对陈旧,对新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把握不够,特别是一些年龄较大的老师对信息技术掌握不够,创设问题情境还严重依赖于课本情境图。有的教师对问题情境创设的内涵和目的把握不准确;有的将其简单的理解为情境导入;有的对创设问题情境创设认识不准确,问题情境创设仅仅从课堂教学角度出发,而没有把握其本质。
教材方面。教师问题情境的创设依赖于教材,而在现实中地区社会发展和学生地域存在差异,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教材就显得捉襟见肘。在缺乏乡土教材和校本教材的条件下,问题情境的创设难度较高,而利用陌生情境素材创设的问题情境也难以被接受。
四.创设问题情境的对策
创设问题情境过程纷繁复杂,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结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影响因素以及对存在问题的分析,本文认为应从以下几点进行改进:
1.充分利用相关资源
小学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依赖于各种教学材料和教学资源、工具场所,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充分参考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特别是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实际,从学生身边的事物中挖掘情境素材,使学生在观察生活中理解并加深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2.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情境意识
创设问题情境在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隐形作用,要发挥好这项作用,就要提高教师正确的情景意识。其途径有三:教师自主学习、教研组讨论、参加培训等[3]。
3.选择合适的途径
创设问题情境途径多样,根据不同教学目标、内容及学生发展个性等特点,需要对问题情境的创设选择合适的途径。小学生活泼好动,其学习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创设问题情景时,教师要加强学生实践操作的培养,使学生在参与中将知识与生活相联系[4]。
4.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
创设问题情境需要兼顾有效性,判定是否有效则需要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本文认为可从两方面来实施:一是由数学专家制定有效性与否的评价标准。二是一线教师和专家的相互交流,可选择通过面对面交流和网络平台式的报告与讲座到达相互沟通、学习的目标。对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的研究,前人做了很多有益的贡献,不仅使其理论得到了丰富,也采用文献法、课堂观察法、案例分析法、访谈法等多种方法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在以后的教学和研究中,应该注意创设问题情境教学需要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和年龄特征,这样有助于学生把生活问题和数学知识联系起来,促进其能力的全面发展。
论文作者:康再平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10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6
标签:情境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数学论文; 教学活动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过程中论文; 《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10期(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