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是桨我是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我是论文,父爱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徐静蕾出生于北京市一个普通人家。父母特别希望女儿能过上平静、安稳的生活,像含苞欲放的花蕾那样,享受着生活的阳光,便给女儿取名“静蕾”。“我5岁时,弟弟才出生,爸爸—直把我当男孩儿养,从他让我练书法及对我的期望都体现了这一点。”面对采访,徐静蕾如是说。从3岁多的时候,父亲就让她背古诗、认字并练习写字,从铅笔、钢笔到毛笔,静蕾一路练下来。 “字写得还真是那回事!”一天,父亲仔细品评静蕾的字,无论是点、横、竖、撇、捺,还是每个字的间架,结构搭配,都蛮有韵味。这时,静蕾还不满6岁。父亲虽然不是书法家,对书法也没有太多的研究,但他坚信,只要静蕾这样扎扎实实地练下去,是能成功的。因此,每天出门前,父亲都为她画好“米”字格,布置好书法作业,下班回来,仔细检查,每一页都要用红笔画出写得好的字,并打分。有趣的是,如果得了95分以上,父亲要么奖—件新颖的玩具,要么奖一本好图书、一件学习用品等。如写得不好,或者明显有敷衍的意思,轻者,一顿批评;重者,要求重写,直到写好为止。这种赏罚分明的教育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小静蕾的学习积极性。
本来小孩子的注意力就难以持久,干某件事情时间一长免不了厌倦,徐静蕾也不例外。而父亲的观点是,大人对小孩子的这种表现决不能信马由缰。有一天,父亲下班后要检查作业,静蕾因为贪玩,作业没有完成。她只好忐忑不安地站在父亲面前,等待挨训。果然,一向严格的父亲非常严肃地让她把作业写两遍。小静蕾委屈地含着眼泪,整整写了一晚上才完成。手臂累痛了,教训也记住了,从此,她对父亲更加敬畏。
父亲之所以对静蕾练书法要求如此严格,是因为在他的眼里,书法、绘画才是属于女孩子的艺术,高雅,体面,超凡脱俗。乖巧、懂事的徐静蕾也认定父母的指教不会有错,对练字也特用心。
功夫不负有心人。记得一次全校的学生大会上,校领导将她大大表扬了一番: “徐静蕾写的字像印的那么好,大家要向她学习。”当时,静蕾在内心里一遍又一遍地念叨着:这真应该感谢爸爸!就是从那时起,她从内心里真正喜欢上书法。她练得更主动、更刻苦,字也写得更好,多次获得国家级书法比赛名次。每当徐静蕾把证书捧回家时,父亲总是抑制不住欣喜,泪花在眼眶里涌动。后来,父亲在小汤山买了一个农村小院,特意让静蕾在一面白墙上面题写《兰亭序》。
二
上高中后,在父亲的启发下,徐静蕾又迷上了画画。那绚烂缤纷的色彩寄托着她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希望,也幻化成她远大的抱负和志向。她曾想,今后的人生目标就是报考美术学院,将来当一名画家或书法家。于是,她报名到离家很远的中央美术学院和劳动人民文化宫补习基础课程。为了不给父母增加负担,懂事的静蕾从不让他们接送,不论风里雨里,严寒酷暑,都是自己搭车赶路。外出写生,静蕾也总是—个人背着画夹,独来独往,有时晚上11点多才能走进家门,父母十分心疼。
女儿的勤奋委实令父母放心和自豪,他们不再督促静蕾学习上的事,即使在高考最紧张的时候,他们也不唠叨女儿“抓紧复习功课”什么的。
高考时,静蕾本来准备报考美术学院。可是一次意外的机遇,让她改变了主意,也改变了她一生的职业和命运。
一天,徐静蕾到“中戏”找一位辅导老师。在校门口,被一位电影导演叫住,那导演以为静蕾是“中戏”的学生,就力邀她在自己导演的一部电影中担任角色。虽然最后没能演成,却大大刺激了静蕾演戏的欲望。经过反复斟酌,她决定考“中戏”试试。当静蕾把这个决定郑重地告诉父亲时,父亲完全赞成。就在徐静蕾满怀希望准备报考“中戏”时,北京电影学院又决定提前招生,于是徐静蕾决定先去电影学院试试,在静蕾填写报考表格时, “特长”—栏里父亲认真而骄傲地帮女儿填上了“书法,绘画”。在父亲看来,艺术是相通的,有书法、绘画的基础,一定有与众不同的气质和悟性。果然,在激烈的竞争中,徐静蕾凭着清新秀丽的形象、扎实的文化基础、丰富的艺术修养一举中的。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父母一整天都笑得合不拢嘴。
回忆当时的情景,徐静蕾说: “考上电影学院是我一生的转折点,为此,我最应该感谢的是电影学院刘汁子老师,是他改变了我的命运,让我有了更明确的人生目标。”
三
父亲的叮嘱,时时激励着徐静蕾勤奋学习。1997年在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学有所成的徐静蕾,带着对辉煌事业的憧憬,闯入影视圈。她主演的《一场风花雪月的故事》、 《爱情麻辣烫》、 《霹雳菩萨》、《新言情时代》、 《北京爱情故事》、 《情书》、《将爱情进行到底》、 《让爱作主》等多部影视剧,很快引起了同行和观众对这颗新星的关注,逐渐在圈里走红,签名、合影自然是少不了的事。父母怕她在鲜花和掌声中迷失方向,常常告诫道: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在任何时候,都不要摆谱、拿架子。静蕾在平时的拍戏和生活中,一举一动、一点一滴都把父母的教诲当成自己的行为准则。
徐静蕾的同事们至今还记得这样一件事:一天下班后,她与公司的同事们一起有说有笑地聚餐。有位新来的小伙子,出于对静蕾的尊重和礼貌,起身拿来茶壶要给静蕾倒水,但静蕾快速地站起来,接过茶壶,先给小伙子倒满一杯水,再给自己倒上。小伙子一下子手足无措,感动得无以言表。以后,他逢人便夸: “徐静蕾是个好演员,更是一个人品好,性格好的大好人。”
难怪,周围的朋友一提到徐静蕾都说: “徐静蕾啊,她可是一个地地道道认真做人的乖女孩呀!”
谈起小时父亲严格要求、逼着她练书法等往事,静蕾的心里至今仍充满着感激之情。她深有感触地说: “仔细想想,当时父亲严格要求是对的。小孩儿肯定是贪玩的,不愿意学习东西,但家长强制学一点东西,虽然当时会不高兴,但是对将来还是会有好处的。假如说现在出去字写得歪歪扭扭的,给别人的印象也许就会差些。说真的我觉得我爸爸他是世界上最认真的爸爸,家教严格和经常告诫我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这些都是非常有益的东西。”
但愿那些为人子女者能从徐静蕾的感悟中得到启迪,真正地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和倾心教育,努力地塑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