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针对当前日益严峻的全球环境问题,在总结国内外环保科技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从地球系统科学的角度,初步论述了水环境保护、土壤环境保护、大气环境保护、生物保护和矿物资源环境保护发展形势与科技研究动态,并分别提出了国内环境保护的战略重点,最后简要分析了未来环境保护发展的总趋势。
关键词:环境保护;发展形势;研究进展;战略重点
由于环境问题直接影响着国内外经济的发展,因此社会对环境问题必须给予一定的重视。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等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极度的影响了群众的生活品质与生存的环境。随着破坏性的活动不断增加,严峻的损坏了大自然的臭氧层,致使全球温度变暖,甚至生物正在面临灭绝的现状,出现各种的环境问题。环境的持续性恶化,影响了环境在生态中的稳定性,并制约着社会的经济发展。
1.关于目前国内外的环境保护形势
经济的发展,使水环境遭受到了严重的污染。主要是来自工业的重金属污染,工业化的生产模式虽然加快了经济发展的速度,但是也给水环境系统带来了很大的污染。当前国内外的水环境遭受到不同等级的水污染,对于水环境的污染指数,治理水环境的污染工作迫在眉睫。在水环境遭到污染的同时,土壤环境也在被逐渐的污染。土壤环境遭到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农业在生产的过程中大量的使用农药,以及工业生产带来的污染,这些污染来源使土壤资源不断的恶化。
2.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环境问题
随着国内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
2.1水体污染严重,水资源短缺
在国内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大量没有得到妥善处理的污水被直接排入水体,使水环境遭到严重污染破坏,水体不断污染的同时也加剧了水资源短缺。国内水体污染呈上升趋势,其主要污染源包括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三大部分。全国许多城市因城市水体污染造成城市缺水,水污染的恶化使水资源短缺更加严重。国内江河湖泊普遍遭受污染,全国75%的湖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90%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南方城市总缺水量60%---70%是由于水污染造成的,从侧面阻碍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全国大约87%的城市水域受到污染。对国内118个大中城市的地下水详细调查研究显示,其中重度污染约占40%,有115个城市的地下水遭受污染,其它城市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水体污染。另外,据国内环境部门调查研究监测,全国近83%的生活污水未经过有效处理直接进入到江河湖海,致使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受到了水环境污染。水体的使用功能受到水污染的牵制,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
2.2城市大气质量恶化,严重破坏生态环境
随着国内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大气污染的日益加重,城市居民正常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城市大气污染物大体可分为四种,气状污染物、粒状污染物、二次污染物、恶臭物质、全国约有五分之一的城市大气污染严重,2006年国内统计的362个城市的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其中142个城市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其大气污染情况相对较轻,占统计城市的42.6%,比上年降低了3.4%,低于三级的城市有59个,66.15%的城市颗粒污染物较为严重。三级空气质量的城市有151个,占统计城市数43.6%,比上年增多了10.7%,其很大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给工农业生产带来巨额的损失。
2.3固体废物和垃圾增多,城市环境恶劣
随着城市化进程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正面临着严峻的城市垃圾处理危机。大量的固体废物和垃圾从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中产生,各种废渣、污泥、残渣、粉尘等通过工业生产和加工排放到环境中,其中废渣所占比例最大。其庞大的数量和种类决定了其处理的难度性。国内的固体废物产生量巨大,全国工业固体废物累积堆存量已达60亿吨,其中危险废物约占5%,国内每年有1.5亿吨的垃圾产出,城市生活垃圾累积堆存量已达70亿吨。城市垃圾产出量每年以8%-10%的速度增长。城市固体废物和垃圾的增多,侵占了大量土地,严重破坏农田;造成水体、大气的严重污染;“白色污染”不断扩大和蔓延;垃圾爆炸事故时有发生。这些都严重破坏了国内城市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生活环境。
3.国内城市规划中环境保护整治措施
一个城市如果没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城市建设就很难正常运行,人们需要有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才能够更好地进行学习和工作。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中,我们应该不断完善城市集中供热、供气、城市污水处理厂及垃圾收集处理工作,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我们不应只考虑到享受当前高新科技带给我们的简便生活,安于享乐,而不顾子孙后代的生活发展空间。在城市不断发展进化过程中,当我们意识到污染严重的工业污染源、生产污染源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的巨大伤害时,我们就应该有目的有步骤的将其集中合理分配到城市的郊外,严格控制各种污染物质的任意排放,合理保护城市环境。城市居民应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重要的生活任务,树立保护环境的理念,不随意丢弃垃圾,从自身做起防止各种污染频繁发生。
3.1水污染整治规划
水污染综合治理保护规划是在对水污染进行合理分析研究,通过实地考察按照水体的环境容量分析水体环境承载力确立最佳治理水体保护方案,采取相关水体保护措施有效治理水污染。
3.1.1政府支持,法制保障
首先,资金支持是不可或缺的条件,很多污染治理措施因缺少资金而无法得到有效实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次,政府的支持是有利的保障,城市环境水系污染治理涉及面大,只靠水利部门和环保部门等,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水污染问题的,因此,需要市政府的全力支持。第三污染治理需要法制法规,法律法规是环境保护的法制保障。地方性法律法规的有效制定,让水系管理部门根据具体的污染作出相应的处理,这样水环境保护问题就会有法可依。
3.1.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修建有效的污水处理设施,即合理设置城市污水厂的规模和数量,加强污水管道的管理与建设,使水资源得到有效保护。集中城市污水处理厂及污水截留管网,实施彻底截污、雨污分流。根据调查,生活污水是水系极其严重的污染源,将生活污水完全截留是治污根本。雨污分流是将污水送入污水处理厂处理处置,雨水则可直接排入自然环境的水体,降低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的负荷,实施雨污分流也是污水处置的重要保障措施。
3.1.4加强水资源调控
做到既节约水源又保护水环境是我们目前环境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加强水源调配的具体研究,建设污水污水处理分区处理厂,输水管道与处理厂进行同时设计、同时处理、同时规划、加强处理水的再次应用,既可节约水资源又可保护水环境,将处理过的洁净水再次引入河道。充分让公众积极参与河道环境保护活动,进行一些保护河道环境的活动宣传,让人们充分认识到保护水体的重要性,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定期定点访问居民,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划分区域用水,合理解决小区域性水污染,公布举报电话,开设节约用水大讲堂,鼓励城市居民重复合理利用废水。污水处理部门对污水进行有效处理处置,杜绝污水直接排入江河湖海中。
3.2大气污染整治规划
大气污染整治规划是根据现有的城市大气质量现状具体分析城市大气污染,而后制定污染治理处置方案。按照城市能源结构与交通运输状况制定合理措施,高效快捷的进行大气污染综合整治规划。
3.2.1减少工业废气排放量
首先,为减少区域内污染物质的排放量,工厂不宜过分集中分布,规划合理的工业区。其次,通过对废气综合利用把有原料供应关系密切的化工厂放在一起,减少废气排放量,减少燃烧降低大气污染。
3.2.2改进燃煤方式
改进落后的燃煤方式,提高燃煤燃烧效率,尽量使用无污染或少污染的新型燃料,实施区域集中供热,改广泛的"面源"为比较集中的"点源",减少大气污染,也便于采用整改措施,进行集中治理。通过强化污染源治理和提高污染控制技术等手段创建无烟控制区。
3.2.3加强城市绿化造林
茂密的树丛不仅有降低风速的作用,还具有涵养水源的功效,大粒灰尘因树丛的阻碍而下降,有效地改善了城市大气质量。树叶表面纹理粗糙,凹凸不平,有的能分泌少量粘液和油脂,有的有很多绒毛,因此可以吸附大量飘尘粉尘[10]。已经蒙尘的叶子,经过雨水冲洗后,可继续吸附飘尘粉尘。如此可见,加强城市绿化造林,可以有效地净化城市空气。
3.3固体废物及垃圾整治措施
处于稳步推进阶段的国内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规划,要注意土地资源节约利用、区域垃圾的处理处置,填埋场污染降低和加强填埋气体的回收重复利用。
3.3.1遵循“无害化、资源化和减量化”处理原则
城市环卫设施规划必须贯彻生活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原则,从总体上满足环卫设施安排布局合理、使用方便、整洁卫生和有利于环境卫生作业等功能要求。垃圾的“三化”处理处置,需要注重垃圾产生、收集、运输、处理和回收利用的每一个环节,使其紧密衔接,完整配套。运用和不断提高“三化”处理的技术,构建现代化的“三化”处理系统,这一切都需要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
3.3.2垃圾处理采用先进处理方法
将垃圾进行合理分类,即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三类,并对不同类的垃圾进行量化处理,对可回收物尽可能回收利用,使其资源化,对于有害垃圾,可采取焚烧、填埋、或特殊处理;对于其他垃圾可视具体情况进行焚烧或填埋。
3.3.3加强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
发展企业间的横向联系,使固体废弃物得到二次利用,促进生产循环系统的有效运行。建筑固体废弃物通过合理的回收及分化处置后可获得相当高的再生利用价值,实现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同时促进科技进步,构建合理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结论
城市环境规划是城市建设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和物质基础。在污染问题处理上,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城市大气污染、水源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音污染进行有针对性的有目的性的治理解决。运用现代环境科学规划的理论和方法,有计划地、有步骤地保护环境,预防环境质量恶化控制环境污染,促进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钱连和.城市规划在北京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J].北京规划建设.2008(3)
[2]杨义国.综合保障水资源举措[J].科技资讯.2011(12)
[3]张玉梅.城市大气污染的状况及相应对策[J].黑龙江林业.2002(10)
论文作者:谭艺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0
标签:城市论文; 水体论文; 大气污染论文; 垃圾论文; 环境保护论文; 污水论文; 水污染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