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角度看问题
——例析初中物理对学生思维的培养
颜伟煌
摘 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换个角度看事物,会发现同一景物别样的美,以不同形式展开教学活动,会给予学生不同的收获。作为新时期教学者,我们应该走出传统的“教书匠”困境,做一个灵魂塑造者,在兼顾知识传递的同时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品质态度,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这是新课改教学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具体要求。
关键词: 初中物理;思维品质;创新思维
一、前言
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受学习和生活经验的影响,思维逐步开始趋向固定化,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不加以引导,那么很容易导致学生思维固化,这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极为不利。为了符合新课改教学要求,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我们物理教师也应该创新教学方法,从物理的本质出发,找准物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看待物理知识、分析物理问题、解释物理现象,从而激发学生的潜能,激活学生思维。本文笔者就以初中物理教学为入口,探讨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
二、强化字图互译训练,培养抽象的构图思维能力
初中物理教材中涉及了很多物理定律、公式,这些定律和公式对于学生而言比较抽象,理解难度大,学习起来相对枯燥乏味。如果学生无法理解这些基本定律和公式就很难理解更复杂的物理问题,掌握物理知识的规律,解决问题也会显得束手无策。但如果我们将物理定律和公式以图片的形式呈现出来,以图文结合的形式来描述概念知识和物理现象,那么物理问题可能就会得到简化。学生一旦找到图形中蕴藏的物理规律之后,也能茅塞顿开,使物理问题难度得到降幂处理,并且常常从图形之中找到有创意的解题思路。教学研究者将这种寻找图形说蕴藏的物理规律思维过程称之为抽象构图思维。这种思维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抽象物理知识。
当然,要想培养学生这种思维也需要循序渐进。具体可以采取如下策略。
一是强化“互译”训练,将文字描述的物理规律定律反复用图形来表示,或者将用图形表示物理规律定律的知识翻译成文字。如同英汉互译一样,将图形和文字互译。譬如匀速直线运动图像、欧姆定律图像、晶体熔化凝固图像等。让学生将图像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既训练学生的抽象构图思维,同时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对患者心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跟踪,并对治疗前后LVESD、LVEDD及LVEF评分进行记录;显效:患者水肿、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消失,心功能恢复≥2级;有效:患者水肿、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明显缓解,心功能恢复≥1级;无效:患者水肿、乏力、呼吸困难、心功能等症状无改善,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人的正常思维过程都是正向的,但如果只会正向思考问题,有时候也容易走进思维“胡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要尝试培养学生的逆向思考能力,促进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发展,启发学生从相反的立场或者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和灵活性,从而形成创造性思维能力。因此,作为新时代物理教学者,我们要精心设置物理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逐步超越定势思维,给学生创造逆向思维发展的情境,加强学生逆向思维训练。
例如:在“科学探究 摩擦力”这一实验教学中,一般都是要求学生用木板、毛巾、小车等工具进行实验。为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笔者进行了实验拓展。首先设置问题:如果我们想增大或者减小摩擦力,你能想到哪些方法?有的学生说可以加润滑油,从而减小摩擦力;有的说可以增加质量增大摩擦……当学生在第一个问题的思索过程中思维已经初步打开,此时趁势继续提问:如果我想用生活中我们常见的物品来进行本次实验,你们有哪些建议,可以给我哪些器材呢?有学生立即提出了用矿泉水瓶子做实验的想法,可以用细线牵引瓶子在木板上运动,逐渐往瓶子里面加水,改变物体的质量,从而验证摩擦力和压力之间的关系。
三、克服定势思维,培养逆向思维能力
二是训练学生对同一物理规律在不同情况下的图形表示形式的表述,譬如教学匀速直线运动这一知识时,可以让学生在不同坐标系中作出s -t 、v -t 图像。
其次,情态动词中,“will”的相关词数据在双方的新闻报道中也存在显著性差异。根据AntConc的关键词功能统计,在卡方值上排前十的词其卡方值越大,与被检索词“will”的相关性就越大:
四、创设开放活动,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如此一来,既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也引导了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学会从多个维度思考问题,分析现象,探索解决方法,还锻炼了学生综合分析归纳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帮助学生更直观地分析物理现象、解决物理问题的手段之一。同时实验也能够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所以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上实验也能起到很好的助推作用。比如创新实验形式,将实验与生活现象相结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探索可用的物理实验器材,去创新实验方法,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图1 “压强变化”教学中创设的开放情境
发散性思维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基础,人的思维如果只能按照一个方向思考,那么在分析很多问题时就会非常被动和局限,无法更全面地、多层次地解读问题,从而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会非常片面。所以,我们强调要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所谓发散性思维其实就是指人在思考问题时,能够从一个基点向不同方向选取信息、材料,并且对信息和材料进行重组和整合,从而针对同一个问题分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使思维呈多维发散状。对此,笔者的建议是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开放的情境,引导学生从多方位思考问题。
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思维活动朝着多方向发展,这一过程就是将学生探索正确答案的集中思维转变为多方位发散思维。在训练过程中,如果学生发散思维的链条越多,那么发散性思维训练的效果也就越好。所以,除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创设开放性情境启发学生发散思考问题之外,还可以在习题训练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比如多设置一题多用、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类型的题型,让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多方法、多方位思考,学会用不同的思维去分析因果,解决问题。让学生的思维在反复训练中得到深化,从而能够对物理问题进行更深刻、更全面的思考。
譬如教学完“电磁感应现象”这一概念知识后,我们可以引入物理史上的人物故事,为学生树立一个学习榜样,向学生介绍法拉第是在奥斯特发现电能产生磁现象后,运用逆向思维感觉到磁也能产生电,坚持十年实验研究终于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故事。以科学家的故事来启发和激励学生,让学生感同身受地了解一个人对于学习应该有的态度,从而激励他们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多运用逆向思维思考和解决问题。又比如教学力学相关概念知识时,如果你抽象地告诉学生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学生可能很难理解,为什么是相互的,是怎样相互的,如何看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此时我们就可以引入生活现象,以生活场景来还原物理知识。比如划船时人向后划,而船却向前走?人游泳时向后推水,人却向前进?这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现象,能更形象地解释物理概念,启发学生换一种思维思考问题,理解知识。
五、创新实验形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譬如教学“压强”这一单元知识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压强的变化,我们可以创设这样一个开放的情境:一个带有盖子的轻质柱形容器中盛有水,放在水平桌面上,将一个玻璃板置于容器上,玻璃板上面放置一块正方体。问题:请问如何操作可以改变桌面受到的压强?情境如图1所示。不断启发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学生自然能够探索出多种改变压强的方法。最后我们再引导学生进行方法总结和梳理:①当压力F 不变时,改变受力面积S ;②改变压力F 的同时改变受力面积S ;③在受力面积S 不变时,改变压力F 。
需要强调的是,在这一思维培养实践中,我们应该遵从简单到复杂、单一到综合的原则,保证学生思维能够逐步深化。当学生采用“抽象构图思维”的方式解决物理问题时,效率也会更高,更容易找到独创性解决问题的方法。
各省市BIM联盟通过加强联盟间的沟通联络及交流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资源,聚力核心竞争力,联合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全生命期的横向、纵向科研和应用创新,共同开展BIM技术基础性、前瞻性研究;围绕建筑业互联网系统架构模型,遵循“系统规划、分步实施、注重实效”的原则,保障数据信息安全的基础上,横向统筹规划建筑工程全生命期BIM专业研究,纵向延伸至路桥、市政、轨道交通、电力等专业BIM应用系列;依托各省市BIM联盟开展工程验证,打造重大示范工程,推动智慧建造落地生根。
所以,联系生活实际创新物理实验,拓展实验形式,不仅能够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方法。
加入WTO后中国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期,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倒逼国内改革,经济的高速增长创造了“中国奇迹”。制造业在这场改革中受益最大,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国力得到极大增强。
上一小节定性分析了本次飑线过程降水预报的效果,接下来从降水预报评分角度着手进行定量分析。降水预报评分是衡量集合预报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本文选取目前广泛运用的ETS(Equitable Threat Score)评分(皇甫雪官,2002)对其进行检验。ETS评分表示一定区域内预报降水量相对随机预报的预报技巧。ETS≤0预报无技巧,ETS>0相对随机预报具有预报技巧,ETS=1为理想预报。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物理是一门非常严谨的、抽象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批评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创造思维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要想物理教学真正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我们教师首先就应该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认识物理本质、分析物理现象、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物理问题,这是笔者多年教学浅见,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当然,关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远远不止笔者上文提及几点,笔者也将会在后续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和创新,以探索更多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策略,为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胡卫平.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表现[J].中学物理教与学,2017(11).
[2]郭玉英.从三维课程目标到物理核心素养[J].物理教学,2017(11):2-8.
[3]陈野,黄开智.核心素养视角下髙中物理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J].物理教学,2017(1).
[4]王艳,王玉新.物理过程思维的培养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探讨[J].理科考试研究,2016,23(22):75-76.
[5]金良华.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3).
作者简介: 颜伟煌,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