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小绅,我的心痛
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又到了,各位家长朋友纷纷发来短信,可爱的小朋友们送来鲜花、卡片表达祝福。而令我感触最深的是小绅的来电。他已小学毕业入读中学,听到电话那端诚挚的问候与祝福,泪水涌出了我的眼眶。这是怎样一个孩子,为什么令我如此激动难抑呢?一个个镜头浮现……
三年级下学期,开学第一天,一个新的插班生来到教室门口。他,矮矮的个子、黝黑的肤色,一双大眼睛又黑又亮,只是眼神飘移不定,写满了与他年龄不相符的冷漠。
“欢迎新同学!”孩子们欢呼着。我走过想要牵他的手,他机警地一闪,躲开了。“来向大家做个自我介绍吧!”他充耳不闻,只是固执地站着。无奈之下,我微笑着说:“看来新同学有些害羞,咱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吧!”他面无表情,头也不抬地向座位走去。
接下来,我们大家庭的这位新成员,给我带来一次又一次的“惊喜”——
教室里,数学老师向我投诉小绅作业没完成,我摇头苦笑,他的语文作业倒是按时上交,可个个汉字如鬼画符,让人无法看懂;办公室里,英语老师留小绅补作业,他在完成作业的同时,“顺手”把前座李老师从澳大利亚带回的两支卡通笔据为已有。在“人赃俱获”的情况下,他镇定自若,辩称从操场无意中捡到。
课间,经常有小朋友投诉文具和课外书不翼而飞,而怀疑的对象也总是指向小绅。
科学实验室门前,科学田老师一脸愠怒之色。原来,小绅竟在放学后又溜回校园,翻窗进入实验室,损坏了航模等教具。
小绅家中,家访的我尚未开口,他妈妈先向我控诉他的罪行。因管教他的学习,妈妈出手打他,他竟顺手抄起铁棒还击。……
我暗暗叫苦,想我做班主任近二十年,还从没遇到过如此“十项全能”的孩子。如何能让小绅的厌学情绪有所改善,提高他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同时让孩子的行为习惯有所转变,让我颇费心思。
尤其是在多次努力后仍不见成效时,我也曾经气馁沮丧,曾经烦躁难耐,甚至闪过放弃的念头。但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小绅向我讲述自己在车展的见闻,谈起自己动手制作的汽车模型时,我心中的希望之光重新闪现。因为我看到了他眼中的童真和明澄。这样的一双眼睛告诉我,他仍是一张白纸,仍能描绘出希望的七色彩虹。我深信,只要付出爱就一定能有回报。于是,我每天针对他的情况进行思考分析,制定长效而周详的计划,潜心寻找教育契机。
契机一:家校携手初见效
一天傍晚,小绅妈妈来接孩子,她满脸愁容地和我历数孩子的“劣行”。小绅是家中长子,从小寄养在乡下奶奶家,作为“留守儿童”,长期得不到同龄人应得的关怀和照顾,上一年级时才被接来深圳与父母团聚。倍受奶奶宠爱的他看到父母对弟弟的呵护关爱非常失落,对父母有一种明显的抗拒与敌意,老人的溺爱也令孩子养成许多坏习惯。
谈话间,小绅和弟弟来到我们身边,听到妈妈正在“表扬”自己,小绅一脸无所谓,两条“鼻涕虫”不时爬到嘴唇边,“哧溜”一声又吸进去。我看得心惊胆战,他妈妈却视而不见。终于,他妈妈从口袋里掏出纸巾,我也松了一口气。谁知,妈妈的手却伸向弟弟的额头,嗔怪道:“一头的汗!”当时,我心中一动,若有所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晚上,我打电话给小绅妈妈就白天的一幕长谈了一次,坦诚地进行沟通,请她反思生活中是否经常在孩子需要关爱的时候视而不见,告诉她改变孩子先从改变自己开始,用爱去呵护孩子,耐心期待孩子的成长。
一周后,小绅妈妈欣喜而又惭愧地告诉我,经过她的“亲子补救工程”,孩子已经主动让她检查作业,并对妈妈的批评欣然接受。我坚定地告诉她也告诉自己:以后会更好!
我深知教育孩子要注意取得家长的支持,家校联手收益更大,所以趁热打铁,就孩子总是随手拿别人东西的问题和孩子妈妈进行朋友式的真诚交流。首先请她放下面子问题,正视这一行为的危害性与严重性,同时,要坚信任何孩子都是“性本善”的,都是可以教育好的,不要给孩子贴上“偷窃”的标签,平时还是要多加强正面教育,注意引导。而我在班级有意识地给孩子读一些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使他们认识到“不告而取,是为偷也”,别人的东西不能拿。
契机二:小小“科学实验家”
处理“实验室案件”时,我发现小绅翻门入室的行为固然严重,但动机却极为简单——喜欢科学课,喜欢科学实验,想动手做实验。我告诉他,老师非常信任他,相信他的话,但尊重信任不是放任自流,他不经老师允许进入实验室是错误的,不能姑息,损坏的器材照价赔偿,还要态度诚恳地向田老师道歉,取得教师谅解。同时,我又鼓励他报名参加田老师组织的校本课程活动——“科学小实验”。田老师不计前嫌,欣然接纳。从此,我们班又多了一个 “科学迷”。
契机三:作文做人两相宜
语文课堂上。
“孩子们,咱们今天学习《卡罗纳》。请静心默读课文,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并把你的感受写在语段旁边。”
孩子们开始专注地读书,小绅格外认真,他头也不抬,不停地在写着什么。这可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啊。他专注的神态吸引了我。我站在他身边,悄悄地观察着他,他对我的存在似乎全然不知,奋笔疾书,不停地写啊写,这哪里是简单批注,简直在写文章。我伏下身子看,发现他竟然在啜泣。我悄悄地走开了,去巡视别的同学。
下课后,我告诉他不用写今天布置的作业,就把自己在课堂上的感悟写成一篇日记。
“袁老师,作文本收齐了!”语文科代表把一摞本子放在我的桌头,我飞快地找出小绅的习作本,迫不及待地打开——《我的太公》,他居然写了整整两页,而且文笔生动,字里行间流露着真情实感。
自信,正是成功的保证。表扬这种最能提高学生自信心的方法,我当然不会错过。我激动地向同学们读着他的日记,并大力表扬他的进步。事后,他告诉我他写日记仅仅是为了向老师倾诉,他没想到老师会因此深受触动,不但向全班同学展现了他的写作水平,还当着全体同学们肯定他的点滴进步。对于这个挨贯批评的学生来说,这是个意外的惊喜,更使他看到了教师对他的尊重与关爱。此后,我抓住每一次机会表扬他。一次认真的值日,一次作业书写的工整,都成了表扬他的契机。几个星期下来,小绅明显变得开朗和自信起来。
久扣柴扉门自开
经过长期的努力,小绅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欠交作业的情况明显改善,与同学的相处密切了,从来没有出现偷拿别人东西的现象,人也变得开朗和自信,其他科任老师对他的评价也有所改变。家庭教育方面,父母对小绅的教育方法比以前科学,教育意识增强,亲子关系也更加融洽。
反思:目睹小绅的点滴进步,我不由得想起了陶行知先生的一段话:“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的深处。”的确,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法谈起。正是教师真挚的情感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产生了友好、亲近、依赖与共鸣效应,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在这转化过程中,我又深深体会到老师的耐心、恒心与爱心对学生的重要,诚意与创意的不可或缺。面对小绅这样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等各方面都有待提高的学困生,需要更多的是教师的宽容与耐心。如果只是加以简单粗暴的训斥,以冷漠的眼光注视他们,那么他们就会萌发比其他学生更为强烈的恶性行为,从而造成师生间不易消除的情感隔阂。相反,若我们冷静分析孩子心态,找到问题的根源,从根本入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继而用真心、爱心、诚心、耐心去教育辅导他们,辅之以生活上力所能及的关怀,注意方法,关注到每个细节,就会是另外一种结局。
有一句话这样写道:“多一点的耐心,比你拥有十倍的聪明更有用。”作为老师,多给孩子爱和关怀,用耐心与真诚去唤醒他们心中的真与善、自觉与自强,我们会收获更多的喜悦。
论文作者:袁静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10月总第19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2
标签:孩子论文; 作业论文; 妈妈论文; 老师论文; 契机论文; 耐心论文; 告诉我论文; 《教育学》2019年10月总第19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