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教学的本真,实现“现实”到底_板书设计论文

回归教学的本真,将“实在”进行到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本真论文,进行到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教育生活,也是一门艺术——教育艺术,将简约在生活和艺术中的意义精髓引申到教育领域,并赋予其以教育学意义,是对简约内涵的丰富和拓展,是对教育研究视角的一次拓宽。教学中的简约既是一种思想,又是一种策略,追求用最简练的教学来实现最大效益的功能。但是静观身边的公开课展示,我们经常看到老师们夸张的表情,熟练地操控课件,听到他们充满舞台腔的说辞,再看学生们,那坐得笔直的身躯,高高举起的小手,不假思索的应答……那一切,都让我迷惑:这是老师教书的自然状态吗?这是学生学习的自然状态吗?孩子们每一次起立发言,为什么都有一种诚惶诚恐的表情?说对了如释重负,说错了面红耳赤。学生学得顺畅,毫无障碍就是教师教学的成功吗?这样的顺畅背后会隐藏着什么呢?教学最本真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柏拉图曾经说过一句话:“许多丰富的现象都是转瞬即逝的。”也许多年之后,我们一节节好课会被遗忘,但是现象背后存在的教学理念是永存的!那教学背后的真理到底是什么呢?笔者觉得就是教学最自然的一种本真。海德格尔对本真有着如下的解释:“在群体传播中的群体压力和趋同心理下,能够保持自身的优势基因,体现个性,维护自我,拒绝异化,勇于承担责任,追求真理的精神。”现在的小学英语教学被越来越多华丽的外观所包围,这些华丽的外观快要掩盖真正的教学,导致不少老师的课堂没有多少扎实、实在的教学。本文,笔者将从自己平日观察研究的角度简单谈谈关于“简约”教学的几个小问题,力求将教学回归到本真,将“实在”的教学进行到底!

华丽一:老师的课件里用到很多额外找的图片资源,而摒弃了书中最好用、可以直接拿来用的插图。

简约大变身:我们的教学应当为学生服务。最适合孩子的教学方式就是最好的。在我们的课本里有很多现成的图片,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课文插图,从图入手,引导学生观察,启发思维,把具体的语言文字和形象的客观事物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减少学习上的困难,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愿说、愿学,学得轻松,易记、易懂,从而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如教学《牛津小学英语》5A的前两个单元,谈到There be句型,老师就可以充分利用教材里的插图进行教学(如下图),学生看了就非常清楚,可以根据插图来思考、来说话,不仅可以用There be句型对房间进行描述,还可以学习There be的一般疑问句和否定句。

T:Look at Yang Ling's house.Is it big?

Ss:Yes,it is.

T:What's in her house?

S1:There are three bedrooms and two bathrooms.

T:Is there a sitting-room?

S2:Yes,there is.There's a large sitting-room.

T:What other rooms are there?

S3:There's a study,a kitchen and a dining-room.

再如下图:Let's talk about Yang Ling's bedroom.What's in her bedroom?

笔者认为这样最直接的课本插图可以拿来使用。山东大学校长展涛先生在谈到数学课程改革时说道:“应该让学生学简单的数学,学有趣的数学,学鲜活的数学。”我们的英语课堂也一样,要把“冰冷的美丽”转化成“火热的思考。”具体说来,就是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而不是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有效的课堂应该追求简单和实用。但是对于书中有些不够清楚的插图,我们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为孩子创设最自然、最丰富的情景,激发他们获得知识的欲望。

华丽二:看动画与齐声朗读已经成了阅读的主要趋势,那么默读与自读方式已逐渐在英语教学中沉默了吗?

简约大变身:说到英语课,耳边经常传来的是全班同学的大声朗读,而且一旦全班齐读就会出现一种现象:拖音严重。为什么会出现齐读不齐呢?仔细想来,因为全班齐读时,所有的学生要保持同一语速。这就难了,一个班的孩子水平参差不齐,那些学得好的学生必然读得熟练且快速,那些读得慢的学困生为了跟上读得快的自然要加速。其实,每个人读英语的频率是不一样的,所以总是让孩子齐读无疑是不科学的,也不利于英语的学习。公开课上,老师可能会认为一旦默读了,课堂就会失去生机,课堂气氛就显得冷清了,就出现所谓的“冷场”了。但是齐读只是一种方式,默读也是生活中阅读的常见形式,是理解文章的重要方式。特别是进入高年级,学生需要自主阅读、自主学习的机会,出声阅读的方式不仅减慢了阅读速度,还会影响对内容的理解。而采取默读方式是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视觉器官去感知文字符号,加上默读比朗读更便于集中精力思考,继而能培养出用脑和眼“联袂”快速扫视的阅读习惯,所以默读在英语课上应该受到更多的关注。

我们的英语课不是老师和学生的表演课。为什么课堂上不能给学生时间,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回答以形成技能呢?

华丽三:黑板上已经没有了手写的板书,漂亮的多媒体课件可以替代传统的板书吗?

简约大变身:板书是什么?板书是教学中所应用的一种主要的教学媒体。板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配合语言、媒体等,运用文字、符号、图表等向学生传播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当前的一些公开课和观摩课,大多采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课件的确给教学带来了一场革命,它的特点是形式多样、色彩鲜艳、富有动感。可我们也发现常常是课件牵着教师走,教师牵着学生走。课堂上教师为课件所累,学生成了课件的观众。课件里不断呈现精美的板书,但一幅画面闪过之后,很快又到了下一幅,一堂课下来黑板上仍旧是空无一字,这其实就是没有留下教学的痕迹。特别是在低年段教孩子写英语单词时,学生要看着老师书写每个字母,板书的地位更是显得非常重要。此外,多媒体也无法当堂生成学生精彩的发言,而课堂教学的价值在于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预设、不可复制的生命历程。这些都是多媒体无法简单替代的。多媒体当然有其优点,深受我们学生和老师的欢迎,在课堂上扮演了生动的角色,但是不能说它可以完全替代传统的板书。书写,既是思维外化的过程,也是思维格式化的成果。教师的写(板书),比之课件的电子虚拟、一闪而过,更能显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思维的演变程序。且板书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它是可以及时生成的。比起多媒体,它更能切合学生的实际,随时应对课堂上的突发事件。因此,教师应对板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使其达到科学、精炼、好懂、易记的要求。对每堂课的板书内容设计,应根据教材的内容、教师的设计技巧和学生的适应程度而定。

华丽四:我们到底如何开展评价?大搞物质刺激就是评价吗?

简约大变身:老师经常会以以下的做法来调动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

第一,过多廉价表扬。我们常常看到很多课,只要学生回答了问题,老师总是给予Good,Good,Very Good之类的表扬,以致整堂课充斥的都是这样的廉价表扬。有时候学生的一个非常简单的回答,老师一直表扬,学生怎能不浮躁呢?这样的评价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第二,不敢批评学生。这里的批评不是指要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而是指我们的课堂应该进行有效的引导。有时候有些学生偏离了学习任务,甚至影响了别人的学习,而我们的老师是不是视而不见呢?笔者认为,我们的课堂是面向全体的课堂,学生是需要引导的。如果某个学生自己的学习受到了影响,甚至还影响到别人,我们就不应该进行模糊的评价,即使在公开课上也应有所提醒,不能为了公开课的美而失真。

第三,大搞物质刺激。公开课上有的老师从上课开始就发奖品,学生答对问题就给予奖励,以致上课途中有的学生还会对老师提出异议,理由是少给了他奖品。这样的课会使我们产生疑问:到底是谁要学?谁想学?教师的物质刺激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习吗?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在哪里?

质疑的同时,我们还应做深深的反思:关注人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课堂学习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过程。在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上,学生应该是自由的、充实的、快乐的、幸福的。诚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上好一节课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了哪些英语知识,受到什么启发,获得哪些发展,而不应该仅仅获得浅层次的满足。调动积极性不是教学目的,只是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的手段。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简约教学强调简于“形”而精于“心”。简约并不是单纯的简单,我们要深看“实在”,不能只从表面上看“实在”,要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充分的自由,这才是真正的“实在”,才是“实在”的本质内涵。

标签:;  ;  

回归教学的本真,实现“现实”到底_板书设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