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大学生党员发展探析_大学生论文

新时期大学生党员发展探析_大学生论文

新时期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探析论文,新时期论文,党员论文,大学生论文,工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加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带来新的推动力,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问题、新的要求。目前,河南省大学高年级党员比例一般达到10%以上,毕业班有的甚至达到15%左右,而低年级党员比例过低。要想迎接时代挑战,继续扩大党在青年一代中的影响,壮大党的队伍,切实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使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工作落到实处,就迫切需要我们站在民族振兴的历史高度,以跨世纪的战略眼光来认真探讨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员发展的新视野、新举措。笔者认为,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必须将重心转移到低年级,建立“早选苗、早培养、早发展”的工作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再上新台阶,再跨新高度。

一、早选苗

积极做好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保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一条根本措施,也是高校党组织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任务。只有站在这个高度重新认识新时期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才能有突破、有创新、有发展。

发展大学生入党,前些年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数量上看,1992年,全省本专科学生中党员仅占1.1%,一些高校的大部分教学班没有党员,年级没有党支部。经过这几年的努力,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学生党员比例已达到5%,有的已达到9%左右。从质量上看,党员的整体素质也有明显提高。但不可否认,还存在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一是数量上波动性较大。每年大学生临近毕业时,党员比例明显上升,一旦毕业,在校学生党员比例明显回落。这就从客观上影响了学生党支部建设。二是整体上培养教育力度不够。对低年级递交申请书的同学不能及时谈话,及时指定培养联系人。影响了一部分同学追求上进的积极性,影响到部分同学的早成熟、早发展。三是引导不够。一部分同学有入党愿望,但由于种种原因,迟迟不写申请,处于观望和被动状态。以上三种情况存在的主要原因就是组织上早引导、早选苗意识不够强。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早选苗既有现实可能性,又有其重要性、必要性。首先,早选苗是形势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为大学生的成才展现了广阔的舞台和美好的前景,尤其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大学生追求上进的愿望日益迫切。这种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大学生内在的要求正在汇合成一股势不可挡的历史潮流,为组织上及早选苗提供了现实可能性。第二,早选苗是保证党员质量的需要。只有早物色苗子,才能有足够的时间和条件去把握和观察。第三,早选苗是保证大学生党员数量相对稳定的需要。早选苗是早培养、早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环节。只有早选苗,才能不断扩大入党积极分子的基数,才能为早培养、早发展提供主动的回旋余地。第四,早选苗具有鲜明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大学生在思想政治上的追求具有层次性,一部分较敏感的同学向组织递交申请比较及时,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尤其是新生,由于高中阶段迫于升学压力,政治上追求进步不够强烈,刚进入大学,又往往处在思索和观望中,缺乏勇气。早选苗有利于形成一种良好的政治氛围,从而早日调动他们奋发向上的积极性。

早选苗,就是要求组织上早下手。首先,早启发,增强主动性。各级党组织要充分利用新生入学教育的机会,通过讲党课、开座谈会、团员资格认定、个别谈心等形式进行启发引导,增强其向组织靠拢的决心和信心,促使其尽快树立入党意识。第二,早审查,增强连贯性。新生入学教育之后,进一步对新生的档案进行审查,保持与高中的衔接,对中学时代的三好学生、模范干部等及时掌握,重点引导,激发他们的政治热情;对在高中已交过入党申请书的学生要及早编入积极分子队伍。第三,早物色,增强时效性。新生入校的第一学期,要有意识地开展各项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充分表现自己,党组织对政治素质好、工作积极、表现突出的学生及时引导,早物色人选。

二、早培养

早培养是早选苗的延伸和充实,又是早发展的基础和第二个环节,处在核心地位,是早发展的关键,是保证党员质量的根本要求。因此,必须把着力点放在早培养上。第一,早培养,是由时间的紧迫性决定的。大学生在校时间短,流动快,在有限的时间内,要把他们培养成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必须早下手,赢得时间上的主动。第二,早培养,是由任务的艰巨性决定的。大学生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他们对党虽有深厚的感情,但这种感情在多数学生尤其在新生中还没有上升到理性阶段,在他们身上还潜藏着或多或少的非无产阶级思想。要想用理论的力量铸造他们敏锐的政治意识,用实践的手段锤炼他们坚强的党性,任务相当艰巨。只有早培养,才能真正使他们在思想上入党。第三,早培养,是由大学生自身成长的规律性决定的。现在的大学生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进取心强,主流是好的,但可塑性强、波动性大。有利的环境有可能使他们时刻焕发出青春活力,不利的环境有可能使他们在挫折中萎靡不振,甚至迷失方向。不利和有利的外在因素加上学生本身存在的不稳定性就决定了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的确立方面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把握住这个规律,特别是在他们的价值观、世界观处在不定型阶段就及早着手,实现思想上早开发、政治上早引导、理论上早灌输,就会使他们少走弯路,尽快成熟。

目前,由于受社会上不正之风的影响,在学生思想上存在着多种不纯正的入党动机。其主要表现类型是:第一,入党结束型。有些学生把入党看作自己的最高理想,认为只要入了党,就实现了奋斗目标,完成了历史使命。第二,入党实用论。有些学生把入党看成是捞取政治资本的手段,只要入了党,就可找到好工作,就可以在亲朋好友面前炫耀,就可升官发财,就觉得高人一等,就可以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事业。第三,入党改造型。由于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个别党员不能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败坏了党的形象。一些学生因此认为,入党就是为了在党内有效地惩治腐败现象,更好地改造党。第四,入党感激型。一些学生亲身感受了党的关怀和温暖,目睹了党所领导的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认为没有党,就没有一切,入党就是为了报答党的恩情,如此等等。存在这些不正确的入党动机,根源就在于他们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学习不够,理解不深。

对入党积极分子早培养,要区别不同情况,以理论教育为重点,以端正入党动机为根本,及早实施“四级教育”,及早做到“五个结合”。所谓“四级教育”,一是把新生入校后物色的好苗子及早编入班级“学雷锋、学马列、学党章”三学小组,统一开展活动,实施全面教育。二是把三学小组中表现比较好的入党积极分子及时挑选出来统一编入系学马列、学党章中心小组,进行党团基本知识教育。三是把中心小组中表现突出的对象及早选送到学校党校接受系统培训。四是让发展对象列席接受预备党员的支部大会或新党员宣誓大会,及早让他们设身处地接收教育。所谓“五个结合”,首先,把培养教育同社会工作相结合。让入党积极分子及早承担一定的社会工作,有意压担子,使他们在磨炼中走向成熟。第二,把培养教育同“三学”活动相结合,要求他们在“三学”小组中发挥表率作用。第三,把培养教育同专业知识学习相结合,要求他们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第四,把理论教育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让他们在社会的大课堂里早经风雨,早见世面,逐步端正入党动机。第五,把培养教育同“推优”相结合。各级团组织要及时把表现比较好的对象推荐给党组织,使组织上及时掌握,重点培养。

三、早发展

在学生党员发展的问题上,目前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三种不良现象。第一,“等一等、放一放”思想。经过培养教育,一些学生已基本具备了党员条件,按要求可以发展,但一些同志认为,离毕业还早,等一等再说。第二,求全责备思想。个别学生在培养过程中,成绩突出,整体表现较好。但在某些时候、某些方面有一些非本质缺陷,一些同志因此以偏概全,否定一切。第三,拖拉现象。培养入党积极分子,负责培养人需要及时填写考察记录,及时向组织汇报考察情况,及时整理上报有关材料,但一些同志因各种原因拖拖拉拉,延误时间。这三种情况导致的后果是:一方面影响了学生党员发展的数量,另一方面也是重要的一面就是严重挫伤了学生追求上进的积极性。

早发展是早选苗、早培养的目的和归宿。按照党员条件,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及早吸收大学生入党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一,早发展,便于他们在组织中受到更及时、更直接的教育。第二,早发展,便于他们早日接受党外群众的批评和监督。第三,早发展,早压担子,便于他们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较长时间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一方面,早发展,使低年级学生中有一定数量的党员,便于形成一支以党员为骨干的坚强的学生工作队伍,从而促进学生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党员参与学生的管理,参与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

早发展,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第一,早政审、早整理材料,做到及时上会。按照《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的要求,凡没有经过政审的,不能发展入党。政治审查有时需要通过外调或函调才能了解清楚。大学生离家普遍较远,在外调不可能的情况下,就需要函调,由于各种原因,函调常常不能及时反馈。这就需要早动手,有的甚至刚一交申请书就发函,决不能因为政审不及时而影响了发展工作。政审之后,要及时整理材料,及时上报,不能因为材料不到位或因没有开会时间而推迟发展。第二,早发展,更要严格把好入口关。发展党员,保证质量是根本,决不能把早发展看成是滥发展、快发展、突击发展。愈是早发展,愈要严格程序,把好材料关、考察关和审批关,决不能把不符合条件的人吸收到党内来。第三,愈是早发展,愈要注重对预备党员的继续教育和考察。凡是早发展的党员,他们入校的时间相对短,可塑性相对更强,这就需要组织上必须加大预备期的教育力度,促使他们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标签:;  ;  ;  

新时期大学生党员发展探析_大学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