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第三届国际奥林匹克地理竞赛引发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奥林匹克论文,第三届论文,地理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概况
国际地理竞赛被称为是地理学的国际奥林匹克竞赛,是由国际地理学大会地理教育委员会发起和主办的,每两年举办一次,参加者为不满18岁的青少年,主要目的是“培养下一代的地理学家”。迄今为止,一共举办了三届国际比赛:第一届1996年在荷兰举办;第二届1998年在比利时举办;2000年8月13日到8月19日在韩国汉城举办的第三届国际地理竞赛,中国第一次派出代表队参加。这次比赛共有13个国家参赛,分别来自白俄罗斯、比利时、中国、法国、韩国、日本、拉托维亚、荷兰、波兰、罗马尼亚、俄罗斯、斯洛维尼亚、南非。结果波兰队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
波兰拥有出色的地理教育的专业人士,再次夺得冠军也是在意料之中的事情。东道主韩国队占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总分居第三,也理所应当。这次比赛奖项的分布主要集中在波兰、韩国、拉托维亚和荷兰(单项前三名和个人总分前三名)。
中国三名队员利用地图表格,学科统计图表分析地理要素和地理事物的能力成绩不错,柏青这一项名列第四,只比第三名落后一分。中国队最弱的项目是野外考察,名列倒数第三,得分情况符合中国的国情。中国队的总分高于法国、日本、白俄罗斯、南非、斯洛维尼亚,排在第八位。首次参加比赛,用英语回答问题,中国队这样的结果是非常值得骄傲的。
东西方教育体制和文化背景的差别也反应在比赛结果中:欧洲国家野外考察的分数普遍高于亚洲国家。虽然韩国队的总分较高,但是野外考察的名次列在第七位。
二、思考
中国三名参赛队员全部来自师大二附中,这三名学生都是师大二附中数学班的学生,多次参加全国数学竞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从他们的个人素质来讲,代表了全国重点中学学生的风格和特点。但是通过这次比赛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学生野外独立工作能力差
考前的野外考察是三位参赛学生第一次参加的地理学科的野外活动。一次野外考察的指导只能给学生一点感性的理解地理事物的思路,学生对于在野外如何分析研究地理事物还是非常茫然的。这个问题其实暴露出了中国地理教育存在的最严重的缺陷即地理教学明显的缺少野外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所以,在汉城的实地考察中,学生们不知道要干什么,要看什么,要了解哪些信息,不知道使用第一手的调查材料来支持自己的观点,根本没有想到借助从国内带来的高度表和罗盘等工具来工作。如果中国的中学地理教育还是停留在区域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经济”的八股的讲述上,我们未来的地理学家从哪里来?
2.学生之间合作的意识非常薄弱
这次竞赛的野外报告要求是集体成果,需要各代表队的成员相互合作,共同完成,最后的得分也是一样的。在野外考察的时候,我被分配带俄罗斯队三名队员,学生有问题可以问,但是随队老师不能作过多的解释。俄罗斯三名队员每个人手里都做考察记录,非常详细;三位同学时刻在讨论。每个问题经过大家讨论后,一位同学将结果写在报告上,合作的非常好。我们的学生出去后,没有协作,自己观察的时候多。写报告时,三个人同时写,各自写自己的,后来把他们贴在一起。如此做法,野外考试的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3.主动与他人沟通和交流的能力比较弱
这次比赛,对中国队来讲,没有压力,也没有负担,赛前一再向学生强调,我们的目的是增长见识,多交朋友,通过我们的言行举止,让其他国家的学生了解中国,了解我们的文化。在一个星期和其他国家的同学的相处中,我们的学生也和一些其它国家的孩子成为了好朋友。可是总体的感觉是与他人交往的主动性不足,非要老师提出硬性的要求才去和其他学生交流。分析原因主要是学生担心自己的外语不熟练,生怕说错,对自己没有自信心,也不善于表现自己。日本学生的英语水平比中国学生差,但是他们非常健谈,总是和新的朋友在交流。是否是由于我们对学生长期管得太多、太死,压抑了孩子们天性形成的呢?
三、建议
作为世界上的人口大国,在重大的国际比赛中占有一席之地,展示大国在各个方面的成就和发展,是一件不可忽视的事情。鉴于参与比赛的重要意义,想就中国学生今后继续参与国际地理学竞赛提一些建议,希望对未来的竞赛组织者有一点参考价值。
1.中国地理学会和教育部应联合举办全国中学生地理竞赛
这次参赛的13个队除了中国、日本、拉托维亚和南非没有举行过全国范围内的地理竞赛外,其他国家均有定期的地理竞赛。在中国举办全国性的地理竞赛,不光是为参加国际地理竞赛选拔人才,更重要的是通过比赛促进中国中学地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扭转人们对中学地理“副科”的看法,让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支持地理教育事业的发展,了解这门学科对国家社会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同时也为地理科学的发展和未来地理学人才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氛围。
2.组建国家集训队
不管我们的参赛目的是志在必得,还是重在参与,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赛前的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这个方案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对于参与过程和最终的比赛结果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我们要参加的是国际比赛,考试的题目不符合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还要用非母语的语言科学清晰的表达出来,这些只有在集训队的统一部署集中培训下,才能有效地提高,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培训效率。
3.充分利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地理教育资源
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有丰富的地理教育资源,种类繁多的地图、野外考察的工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国家级的重点实验室等。在培训学生参加国际比赛中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让学生在全方位的地理科研环境中学习。如果条件成熟的话,让学生有一段时间和科研人员参与课题,学习研究方法,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4.培养素质全面的学生
虽然比赛的时间非常短暂,但是其它的文化交流活动在比赛之余却是丰富多彩。例如,在离别前的晚上,韩国竞赛的组委会专门举办了一个晚会。在大片的草坪上吃完晚饭后,各国队员争先恐后的表演节目,展示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非洲队同学身穿民族服装,给大家表演了传统的非洲舞蹈,展示了非洲文化的独特魅力。所以,我们带出去的学生不但要求在比赛场上有实力,还应该在其他方面有比较好的素质,这一点在培养时不可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