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院 沈阳 110032
【摘 要】目的:观察针灸轻、浅刺激治疗早期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选取 60 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试验组针刺治疗在早期(1~30天)用轻、浅的刺激手法合TDP治疗仪,超短波,观察治疗效果。对照组针刺治疗在早期(1~30天)采用常规针灸治疗手法。结果:试验组的30例患者中,治愈22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显效率达到93.3%。结论:针灸轻、浅刺激配合仪器治疗早期周围性面瘫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针灸;浅刺激;周围性面瘫
周围性面瘫,为面神经内面神经的非特异性炎症引起的周围性面肌瘫痪。任何年龄均可发病,起病急,无明显先兆,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眼裂不能闭合或者能不能完全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等为主要特征的疾病。针灸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而针刺手法众多,但目前还没有公认的评价标准,当代医生有必要深入研究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方法,增加康复率。
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6.9--2017.3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病科门诊收入的周围性面瘫患者,发病时间为1到7天,共收集60例患者。按就诊的先后顺序采用随机插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中男16例,女14例,平均病程4天;对照组中男15例,女15例,平均病程3天。
2.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关于面瘫的诊断标准;西医诊 断标准参照第七版《神经病学》关于周围性面瘫的诊断标准确定[4]。
3.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和《针灸学》和《神经病学》诊断标准;(2)首次发病;(3)发病1——7天内来就诊排除标准:(1)来我科室诊疗前用过其他治疗方法的患者;(2)周围性面瘫继发于其他疾病;(3)手术引起的面神经损伤;
4.方法
对照组:取治疗面瘫的传统穴位:患侧攒竹、阳白、颧髎、四白、下关、地仓、颊车、水沟、承浆、翳风、风池及对侧合谷、太冲[1]。常规消毒后,采用安迪牌0.25*40mm针灸针进行针刺,攒竹、阳白、颧髎、四白、下关、水沟、承浆、太冲、地仓、颊车,对侧合谷用0.25*40mm针斜刺入肌肉层,提插捻转、平补平泻使穴位“得气”[2]。“得气”后留针30分钟,日一次,每个疗程后停歇两天后,继续下一个疗程,10天一个疗程,共3个疗程。TDP治疗仪照射耳后翳风穴,每日治疗1 次,1次30分钟,超短波治疗面颊部近口角处,日一次,每次10分钟,10 次为1 个疗程,每个疗程后停歇两日后,继续下一个疗程,观察治疗效果。
试验组:取治疗面瘫的传统穴位:患侧攒竹、阳白、颧髎、四白、下关、地仓、颊车、水沟、承浆、翳风、风池及对侧合谷、太冲。常规消毒后,攒竹、阳白、颧髎、四白、下关、地仓、颊车、水沟、承浆、翳风、风池采用安迪牌0.25*13mm针灸针刺入表皮层,不采用任何行针手法,对侧合谷、太冲采用0.25*13mm针刺,提插捻转、平补平泻使穴位“得气”。留针30分钟,日一次,每个疗程后停歇两天,继续下一个疗程的治疗,共3个疗程。TDP治疗仪照射耳后翳风穴,每日治疗1 次,1次30分钟,超短波治疗面颊部近口角处,日一次,每次10分钟,10 次为1 个疗程,每个疗程后停歇两日,继续下一个疗程,观察治疗效果[3]。
5.观察指标
参照House-Brackmann score,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系统并结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康复:患者抬眉、闭眼、鼓腮,吹气时的病理体征完全消失,双侧面肌完全对 称,House-Brackmann分级为Ⅰ级。显效:患者抬眉、闭眼、鼓腮,吹气时的病理体征大部分消失,部分患者用力闭眼时,睫毛微露,需仔细观察才能看到,House-Brackmann分级为Ⅱ级。
有效:患者抬眉、闭眼、鼓腮,吹气时的病理体征部分消失,双侧面肌基本对称,咬齿时健侧口角轻度向上牵拉或闭眼时目精微露,House-Brackmann分级为Ⅲ~Ⅳ级。无效:患者抬眉、闭眼、鼓腮,吹气时的病理体征无改善,House-Brackmann分级为Ⅴ~Ⅵ级。
6.疗效判断标准
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记下House-Brackmann评分,面肌功能正常记录I级,评5分;面肌功能轻度异常记录Ⅱ级,评4分;面肌功能中度功能异常记录Ⅲ级,评3分;面肌功能中重度功能异常记录Ⅳ级,评2分;面肌功能重度异常记录Ⅴ级,评1分;Ⅵ级为面神经完全麻痹,评0分。
7.统计学方法:应用EXCEL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疗效比较
通过观察试验组、对照组的疗效及House-Brackmann score对比结果得出,试验组每个疗程的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试验组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p<0.05)
8.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针灸轻、浅刺激治疗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取得更为优越的疗效。中医面瘫病症一般指面神经炎引起之面瘫,其病因多因体内正气不足,营卫失调,风邪侵入足阳明之筋,导致经气机阻滞,面肌瘫痪,风邪袭表,应浅刺,浅刺之以透其邪气并能养其经脉、疏风散寒通络。超短波具有消炎、消肿作用,而且能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加速血流,增强代谢,从而使炎症消退,缓解症状[5]。结合古代文献更加充分说明:针灸轻、浅刺激配合仪器治疗早期周围性面瘫有显著疗效果。
参考文献:
[1]余畅、钟欢、熊健等,风池穴刺络拔罐配合针刺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7,36(1);38-40
[2]王艳君、薛维华、张振伟等,针灸从阳明论治面瘫68例临床总结【J】,中国中医药杂志,2015,30(3),958-960
[3]刘志丹、宋宣慧、唐艺丹等,对影响针灸治疗面瘫疗效若干环节问题的分析【J】,针灸临床杂志,2016,32,(2),88-93
[4]陈增力、代秀丽、李永强,周围性面瘫的定位诊断与针刺疗效评价【J】,针灸临床杂志,2014,30(10);25-26
[5]胡佳倩、李开平,电针结合电磁波谱治疗仪治疗周围性面瘫48例【J】,辽宁中医杂志,2013,40(12);2574-2575
论文作者:王琳,柏强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3
标签:面瘫论文; 针灸论文; 疗程论文; 疗效论文; 针刺论文; 患者论文; 下关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