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人民医院237000安徽/六安
【摘要】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的急诊护理对策与应用效果,总结临床经验。方法:择取我院2012年10月至2015年4月,接收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共计90例。以随机分组原理为依据,将90例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实施急诊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并行满意度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77.78%。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3.33%,对照组为68.89%。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上消化道出血中应用急诊护理,可提高疗效,减少死亡,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字】临床作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满意度;急诊护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2年10月至2015年4月间,我院接收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随机择取9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90例患者都经上消化道造影与胃镜检查确诊,且其临床表现均为:黑便;呕血。按照随机分组原理,将90例患者等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在29至63岁的范围之内,平均(44.92±7.03)岁。本组45例患者中: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者,共6例;十二指肠溃疡出血者,共23例;复合性溃疡出血者,共16例。对照组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在30至68岁的范围之内,平均(45.17±7.28)岁。本组患者中: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者,共5例;十二指肠溃疡出血者,共26例;复合性溃疡出血者,共14例。两组在疾病类型以及年龄等方面上,所呈现出来的差异性,均不具备任何的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 应用急诊护理法[1],内容如下:
(1)因上消化道出血发病速度较快,所以,护理人员需于整个治疗的过程中,全面落实急救设备的准备工作。其中,急救设备包括:胃镜;氧气;凝血酚粉;止血药;降压药。待准备工作落实完全后,逐一对急救设备进行清点与检查,确保急救工作能顺利开展。
(2)针对休克患者,需立即对其实施吸氧治疗,以提高其血氧饱和度[2]。注:吸氧时,控制每分钟氧流量为2至3升。针对并发呼吸系统类疾病者,需以低流量的方式,对患者实施持续性吸氧治疗。
(3)治疗初期,按要求建立静脉通道,并行基础治疗,包括:止血;补充血容量。若患者出血量较大,需及时对其实施配血操作。
(4)血压持续稳定者,需协助其接受常规检查。通常,血常规检查的结果,提示:白/红细胞水平正常。但,病情较重者,其检查的结果则提示:白/红细胞有下降趋势。此时,需立即对其进行止血治疗。待止血效果达良好状态时,血压将基本恢复正常。
(5)于治疗以及检查前,向患者讲述本次治疗亦或者是检查的具体实施流程以及目的,以提高其配合诊疗的积极性。若患者提出疑问,需立即对其作出详细的解释。
(6)针对少数会在检查过程中出现继发性出血症状的患者,需于检查前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7)加强心理教育的力度,给予患者亲切的慰问与关心,以消除其恐惧以及不安等负面情绪,帮助其树立面对治疗的信心。
对照组 应用常规护理法,内容如下:
(1)全面监测患者病情变化情况,若发生异常,需立即对其实施紧急处理。
(2)疏导心理情绪,倾听患者主诉,帮助其维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3)对患者进行常规宣教,提高其对本疾病的认知程度,使其能全力配合治疗。
1.3 临床观测指标
护理后,选取护理满意度调查法,对90例患者实施相关调查。统计并分析调查数据,计算护理满意度。
1.4 疗效判定标准[3]
显效。症状彻底消失;病情完全康复。
有效。症状部分消失;病情恢复良好。
无效。症状无变化;病情加重。
总有效率计算法: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分析
本次调查的所有数据均以SPSS 20.0 软件,对其进行分析与研究,比较以t作为检验标准;计数资料的比较经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析两组的疗效
观察组显效者,共36例;有效者,共7例。本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显效者,共19例;有效者,共16例。本组总有效率为77.78%。实验组总有效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77.78%。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的对比分析表 [n,(%)]
3 讨论
综上所述,当人体组织中的十二指肠、食管亦或者是胃出现病变时,将会引发上消化道出血病症。有资料,显示:人体诱发上消化道出血病症后,将会在短暂的几个小时之内失血>1升。此外,由于该疾病为急症,所以,其还具备较高的致死率。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在所有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因此疾病致死者,占总百分比的13%左右。尤其是近几年来,生活水平的提高,更是进一步提高了该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故,为保障患者发病后的人身安全,我们需加强对其进行急诊治疗以及护理的力度[4]。临床实践,表明:上消化道出血中应用急诊护理措施,既可提高急诊治疗的效果,又能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使其能早日康复出院。对此,急诊护理目前已在内科急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研究,观察组应用急诊护理后,其疗效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77.78%。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3.33%,对照组为68.89%。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将急诊护理用于上消化道出血中[5],利于患者出血症状的快速改善,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仙.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急诊护理探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3):111-112.
[2]王英.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急诊护理[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11):519.
[3]王媛,徐丽琼,马慈云等.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急诊护理探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5):111-111.
[4]彭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急诊护理的效果分析[J].东方食疗与保健,2015,(4):157-157.
[5]罗惠.上消化道出血的急诊护理措施及临床效果观察[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4):270-271.
论文作者:张亮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1月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0
标签:患者论文; 消化道论文; 急诊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两组论文; 对其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1月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