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湖南长沙 410076
摘要:时代的进步带动了我国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飞速发展,其中就包括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对于在国家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中占据极其关键地位的中小城镇规划建设,人们从一开始就对它给予极大的关注。但是,中小城镇规划建设的现状并不理想,尤其是建设过程中的建设技术和规划理念太落后等因素会使实际规划和建设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深入分析目前实施中小城镇规划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积极主动地寻求有针对性地解决方案是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
关键词:中小城镇规划;建设;问题;对策
1 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时代发展的要求,我国城镇化发展已然进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最近几年,我国中央经济会议于党的十八大会议上,明确指出新型城镇化对我国新时期国家发展与城市改造的重要性,要努力走智能型、集约型、绿色低碳型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发展路线。另外,基于我国国情,中小城镇是沟通城市与乡村的主要桥梁,做好中小城镇的规划不仅能够推动我国城市与乡镇的改造,还能更好的解决三农问题、城乡问题,实现城乡统筹,而这些关键在于做好新型城镇化视角下中小城镇的规划,保持稳健的发展进程,才能让新型城镇化理念深入到中小城镇发展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
2 中小城镇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2.1 规划与经济发展不协调
城镇规划是城镇对自己在某个阶段内怎样建设、发展做出的计划。而起初做的中小城镇规划大部分都是以计划经济为导向的,对市场经济的战略高度和超前意识还不够。依据当时制定的城镇总体规划,许多城镇的设计方案并不能适应它们当时的经济发展现状。比如对城镇人口和用地规模进行评估的时候,与实际情况相差很大,宏观上,没能意识到并深入分析城镇所处的从小到大的环境的宏观经济发展对小城镇产生的巨大作用,对工业的巨大发展潜力评估不够,在切实发展当地经济时,对优势产业和项目看得不够准确,对个体私营和股份制经济发展的趋势看得不准,没有设想到经济开发区和高新科技园对土地的需求,整体大框架没有建构好;微观上,对城镇发展现状及对策没有做到精确描述,不能很好适应不同地区经济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中小城镇整体经济水平较低
随着产业升级,产业处于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例如:我国东部地区的基础条件比较好,主要体现在国家政策的支撑,还有经济基础条件雄厚,能够更好的拉动市场经济,加强城镇之间的互动等等。在这些因素的共同推动下,东部地区的中小城镇经济发展态势比较好,也就形成了产业升级的基础条件。但是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中小城镇的基础条件较差,而且发展起步较晚。虽然最近几年也借助了东部地区发展的经验,但是中西部地区城镇发展还是存在“内需不足”这类问题。我国东部地区中小城镇规划已然处于中高级阶段,而且中小城镇之间的竞争也比较强,正因为这个因素能够更好的拉动农村人口大规模跨区域流动。但是农民转型成市民的成本非常高,东部地区中小城镇“候鸟型”农民的人数也非常多,而这类农民本身不具备归属感,因此,在消费意识方面并不强,这是导致中小城镇经济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因素。
2.3 产业结构单一
(1)养殖业不能够独立发展,需要长期依赖于种植业,这种格局未能从根本上改变。例如:大型养殖场中牲畜养殖的废水随意排放,不能够加以利用;农药化肥的使用和塑料薄膜等有机废气物污染等使用和管理方式比较落后,这不仅使生产规模难以稳定扩大,而且产品质量也难以稳定提高。在养殖业产品的开发利用上,主要局限于食品类,而在蕴藏着巨大经济效益的非食品类养殖产品上,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2)增产却不增收。农业产业链不长,农产品加工率低,农业增产而不增收的现象十分明显,再加上市场准入条件的提高,使农产品在品种类型、质量档次、工艺水平、营销策略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3)城镇中大规模的集约性经营程度低,组织比较分散。具体有:一是品种多但很杂,没有形成规模化经营,缺乏深加工环节与增值的有效途径,再加上品牌意识不够强,对市场把握方向也不够准确。二是农村个体工商户生产的产品质量差,优质产品少,因此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一旦政府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整,就会被市场无情淘汰。三是农业产业结构具有落后性调整不能准确地应对市场发展变化。
3 进一步提高中小城镇规划建设水平的对策分析
3.1 合理进行中小城镇体系规划
为了使得中小城镇的建设规划更加合理,对当地的产业特征应当有明确的认知和定位,对那些拥有最高发展潜力的产业给予最大的支持。对城镇在整个区域城市体系中的位置和作用要有清晰的认识,并依据实际体系发展倾向来进行实际规划。进行规划工作有以下三个方面要着重考虑,首先是位置因素,然后是各个产业的布局以及功能划分,最后就是在建设设施、共享资源过程中环境保护问题。只有当工程开始之前的设计规划工作做得足够的科学严谨,收集的各种资源才会得到最大化地利用,许多破坏行为能有效避免,城镇才能保证长久的可持续发展。还有一点需特别注意的是我们在使用超前原则时应当非常谨慎,要与实际相结合。
3.2 完善城镇的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我国的城镇特点是规模小,分布比较散乱,基础设施的建设难度较大。目前,城镇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很多城镇的排水系统设施简陋,道路铺设不够全面,公共服务设施的质量较差。同时也存在很多其他不合理的问题,正是这些问题没有及时解决造成城镇发展速度的缓慢。由于村民重视对住宅的建设,而在相关的配套服务设施上,由于政府的资金没有及时投入到位,城镇的教育、文化等设施明显落后于城市,正是这种不协调的发展,造成村民不断增长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
3.3 实行社区支持农业
社区支持农业简称CSA。它是指社区居民在对食品安全关注下兴起的一种城乡社区相互支持,稳定发展的本地生产、本地消费的一种区域性生产-消费经济系统和运作方式。换句话说是让城市购买者参与到农事中来,为他们提供一个平台,促进城乡互动,通过面对面交流来增强两者的信任度,建立起相互支持、平等友好的关系。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让城里消费者通过感受到农民生产的艰辛和所付出的成本,了解有机产品与生产的环境和自身健康的联系,进而更容易接受高于普通农产品的价格,并愿意与农民共同承担气候等自然灾害的风险。另一方面,建立“社区支持农业”可以使农业生产与城里消费者的需求直接挂钩,避免生产的盲目性,同时也减少了中间的流通环节,不仅农民得到了公平贸易,收入不断稳定增加,而且消费者也能得到新鲜的蔬菜供应,并且能根据自身需求对种植计划提出调整建议。通过小城镇提供的这个平台,CSA可以更加具体地实施“城市反哺农村”这项政策。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对中小城镇进行规划、建设的过程中,应对当地情况有明确的了解,并以该情况为基础来设想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制定全面的发展策略。针对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要端正态度看法,并积极寻求方式解决,最大化地利用自身优势,以最大程度上提升城镇规划建设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焕英.重庆市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小城镇建设结合问题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2.
[2] 赵翠清.河南省小城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郑州大学,2004.
[3] 洪小燕.长江三角洲大城市近郊小城镇职能与结构的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06.
[4] 汤佳琪.都市边缘地区小城镇房地产业投资环境评价因素问题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08.
[5] 靳大超.发展转型视角下的珠三角发达小城镇城镇化研究[D].重庆大学,2015.
论文作者:宁祺美,郑伯红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3
标签:城镇论文; 我国论文; 过程中论文; 城乡论文; 小城镇论文; 城镇化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