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功能教学需要语言表达知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语言表达论文,语言论文,功能论文,知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浙江师范大学王尚文教授认为,当前的语文教学已从语言要素教学走向语言功能教学。什么是语言功能教学?李海林老师在《20世纪语文教育的两个岔路口》一文中这样阐释:“语言功能教学,着眼于以下问题:谁、在什么情况下、对谁、以什么方式、说什么、期待什么样的效果。”可见,语言功能教学突出语言应用。语言功能教学,“不走‘技术主义’‘工具主义’的道路”无可非议,但如果不凭借“技术”和“工具”,实施语言功能教学恐怕也非易事。语言表达知识就是语言功能教学的“技术”和“工具”。也就是说,语言功能教学需要语言表达知识。
语言表达知识的内涵丰富,涉及面很广。从王尚文教授的语言功能教学的指向看,词语选择知识、得体表达知识、句式选择知识等是学生需要具备的基本知识。
一、语言功能教学的“说什么”,需要词语选择知识
选择词语除了需要了解词语的意义、词语的色彩等一般知识外,还需要词语的适用对象或范围知识。比如,“美轮美奂”这个成语出自《礼记·檀弓下》。轮:高大;奂:众多。原用来形容房屋高大众多,宏伟壮丽;“不用于形容建筑物以外的其他事物”。(《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892页)现在也常用来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这个成语的适用对象或范围固然由原来的建筑发展到装饰、布置等,但并不适用于所有美的东西。比如,公园风景优美,我们就不能说“公园景致美轮美奂”。再如“相敬如宾”的意思是互相尊敬,如同对待宾客。但说同学、朋友之间“相敬如宾”就大错特错了。“相敬如宾”只能用于夫妻之间。还有,谦虚和尊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表谦逊的词语一般只用于自己,如“抛砖引玉”“洗耳恭听”等;表恭敬的词语则常用于他人,不能用于自己,如“鼎力相助”“大驾光临”等。
词语的声音也是选择词语的重要依据。词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单独一个词的声音,一般说来无所谓好听不好听,但当词语连缀成句子、句子组合成语段的时候,就需要注意词语的声音配合。因此,许多有经验的作家都认为,语言的音乐性是作品艺术性的一个重要标志。老舍先生说过:“除了注意文字的意义而外,还注意文字的声音,发挥语言的声韵之美。我们不能叫文字老爬在纸上,也须叫文字的声响传到空中。”(《民间文艺的语言》)曹禺先生的《日出》中有这样一句话:“你看他办学校、开工厂、盖济贫院,这还不是好人做的事?”这句话原来是这样的:“你看他办学校、盖济贫院、开工厂,这还不是好人做的事?”改句调整了词语的顺序,让“办学校”“开工厂”连在一起,把“盖济贫院”放在这两个三音节短语之后,构成“三——三——四”的节奏,比原句“三——四——三”的节奏和谐得多。句子的表达尚且如此,如果一段讲话或一篇文章的语言声音优美、朗朗上口、和谐悦耳,表达的效果自然更好。
二、语言功能教学的“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表达得体知识
什么是得体?得体就是指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运用恰当的语言,以取得最佳的表达效果。语言得体一般要符合两方面的要求:一是语境要求,二是语体要求。
符合语境要求,即针对对象、场合、目的等使用合适的语言。一看对象。就是要弄清楚读此文章或听讲话的人的身份、地位、职业、性格、需求、文化层次以及与写文章或说话人的关系等。如果写文章或说话的对象感不强,就可能造成误会,达不到表达的最终目的。启功先生拒绝央视专访的例子就说明了这一点。央视的“东方之子”栏目组策划采访启功先生,工作人员与先生联系时说:“这个专栏档次很高,采访的都是些知名的专家、学者、社会精英,故名‘东方之子’……”先生听后应答道:“我最多是个‘东方之孙’,不够你们的档次。”一口回绝了采访请求。由于工作人员说话不够得体,过分强调栏目档次高,给听话者的感觉是“我们采访你,是看得起你”。启功先生拒绝采访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二看场合。指辨清说话的时间、场所、环境气氛等。在特定的场合,如果语言表达得体,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主持人杨澜,在一次重要的主持活动中走向观众时,不慎踩空了最后一级台阶,当众摔了一跤,虽然摔得不是很重,但场面却很尴尬。杨澜站起后,稳定一下略显紧张的情绪,轻捋秀发,微微一笑,说:“谢谢大家!你们的热情,让我为之倾倒。”现场随即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这里的“为之倾倒”,一语双关,既指自己刚才不慎摔了一跤,也表达了对现场观众的十分佩服和爱慕之情。在这种场合,这样机智的表达,自然能赢得观众们的叹服。三看目的。写文章或说话都有一定的目的,如宣传、沟通、说服、教育、批评、勉励、抒情、讽刺、辩驳、警策、告诫等,根据不同的目的选择恰当的表达语言,就能收到好的效果。
符合语体要求,是指语言表达能符合口语语体或书面语体的语言特点。口语语体的语言特点是,多用口语色彩鲜明的词语及语气词,一般用短句,句子结构也不过分讲究严密。书面语的特点是用词、用句必须符合规范的书面语要求,语言严谨明确,多用附加成分较多的长句以使语言表达精确而严密。
三、语言功能教学的“期待什么样的效果”,需要句式知识
现代汉语句式丰富多彩。大致相同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表达效果也有所不同。请看下面两个句子。“大街上走来一位四十岁左右、短发、大眼睛、中等身材、手提最平常的人造革提包的面色黄黄的妇女,那就是我的妈妈。”“大街上走来的那位面色黄黄的妇女,就是我的妈妈。她四十多岁,短发,大眼睛,中等身材,手提最平常的人造革提包。”前一个句子是长句,长句的特点是结构复杂、节奏舒缓,表意严密、细致、精确。但这个口语化色彩较浓的叙述性语句,用多个修饰语来限制“妈妈”,读起来不但不使人感到精确,反倒觉得拖泥带水。后一个句子是短句,短句的特点是结构简明、节奏紧凑,表意简洁、明快、有力。这里用短句表达效果明显比用长句好。在具体的语言表达过程中,可根据内容、对象和上下文等,决定用长句还是短句。长、短句的交替使用,还能使语言的节奏有所变化,不致呆板单调。
肯定句和否定句是两种常用的句式。什么时候用肯定句、什么时候用否定句,语文教师现在很少专门介绍,因为教材上没有这方面的知识,考试也很少涉及。但大致相同的意思用肯定句或否定句来表达,效果明显不同。请看下面一组句子。(1)他是内行。(2)他不是外行。(3)他不能说不是内行。(4)他难道是外行?(5)他不是内行吗?这五个句子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都是表明“他”对某种事情或工作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但在对“他”的赞扬程度上,明显有层次。语意最重的是(4),其次是(5),再次是(3),然后是(1),最轻的是(2)。这些知识虽早已远离了教材,但教师在教学中应相机把它们介绍给学生。学生掌握了这些知识,无疑会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起促进作用。
此外,常式句与变式句知识,特别是各有一定的结构和语气的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知识,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语言表达能力也会大打折扣。
语言表达知识不只是这些,还有很多。
语言功能教学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出发,强调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语言运用能力从何而来呢?不仅要靠语言表达训练,而且要靠语言表达知识。当前的以语言功能教学为出发点和归宿的语文教学,过分强调学生运用语言的感悟能力,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语言表达知识的传授,似乎教给学生“死”的知识,就把学生教“死”了。其实不然,一个不懂乐理知识的人虽然也能唱歌,或许还能把歌唱得不错,但如果他掌握了乐理知识,就一定可以把歌唱得更好。这和学生掌握语言表达知识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道理是一样的。所以,语言功能教学,应以“精要”“管用”的语言表达知识为基础,再强化语言感悟和表达训练。诚如此,语言功能教学定会事半功倍。
标签:语言表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