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机制决定论_决定论论文

社会机制决定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决定论论文,机制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是什么决定了社会现实,是什么决定了社会变迁,是什么决定了微观社会、宏观社会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围绕着这些问题,社会学理论正面临重大考验和崭新的突破。现存的“制度论”、“因素论”和“模式论”都无法完整地回答上述问题。本文首次提出了“社会机制决定论”的新观点。笔者在界定了社会机制的概念、划分了四种基本类型的社会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机制决定论的内涵、原理、性质和意义。

一、从元问题到元理论

所谓“元问题”,简言之是根本又根本的问题。它对于基础理论的变革发展,对于理论的应用推广,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解决元问题而进行的元研究,其目的是建立和完善元理论。这些发生在科研工作元层次的“高空作业”,对无论哪个学科而言,都主宰着其荣辱兴衰。

就社会学而言,每当我们在分析社会现实,解决社会问题,制定改革与发展的战略或对策时,总是被这样一些基本问题所困扰:是什么决定了社会现实?是什么力量形成了社会结构?是谁支配了社会发展?一旦解决了这些问题,那就意味着:

(一)我们能迅速找到解决各种问题的对策,而且是“批量的”拿到最佳良策。理论的穿透力和杀伤力将使人们赢得又一次“解放”,避免今天还面临的许许多多弯路,停顿和失败,节省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投入。

(二)由于获得了理论上十分明晰的座标系,我们将在提高社会政策和对策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准确性等方面,大大向前迈进一步。从根本上改良决策水平、社会工作的质量和成果。

(三)由于成熟的理论成果所具有的深刻性,我们的社会对策系统、社会管理系统和社会控制系统将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新局面,我们将通过计算机的帮助,实现对社会系统的跟踪测量和超前模拟。

(四)伴随着明显的社会效益和巨大的经济利益(例如提高了社会成员的积极性和劳动生产力),我们将有充分证据和理由相信并向世人宣布:社会学已经摆脱了肤浅、粗糙和幼稚,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系统的现代科学,它将对社会的现代文明作出难以限量的贡献。

由于上述理由,人们从未放弃过对前述元问题的探求。并取得了某些初步成果,较为成型的包括以下三种:

1.制度决定论。这种观点认为社会制度决定了社会现实。“不同的社会制度,体现着不同的社会性质。”①社会发展各个重大阶段的存在、兴衰和变迁,都是由于相应的各种社会制度的存在、兴衰和变革决定的。如原始公社制度、奴隶制度、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此观点能抓住问题的主要特征,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问题。但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人们的视野更加开阔,发现不同的社会制度都会形成相同的社会现实。例如资本主义制度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制度也有。如此等等,不胜枚举。可见制度论比较粗放化,比较简单化,难以透视复杂的,具体的社会形态。

2.因素决定论。此观点认为在社会现象背后,存在着某种根本的因素,它决定了社会存在具体状态。这种观点典型地反映在“犯罪原因的研究”中。②例如把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归结为个人因素(心理的、生理的),社会因素(家庭的、文化的)等。用此论点指导社会对策,包括杜绝不良因素的进入某一社会系统,乃至最后消灭这些因素。然而,因素论无法说明为什么相同因素却决定了相反的社会现实,如“逆境”可以使人堕落,也可以使人成才。而且因素论提出的策略也是无法操作的。

3.模式决定论。模式论始于经济学范畴,“半个世纪以前,东欧一些经济学家就逐步开展了社会主义经济多种模式的比较研究。并很快受到世界学术界的重视。”“用通俗一些的语言说,经济模式是对经济运行机制的原则规定和理论假设。”③但经过许多社会学者引申和开掘,把模式论拓展到解释社会、文化和人文的诸多现象,使之成为一种概括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的系统理论。④如“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珠江模式”等。著名美国学者费正清在研究后发展国家的现代化过程后,提出了“冲击——反应”模式等。模式论的成功在于其经济性的归纳,类似于黑箱式的技术处理。但却遗留了大量变数无法概括分析,理论的模糊性和操作的随意性太大。

总之,制度论、因素论和模式论虽然成功地解释了部分社会现实,但都只是在比较狭窄的范围和较为肤浅的层面去透视社会,无法对社会现状进行精确地动态跟踪,对社会变迁进行广泛地超前模拟。这些理论之所以没有取得圆满的成果,是因为都未达到元研究层次,找到能解决元问题的元理论。

笔者认为,社会机制论才是一种元理论,它能够解决下列诸个元问题:

(1)微观社会与宏观社会的关系?它们是如何联系起来的?谁对谁起作用?各自起什么作用?如何起作用?等等。“斯宾塞把社会看作是由许多个人构成的,而迪尔凯姆是把个人看作是由社会产生的。”⑤

(2)社会结构的本质是什么?如何测量社会结构?其指标是什么?各种社会结构的根本区别是什么?各种社会结构的社会功能有何区别?“对于社会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是社会学所关心的课题之一,无论是在社会学的创立者还是在当代理论家的著作中都可以看到这一点。”⑥

(3)社会现实的本质是什么?如何准确地把握社会现实?它有哪些指标?例如——

(a)社会子系统的秩序:它的性质和强弱;

(b)社会子系统的功能:它的性质和强弱;

(c)社会予系统的稳定状态。

“一旦学生们接触到社会的观点,他们就会认识到社会现实是多么复杂,就会发现要在人类和社会领域提供任何简单的解释是多么困难。许多社会学家大概都有同感。”⑦

(4)社会变迁是如何发生和进行?它的动力和方向是如何被确定的?如何透视它的过程、状态和结果?

(5)如何把社会学的理论提高与应用开拓统一起来?如何建立一个有充分应用价值的社会工程学?如何在社会测量上取得关键性的突破?“1901年,在美国社会学发展的初期,吉丁斯写道:‘如果我们要使工业家和企业家对社会学感兴趣,那么,社会学应该成为精确的、计量的科学’。”⑧

(6)如何把社会学引向元理论的统一?这种努力是非常困难的。一个统一的元理论至少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a)它必须解决困扰社会学的元问题;(b)它必须用统一的体系去概括几乎所有现存的各种社会学观点。笔者认为它应当是以很少几个公理为起点的“公理系统”。“要探讨社会学的特点。要了解社会学是什么,就要求我们去辨认那更深一层的关于人和社会的假设。”⑨而社会机制决定论就是走向这种统一理论的一个阶段性成果。

二、什么是社会机制

(一)理论准备:

1.基本概念:

(1)社会能量:指社会成员与社会行为的结合程度。能量强度与结合程度呈正比。

(2)行为能量:指参与行为的社会成员数量彼此间的耦合程度。它用于测量行为。

(3)行为值:指与被测量的社会成员互动的社会成员数量。它用于测量社会成员。

2.公理:凡社会成员皆追求高行为值。

(二)社会机制的概念

社会机制系指,在一定时空条件下,社会子系统中的社会能量在行为和成员上的分布,并由此形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整体的、稳定的耦合关系。它具有如下特征:

1.社会机制表现为社会能量的特定分布状态,它的存在是客观的;

2.社会机制具有某种社会功能、不同的机制其功能的性质和强度不同;

3.社会机制具有整体性、连续性、稳定性和常规性;

4.社会机制是通过耦合关系来实现的。

(三)社会机制的基本类型

社会机制可以划分为单纯型与复合型两大类。其中单纯型又可再划分为基本类型和派生类型。由于基本类型的地位十分重要。派生型和复合型都是基本型的延伸或叠置形式,故本文着重分析以下四种基本的社会机制。它们是:集约机制、激活机制、淘汰机制、分化机制。

1.集约机制:指社会子系统中行为对成员的凝聚、吸引,社会成员的能量向行为集取和积累,其行为的时间、空间、方式等得到规范和制约,它表现为如下特点:

(1)社会行为与成员互相吸引,凝聚能量;

(2)高能量行为比低能量行为对成员而言更具有吸引力;

(3)高行为值成员表现出的集约机制强于低行为值的成员。

2.激活机制:指社会成员不断参加的行为,或者新的行为不断涌现,它具有如下特点:

(1)激活机制往往产生于两种情况,或者是社会需求大于社会子系统中的能量,或者社会需求大于社会行为的能量;

(2)当社会需求发生变化、转移、生灭时,它就通过激活机制,作用于行为和社会成员;反之,行为能量和社会能量的变化也通过此机制作用于社会需求;

(3)激活机制是新兴社会子系统,新兴社会力量、新兴事物的原动力,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后者的生存、发展的特点、方式和形态。它是一种动力机制。

(4)若从特定行为来衡量,那么激活机制对于那些低值的社会成员的作用大于高值的社会成员。

3.淘汰机制:指当社会子系统为了保持自身的能量水平,降低个别社会行为或个别社会成员能量值,甚至使它们(他们)走向衰弱。它具有如下特点:

(1)淘汰机制一般产生于这样的情况下,社会需求与社会子系统提供的能量呈弱交叉关系。即两者相一致部分是主要的,但一部分次要的社会需求无法满足,而同时一部分次要的社会能量无法造福于社会;

(2)此机制是社会子系统的一种自我保护,它旨在避免和克服系统内不断生成的负效行为、无效行为、失效行为或低效行为;

(3)此机制也是社会行为的一种自我保护,它旨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优势克服劣势;

(4)此机制表现为:当个别社会成员由于能量值下降而离开行为时,该行为通过新成员的加入,新互动方式改良等,其行为能不降反升。

4.分化机制:指同一社会子系统或同一行为中,社会成员间的耦合产生断裂或恶化,一部分成员行为值的上升与另一部分成员行为值的下降(或停滞)互为因果或同为结果。它具有以下特点:

(1)在分化机制的作用下,新成员参加社会行为后,该行为中一部分成员行为值上升,而另一部分成员行为值则下降(或停滞),这种情况的出现是无法避免的,与新成员的个体差异无关。

(2)分化机制是社会子系统内低效能量,负效能量与标准能量冲突的结果,是行为内负能量与标准能量冲突的结果。

(3)分化机制是推动子系统内的“危机”或行为内“危机”的动力。所谓“危”指社会冲突、矛盾、内耗,所谓“机”,指机遇,转折。

三、社会机制的决定作用

(一)社会机制决定作用的内涵

社会机制的决定作用包括以下几点涵义:

1.社会机制的性质,决定了社会现实的特征;决定了社会变迁的方向;

2.社会机制的强度,决定了社会事态的程度,决定了社会变迁的速度;

3.社会机制与社会现实之间,呈充分必要型的逻辑联系,但并非简单地一一对应。

(二)社会机制决定作用的原理

因为社会现实决定了社会现象和面貌,而社会现实的背后又是什么呢?它是社会能量及其分布状态决定的。同样的,社会变迁就是由于能量分布发生变化,构成了“未来的社会现实”。而社会机制一方面把分布在各个行为和成员的社会能量联系起来,相互制约它们;另一方面又促进了能量的倾斜、波动,产生社会变迁。这种情形如下图所示:

简言之,社会机制是最深层次的力量。当它通过层层叠叠,曲曲折折被人们察觉时,可能面目全非,但我们更注意的是它的决定作用。

(三)社会机制决定作用的性质

1.逻辑性。社会机制的具体内容与社会现实的具体内容之间,在逻辑上是一致的。例如,在从自然人到社会成员的过程中,社会机制起着决定作用。因为在后者的作用下,自然人的社会能量从无到有,从低到高,最后完成了社会化。这个例子说明,两者之间存在着客观的、必然的、无一例外的规律性联系。

2.具体性。社会现象、社会面貌是千姿百态的,它们是被不同类型社会机制在特定时间空间所具体规定的。例如,在50年代完成社会化的中国人,其自律性一般较强而随意性较弱。这是由于当时社会中十分明显的集约机制的作用结果。但在60年代末完成社会化的中国人,其随意性较强而自律性较弱,这又是由于当时激活机制偏激的作用,当然这个例子远不够具体。只是借来说明问题。

3.复合性。从社会现实角度来看,它是各种社会机制复合的结果:过去的和现在的;系统内的和系统外的;等等。特别是各基本型社会机制的复合作用,但是,通过建立分析模型,我们可以得到清晰的分析结果。

(四)社会机制决定论的意义。

1.机制决定论作为一种元研究,力图解决社会学面临的元问题。这些问题第一章已经提及。至少,该观点是元理论建设中的一个新尝试和探索。

2.本理论向社会测量方向迈出了重要一步。自从吉丁斯强调社会测量在应用社会学中的重要性至今,已过去了将近一个世纪。这方面的科研成果并未走出研究室。而社会能量、行为值、行为能量等都是定量指标,通过测量可获得实际结果。尽管其中还有一些技术性或操作性的问题要解决。

3.由于社会机制作用于社会现实的连续性,我们由此找到了对社会运行和社会变迁的状态(方向、速度、秩序、稳定性等)进行随机控制的理论公式,这无疑将从根本上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提高社会工作的效益。如果进一步解决一些技术问题,我们还将有望对社会发展进行超前模拟,以比较各个社会发展战略、政策的模拟结果后做出重大抉择,这无疑将避免大量人力、财力浪费和损失。它对于极其复杂的宏观经济和宏观社会的调控,对于极其纷繁的微观经济和微观社会的管理,都将产生重要的积极作用。事实上,已有人把经济运行的调控原理归结为“市场机制与微观调控”“行政机制与宏观调控”和“道德机制与伦理调控”⑩。

4.机制决定论将带动社会工程学取得实质性进展。因为前者具有操作性、通用性、规范性、稳定性和科学性,使社会工程学找到坚实的理论前提。同时也提供了社会工程在测量、开发、设计、控制、操作等环节上实现低投入和高效益的条件。

注释:

①《社会学词典》主编 张光博,人民出版社。1989.8.第一版。第305页。

②《论罪因研究中的僵局与突破》蒋影明,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法学》1992.4.

③《苏南模式研究》顾松年等 南京出版社 1990年6月版,第1页。

④《协调发展:苏南现代化的成功之路与战略导向》叶南客等,见《社会学研究》1994年第5期第64页。

⑤《社会学理论》(美)D.P.约翰逊。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年2月版第216页。

⑥《当代社会学理论》(美)玛格丽特·波洛玛,华夏出版社。1989年4月版第19页。

⑦《社会学理论》(美)D.P.约翰逊。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年2月版第72页。

⑧《20世纪上半叶资产阶级社会学史》苏联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编著。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12月版第14页。

⑨《当代社会学理论》(美)玛格丽特·波洛玛,华夏出版社。1989年4月版第1页。

⑩《经济运行的三环调控原理》张华夏《新华文摘》1994年11月第32页。

标签:;  ;  ;  ;  ;  

社会机制决定论_决定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