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西方企业管理差异看中式管理的构建_企业管理论文

从中西方企业管理差异看中式管理的构建_企业管理论文

从中西方企业管理的差异看中国式管理的构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差异论文,企业管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相应的在企业管理领域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不过,我们看到的是,我国目前各层次的企业管理教育几乎在全盘的学习西方,企业的管理实践也在以西方企业的实践为摹本。当然,西方自1769年第一家现代企业诞生以来,企业已经历经了二百多年的发展,企业管理的理论和实践都极为丰富,对我国企业而言,学习西方的管理理论,参照西方的管理实践,可以发挥后发优势,可以少走弯路,可以加快我们赶超西方国家那些企业巨头的步伐,毕竟我国企业现在所处的发展阶段是西方企业曾经经历过的。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讲,我国在企业管理方面也有着自己的国情,不适宜照搬照抄国外的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如何“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构建符合我国特色的企业管理理论成为当务之急。目前来看,中西方企业在管理领域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持续发展方面:基业长青Vs百年老店

前几年国外有位叫吉姆·柯林斯的教授写了两本很有影响力的书,一本是《基业长青》,一本是《从优秀到卓越》。这两本书被介绍到中国后在我国学术界和企业界也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书中提到的基业长青的企业、卓越的企业成为我国企业界人士的一个标杆。那些企业都是作者筛选的企业中的翘楚,它们有着大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有着世界500强的规模,有着具有非凡影响力的品牌,有着在同行业中的行业塑造能力。

其实在羡慕国外那些基业长青的企业时,我国也可以找出一些存活时间很长的百年老店,我们有着像狗不理包子、王麻子剪刀这样的有民族特色的企业,只是很遗憾我国目前的这些百年老店大多处于濒临倒闭的边缘,有着350年的历史的王麻子剪刀去年已经破产,狗不理包子也已经归于同仁堂旗下。百年老店带给我们的印象是体制落后、效率低下、摇摇欲坠,这与那些基业长青企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二、企业改革方面:市场机制Vs摸着石头过河

西方国家已经是成熟的市场经济,而我国目前还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时期,西方企业的改革可以说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起主导作用,而我国企业的改革也可以借用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提法,叫做摸着石头过河。因为没有前车之鉴,因为在改革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市场需求,还要考虑到公平、就业、稳定等多方面的问题,我国的企业改革走的是分散型、实验性的渐近改革道路。许多改革是从地方试点发起的,然后再由政府发起在全国推行。经过多轮改革之后,现在我们把方向归结到了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即“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企业制度。

因为我国企业改革采取的渐近方式,相应的在我国企业中也产生了复杂的治理和管理结构。我国企业目前也在学习西方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只不过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由管理层构成的董事会,由党政工会构成的监事会,另外还有被称为花瓶的由各方面知名人士承担的独立董事。在国际上的大公司一般是母公司承担企业的发展战略,下面的企业都是维持事业部的机制,所以母公司的股份应该多元化,下面子公司是全资的,只负责运营,但中国正好相反。如中纺机集团是国有独资企业,下面有8家子公司和1家分公司,再下面还有上市公司、合资公司及事业单位。

三、国内市场差异方面:基本同质Vs差异明显

波士顿咨询公司的创始人曾提出过一个“三四律假设”,意思是说,在每一个行业中,真正有影响力的企业不会超过三家,而且第一家企业的市场份额不会超过第三家企业市场份额的四倍。这个假设在市场成熟度很高的西方国家可以说屡试不爽,几乎可以称作“三四律定律”,因为它们国家的市场同质性很高,但是放到中国来验证则有很大的出入。有人说,中国一个河南省的人口就相当于几个法国,而且中国人口众多,不同区域市场的差异显著,所以,如果说在西方国家行业内有影响力的企业不超过三家的话,在中国则可能是十几家甚至几十家,因为国情不同。

四、国际化方面:大行其道Vs初露端倪

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后,或者因为本国市场的狭小;或者因为企业产品在本国市场已步入了成熟期,市场竞争激烈;或者因为国外有着诱人的大市场;或者因为看中了在国外投资建厂的比较优势等等,企业就会进军国际市场。像芬兰的诺基亚公司,如果仅在芬兰发展,即使芬兰的500万人口,每人一部手机,也是一个小市场,所以诺基亚公司明确定位走国际化路线。西方企业的国际化路线现在已是大行其道。

相比而言,入世后,我国企业也意识到了国际化是一个必然选择,不约而同地加快了国际化的进程,但是和国外企业比,我们仍称其为初露端倪。因为我国只有海尔、联想、TCL等少数几家企业开始了国际化历程,而且这几家企业的国际化路线各有特色,还没有普遍的参考价值。

五、危机管理方面:平稳过渡Vs风雨飘摇

企业在发展历程中都会经历一些危机事件,我们看到国外企业遇到危机事件后能够很好的处理,平安的度过。像非常知名的可口可乐、强生、宝洁、IBM等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都曾遇到大的危机事件,但都安然度过了。包括前一段时间发生苏丹红事件的肯德基仍然运转良好,消费者对它有很好的忠诚度和很强的谅解精神,当然这是它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在起作用,使得消费者对它有很强的信心,即使危机事件出现,消费者仍然不改初衷。

反观我国企业,几乎每个企业遇到危机事件后都会受到硬伤,甚至从此销声匿迹。前些年我国流传着“太阳下山了,巨人倒下了,飞龙折翅了,三株入土了,威特卷刃了,长江阻塞了,幸福痛苦了”这样一首民谣,民谣中的企业被称为昙花一现的企业,大都是因为某一个危机事件的出现而一蹶不振的,最典型的是三株公司,虽然二审胜诉,但已无回天之力,被消费者抛弃,被市场抛弃。

六、企业文化方面:科学理性Vs随机应变

西方文化强调理性主义,重视个人价值,尊重个人选择和个人利益。但也正如美籍华人科学家杨振宁所言“假如说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那么可以肯定地说21世纪不会是美国的世纪。”为什么?根本原因在于美国的基本价值观“个人至上主义推倒了极端”。1988年1月,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发表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我们看到在过去的一二百年来,我国经济落后了,有人把原因归结为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的问题,走向了“民族虚无论”,可是我们还要看到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从公元元年到1820年这么长的时期内,中国人均GDP一直是世界第一。只是到了19世纪初开始,一是中国闭关锁国,二是西方迈上了现代化道路,从1820到1850年代短短30年间,英国的发展人均超过中国的5倍,美国超过中国8倍。1968年又被日本超过。但是今天中国传统文化中提倡的“仁者爱人”、“反者,道之动”、“辩证施治”的思维方式正在成为世界各国学习的典范。还有学者分析,如果说西方企业文化是讲究个人主义,我国的企业文化则是讲究交互主义,即“一切看着办”,讲究随机应变。还有我国企业提倡“修己-安人”,就是自己先把人做好,然后才能谈管理。

综上所述,我国企业与西方企业在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这也意味着我们不能照搬照抄国外的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而是要致力于构建符合我国特色的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我们看到海尔公司的张瑞敏、联想的柳传志等人已经在管理实践中提出了富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但是仅凭个别企业家的作用,还远远不够。企业管理理论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而目前中国企业的发展正处于多种纷繁复杂的形式并存的时期,可以说中国目前是一个大的企业管理的实验场,是全球关注的焦点。我们可以借鉴我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许多不朽的思想家来预言,21世纪的管理大师,21世纪的重要管理理论会来自于中国。

标签:;  

从中西方企业管理差异看中式管理的构建_企业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