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城市中医医院 湖北宜城 4414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微创内镜保胆取息肉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胆囊息肉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或者患者家属的意愿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分组,研究组(微创内镜保胆取息肉术,n=50)与对照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n=50);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肛门排气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情况均高于研究组,P<0.05;对照组术后恶心呕吐及术后疼痛发生率均高于研究组,P<0.05;跟踪随访两年后,对照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胆囊息肉给予微创内镜保胆取息肉术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微创内镜保胆取息肉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息肉;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65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4-0122-01
胆囊息肉[1]是属于临床常见的外科疾病之一,由于人们的生活习惯改变、生活方法改变,以及患者的生活压力、社会压力大,饮食不规范不规律等诱因,致使临床上胆囊息肉发病率越来越高,且表现为上升性趋势。本次研究工作为进一步探讨分析微创内镜保胆取息肉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息肉的临床效果,取得满意结果。现作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胆囊息肉患者中,纳入100例病历资料均完整且清楚了解本次研究工作积极配合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或者患者家属的意愿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分组;研究组:男患者27例,女患者23例,患者年龄为24岁至69岁之间,平均(43.33±2.80)岁,患者病程有1年至6年,平均(2.14±1.09)年;有32例为单发性息肉,有18例为多发性息肉;对照组:男患者30例,女患者20例,患者年龄为26岁至65岁之间,平均(42.76±3.05)岁,患者病程有1年至6年,平均(2.53±0.95)年;有29例为单发性息肉,有21例为多发性息肉;将两组胆囊息肉患者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分析,P>0.05,差异不明显无临床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给予患者全麻成功后,于患者脐部下缘做一个切口,并建立气腹(维持压力为10~15mmHg);将TROCAR置入,术者通过腹腔镜仔细探查胆囊情况,并作剑突穿刺、腋前肋穿刺;TROCAR置入约10mm后,手术者分离处理腹壁和胆囊,提起胆囊施行切除术;术后给予常规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1.2.2微创内镜保胆取息肉术 给予患者全麻成功后,于患者脐部下缘做一个切口,并建立气腹(维持压力为10~15mmHg);将TROCAR置入,术者通过腹腔镜仔细探查胆囊情况;提起胆囊,并在胆囊壁做一小切口(约0.50cm),插入纤维胆道镜,将胆叶吸尽,并反复冲洗温生理盐水直至液体清亮;术者仔细观察息肉具体情况(息肉大小、息肉数目、息肉性状、胆囊粘膜改变情况);摘除息肉蒂根部的息肉送活检;仔细观察排除无残余息肉,而且无活动性出血状况,胆囊管开口有喷出呈雾状胆汁,则将创面没有活动性出血情况且胆囊管开口有呈雾状胆汁呈雾状喷出后,则退出纤维胆道镜退出,关闭胆囊切口,放置引流管;将腹腔关闭,手术完成。术后给予常规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胆囊息肉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以及给予跟踪随访两年,详细记录保存相关数据资料,研究结束后作对比分析两组胆囊息肉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 19.0处理分析数据,P<0.05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次研究结果详细见下表1及表2。
3.讨论
胆囊息肉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以及生活质量均造成严重影响。以往临床中针对胆囊息肉多以采取手术治疗为该疾病的“金标准”,但是随着持续跟踪随访发现,胆囊息肉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约占30.00%~50.00%),极为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3]。
本次研究中,给予两组患者施行微创内镜保胆取息肉术或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从研究结果表1可知,两组的术后相关指标比较,研究组更优于对照组,P<0.05;从研究结果表2可知,两组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对照组更高于研究组,P<0.05,而经过跟踪随访两年,研究组患者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微创内镜保胆取息肉术[4]中的纤维胆道镜镜头可以结合手术实际需要而任意弯曲,使术者可以清晰了解息肉数目及大小等状况,有效避免息肉残留,彻底切除息肉;除此之外,胆囊床不会因手术而造成创伤,患者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5]。
综上所述,应用微创内镜保胆取息肉术治疗胆囊息肉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而且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随访两年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郭庆峰,李娜,姜涛,等.微创内镜保胆取息肉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息肉的临床对比研究[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5,15(4):368-369.
[2]刘庆阳,卢进业,张飞,等.微创内镜保胆取息肉术治疗胆囊息肉64例临床分析[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5,15(3):212-213.
[3]张蔚,薛皓皓,李雯,等.腹腔镜内镜微创保胆术治疗胆囊息肉的meta分析[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6,45(11):1013-1016.
[4]李莉颖.腹腔镜内镜微创保肝治疗胆囊息肉的临床实用价值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10):1818-1818.
[5]叶锦寒.腹腔镜内镜微创保胆治疗胆囊息肉的临床效果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6,23(8):1005-1006.
论文作者:郭士举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4
标签:息肉论文; 胆囊论文; 患者论文; 胆囊息肉论文; 腹腔镜论文; 微创论文; 术后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