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评价:一个公共领域--从大学排名开始_大学排行榜论文

大学评价:一个公共领域--从大学排名开始_大学排行榜论文

大学评价:一个公共领域——从大学排行榜说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学排行榜论文,评价论文,领域论文,大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中国高等教育大改革、大发展的近十年时间,中国大学奋起直追,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科研、资金、生源和就业的激烈竞争,形成了追求大学“名次”、“顺序”的动力和压力。在这个大背景之下,最近几年中国大学排行榜蓬勃兴起,有民间研究机构的排行榜,也有大学研究机构的排行榜,有世界大学排行榜,也有国内大学的排行榜,有综合排行榜,也有分类排行榜。作为研究者,面对热热闹闹的排行榜现象,有学者关心大学评价的指标体系,有学者关心大学排名引起的争议,有学者关心国外大学排名的借鉴与分析。我们更应该思考一个深层次的问题,就是大学评价何以可能?换言之,大学评价应该像产品质量评价一样有一个权威甚至是唯一的结果?还是允许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存在,只要言之有据,就可以百家争鸣?如果只能有一个权威评价,那么,大学评价就成为一个私属空间,由大学进行自我评价;实际上,大学评价存在多元主体,从公共性的角度,大学评价和排名是一个公共领域,或者可以说大学评价和排名正在演变成一个公共领域。

一、大学评价、大学排行榜及其问题

评价,作为一种认识活动,它的目的在于揭示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① 大学评价是以大学办学为评价对象,采用一定的数据分析方法对大学进行定量或者定性的判断。大学排行榜是大学评价的一种表现方式,通过排行榜对大学的整体或某个方面排出名次。无论从国际、还是中国国内的排行榜来看,它们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①不存在一个居于统治或绝对控制地位的大学排行榜。世界各种大学排行榜,参与评价的主体各异,有媒体、大学、研究机构、公司甚至个人,但无论是《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还是上海交通大学,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各种排行榜都只是为公众、学生、雇主、政府等提供了一个审视、了解大学的视角,排行榜之间只有指标、数据和侧重点的差异,并没有形成一个绝对权威。②大学评价和排行越来越倾向市场化。表现为主体多元化、排行榜的个性化(针对不同的需求,排行榜市场进行了细化与分类)、排行榜运作方式的市场化等等。③排行中出现的考量指标取舍、评价过程中的主观与客观取向备受争议。大学排行应该选择哪些指标,不应该选择哪些指标,取舍的标准是什么?大学排行的结果是呈现出公众心目中好的大学,还是只给出在某种标准基础上的统计学意义上的好大学呢?是诊断大学现在的教学科研质量,还是总结大学的历史成绩?这个问题就涉及到大学排行榜制作者的指导思想和价值判断,无论结果如何,由于高等教育涉及社会身份认定和社会流动,总是会引发公众的广泛议论。

大学评价,尤其是公开的排行榜会给大学造成一定的压力。因为大学主张各个学校的办学都是各具特色,并不具有可比性,尤其当这种评头论足影响到大学的社会地位和生源质量时,必然对排行榜进行责难。但是,大学评价和排行榜的存在具有更多的积极意义。

第一,它促进了大学自身的反思。大学排行榜是一面镜子,大学可以以资借鉴,反思自身办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其它学校的差距、相关办学活动的努力方向。

第二,为公众了解大学提供了一个畅通的信息渠道。在大学教育活动中,公众和高校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由于信息不对称,家长和学生选择学校时比较迷茫,也不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的高等教育权益,大学排行榜所公布的大量信息,所提供的评价方法为公众了解大学提供了一个方便的渠道。

第三,成为监督大学发展的第三种力量。在政府、大学自身以外,大学排行榜以一个民间机构或研究机构的视角,通过每年连续的公开发布,成为关注学校发展和建设的第三种力量。

无论是作为大学反思的镜子、了解大学的信息渠道,还是监督大学发展的第三种力量,以大学排行榜为代表的大学评价正在走向公平、公开、参与、独立,逐渐具有公共领域的属性。

二、大学评价为何是一个公共领域

什么是公共领域?政治哲学家汉娜·阿伦特指出公共领域有两个重要的特质:①显露性。公共领域是行动者透过言行展现自我,与他人协力行动的领域。② 人为性。公共领域是一个以意见取代真理、从意见中掌握真理的领域。③ 在阿伦特的眼中,在公共领域中展现的任何东西都可为人所见、所闻,它与体现主观情绪和个人感受的私密性或私人性完全相异。④ 根据哈贝马斯的理论,公共领域是一个公开的场合,人们可以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批判和讨论。⑤ 虽然在阿伦特和哈贝马斯的政治哲学中,公共领域的核心活动是政治,但是,由于具有公开、平等、自由、独立的特点,公共领域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一项组织原则,也就是说,它不仅仅适用于国家机构,并且可以被某些社会组织和社会活动所采纳。在现代公民社会,正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大学评价或排名应该成为公共领域:

第一,大学的公共属性是大学评价或排名成为公共领域的决定因素。大学作为公共教育场所,应该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既使社会受益,又使个人受益,并体现出公平、公开、参与的属性。大学的公共性体现在大学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职能上面,要以公共利益为坐标来衡量教育机会平等、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大学教育是与每个公民利益攸关的事情。因此,大学评价或排名的目的不能违反公共利益,而对大学评价的需求又是多元的,排名目的单一性和需求多元化之间矛盾的调和路径是保证评价或排名具有公开、参与的属性,让所有高等教育的利益相关者都有机会进行批判和讨论,使大学评价或排名不至于成为某一特殊群体的特殊利益。

第二,从评价自身来看,大学排行榜的存在是现实的。存在争议或问题的焦点在于排行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科学性的提高更多地决定于指标的选择,数据的收集、统计和分析。大学排行榜存在的合理性或正当性最重要的就在于它的公开、公平、独立。要实现这个目标,首要的是保证大学评价的可进入性,大学评价不能由一方垄断,应该允许各方参与;大学评价应该是一个公开的领域,参与者可以就共同关心的大学发展问题进行批判和讨论。

第三,从评价主体来看,大学评价或排名是评价者基于排名目的的一种价值判断,从这个角度来说,无论选取的指标如何客观,权重和计算方法如何科学,评价结果都难以抹去评价者自身的价值取向色彩。因此,大学评价或排名不能由一方垄断,应该让多方参与。

第四,从高等教育利益相关者角度来看,不同的群体需求各异。一套指标、一个排行榜(评价结果)无法让他们清楚地了解各自所关注的信息。为增加大学办学透明度、保障高等教育消费者的知情权,大学评价也有必要让多方参与,过程是开放的,评价结果是公开的,从而提供观察大学情况的不同视角。

三、大学评价如何成为一个公共领域

在评价体系中引入市场和民间力量,使大学相关评价成为一个公共场所。在政府对大学的评估之外,引入第三方的力量,如雇主代表、媒体、公共知识分子等等,把评价变成一个开放的体系;评价主体多元化,所有利益相关者都可以自由参与;标准和过程是开放的,允许各种力量的参与,对评价结果实行监督。大学评价正在演变成一个公共领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评价主体多元化,所有利益相关者都可以自由参与。政府作为大学的主管部门和主要资助者,当然有权利、有能力对大学进行各种评估和考察;同时,大学评价日益成为一个开放的体系,允许多方参与、监督,媒体、民间机构、学术研究机构甚至个人都可以平等地参与到大学排行榜中来,评价主体日趋多元。以美国的情况来看,综合性大学评价和排名既有媒体做的大学排名,如广为人知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美国最佳大学排名;也有出版社推出的,如兰登书屋(Random House)出版《Princeton Review》,该杂志推出由学生评价的最佳大学排名;还有律师和管理咨询师创建的名为The Consus Group综合排名。除此以外,还有与大学关系密切的研究机构、研究生联合会、甚至助理教授、学生等各种评价主体做的大学评价与排名。⑥ 在中国,有大学研究机构做的世界大学学术排行榜、中国大学50强排行榜,也有民间研究机构做的综合性大学排行榜和网络机构做的大学排行榜,各种单项、分类排行榜更是不计其数。并且,更重要的是,在大学排行榜这个场域,各个评价主体是平等的,可以自由出入,观点可以自由发表与流通,没有政府或者某一方垄断的现象。

需要注意的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会涉及一个问题,即不同主体之间的关系,他们之间是评价的伙伴,还是评价的竞争者。如果评价主体之间是伙伴关系,有利于形成一股合力,一方面向公众传递清晰、符合逻辑的大学信息,一方面为大学发展提供有用的参考价值。如果评价主体之间是竞争关系,那么,评价的目的就异化为市场的目的,很可能会产生信息模糊、逻辑混乱的后果。因此,从大学评价和大学排行榜的目的来讲,不同评价主体之间应该形成伙伴关系。

第二,数据及其来源公开化。媒体、民间机构和学术研究机构做的排行榜,因为较少牵涉自身的关键利益,都倾向于把评价数据及其来源公开,如英国《泰晤士报》推出的英国大学排行榜公开了其评价的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及其权重;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的大学排行榜公开了它的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及其权重;中国人民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的“中国大学50强”公开了数据来源及其处理方式。但是,对于原始数据和权重为什么这样设置、具体的计算方法等,还是所谈不多。

第三,评价结果公开,整个评价过程具有公开、公平、参与、独立的特征。民间机构、学术研究机构等评价主体做的大学排行榜与政府的评估之间一个很大的不同之处是,大学排行榜的结果是完全公开的,公众可以通过各种媒体查询、了解大学排名情况。公众可以参与、反馈、发表评论,与排行榜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和沟通,整个评价过程是公开、公平、参与、独立的。而政府的评估,如高校本科教学评估,评估结果只对学校自身或在一定范围内公布,普通民众没有了解信息的渠道,整个评估过程从头到尾基本是封闭的。

大学评价,或者说大学排行榜作为一个公共领域,需要注意几个问题:第一,大学排行榜本身并不能决定大学的竞争力或实力。排行榜是一种第三方的大学评价,评价或排名本身不能创造价值,它只能揭示客观存在的事实,或者起到某种引导作用。因为,评价所能做的是揭示价值关系,而不是制造价值关系,它可以引导人们去创造价值,但却不能单靠评价自身就把价值关系创造出来。⑦ 第二,大学评价和大学排行榜应该以公共利益为先。大学排行榜的评价对象是大学,大学是公共事业单位,公共性是大学的本质属性和价值追求;大学排行目的是为了公共利益,为家长、学生、雇主以及其它高等教育利益相关者服务。因此,大学评价和大学排行榜是非营利的,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说,排行榜本身应该是公正的,不能因为金钱或利益的关系而影响评价的结果,否则,排行榜将失去公信力和生命力。第三,大学排行榜作为公共领域,虽然是开放的,但它的准入应该有专业限制。大学是继承、创造和传播高深知识的场所,只能由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或者机构进行评价,不可以作为评价对象而任人“评头论足”。

今天,中国社会日益复杂化,利益诉求日益多元化,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舆论和政策环境也很复杂,如何把大学的信息全面、准确地传递给公众,使公众在做出自己的教育选择时摆脱信息弱势地位,行使知情权,这正是大学排行榜所可以做到的,也是应该做到的。在这个意义上说,大学评价、大学排行榜应该成为一个公共领域。

注释:

①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大学的公共性研究”(EIA060213)阶段性成果。

②冯平.评价论[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5,32.

③江宜桦.公共领域中理性沟通的可能性[A].许纪霖.公共性与公共知识分子.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175.

④[美]汉娜·阿伦特.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A].汪晖.文化与公共性.北京:三联书店,2005.

⑤[德]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曹卫东等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

⑥叶赋桂.大学评价和排名:最新的发展及其对大学的意义[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1)

⑦冯平.评价论[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5,35.

标签:;  ;  ;  ;  

大学评价:一个公共领域--从大学排名开始_大学排行榜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