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QCC 活动在降低新生儿静脉留置针意外拔管率中的效果观察。方法:成立QCC 小组,确定“降低新生儿静脉留置针意外拔管率”为主题活动,对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找出留置针意外拔管率过高发生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通过QCC 活动共收集调查数据112 人次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由实施前的(45.8±3.5)小时延长至(72.5±9.5)小时。
结论:QCC 活动在降低新生儿静脉留置针意外拔管率中效果显著,有效提高了护士参与管理的积极性,提升了圈员的团队及科研意识,是提高护理质量的一种有效方法,值得大力推广。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5)08-0086-02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指同一个工作场所的人为了要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自动自发组成一个小团体,通过轻松愉快的现场管理方式使员工自动自发地参与管理活动,在工作中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1]. 目前,我院在护理工作中已经普遍开展了品管圈质量管理。新生儿静脉留置针输液是新生儿给药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新生儿科最常见的护理操作之一。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由于NICU 环境的特殊性及新生儿不会表达及配合治疗的特点而且NICU 患儿大多需要24 小时维持静脉输液,所以全程无陪护的新生儿静脉留置针意外拔管率较高,留置时间短,反复穿刺增加患儿痛苦及院感几率,浪费了医疗资源。因此我们通过开展QCC 活动来解决这个问题。现将我科QCC 活动的情况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 年8 月到10 月开展品管圈活动前我科收治的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新生儿56 例,其中男婴29 例,女婴27例作为对照组;2014 年11 月到2015 年1 月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收治的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新生儿56 例,其中男婴33 例女婴23 例作为观察组对妥善固定、正确输注药物、正确封管技术、留置针日常维护四方面进行对比。
2. 步骤2.1 组圈 2014 年10 月在护理部协助下由我科护士11 人自发自愿组成品管圈小组,选出圈长一名,护士长任辅导员。其中主管护师2 名,护师4 名,护士6 名。确定圈名“萌芽圈”,含义是每一个新生儿都是一颗小小的萌芽,需要我们用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来呵护他们的成长。并且设计了圈徽,对每个人进行了培训和分工。
2.2 选定主题 活动主题为“降低新生儿静脉留置针意外拔管率”2014 年10 月在圈会上经全体圈员投票,根据不同主题的重要性、迫切性、可行性、圈能力给予评分(根据5 分表示关系最强、3 表示关系普通、1 分表示关系很少的原则)确定萌芽圈活动主题为“降低新生儿静脉留置针意外拔管率”。
2.3 现状把握 2014 年11 月选定4 名圈员每人负责14 名病区内留置静脉留置针的新生儿从留置时间、部位、拔管原因进行现状调查,然后全体圈员共同参与,釆用头脑风暴法,对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短意外拔管率高的原因进行分析,得出以下主要原因:①、患儿均为新生儿皮肤薄嫩,血管细小, 穿刺难度大;②、护士对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方法掌握不熟练,固定方法不当,封管方法不正确,维护不当易造成穿刺局部渗漏、肿胀、堵管;③、NICU 都是全程无陪护的新生儿,孩子哭闹烦躁情况较多,暖箱内缺乏对新生儿四肢的有效固定,易发生留置针的脱出、折叠、移位;④、大多早产儿需要长期输入静脉高营养液、钙剂、多巴胺等对血管刺激性较大的药物,易发生静脉炎 。
2.4 对策与实施 针对以上原因制定出以下对策并组织实施。
①、对全体护士进行新生儿静脉留置使用的现场操作培训,包括血管的选择,穿刺的角度、各种不同血管选择不同型号的留置针、透明敷贴的正确固定方法,正确的封管方法即一推一停的脉冲式正压封管等,提高了护理人员穿刺技能。②、凡穿刺部位在关节处的均使用自制的小夹板进行固定,烦躁哭闹的患儿可对留置针处的肢体适当约束,避免肢体及关节的频繁活动使针头折叠、移位、脱出。
③、输入钙剂或多巴胺之前采用“引路法”,即先在留置针内推注生理盐水后观察无肿胀有回血方可输入药液;使用多巴胺时最好采用两条静脉通路,每2 小时更换一次,可有效避免药液对血管的刺激; 长期静脉营养的早产儿尽量采用PICC 管;制作输液巡视卡,要求责任护士每小时观察输液穿刺部位的情况并记录,及时发现输液渗漏并采取措施。④、开展经验交流座谈会,采用头脑风暴法交流留置针日常护理的个人经验,如:护士甲认为在留置针固定时消毒剂待干后放置敷贴效果较好;护士乙认为对烦躁不安的新生儿要及时寻找烦躁不安的原因给予解决很重要;护士丙通过在外院进修发现采用新型透气性敷贴能有效减少对新生儿皮肤的刺激,增加粘附性等等,圈员之间互相学习,摒弃不好的方法,共同提高。
2.5 效果评价 通过品管圈活动我科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从原先的留置时间(45.8±3.5)小时提高到(72.5±9.5)小时;提高了护士工作积极性及执行力,QCC 活动前后新生儿静脉留置针护理中妥善固定、正确输注药物、正确封管技术、日常维护四方面执行力情况比较(见表一);圈员的素质大幅度提高,自制圈员素质自评量表,内容包括解决问题能力、责任心、沟通协调、自信心、团队凝聚力、积极性、品管手法、和谐度8 项。每项最高5 分,最低1 分,总分30 分。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让每位圈员进行自评,由圈长分别统计8 项内容总分,计算出平均分进行改进前后的比较。
(见表二)3、结果QCC 活动前留置时间(45.8±3.5) 小时,QCC 活动后(72.5±9.5)小时,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QCC 活动前后四方面执行力情况比较 (n)
4 讨论①通过开圈会讨论及头脑风暴法,圈员们发表意见,运用因果分析图找出静脉留置针意外脱管率高的主要原因,制定相应措施并严格执行,通过一系列措施实施6 个月后,护理人员对新生儿留置针的穿刺固定、封管、维护、观察等各项护理关注度明显提高,留置时间明显延长,而且无一例自行抓脱现象。
② QCC 是全员参与对工作不断进行维持与改善的活动[2]。开展QCC 大大提高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QCC 小组是为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突破工作中的瓶颈而组成的小团体,圈员自愿参与,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创造性思维,工作积极性明显提高。我科开展QCC 活动后,通过开圈会、培训讲座等形式,护士的责任心、自信心、团队凝聚力及慎独精神较前明显提升,操作技能大幅度提高,增加了患儿及家长的满意度。
③ QCC 活动提高了护士的组织沟通能力。事实证明通过圈员的定期讨论及头脑风暴提高了护士的组织语言及表达能力,不仅与患儿家长及其他医护人员的沟通能力也大大提高,而且在实施过程中他们的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也的到了提升,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中使每一位护士加深了相互了解,工作协调及配合能力增强,规避了单个护士可能存在的护理能力不足,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培养了护士的综合能力,提升了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④ QCC 活动使护士找到了该活动与护理工作的结合点。通过主题选定、现状把握、明确目标、分析原因、采取措施等,护士学会了如何将QCC 活动与日常工作相结合,切合实际运用QCC进行护理质量管理,改变了以往护理质量管理无计划,随意性大的缺点,将PDCA 理念融入日常工作中,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
⑤ QCC 活动提升了圈员的科研意识。护理科研是采用科学的方法探索,回答和解决护理领域疑难问题,直接或间接的理证实践的过程。在本次QCC 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圈员们积极查阅各种文献资料,翻看教科书,通过各种渠道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在尝试着去解决和改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创造和积累了经验,为护理科研和论文的撰写奠定了理论基础和思维构架。
参考文献[1] 邢文英 QCC 小组基础教材(修订版)[M]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0: 4[2] 柏兴华, 韩笑 开展品管圈活动减轻头颈部肿瘤患者放射性皮肤损伤护理学杂志1001—4152(2013)—0007—03
论文作者:牛莉苹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5年第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11
标签:新生儿论文; 静脉论文; 护士论文; 品管论文; 意外论文; 方法论文; 提高了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5年第8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