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第二医院CICU 730000
摘要:目的 对重症监护室实施心理护理的心脏手术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方法 选取自2014年9月至2015年11月间我院重症监护室实施心脏手术的600例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进入ICU前后实施心理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仅有2例患者治疗无效,其治疗的总有效率高达99.33%,对照组患者32例患者治疗无效,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9.33%。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要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研究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患者实施优质的心理护理措施,是促进患者病情好转和恢复的一项重要环节,治疗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医学中进行大范围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心理护理;心脏手术
现阶段,随着我国医学模式的发展与转变,优质的护理措施尤其是心理护理在护理工作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成为必不可少的护理措施。通过心理护理,可对医患交流与沟通产生促进作用,从而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改善和恢复。因此,对重症监护室(ICU)实施心脏手术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对重症监护室实施心理护理的心脏手术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4年9月至2015年11月间我院重症监护室实施心脏手术的600例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0例。其中,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41例,女性患者159例;年龄为28~75岁,平均年龄为(52.3±1.5)岁;按照患病类型进行划分,房间隔缺损(ASD)患者56例,室间隔缺损(VSD)患者68例,双瓣置换术(DVR)患者38例,主动脉瓣置换术(AVR)患者61例,二尖瓣置换术(MVR)患者50例,复杂畸形矫治患者15例,法洛四联症(F4)患者12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45例,女性患者155例;年龄为30~78岁,平均年龄为(55.6±1.3)岁;ASD患者58例,VSD患者65例,DVR患者39例,AVR患者65例,MVR患者48例,复杂畸形矫治患者14例,F4患者1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患病情况等方面无明显性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600例患者进入重症监护室后对心脏手术通常都会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恐慌、焦躁不安、夜不能寐等负面情绪。对两组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方式的基础上,在进入ICU前后实施心理护理。主要措施如下。
一方面,患者在进入重症监护室前进行心理护理。首先,医护人员要与患者建立良好关系,既能够消除患者内心的陌生感和戒备心,还能够时刻掌握和了解患者的情绪变化,并及时给予疏导和安慰;其次,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ICU的基本情况。多数患者认为自己进入ICU多是因为自己已并入膏盲,从而产生众多消极情绪,此时医护人员需要向患者介绍进入ICU是为了更准确、方便的对患者的各项生命指征进行观察,以利于其病情的改善和恢复,同时还要告诫其家属陪护患者只能在陪护室,不能进入ICU病房,并向其解释原因;最后,提前向患者讲解一些进入ICU的情况,以免患者进去之后身体和心理上会产生不适,患者进入ICU后,为了更加准确监测患者的情况,全身会带着多种导管,如呼吸机导管、留置导尿管、颈内静脉插管、电极片连接监护仪等等,尽管全身不舒服也不能将其拔掉,而且对于一些出现呼吸困难的患者有时会借助机械机供氧,无法说话,此时可用手轻轻敲打床沿,医护人员陪护再旁就会听到。
另一方面,患者进入ICU后进行心理护理。其一,患者在进行心脏手术时会进行全身麻醉,术后患者进入ICU麻醉苏醒后,全身附带的各种导管、报警灯的闪烁、医护人员来回走动以及交谈声等多种因素都会使患者的恐慌感、紧张感油然而生。此时,医护人员应该主动向患者介绍自己所在的地点以及病情的恢复等情况,以减少患者的心理负担。其二,为了能更好的观察患者病情,其全身会带有多种插管,尤其是机械通气期间,患者不能说话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要求,此时医护人员需要随时陪护,一旦患者有需求能够立即发现,如若交谈,可通过手势、图片等多种方式与其交流,并且在交流期间医护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面部以及神情的变化,这样既能显示出医护人员的对患者的重视,又能及时了解和掌握患者的需求。同时安慰患者,使患者树立抵抗病魔的信心和勇气,从而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其三,对于长期在ICU进行治疗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300例患者实施心脏手术进行ICU后,多数患者经过2~10d的治疗后,均转为普通病房,但有14例患者因病情的需要在ICU内治疗的时间超过13d,此时患者极易出现焦躁、失眠、拒绝治疗等情况,这些情况对患者的治疗和恢复是极为不利的,此时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心理方面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医护人员亲切和蔼的态度和语言,稳重、熟练的动作,都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心理安慰,并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能够缩短疗程,促进病情的改善和好转。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后,对其治疗效果按照一下标准进行评价,分别为显效、有效和无效。其中,显效:患者经护理后,各项症状明显改善和好转,并无其他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有效:经护理后,患者的各项症状有所好转,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无效:患者的病情加重甚至恶化,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治疗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数学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百分率(%)的方式进行表示,采用t检验。如果P<0.05,则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 临床治疗效果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在进入ICU前后实施心理护理措施,仅有2例患者治疗无效,其治疗的总有效率高达99.33%,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32例患者治疗无效,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9.33%。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要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研究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具体结果见下表1。
3 讨论
现阶段,随着我国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发展,注重患者心理变化并实施心理护理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为患者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并耐心、细致的对患者的心理进行疏导和安慰,对于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对患者进入ICU前后进行心理护理,并与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的患者进行对比和比较,结果发现前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9.33%,远远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89.33%)。可见,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要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研究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患者实施优质的心理护理措施,是促进患者病情好转和恢复的一项重要环节,且治疗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医学中进行大范围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郭晓蓉.重症监护室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8(19):216-216.
[2] 邝焕明.心理护理对ICU重症护理质量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2):409-411.
[3] 刘林.心理护理干预对ICU患者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2):352-354
论文作者:王一帆,张燕花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3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9
标签:患者论文; 心理论文; 医护人员论文; 重症论文; 病情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3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