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约束下河西走廊城市竞争力及扩展范围研究_嘉峪关文物景区论文

水资源约束下河西走廊的城市竞争能力与扩张幅度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河西走廊论文,水资源论文,竞争能力论文,幅度论文,城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690(2004)05-0513-09

在西北干旱区河西走廊约的土地上共有7个建制城市(2002年),其中地级城市包括嘉峪关、金昌、张掖、武威、酒泉共5个,县级城市包括敦煌、玉门2个,建制城镇85个。这些城市是河西走廊经济与人口的重要载体,是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经济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重点[1],是各种工业、交通、通讯、文化、教育、人才、信息等生产要素最集中的地区[2,3],也是西部大开发的主阵地。加快城市化进程是加快河西走廊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的重要保证[4]。但这些城市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水资源短缺和用水结构不合理的严重约束[5]。本文正是基于城市化进程加快与水资源短缺二者的矛盾关系,分析在水资源约束下河西走廊7个城市市区的水资源供应状况及其短缺程度、城市建成区扩张特征、市区人口变动幅度、城市竞争力和城市扩张的变动幅度等问题,以求为加快河西走廊城市化进程提供科学依据。

1 城市市区水资源供应状况及其短缺程度分析

从市区水资源供应状况分析,2001年河西走廊各城市市区自来水综合生产能力为,市区用水人口882万人[7]。为了使城市之间具有可比性,选用城市人均自来水日综合生产能力、城市单位产值用水量、城市人均生产供水量和人均日生活用水量等4项均量指标分析城市用水的短缺程度。

1.1 市区人均自来水综合生产能力较强,高于全国及东西部城市平均水平

由表1看出,河西走廊每百人自来水综合生产能力为126.78,均高于西北城市、西部城市、东部地区城市和全国城市。说明在城市市域范围缺水的情况下,城市市区的用水目前仍有比较充足的保障。但七大城市的生产状况差异很大,嘉峪关市区、金昌市区、玉门市区、酒泉市区、敦煌市区每百人自来水综合生产能力高于西北城市、西部城市、东部地区城市和全国城市,张掖市区、武威市区每百人自来水综合生产能力分别只有,分别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4和1/2,为供水严重短缺的城市(图1)。

表1 河西走廊城市市区用水短缺状况的比较分析表(2001年)

Table 1 Situation of water scarcity in urban areas of Hexi corridor(2001)

图1 河西走廊城市市区人均自来水生产能力与西北及全国比较盈缺程度图

Fig.1 Comparison of amounts of tap water supply per capita in urban areas among Hexi corridor,northwest China and the whole China

1.2 工矿城市人均生产供水量充足,综合型城市人均生产供水量奇缺

水程度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图2)。

图2 河西走廊城市市区人均生产供水量与西北及全国比较的盈缺程度分析图

Fig.2 Comparison of amounts of producing water supply per capita in urban areas among Hexi corridor,and northwest China and the whole China

1.3 城市人均日生活用水量低于全国和东部城市平均水平,工矿城市偏高

从河西走廊城市人均生活用水量的平均状况分析,2001年城市人均日生活用水量为198.63 L,分别比全国和东部地区城市平均水平低21.58 L和45.37 L,但分别比西北城市、西部城市平均水平高42.21 L和14.28 L。其中玉门市区比全国低124.47 L,武威市区低71.74 L,酒泉市区低63.44 L,张掖市区低47.30 L,只有嘉峪关市区、金昌市区和敦煌市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图3)示。

图3 河西走廊城市市区人均日生活用水量与西北及全国比较的盈缺程度图

Fig.3 Comparison of amounts of living water supply per capita in urban areas among Hexi corridor,northwest China and the whole China

1.4 单位产值用水量分别是全国和东部地区城市平均水平的3倍和4倍

受节水技术水平、观念等因素的限制,河西走廊城市在缺水的同时,又存在水的浪费现象,用水效益低下。2001年城市单位GDP用水量为。各城市单位产值用水量的盈缺程度如图4所示。反映出河西走廊城市单位产值耗水量大,在缺水的同时存在着严重的浪费水的现象,同样1,的水,在东部地区可创造280元的产值,在西部地区可创造185元的产值,在西北地区可创造145元的产值,而在河西走廊只能创造65元的产值,仅相当于东部地区单方水产值的23.22%、西部地区单方水产值的35.13%和西北地区单方水产值的44.83%(见图4)。

图4 河西走廊城市市区万元产值用水量与西北及全国比较的盈缺程度图

Fig.4 Comparison of amounts of water consuming per ten thousands yuan production value in urban areas among Hexi corridor,northwest China and the whole China

2 水资源约束下的城市市区扩张特征与态势

在水资源约束下,河西走廊城市市区的扩张包括人口扩张、经济扩张和用地扩张等方面。与我国东部地区和全国平均状况相比,河西走廊城市的发育程度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城市,也落后于全国城市平均水平,同时落后西部地区城市和西北地区城市。城市在扩张过程中呈现出以下三大特征。

2.1 以总量扩张为主,“农转非”空间和用地拓展空间大

综合分析河西走廊7个城市的人口增长、经济增长、用地规模和投资增长情况,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城市目前呈现出以总量扩张为主的原始积累阶段。

1)市区人口规模呈总量扩张型,“农转非”空间大。2001年河西走廊市域总人口达到46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达到118万人。市区总人口为252万人,其中市区非农业人口882万人,市区面预示着河西走廊未来城市的扩张有着充足的“农转非”空间和用地拓展空间。受水资源、产业集聚力、投资等综合因素限制,城市的人口规模普遍偏小,平均每个城市只有12.6万人的人口规模,其中敦煌市的非农业人口规模尚不到5万人。

表2 河西走廊城市市区人口扩张状况的比较分析表(2001年)

Table 2 Comparison of population expansion in urban areas of Hexi corridor(2001)

2)城市用地规模呈总量扩张型,用地拓展空间大且浪费严重。河西走廊所有城市用地规模普遍偏大,现有建成区面积

表3 河西走廊城市市区用地扩张状况的比较分析表(2001年)

Table 3 Comparison of land-use expansion in urban areas of Hexi corridor(2001)

再从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分析,河西走廊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比全国城市平均水平高出,相当于东部地区城市的的2.32倍,其中金昌、嘉峪关相当于东部城市的3.65倍和3.52倍。这一方面说明河西走廊城市发展有着足够的用地拓展空间,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河西走廊城市发展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土地资源浪费现象。

2.2 以高耗低效扩张为主,水土资源投入产出效益普遍低下

从城市用地的产出效益分析,河西走廊城市单东部地区可创造2.89亿元产值,在西部地区可创造1.84亿元产值,在西北地区可创造1.67亿元产值,而在河西走廊只能创造1.19亿元产值,仅相当于东部地区的41.17%、西部地区的64.67%和西北地区的71.24%。

从人均GDP分析,河西走廊城市市区人均GDP为1.82万元,分别高于西北城市和西部城市的人均GDP,但远远低于东部城市和全国平均水平,比东部城市低1.55万元,比全国城市平均水平低0.972万元(见表4)。

表4 河西走廊城市市区经济扩张状况的比较分析表(1995~2001年)

Table 4 Comparison of economy expansion in urban areas of Hexi corridor(1995-2001)

从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分析,河西走廊城市市区人均地方财政收入为1046.87元,分别比西部城市、东部城市和全国城市平均人均地方财政收入低286.93元、1621.25元和976.82元(表4)。人均城市建设维护资金只有为242.67元,远低于全国、西部地区、西北地区和东部地区城市。

2.3 城市发展处在主靠资源开发拉动经济增长的低级阶段,扩张质量有待提高

由表4看出,河西走廊1995~2001年GDP历年平均增长速度为7.09%,低于西部地区城市和西北城市的平均水平,但明显快于东部城市和全国城市GDP的平均增长速度,分别是东部城市和全国城市GDP平均增长速度的1.95倍和2.05倍;1995~2001年固定资产投资历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3.35%,明显快于西部城市、东部城市和全国城市平均增长速度,分别是东部城市和全国城市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长速度的1.24倍和1.44倍。说明城市发展为以速度扩张为主的增量型。在7个城市中,其中以资源开发占主导发展起来的城市比重大,反映出河西走廊城市经济发展目前仍处在主靠资源开发拉动经济增长的低级阶段。

3 水资源约束下的城市竞争力分析

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的选择遵循可比性原则、可获得性原则、中心区原则和可持续性原则[8]。根据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选择的基本原则,从参与选择的指标中选定36个指标作为测度河西走廊城市竞争力的具体指标,构成由城市社会竞争力指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9],然后采用熵技术支持下的层次分析模型求出各级指标的权系数,进而采用多层次多目标加权和模糊隶属度函数模型求得河西走廊城市竞争力。计算结果,河西走廊城市竞争力由大到小的综合排序为:嘉峪关-张掖-酒泉-金昌-武威-敦煌-玉门(见表5)。

表5 河西走廊城市竞争力指数计算表

Table 5 Indexes of competitiveness of the cities in Hexi corridor

城市经济发展竞争力由大到小的综合排序为:金昌-张掖-酒泉-武威-敦煌-嘉峪关-玉门。

城市社会发展竞争力由大到小的综合排序为:嘉峪关-玉门-金昌-张掖-酒泉-敦煌-武威。

城市人居环境发展竞争力由大到小的综合排序为:嘉峪关-洒泉-张掖-武威-敦煌-金昌-玉门。

4 水资源约束下城市市区扩张幅度分析

根据河西走廊各城市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及其扩张特征,综合分析河西走廊各城市的水长期供求计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得知未来绝大多数城市的发展都将继续受到水资源短缺的限制。在水资源的约束下,城市扩张步伐将趋于缓慢,扩张幅度将不会有大的变化。城市扩张的变动幅度体现在以下两大方面。

4.1 城市市区人口扩张与城市化水平的变动幅度分析

1) 市区人口总量在集聚中将进一步增加。2000年河西走廊城市市域总人口为468万人,其中市域非农业人口为118万人,市区非农业人口882万人。到2010年,城市总人口将达到501万人,其中市域非农业人口137万人,市区非农业人口104万人。到2030年,城市总人口将达到583万人,其中市域非农业人口205万人,市区非农业人口163万人。从2001~2030年共30年间,河西走廊共净增城市总人口114万人,历年平均递增速度为0.73%,共净增城市市域非农业人口87万人,历年平均递增速度为1.88%,共净增城市市区非农业人口为747万人,历年平均递增速度为2.06%,7个城市市域和市区非农业人口变动趋向的区域差异如表6所示。可以看出,在水资源约束下,河西走廊城市市区到2030年最多可容纳162万人生活,除了现有的88万人外,30年最多只能容许新增75万人进城。具体到各城市,到2030年,嘉峪关市区、金昌市区、武威市区、张掖市区、酒泉市区、敦煌市区和玉门市区分别可容纳的市区非农业人口数量为23万人、267万人、35万人、35万人、25万人、6万人、118万人。可见,“把张掖市建成1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注:张掖地区行政公署,张掖地区行政公署关于请求将张掖市列为西陇海兰新经济带战略支撑点的报告.2002年7月.),甘肃省政府提出要在“十五”末把武威市建成非农业人口超过5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注:武威市人民政府.在全省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甘肃段建设座谈会上的汇报.2002年7月.)的提法不切合实际,各城市所做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关于城市非农业人口的预测数字普遍偏高。

表6 河西走廊城市市区人口与土地扩张的变动幅度分析表

Table 6 Mutative extent of population and land-use expansion of Hexi corridor

说明:本表及文中各城市的市域人口和市域非农业人口根据水资源约束下的阈值模型计算;市区非农业人口参考了各城市总体规划中的有关数字。

2) 城市化水平将缓慢提高。随着城市市域非农业人口增加,河西走廊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2010年将达到27.27%,2020年将达到31.97%,2030年将达到35.14%,20年共净增10%。这一水平相当于2000年全国城市化的平均水平。

3) 中等城市是主体,小城市是补充,在行政体制不变的情况下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不会出现。根据河西走廊7个城市未来新增的城市非农业人口数量,结合甘肃省城镇体系规划和各城市2000~2020年的城市总体规划,计算得出未来城市规模的变动幅度如表7所示。由表看出:从2000~2020年的20年间,河西走廊城市规模等级结构保持不变,城市数量为7个,其中中等城市数量保持武威、张掖、酒泉、金昌4个城市不变,只是城市规模在继续扩张,小城市数量保持嘉峪关、敦煌、玉门3个城市不变,在行政体制不变的情况下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不会出现。只有将嘉峪关、酒泉和玉门3城市合为一体,建成酒嘉玉市,到2020年河西走廊才有可能建成市区非农业人口超过50万人的大城市。

表7 河西走廊城市规模升级的变动幅度表

Table 7 Mutative extent of city scales upgrade of Hexi corridor

从2020~2030年的10年间,河西走廊城市规模等级结构发生较小变化,城市数量为8个,其中中等城市数量变为武威、张掖、酒泉、金昌、嘉峪关5个城市,小城市数量变为敦煌、玉门、永昌3个城市。在各县中,只有永昌县2001年非农业人口达到6万人,其余县均不超过3万人。故到2030年,永昌县可发展成为小城市。在行政体制不变的情况下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不会出现。只有将嘉峪关、酒泉和玉门3城市合为一体,建成酒嘉玉市(注:酒泉地区政策研究室.关于酒泉地区在西陇海兰新经济带建设中定位问题的调研报告.2002年7月.见:嘉峪关市人民政府.把嘉峪关建成河西地区的省级中心城市.2002年7月.),到2030年河西走廊才有可能建成市区非农业人口超过50万人的大城市。

4.2 城市建成区用地扩张幅度分析

从城市建成区分析,2000年河西走廊城市建

5 城市竞争与扩张的实现途径

在水资源短缺的进一步约束下,河西走廊城市竞争与扩张的分异特征和扩张幅度决定了其在扩张过程中需要采取以下四大途径。

5.1 以人为本,优质扩张

这是城市扩张对人口的要求。尽管河西走廊城市经过30年的发展,将净增非农业人口87万人,但从提高城市总体质量和城市现代化发展进程的角度考虑,未来“农转非”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要坚持以人为本,要重点把高素质的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避免不加选择地使大批低素质的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形成大规模的农民进城大军,这不但不会对城市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反而会对城市交通、生态环境、居住、社会稳定等造成压力[9]。

5.2 以水为魂,量水扩张

这是处在干旱地区的河西走廊城市发展对水的要求。西北地区城市发展对资源的要求为“缺水不缺地”,而西南地区城市发展对资源的要求是“缺地不缺水”。所以西北地区城市空间扩展的余地远大于西南地区,这是造成西北地区大部分城市建成区用地高于东部地区的主要原因,但西北地区的严重缺水又使城市规模的扩大受限制,许多城市的进一步发展不得不先找水路,后找陆路。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水是河西走廊城市扩张的生命线,城市的扩张必须先考虑水在何方,尤其对以跨区调水的城市更应如此。城市规划要充分考虑当地水资源条件,合理规划城市发展规模和产业结构[10],根据城市人口、规模、功能和产业结构来制订各城市的水资源设市标准,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

5.3 以经济发展为动力,先发展后扩张

这是城市扩张对经济发展的要求。城市扩张必须与城市的经济发展相适应。经济发展是城市扩张的前提和物质基础,雄厚的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是促使城市扩张的先决有利条件和动力源。脱离城市经济发展盲目过度扩张,必将造成城市发展的无序竞争和恶性循环。因此,河西走廊的城市在扩张过程中,要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扩张,应该走“先发展后扩张”的道路[11~13],而不是“先扩张后发展”的道路。

5.4 以城市规划为依据,依法理性扩张

这是城市扩张对规划的要求。从对河西走廊7个城市的总体规划的分析中看出,现行的部分城市规划在很大程度上违背了科学原则,受制于政府部门的执政需求,城市之间盲目攀比,比形象工程、比建成区面积大小,比广场大小,比楼层高低,结果普遍把城市未来发展的人口规模和建成区规模、规划控制区规模定的过大过高[14],导致城市扩张与城市产业结构的升级、城市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使本该有特色的城市失去了特色,本该有活力的城市失去了活力和发展的后劲。这就要求城市规划从编制,到实施,都要按照《城市规划法》依法编制,突出特色和城市个性,依法付诸实施。

收稿日期:2004-01-28;修订日期:2004-04-06

标签:;  ;  ;  ;  ;  

水资源约束下河西走廊城市竞争力及扩展范围研究_嘉峪关文物景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