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在就业指导下实行产教结合,努力开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局面--在全国产教结合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_产教结合论文

坚持在就业指导下实行产教结合,努力开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局面--在全国产教结合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_产教结合论文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 实行产教结合 努力开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局面——在全国中等职业教育产教结合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会上论文,教育改革论文,职业教育论文,新局面论文,经验交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国中等职业教育产教结合经验交流会,这是春节过后教育部在职业教育系统内召开的第一个全国性会议。2004年2月4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周济同志主持部长专题办公会,听取了职成教工作和会议筹备情况的汇报,对职成教工作和会议的召开提出了重要的指导意见,体现了部党组和周济同志对职成教工作的高度重视。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交流各地推进职业教育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经验,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促进职业教育更好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实行产教结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实行产教结合是职业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也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马克思曾经指出:“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方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530页)党的三代领导集体都非常重视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毛泽东同志在确定新中国的教育方针时,明确提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邓小平同志在1978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阐述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要求教育发展必须同国民经济的发展要求相适应。江泽民同志在1994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的一项基本措施。”

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对于职业教育来说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这是由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所决定的。《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各级各类职业技术学校都要在政府的指导下,提倡联合办学,走产教结合的路子。”《职业教育法》规定:“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实施职业教育应当实行产教结合,为本地区经济建设服务,与企业密切联系,培养实用人才和熟练劳动者。”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要求职业学校要实行产教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2000年,教育部在《关于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强调:“职业学校要实行产教结合,密切与企业的联系,鼓励学生深入生产实际,开展技术推广和技术革新等创新和实践活动,把教学活动与技术开发、推广、应用和社会服务紧密结合起来。”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职业学校要把教学活动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及技术开发紧密结合起来,把职业能力培养与职业道德培养紧密结合起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职业教育实行产教结合的重要指示,指明了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可以看出,实行产教结合是职业教育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的大问题,职业教育工作者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深刻认识实行产教结合的重要性,增强推进产教结合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2.实行产教结合是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结构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出了新的部署,新形势对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明显加快,我国经济的比较优势逐步展现出来,我国正在成为“世界工厂”。但是,我们应当看到,产业界的创新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缺乏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持。没有高素质劳动者大军,先进的科学技术无法转变为现实生产力,我国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难以有明显的提高。《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提供的数据表明:2001年制造业从业人员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日本为12.33年,我国为9.47年;其中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日本达28.3%,我国只有5.8%;具有高中阶段受教育程度者,日本达到52.8%,我国仅为22.8%;具有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日本仅为18.9%,我国高达71.5%。而从技术工人的技术等级构成来看,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也相当明显。根据被广泛引用的数据,我国技术工人中,技师和高级技师占1.5%,高级工占3.5%,中级工占35%,初级工占60%。国际劳工组织分析,发达国家技术工人中,高级工占35%,中级工占50%,初级工占15%。德国1997年新增劳动力中近80%具有技术工人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英国提出到2000年,劳动者中具有第三级国家职业资格者(相当于高级工、技术员、监督员)达到50%。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工业发展报告:2002/2003》提供的数据表明,从1985年到1998年,在世界上87个国家和地区的工业竞争力指数排行榜中,中国从第61位上升到第37位;而在工业绩效驱动力排行榜中,技能指数从64位上升到第62位,生产性企业人均研究开发经费指数从第52位上升到第44位,人均外商直接投资指数从第65位上升到第49位,人均技术使用费支出指数从第64位上升到57位,基础设施指数从第55位上升到第53位。可以看出,劳动者技能指数的提高不仅落后于工业竞争力的提高,而且与工业绩效驱动力的其他指数相比,也处在落后地位。

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提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要把人才作为推进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并明确指出:“工人队伍中的高技能人才,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加快培养技能型人才是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的紧迫任务,也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难得的机遇。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生产和服务一线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仅靠传统的学校教育模式是不行的,必须走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路子。实行产教结合反映了技能型人才成长的规律。技能型人才的观念、态度、行为、习惯和技能都必须通过职业教育来打基础,而这些观念、态度、行为、习惯和技能的形成必须在产教结合的过程中进行培养。实行产教结合反映了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内在联系。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劳动者,只有适应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才能受到产业界的欢迎,才能得到应有的重视,而产业界只有参与职业教育,才能对教育教学提出科学合理的、符合实际需要的要求,才能得到适应产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从事职业教育的同志们更要解放思想、创新观念,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产教结合的新思路、新举措。

3.推进产教结合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应当看到,当前和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我国就业形势都将比较严峻,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相当艰巨。首先,劳动力总量矛盾突出,就业压力持续加大。今年城镇新增劳动力1000万人,再加上现有的600多万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下岗职工和近800万登记失业人员,城镇需要就业的劳动力达到2400万人。年度供大于求的缺口在1400万左右。今后一个时期这种供大于求的局面不会有明显改变。其次,下岗失业人员数量居高不下。第三,大学和职业学校毕业生人数增加,就业压力加大。200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人数为212万人,2004年将达到280万人。第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规模加大。目前,农村进城务工经商者已达8200多万人,但仍有上亿的富余劳动力。

职业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就业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一种长远、积极的就业支持政策。职业教育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实行产教结合,有利于拓宽就业渠道和增加就业岗位,可以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实现劳动力资源的重新配置和调整,促进劳动者再就业,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化解社会矛盾,意义十分重大。应当说,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实行产教结合,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办好让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的根本要求。近几年,一些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很好,而就业很好的职业学校的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走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路子。

二、认真总结职业教育实行产教结合的经验

多年来,各地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学校,认真落实党和国家关于职业教育实行产教结合的要求,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把推进产教结合作为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大措施,紧密联系实际,积极探索和试验,创造出产教结合的多种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要的做法和经验是:

1.把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规划,从根本上为产教结合奠定坚实基础 从宏观层面上看,促进职业教育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是职业教育实行产教结合的出发点和归宿。天津市提出,到2006年,构建起规模适度、结构合理、质量较高、与普通教育互补、特色明显、与主导产业和支柱行业紧密结合、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的高标准职业教育体系,并将其纳入天津“十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作为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的重大举措。北京市针对加入WTO和承办2008年奥运会的需要,引导职业教育按照服务企业、适应市场、面向社会的原则,主动进行了专业结构的调整,推动职业学校面向市场、开放办学,走产、学、研一体化的路子,为首都经济结构调整和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培养大批技术技能型人才。近些年来,江苏省大力推进经科教结合,致力于促进职业教育与经济、科技的紧密结合,进一步实行三教统筹、经科教结合,统筹全省职业教育力量,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浙江省委、省政府按照党的十六大的战略决策,制定了《浙江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10年,基本建成国内领先、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成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先行地区,在若干行业和区域形成一批产业规模、创新能力、出口规模居全国前列的全国性制造中心和国内重要的产业基地。该纲要还把构筑人才支撑体系列为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重点保障措施,强调要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并要求职业教育工作者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培养一批先进制造业发展必需的经营管理人才和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和造就一大批中高级技工和熟练工人。

2.依靠行业,充分发挥行业在人力资源需求分析和教育教学指导中的作用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对发挥行业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作出了明确规定,教育部、国家经贸委、劳动与社会保障部还下发了专门的文件。为了发挥国家级行业部门和行业组织的作用,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于1999年成立了33个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这些委员会认真分析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对本行业职业岗位变化和人力需求的影响,提出本行业中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知识与能力要求,提出本行业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标准、培养目标和教学基本要求,进行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组织开发本行业有关专业的教学改革方案,指导本行业教学改革试验,协调组织本行业教学经验交流。在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规划”中,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江苏、广西等地和交通部、建设部、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等部门和行业组织也都建立了发挥行业作用、指导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咨询组织。交通部1999年以来积极推进“产教结合、校企结合”的模式,实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改革,组织开展了汽车运用与维修等4个重点专业的教学改革整体方案的开发与实施,并根据国际航海公约提出的新要求对航海专业领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3.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实行联合办学,推行“订单”培养 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实行联合办学已经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办学的重要形式。行业企业参与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全过程,并根据联合办学协议向职业教育提供一定的经费、必要的设备、生产实习场地和选派部分专业教师,承担部分实训项目教学活动,享有优先录用毕业生的权利。学校根据行业企业提出的岗位培养目标,设置专业和培训项目,搞好课程开发,按照行业企业的要求组织教学活动,并参与企事业单位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等,为企业提供职工培训、技术咨询等服务。有的职业学校根据专业特点和客观条件,与多个企事业单位协作建立生产实习网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生产实习的机会,弥补由于办学条件限制而造成的校内实习条件的不足。江苏省职业学校与企业开展“订单式”培养培训,推进学校招生与企业招工的一体化,全省2003年“订单式”招生达2万多人,镇江职业教育中心“订单式”培养占全校招生数的近一半。吉林省长春市积极推进职业学校与企业对接,主动争取企业的“人才培养订单”,并以此为纽带,增进校企合作。2002年,长春市职业学校采取“订单”培养的学生比例已达在校生的20%,各职业学校共有联合办学单位400多家。为了加强对办学的领导,实行联合办学双方或多方一般成立联合办学委员会或领导小组。联合办学有力地增强了职业学校的办学活力,有利于培养出符合企业、行业要求的高素质劳动者。联合办学不仅仅限于一校一企的联办。青岛市旅游管理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联手,以青岛旅游学校为依托,建立了“青岛旅游服务职业教育产教集团”,集团由23家星级酒店、旅行社和全市城乡设有旅游服务类专业的20所职业学校组成。这种形式的联合,实现了校企、校际和城乡间三个层面上的合作,促进了产与教、校与企之间的合作。

4.依托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 全国各地很多职业学校利用所办精品专业的品牌优势,积极创办相应的校办产业,依托专业发展产业,以产业发展促进专业建设,形成“产教结合、产教并举、以教促产、以产养教”的良性循环,创造了良好的产学结合的氛围。湖南省物资学校依托室内装饰专业建立的装潢公司,固定资产1200多万元,年产值达5000多万元,为学校创利700多万元。广州市旅游职业中学的校园宾馆集酒店管理、酒店服务、导游、烹饪、美容美发等于一身,承担教学、培训及对外服务的任务,年创利润超百万元。山东嘉祥职业中专适应市场需要,在原有教研室基础上建立兽医站、植物医院、制衣厂、农机修造厂、养殖厂、印刷厂、汽修厂、实习饭店等,年创利近100万元。有的学校进一步提出,要以市场为导向,努力做到办一个专业,建一个实体,育一批人才,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群众。湖南邵阳、河北南宫、江苏句容、山东潍坊等地的职业学校在这方面创造了很好的经验。通过发展产业,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相对稳定的教学实验和生产实习的基地,并发挥学校的优势,专业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和信息优势,直接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并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物质基础。

5.加强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交流,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 为了提高所培养学生的适应性和职业技能,职业学校不断提高专业教师的技能,定期或不定期地派专业教师去生产一线进行见习和实践活动,与生产一线的生产技术人员结成对子,同时根据专业教学需要聘请生产一线技术人员到校担任兼职教师,共同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实行产教结合为专业教师提供了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和提高自身专业教师素质和能力的机会。2003年,江苏省共选派了1900多名教师到企业锻炼,同时聘请了5500多名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担任职业学校兼职教师。浙江省积极支持专业课教师到企业挂职、实践,并把教师挂职、实践的时间计算为继续教育学分。浙江永康职业技术学校制度化地派出教师到企业兼职,参与企业产品开发和生产工艺设计,有力地推进了企业的产品更新和技术升级,帮助企业解决了许多管理与技术上的难题,在提升了自己实践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了企业的发展。江苏省一些中小企业开始与职业学校共建研发机构,依托学校智力资源开发新型产品,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不断得以巩固。

总之,近些年来各地的实践证明,实行产教结合是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大措施,是一条成功的经验,其本质在于把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实现良性互动,形成“双赢”局面。

另外,从国际上看,实行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也是发展职业教育的一条基本经验。1999年,出席第二届国际技术与职业教育大会的代表在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的建议中提出:“教育和工作世界之间必须建立新的伙伴关系,以适应教育与产业以及其他经济部门之间建立通力协作关系,提高基础能力、劳动道德、技术和创业能力,以及传播人文价值观和标准,培养有责任感的公民。”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澳大利亚TAFE以及美国、加拿大社区教育等国际上较为先进的职业教育模式的共同特点之一就是实行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加强职业院校与产业界的联系。

三、采用新思路、新举措,大力推进产教结合

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在总结和推广现有经验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新的探索和实践,加大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的力度,全面推进产教结合。

1.推进制度创新,充分调动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积极性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加强职业学校与企业、行业等用人单位的联系,建立职业学校与劳动力市场密切联系的机制。”在国家层面上,教育部将加强与国家有关部门和行业组织的联系,进一步发挥33个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在地方层面上,可以建立行业职业教育咨询指导委员会;在学校层面上,要建立由企业、行业等社会各界人士参加的咨询委员会或理事会,为学校重大问题提供咨询或参与决策。骨干专业要建立主要由企事业单位代表参加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并为他们发挥作用创造条件。通过这样一些联系机制的建立,把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的发展和劳动就业紧密联系起来,争取行业企业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和参与。职业教育自身也必须强化服务行业企业、服务社会的意识,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

2.建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新机制 企事业单位要充分依托职业院校进行新职工的培养和在职职工的培训提高,与院校签订人才培养培训合同(订单),优先录用合作院校的毕业生,积极参与职业院校的教育与培训活动,在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培养目标、人才规格、知识技能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学习成果评估等各方面发挥主导作用。企事业单位有责任为合作院校提供专业师资、实训设备,并接受教师和学生进行见习和实习。职业院校要关注企业需求变化,调整专业方向,确定培养培训规模,开发、设计实施性教育与培训方案,实行根据企事业用人“订单”进行教育与培训的新机制。

2003年底,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防科工委、信息产业部、交通部、卫生部以及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等部门和国家级行业组织联合启动“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就是体现了产教结合和校企合作,实行“订单”培养的新机制。工程的目标是,优先确定在数控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护理等四个专业领域,在全国选择确定500多所职业院校作为技能型紧缺人才示范性培养培训基地,有效加强相关职业院校与各地推荐的1400多个企事业单位的合作,不断加强基地建设,扩大基地培养培训能力。2003-2007年,这些专业领域将输送毕业生100万人,提供短期技能提高培训300万人次,以缓解劳动力市场上技能型人才的紧缺状况。各地应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实际需要,确定当地培养培训技能型紧缺人才的优先专业领域,并在职业院校确定一批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加强与企业等用人单位的合作,培养大批当地劳动力市场急需的技能型人才,基本满足劳动力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3.推进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与效益 第一,坚持以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努力满足职业岗位实际需要。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观在国际上是有广泛共识的,能力培养是职业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修订的关于技术与职业教育的建议:2001》中提出:职业教育应当“为工作能力强、愉快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国际上公认的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加拿大的社区和初级学院教育、澳大利亚的技术与继续教育等提供了很好的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和课程开发模式。我们所说的“以能力为本位”的“能力”当然不仅仅是指“技能”,就业岗位需要的当然不仅仅是“技能”,而是包括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继续学习能力、职业发展能力和实践能力等关键能力在内的综合职业能力。总体上看,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中国职业教育观念和培养模式相对滞后,教学活动中知识灌输较多,与生产和生活实际联系不够紧密,对职业道德、知识应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重视不够,实践和专业技能训练比较薄弱,难以使学生形成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因此,在当前情况下,坚持以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是促进职业教育适应就业实际需要的重要保证。第二,逐步推进以实行学分制为主的学籍管理和教学管理制度改革,扩大相关院校的自主权。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和职业学校学分制试点工作的实际进度,在全国职业学校逐步推进学分制中实行分类指导的原则。经济发达地区和中心城市应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推进区域性的学分制试点,并率先做好全面推行工作;其他地区和城市应在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积累和总结经验,为全面推行学分制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对广大农村地区职业学校学分制试点工作的指导力度,积极探索适合农村地区职业学校实行学分制的政策。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要解放思想,组织和支持职业学校推行学分制等更加灵活的学籍管理、教学组织和教学管理制度,支持学校针对生源状况和工作实际需要,实行分层教学、分专业方向教学和分阶段教育。对于相关专业领域各个年级的在校学生,职业学校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更新教学内容,尽快满足劳动力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职业学校要努力扩大专业教育资源的服务范围,及时把相关专业领域中的核心教学与训练项目用于企业在职职工、转岗职工的知识更新和技能提高培训以及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培训。在逐步推进学分制的过程中要注意规范管理。第三,采用先进的教学模式,通过产学结合优化教学过程,加大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的力度。要积极引进和推广项目教学法等先进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通过产学结合优化教学过程,切实把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实践教学和就业能力的培养。职业学校要按照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实际要求来安排文化基础课程,防止盲目加大文化基础课程的比重,削弱职业技能训练,片面追求对口升学考试的做法。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学研究机构要支持职业学校根据实现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对文化基础课程的设置和课时安排进行必要调整。职业学校应该有权自主决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专业的学生是否参加文化课程统一考试。高等职业院校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时,也要按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要求确定考试科目和考试标准,要有利于引导中等职业学校完成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与训练目标,防止把职业教育办成应试教育。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要按照有利于满足就业需要,有利于提高学生职业能力,有利于办出专业特色的原则,完善对职业学校相关专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估机制,要把毕业生专业基本对口的就业率作为衡量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主要依据。要关注相关专业领域最新技术发展,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突出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按照职业学校国家规划教材的管理原则,组织开发和编写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教材。各地和职业学校要注意在现有教材资源中选用适合培养培训技能型紧缺人才的教材,也可根据实际需要开发和编写实验教材、校本教材和多媒体教学课件,为专业教学提供丰富、多样和实用的教学材料,丰富教材形态,建立具有明显特色的教材体系。第四,实行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职业学校的培养和培训实行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加强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的沟通。要建立学分转换等相应的机制,把学历教育中的专业能力要求与国家职业标准以及相关行业和合作企业的用人要求结合起来。在学历教育的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安排等方面为学生获得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提供方便,使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用人单位认可程度高、对学生就业有实际帮助的相应的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4.造就适应推进产教结合需要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根据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专业领域知识、技术更新快的特点,建立专业教师定期轮训制度,支持教师到企业和其他用人单位进行见习和工作实践,重点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聘请生产和服务一线技术人员、技师和高级技师担任兼职教师,加强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形成具有“双师型”素质的师资队伍。国家重点建设的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及国家级示范性职业培训教师培训基地,要与相关行业的骨干企业和单位合作,及时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班、研讨班,推广和宣传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实行产教结合和校企合作的新理念,要切实加强对职业学校相关专业领域骨干教师的轮训。积极创造条件,选拔和组织相关专业领域的骨干教师出国进修。

5.加大经费投入,建设专业实训基地,为推进产教结合创造必要的条件 争取中央和地方财政的支持,为“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的实施提供必要的经费,改善承担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任务的职业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和训练条件、支持教师培训和课程教材开发等工作。相关部门也要加大对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的投入。企业按照国家规定提取的教育和培训经费,应安排一定比例用于支持相关职业院校培养培训技能型紧缺人才。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资助和捐赠等,在经费安排上要向承担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任务的职业院校和专业倾斜。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的资助,也要向相关专业的学生倾斜。相关的职业院校要优先保证技能型紧缺专业的经费投入。

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学校要把教学活动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及技术开发紧密结合起来,把职业能力培养与职业道德培养紧密结合起来,保证实践教学时间,严格要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专业技能、敬业精神和严谨求实作风。要加强实验实习基地建设,特别注意建立区域性、资源共享、使用效益较高的技能训练基地。教育部将在财政部的支持下,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和实际情况,适应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以及实施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的需要,建设一批区域共享的高水平的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制造业人才培养实训基地。按照规划,我们将在今后三年内建设约400个实训基地。其中150个数控技术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很快开始启动,年内要完成建设。另外几个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工作也要尽快准备,明年启动。建设高水平的实训基地是职业教育领域的重大工程和新的突破口,对我国职业教育的改茧与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希望各地高度重视这项工作,积极支持这些基地的建设。

最近,社会各界很关注职业教育,呼吁加强技能型人才培养,这是一件好事。要制定出有别于普通高中和高等职业教育的评估体系,引导中等职业学校安心于中等职业教育层次,并努力办出特色。在中等职业教育领域,全国也应办出一流的学校。另外,我们也要采取措施,支持民办职业教育的发展。

走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道路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和效益、满足市场需要的必由之路。让我们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抓住机遇,奋发有为,大力在职业教育领域推进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促进职业教育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把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推向一个新的水平。

标签:;  ;  ;  ;  ;  ;  

坚持在就业指导下实行产教结合,努力开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局面--在全国产教结合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_产教结合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