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增加学生课外阅读量,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写作底蕴。精心设计作文课堂教学,将阅读与写作有机融为一体,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阅读 新课改 兴趣
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从语文教育的思想性来说,如果学生的写作能力较弱,势必很难将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这对学生一生影响很大。要想实现语文教学的突破,体现语文教学思想性,工具性,必须从阅读和写作教学入手,从读到写,读写结合,全面培养。
多读多写多积淀,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是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有效途径。实践证明,坚持这种方法的训练,的确能够带来写作能力的提高。同时,我们老师自己读经诵典,博览群书,熟知典故,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多读多写,还会使我们的教学技艺日趋精湛。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要适当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要求学生从学校的图书室借阅各种各样的文学作品,报刋杂志。当然,学生的课余时间是有限的,我们可以让学生泛读其中有名的章节,或给学生简单介绍其中的故事情节。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对阅读的爱好,更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量,能够使这些知识运用到写作中去。除此以外,每周给学生设一堂阅读课,读《语文报》、《中学生阅读报》、《中学作文报》等等,都能够使学生赏心悦目,融入到文学的氛围中去。当然,在学生广泛涉猎文学作品的同时,还要因时制宜地搜集学生的反馈,激发畅谈品文读报的心得感受,实现从吸收到内化的过渡。回顾我们自己语文学习的过程,不难发现,我们经历了“字——词——句——段——文”几个阶段。句子的连缀形成一个句意明确的“段”, 各个句意明确的“段” 成中心明确的“文”。“ 句”和“段”是“文”的基本要素。就作文指导而言,我们应该是遵守这一规律,“由内到外”进行指导,而不能只留在“外围”。 所谓“由内到外”是指从写作的角度来探究写作过程,先立足“句如何构成段”, 再指导“段如何形成文”, 而不是脱离具体的思维过程去简单地关注“全篇”, 不顾及具体的文段去空谈结构和立意。这个“内”, 本质上讲就是学生的思维,而表现的形式正是具体的文句和文段,如果要提升学生的写作,就必须把作文的指导细化到文句和文段,利用句和段来梳理思维,这才是写作的根本,只关注所谓的结构模式、构思技巧,往往是隔靴搔痒,难以触及思维本身;更严重的就是,如果不顾及思路“流动”的顺畅性,而强扭内容来适应外在定型的形式,于是便产生当前作文教学中形形色色细到毛孔的“模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就引导学生阅读而言,也应该遵守“由内到外”、“由小到大”的认知过程。即是从课文的语言文字出发,沿着字、词、句、段、篇以此进行,逐级理解其情意,整体把握;再跳出文外,延及作者主体和事物客体,深思课文的社会历史价值;最后将阅读中汲取到的精神营养,化为改造主客观世界的自觉行动,这才算达到阅读的终点。这种阅读程序既符合学生学习的“感知——理解——记忆——思维——现象”的心理发展过程,又体现了“感受——领悟——活用”这个阅读的全流程。这一阅读过程其实正是阅读心理学中“整体感知阶段——理解感悟阶段——内心感受的表达阶段——创造性阅读阶段”的形象阐述。在这四个阶段中“感知”和“理解”属于基础性阅读阶段,是信息的输入环节,为了实现整体性感知和理解,需要引导学生“沿着字、词、句、段、篇依次前进”。因此,引导学生把阅读细化到段,能使学生快速梳理文章思路,准确地获得对全文的感知。
在此基础上,教师要精心设计,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会忘掉恐惧和忧虑。因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消除学生作文恐惧心理的重要一环,为了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和厌倦情绪,教师应采用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可仿写。让学生依照课文内容或表现形式,写一篇相同或相类似的作文。有的课文文已完但意未尽,可改写如茅盾的《白杨礼赞》。续写。可以挑选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文章,合理性想象,进行续写。如把《木兰诗》改写成记叙文。可创设情境,进行变式训练。如每年植树节,学校都要组织学生参加植树活动。根据植树活动,以《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以小记者的身份,写一篇新闻报道;写一封信把这次活动的情况告诉亲朋好友;以《假如我是绿化工程师》为题,让学生畅想自己的宏伟蓝图。这种变式训练法最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可开展作文擂台赛。根据学生的写作水平,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每组推荐“擂主”, 从立意、选材等方制定比赛细则,并让学生当评委,定期举办“作文擂台赛”,看谁是真正的英雄。“作文擂台赛” 能够激励先进,鼓励后进,提高学生的整体写作水平。
要使学生的写作能力有质的提高,作文教学要贯穿到课文教学中去。让写作与课文分析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课文的范例作用。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內到校外,从平时到假日,让学生说说自己生活中的几件事。这样就可以开阔学生的思路,让学生的思路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只要我们能够将写作教学与课文分析有机结合起来,大到一篇文章的结构,小到一个美妙的语句、一个生动的词汇,都能起到范例的作用,都能成为一个路标,指明学生写作的方向。
总之,语文课具有许多自身的优势,尤其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成长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无论是阅读与写作,还是表达交流,都能够使学生在课程的学习中逐步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
论文作者:顾晓林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8月总第24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
标签:学生论文; 课文论文; 写作能力论文; 阶段论文; 擂台赛论文; 思维论文; 兴趣论文; 《素质教育》2017年8月总第24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