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数据委员会2019年学术大会在京召开论文

国际数据委员会2019年学术大会在京召开论文

国际数据委员会2019年学术大会在京召开

9月17—20日,国际数据委员会(CODATA)2019年学术大会在北京召开。此次大会以“迈向下一代数据驱动的科学:政策、实践与平台”为主题,由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指导,CODATA及CODATA中国委员会举办,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与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承办。共有来自6大洲45个国家及区域的300余位从事科学数据相关工作的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参会。学者们针对数据基础设施能力建设,数据开放的政策和实践,数据驱动科学发现的案例等展开研讨交流。

“随着科学研究进入大数据时代,世界各国对科学数据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CODATA中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主任廖方宇说。2018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科学数据管理办法》,为中国科学数据工作确立了行动纲领。2019年6月,科技部、财政部在前期科学数据工作的基础上,在高能物理、基因组、气象、地震海洋等领域组建了20个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其中11个国家科学数据中心是依托中国科学院高水平研究所建立的,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承担了国家基础学科公共科学数据中心和中国科学院科学数据总中心的建设、运行和服务职责。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树深指出,科学数据的丰富度、关联性与开放性,将成为21世纪驱动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继“观察实验”“理论分析”“计算模拟”之后,“大数据驱动科学发现”已成为科学研究的第4范式。

加强与正规金融机构的合作。农村资金互助社将从社员吸收的存款作为保证金缴纳给金融机构,从金融机构贷款获得资金。在金融机构和资金互助社合作中,不但能大幅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还能解决资金较少的问题,降低信贷成本,避免信贷风险。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主任苏靖表示,科学数据是信息时代开发利用潜力最大的战略性、基础性科技资源,已经成为解决复杂科学问题的关键要素以及驱动科学发现与决策支持的新型基础设施。中国正在成为国际上推动科学数据资源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参与者。

中国科协国际部副部长王庆林指出,大数据与生命科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以及数据驱动科研创新模式的发展为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共性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更对国际科技界开放包容的合作创新模式提出了新要求。

CODATA主席Barend Mons在讲话中提到,科学数据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随着海量且多样化的科学数据不断产生,机器智能化处理和使用数据的能力亟待提升,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除了技术问题,人为因素也起关键作用。欧洲建立“欧洲开放科学云”过程中遇到了数十个瓶颈问题,大部分涉及人与人之间的协作和制度建设。其中最重要的是通过建立协议来突破地域限制、促进数据融合。

1.提出以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主线,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

CODATA执行委员、英国公共卫生机构研究院教授Virginia Murray说:“我们希望促进国家和地区各个层面上有关数据和实际的资料的收集、分析、管理、使用,并确保它能够考虑到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

在六大中心的资源支持下,结合机械系机械工程和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两个专业的特点和需求,如图1所示促进校企合作的煤矿机械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共设置了五个功能模块:机械认知类实验模块、机械拆装类试验模块、矿山设备故障诊断实验模块、仪器仪表设计实验模块和监测监控实验模块,可以覆盖本科生一年级至四年级共二十多门主修课程的实验。

此外,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副主任王瑞丹作大会报告,重点介绍了我国《科学数据管理办法》的主要内容以及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建设运行情况。中科院网信办陈明奇介绍了中科院科学数据管理工作进展。欧盟委员会开放数据政策部门负责人、欧洲开放科学云DG RTD主席Jean-Claude Burgelman介绍了欧洲开放科学云建设情况。美国国家科学院科研数据与信息理事会成员、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生物技术前助理主任Michael Stebbins介绍了美国科学数据开放政策情况。会议邀请国内外相关国际组织、著名科学数据中心、多学科领域科学数据专家共同围绕科学数据政策及重点领域科学数据实践进行充分研讨。

会议共设置36个并行分会,交流形式灵活,包括口头报告、闪电演讲和海报等。会议从不同视角出发,分享全球范围内不同国家、不同学科领域在数据开放政策、数据基础设施能力建设、数据驱动科学发现的最佳实践等方面的经验,深度剖析大数据时代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探讨高效可行的综合解决方案,增强学术共同体在科学数据管理与分析应用方面的能力。

标签:;  ;  ;  

国际数据委员会2019年学术大会在京召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