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大学学科馆员知识服务的条件支撑与保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馆员论文,学科论文,条件论文,知识论文,大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知识服务是知识经济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服务观念。1998年以来,我国有百余所大学相继建立了学科馆员制度,学科馆员的知识服务成为大学图书馆信息服务新的生长点。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以及“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实施,大学图书馆的馆藏能力和设施条件日臻完善,不仅为师生及用户提供了多元化信息服务的平台,而且为学科馆员营造了创新性知识服务的窗口。然而,我国大学学科馆员制度尚处于认知阶段[1-4],图书馆知识服务的运行机制尚不健全,学科馆员制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学及其图书馆对学科馆员知识服务的认知和重视程度,特别是对学科馆员知识服务必要的条件支撑和条件保障。研究型大学是以创新性知识的传播、生产和应用为中心,以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和培养高层次精英人才为首要目标的高等学府,在创建国内外一流大学的历史进程中对图书馆的核心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使学科馆员能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的学科建设和发展目标,有效、有序地开展知识服务工作,加强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条件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1 大学图书馆知识服务的价值效应
1.1 知识服务是知识资源的创新及增值的过程
图书馆的知识服务在知识生产者和知识利用者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可以将知识的创新、推广和应用结合起来,使知识资源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知识服务是从各种显性和隐性知识资源中针对用户需要将知识提炼出来、传输出去的过程,是以资源建设为基础的信息服务的高级阶段[2,5],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对相关知识进行搜索、筛选、研究、分析并支持应用的一种较深层次的智力服务[2,6]。从知识经济的角度不难发现,知识服务的过程中融入了服务提供者的智慧,增加了知识内涵,凝结着服务提供者的创造性劳动,在有效支持用户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所提供的中间产品中赋予了新的价值。因此,知识服务不仅是文献信息的重组与集成的过程,而且是知识资源的创新及增值的过程。
1.2 知识服务是跨学科跨平台的能动性服务
知识服务建立在实体馆藏与虚拟馆藏,数字化平台与网络化服务,馆际合作与开放获取等架构之上,把触角伸入到用户及其决策过程之中,超越了对显性知识的组织、检索和传递的信息化服务方式,孕育出图书馆新的生长点和核心再造能力。大学图书馆的知识服务以学科馆员为主体,以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人员为主要服务对象,面向专业学科以及交叉学科的发展需要、个人课题研究需求开展咨询服务、查新服务、定题服务等业务[7-8],可谓之跨越图书情报学学科的文献信息服务;利用本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和建设条件,博采国内外公共图书馆、签约图书馆和定制的其他信息机构及其数据库的知识资源,开展学术与技术性服务[9-10],可谓之跨越校内图书馆知识平台的图书情报服务。显然,学科馆员跨学科、跨平台的知识服务可以根据对口学科的需求,动态地搜集、选择、利用各种知识资源,综合评析知识动向,动态跟进重点科研项目,开展网络化交互式服务,从而主动灵活地为大学学科建设及其发展目标服务。
1.3 知识服务是知识生产过程中学术监督的有效途径
知识服务是面对知识内容的学习优化过程,是面对知识生产的选题立项过程,是面对学术成果的引证评价过程。大学图书馆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与用户的自助式信息服务相比较,学科馆员可以凭借娴熟的图书情报专业技能和工作链,检索与传递用户的需求信息,编制文献索引表单,出具科技查新报告,开发三次文献等,不仅能为用户节约大量的时间,而且能够提高文献信息的查全率和查准率;不仅能为用户节约查阅经费,而且能够明晰知识引证过程中的著作权问题。就学术道德建设而言,学科专家及学术团队往往拥有某专业学术研究的前沿信息,也掌握了图书情报检索与利用的一般技术,虽然完全能够开展自助式的信息服务,但却为此耗掉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延缓了知识生产的进程,况且在知识经济的激烈竞争中单靠学术自律很难抵御功利性诱惑和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因此,学科馆员参与学科建设,开展专门的知识服务,可以提高知识生产的透明度,扩大公众和社会团体对科技研发的知情权、监督权,可有效遏制学术失范现象及侵权行为的发生。
2 研究型大学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支撑条件
2.1 学科馆员的资质条件
在研究型大学图书馆服务工作中,知识服务是以学科馆员为主体,以学科建设及教学科研人员的高层次的文献信息需求为目标,利用图书馆数字与网络技术条件,对相关知识进行搜集、筛选、分析、重组和集成,进而创造出新的知识产品,服务于对口院系及科研院所的过程。因此,学科馆员的资质条件既关系到知识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又关系到知识服务的效率和价值。国外高校图书馆的学科馆员是由专业馆员或资深馆员担任,美国高校图书馆的专业馆员通常要求具有美国图书馆协会(ALA)认可的大学授予的图书馆学硕士或同类学位,而由专业馆员担任的学科馆员同时要求通晓某一学科的专业知识,熟悉图书馆的所有服务项目和文献检索知识[11]。受人才短缺的影响,国内高校的学科馆员其任职资格和条件不尽相同,除少数高校图书馆的任职条件与国外高校相近外,其他大多数高校的学科馆员在学历层次、专业知识要求上门槛较低,同时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图书情报专业背景和对口学科专业背景的学科馆员寥寥可数[12]。由于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队伍建设还处在初级阶段,除学科馆员的学历层次、知识结构亟待培养与提高外,研究型大学图书馆的学科馆员还应该具备较强的文献信息检索与加工能力,良好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信息集成能力,较高的外语水平,良好的职业素养及沟通能力,才能够创造性地为教学与科研工作服务,提高知识服务的效力。
2.2 信息资源的专业特色
在研究型大学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工作中,根据本校的学科建制及重点学科的专业特色,重点增加能够反映各学科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和最高学术水平的信息资源的数量和比例,如学术期刊、专业数据库、特种文献、灰色文献等,构建具有支撑学科建设和创新平台建设的,以研究性、特色化为主要特征的馆藏资源体系是创建一流大学图书馆的中心工作。目前,国内一流大学的图书馆已初步形成了特色化的信息资源及其知识产品[13],如清华大学图书馆的“建筑数字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古文献资源库”、浙江大学图书馆的“医学学科信息门户”等,折射出一流大学的学术水平和竞争优势。在馆藏资源数字化进程中,这些一流大学图书馆通过对特色文献进行整合及深层次加工、分析,建立专题性资料库、全文特色数据库,并提供目录体系检索、主题检索和全文检索,极大地提高了馆藏资源的利用率。可见,馆藏资源建设的特色化不仅能为用户学习和利用图书馆的特色馆藏信息提供便利,而且能够为学科馆员的知识服务创造条件,进而为支持和配合学校进行高水平、多学科的科学研究及培养高层次的研究人才奠定基础。
2.3 数字化、网络化技术条件
在研究型大学图书馆硬件服务设施建设中,数字化、网络化电子办公与服务设备条件成为衡量信息传递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标志。目前,国内一流大学图书馆普遍配置了先进的图书馆管理系统、电子阅览室自动化管理系统、校园“一卡通”管理系统、学位论文管理系统、网络视频资源点播系统、数据备份系统、高速局域网系统,以及校园虚拟网络和信息节点无线网络等,使读者可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全天候使用图书馆的各种电子文献和网络信息资源。通畅便捷的图书馆电子办公与服务条件,不仅有利于用户浏览本馆的信息资源,也有利于查阅定制的国内外大型知识资源数据库,如查阅SCI、SSCI、ESI等检索工具数据库,以及查阅馆际共建共享的数据库资源。
3 研究型大学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条件保障
3.1 制度保障
国外高校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已经步入学科信息的作者与发布者、信息资源的管理者、虚拟交流的组织者之行列,而我国多数大学图书馆的学科馆员仍停留在学科联络员、参考咨询员之角色,依附于图书馆员岗位,分散于图书馆各职能部门。虽然国内100余所大学仿照国外建立了学科馆员制度[14],但基于国情的、与之相配套的资格认证制度、岗位责任制度、考勤考核制度、晋职晋级制度、进修培训制度、薪酬奖励制度、经费使用制度、组织管理制度等并不完备。学科馆员的知识服务迫切需要从制度层面认可其岗位流动,肯定其创造性劳动,增加其培训机会、资助其研发项目、善待其智力成果等,以满足其职业发展的需要。对此,研究型大学图书馆只有不断完善和创新知识服务的制度体系,维护学科馆员的各项权益,才能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从业环境。
3.2 激励机制
我国研究型大学图书馆对学科馆员的工作职责都有明确的规定,但鉴于其工作性质,对其工作质量却很难有一个刚性的衡量标准,对其工作业绩也很难有一个硬性的考评指标。我国研究型大学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实践中,探索建立了重实绩、重贡献、向高层次人才和重点岗位倾斜的分配激励机制[15],激发了教学和科研人员承担国家产学研项目、发表高水平学术论著的积极性,加大了对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客观需求。然而,高校现行的知识管理体系中,鲜见涉及学科馆员知识服务的利益关系的条款,诸如定题服务的科研立项资助办法、课题跟踪服务的署名问题、信息服务产品的奖励措施、学习深造的待遇政策等。因此,研究型大学只有将图书馆的知识服务纳入学校知识管理体系的建设序列,建立健全一个适合校情的,涵盖图书馆知识服务的人才激励机制,才能平衡学科馆员与科教人员的利益冲突,全面调动学科馆员的工作热情,保障知识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3.3 团队建设
现阶段,我国研究型大学图书馆对学科馆员的管理模式可概括为专职集中式、专职分散式、挂靠集中式、兼职分散式与混合式[16],如清华大学的专职学科馆员与“图情教授”协作模式,武汉大学的专职兼职混合模式,学科馆员知识服务的组织形式表现为单兵分散式和团队集中式两种。组建专门的知识服务机构,组织专职的和兼职的学科馆员团队式有序工作,有利于组织申报国家图书情报及文化行业资助项目、申报校内信息资源研发项目、承接学校学科建设及创新平台规划项目咨询专题、跟踪学校重大科研项目、协作完成交叉学科及边缘学科的信息服务,有利于实施学科馆员的轮训工作、综合评价学科馆员的业绩以及争取学科馆员知识生产的权益。随着学科馆员制度的深化和图书馆知识服务条件的日益成熟,团队集中式的知识服务更适合有组织、有计划、有标的、有评价地开展工作,避免分散式服务中存在的机制缺陷,从而提升图书馆的学术地位与核心再造能力。
收稿日期:2011-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