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沭阳县仁慈医院CT室
摘要:目的:观察和探讨应用增强CT诊断肝外胆管占位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到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36例因肝外胆管占位性病变就诊于我院的患者,将二维超声(US)及增强CT影像学诊断结果与患者病理诊断进行对比,分析每种影像学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36例病例中良性病变5例,恶性病变31例。增强CT及US对肝外胆管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1.67%(33/36)及77.78%(28/36),US与增强 CT 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强CT对肝外胆管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高于 US,对肝外胆管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增强CT;肝外胆管占位性病变;诊断;价值
肝脏的多数灶性病变按其部位及扩散范围可导致部分或完全性阻塞性黄疸。两侧肝管的完全性阻塞可致完全性阻塞性黄疸(同时有胆红素胆汁淤积参数增高)。如一侧肝管或其分支阻塞则导致不完全性阻塞性黄疸(胆红素正常而胆汁淤积参数增高)。部分性或完全性阻塞性黄疸是否存在转移肿瘤是医生常面临的一个问题,原发性肿瘤的症状可完全缺如(如胰头或胰尾部的癌肿,乳腺癌及主要位于右侧结肠的结肠癌),而肝转移常常是原发癌肿的晚期表现。实验生化诊断以碱性磷酸酶增高尤为典型[1]。转氨酶可轻度增高,黄疸仅见于广泛肝转移病例。应用超声检查或CT多可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到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36例因肝外胆管占位性病变就诊于我院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到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36例因肝外胆管占位性病变就诊于我院的患者,男21例,女15例,年龄32-78岁,平均年龄(58.2±8.6)岁。
1.2方法 增强 CT应用使用德国西门子双排螺旋CT 机扫描,层后5 mm,层间距5 mm,螺距1.0,120 KV,150 MA。扫描范围从膈顶到肝脏下缘。增强扫描使用优维显370 注射液100 ml,高压团注法。实行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
超声 应用GE Logiq E9及Logiq 9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C1-5及4C腹部探头,探头频率分别为2.8~5.0mhz及2.0~4.0mhz。超声仪均配有随机自带的实时灰阶谐波超声造影软件。行CEUS时,采用低机械指数模式,MI设定在0.07~0.12。将二维超声(US)及增强CT影像学诊断结果与患者病理诊断进行对比,分析每种影像学方法的诊断效能。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数理统计软件SPSS19.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与统计分析,并进行卡方检验,P<0.05显著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2结果
36例病例中良性病变5例,恶性病变31例。增强CT及US对肝外胆管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1.67%(33/36)及77.78%(28/36),US与增强 CT 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注:与US相比,P<0.05。
3讨论
肝外胆管占位性病变单发较多见,也可多发。肝脏外形多无改变,当病变较大位于肝脏表面处时,轮廓可稍有突起。瘤体可呈强回声、低回声和混合回声,以强回声最多见[2]。直径小于2 cm的血管瘤多呈圆形或椭圆形的致密强回声,边界清晰,犹如浮雕;当血管瘤直径达2-4 cm时,强回声内部可见筛网状无回声;大于4 cm血管瘤多为混合回声,内部可见管道状结构。低回声血管瘤少见,周边强回声带是特征性表现。增强CT显示:周边很少有血管绕行和血管压迫,内部血流显示率小于30%,其流速较低[3]。如病变位于剑突下时,探头稍加压,有一定的可塑性,常可观察到病变区前后径缩小,去除压力后又恢复原来图像。CT平扫整个肝脏密布大小不一的结节状占位性病变,密度低于正常肝组织,其内密度均匀,边缘欠清楚;增强扫描门静脉显示肿块内较均匀强化,但无边缘强化征象,强化后密度明显低于正常肝组织,强化后结节与正常肝组织分界变清楚[4]。动脉期病变明显强化,尤以病变边缘、结节等明显。与普通肝实质形成鲜明对比,与之相比CT 值约高出30 ~ 40 HU,病变轮廓显示清晰。通常情况下,肝脏占位性病变以实质性病灶多见,其中又以恶性肿瘤常见。超声内镜并不是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常规检查方法,只在腹部B超、CT、MR等影像学检查方法无法明确诊断,需要超声内镜助诊和EUS FNA获取组织学诊断时使用。超声内镜可以探查到腹部B超、CT、MR等曾经显示的病灶,也可探查到上述方法未发现的较小的病灶。本组资料显示,通过采用增强CT对肝外胆管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高于 US,对肝外胆管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殷晓煜.肝脏良性囊性占位性病变的规范化治疗[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4,09:808-811.
[2]丛悦,吴薇,严昆,尹珊珊,戴莹,张仲一,付颖,陈敏华.超声造影在肝外胆管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4,11:1665-1668.
[3]王军宏,王海久,任利,邓勇.内镜下粒子支架植入在胆管恶性占位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医学,2013,02:833-834.
[4]乐桂蓉.超声、CT、MRT和血管造影对原发性胆囊、胆管癌的诊断[J].放射学实践,1994,03:123-127.
论文作者:吴静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17
标签:胆管论文; 性病变论文; 超声论文; 回声论文; 肝脏论文; 完全性论文; 黄疸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9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