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阳:做“竹”功夫建“绿色银行”
文_叶小艳 黄云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王小婷
近年来,绥阳县将金佛山方竹产业作为“一县一业”脱贫产业重点打造,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两相宜。
(3)加固设计时,应该考虑新旧结构之间的连接方法,使新旧结构能共同受力,协同变形,同时要避免破坏原结构。
金佛山方竹是自然分布类型较丰富的竹种,适宜生长在海拔1200 米至2500 米生态较脆弱的高原山区,同时是造纸、竹胶版竹器编织的好原料,竹笋质地晶莹、笋肉肥厚、味美鲜嫩,有“竹类之冠”的美誉。
计算思维最终的目的是通过建模等计算过程达到问题最有效最优化的求解方案。因此,养成计算思维的第一步,就是了解用计算思维解决问题的一般方式,如图所示。首先,便是将问题的情境呈现出来,使之能够使用工具如计算机等进行解决;接着对问题的数据进行分析;之后,能够将问题情境抽象成一个模型;之后,通过一系列有序的步骤,将此类问题(这个模型)的解决方案实现自动化;通过实践分析,判断和识别出最有效的解决方案;最后,可将方案进行深化推广。
近年来,绥阳县将金佛山方竹产业作为“一县一业”脱贫产业重点打造,依托原有的10 万亩竹林,采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模式,在海拔1200 米以上的高山大面积造植新竹,推动涉林地区广大群众始终抓牢抓实提质增效和种植管护,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两相宜。截至目前,全县共有方竹49.52 万亩,其中可经营的有37.82 万亩,预计2020 年将突破70 万亩。
小竹苗“育”出大产业
今年3 月起,合作社管理人赵阳每天都组织工作人员装袋、播种、分离补种幼苗。第一年参与育苗的赵阳,技术不是很娴熟,幸好有技术人员上门指导,才有了基地里长势喜人的竹苗。
“长期工人有15 人左右,多的时候70 多人,从开始到现在发放的人工工资已有20 万元左右。”赵阳今年刚刚从事方竹苗培育,一路走来,带动的就业也越来越多,让许多群众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
近年来,绥阳县在抓实方竹这一长线产业的同时,把发展方竹育苗作为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王仲军说,无纺布容器育苗不仅少用耕地,做到哪里造林、哪里育苗,还能在移栽过程中不伤苗,提高了成活率。今年,富兴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采用无纺布容器育苗30 亩,可出苗150 万株,预计11月就可出苗造林。
眼下正值方竹无纺布容器育苗分离补种最佳时节,在宽阔镇天台村富兴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基地,育苗场景热火朝天。
“你看这苗已经病了,肯定要不得,还有这苗肯定是要扯掉的。补植的时候,两根的就可以除去一根,空缺的要补好。”林业工程师王仲军细心给工人讲解补苗技巧。
根据计算结果可以看出:表面积法河道两侧的计算结果均大于实体面积法的计算结果,河道北侧面积相差131.88 m2,河道南侧面积相差169.46 m2,造成计算结果差异的原因是两种计算方法中对坐标数据文件、特征点高程的处理方法不同。表面积法基于DTM 建模,采用地面高程建立三角网的形式计算,其计算结果较接近地形变化,计算精度较高[11]。实体面积法采用平面投影的方式将复杂地形的边坡转化为简易的无变化平面,使其面积缩小,所以计算结果与表面积计算法相比精度偏低。
目前,苗木产业已成为绥阳县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高效产业,成为最具发展活力与潜力的新兴农业产业之一。“今年,全县育苗面积280 亩左右,可出苗1570 万株,涉及农业专业合作社12 家,预计可造林20 万亩。”王仲军介绍。
嫩绿芽“抚”出新希望
“林下造竹重在管护,要做到一分造九分管,必须在‘管’上下功夫。首先我们要对林下造竹的区域进行封山育林,禁止放牧。其次是在抚育管理方面,要进行锄草、施肥,促进竹苗的生长。只要这样长期性精细化管理,5 年后群众就可以取笋,增加一定的收入。管理期间,参与群众也能通过务工获得一定的收入。”桑代礼说,3 年后,方竹基地将把流转的林地无偿返还给群众,进入盛产期后,方竹亩产值可达到3000 元以上,大部分群众年收益可达到2 万元。
据县林业局技术人员桑代礼介绍,方竹苗的“抚育”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锄抚,另一个是刀抚。“抚育”过程中,宽度必须达到一米,将割下的草放到窝里,既可以做肥料又可以遮阳和涵养水分。
“我们以‘公司+农户’的形式发展产业,同时还打算进行深加工,让群众得到二次收入,这样也能增加方竹产业的附加值。”种植大户彭相军表示,待方竹长成后,将创办方竹加工企业,带动更多农户受益。
太白镇太平村万亩方竹种植基地,平均海拔1500 多米,这里的群众对方竹产业发展很有热情。
在枧坝镇双星村的竹林里,竹农正忙着对今年移栽的方竹苗进行“抚育”,场景如同骄阳般火热。“这个产业给我们带来很多好处,既能保持生态,防止水土流失,又能给群众带来一定的收入,方竹林三五年见效后,收入一定是很不错的。”洪明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涂华明,今年以“大户”的身份加入了这场“产业革命”,还带动当地群众积极参与。
绥阳县林业局工程师王仲军(中)向竹农细心讲解补苗技巧。(黄云/摄)
低效林“改”出高产值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流域内大部分区域作物都存在不同程度作物缺水情况,但是不同分区缺水的原因也有所区别。
我们很快就领到了准考证,走进了考场,那里面简直像个菜市场,到处都是人,吵吵闹闹,出出进进。过了一会儿,老师让我们进去。爸爸一而再三地叮嘱说:“记得写自己名字。”我点点头,拿着笔和准考证走了。
“大家记清楚,砍密留稀、砍老留嫩、砍劣留优、砍小留大,把这四句话随时默在心里,通过这样的改造,笋子的产量就会逐年提高了。”桑代礼正用他自创的“四句诀”向农户讲解改造技巧。连日来,绥阳县迎来方竹低效林改造的最佳季节,各乡镇上千群众带着农具进山,在技术人员指导下,全面展开方竹林改造“夏秋攻势”。
为更好地开展低效竹林改造,充分挖掘竹林生长潜力,改良生长环境,提高竹林、竹笋产量,扎扎实实做好竹产业致富文章。近年来,绥阳县大力推广竹林科学管护经营模式,采取技术干部定点指导的方式,帮助竹农做优竹产业增收致富。
“数它的节数,比如我手里拿的这根,这是6 年生竹子,按照低效林改造要求,必须砍掉,保留2—4 年生的,这样它的发笋率才高。”竹林改造是一门技术活,首先得辨认竹子的年龄,桑代礼说。截至目前,太平村原有的8 万余亩原生态竹林已完成3 万余亩改造。通过逐年间伐,确保每亩地立足株数不超过2500 株,竹笋的产量最高可达每亩1000斤以上。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方竹产业作为全县脱贫攻坚长效产业抓紧抓好抓实在。一是扩大种植面积,把县域内海拔1200 米以上的林地实行林下造竹,争取2020 年方竹种植达70 万亩。二是对现有竹林进行低效林改造,实现提质增效,增加群众收入,助力全面小康。
(叶小艳、黄云单位 / 绥阳县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 / 袁燕)
标签:绿色银行论文; 绥阳县论文; 养殖专业合作社论文; 低效林改造论文; 绥阳县融媒体中心论文;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