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世纪我国公共图书馆发展指标的初步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跨世纪论文,指标论文,公共图书馆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到本世纪末使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人民生活水平从温饱达到小康这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图书馆作为收藏、传播经济建设所必不可少的各类科学文化知识和信息情报载体的一个主要场所,必然要随着跨进二十一世纪后中国经济在世界上的崛起而取得相应的大发展,必然要在经济的高速发展过程中日益发挥出重要的作用。为此,面对二十一世纪的即将来到,各级文化部门和图书馆必须尽快制定出与二十一世纪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规划和科学的指标,使之纳入到各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九五”规划,确保图书馆建设能纳入科学化和规范化建设的轨道。下面就我国地市级以下公共图书馆在跨进二十一世纪之际在藏书、馆舍建设规模、公共图书馆的网络布局、图书经费等四个主要指标作些粗浅的探讨。
1 各类公共图书馆藏书的指标
藏书,是公共图书馆最主要最基本的任务之一,也是图书馆开展业务活动和社会服务的基础和必不可少的资源。那么到2000年各级公共图书馆的藏书应达到怎样的规模?其相应的指标如何确立?
1.1 关于计算公共图书馆藏书指标的公式。一个地方公共图书馆的藏书(假设为S)一般涉及到这样几个因素:一是不同经济类型地区的人均藏书数(假设为G);二是这个地区的总人口(假设为R);三是一个公共图书馆直接服务的读者占当地总人口的比例(假设为K)。这样,就可初步确定计算各公共图书馆藏书指标的计算公式:S=G·R·K。下面就这个公式涉及到的几个因素分别加以分析和确定。
(1)关于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准。我国经济发展呈现不平衡状态。因此对各地公共图书馆藏书指标不能采取一刀切的办法,必须采取分类指导。如果到2000年我国大陆的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实现的话,估计会超过11400亿美元,可居世界第五位。人口可能突破13亿。由此可测算出到那时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可达800—1000美元。当然,这是总体而言,各地经济发展总是很不平衡的。如经济发达的深圳、无锡、苏州等地区,目前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达到或超过1万元人民币,即达到人均1000美元的小康标准了,到2000年完全有可能达到人均1.5万元——2万元人民币的水平。而经济欠发达和贫困地区,到2000年只能分别达到小康和脱贫的水平,即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分别为1万元和0.5万元。由此,可假定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0.5万元、1万元、1.5万元,2万元(按1990年价格计)作为我国跨进二十一世纪时衡量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四种经济指标,并作为制定各地公共图书馆藏书规模的重要依据。
(2)关于各地公共图书馆合理的人均藏书指标。文化部在制定的《2000年的中国文化》的发展战略中提出我国公共图书馆的人均藏书为0.5册。我们觉得这个指标不仅远远落后于经济发达国家的同类指标,而且也似乎保守了。如上海市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于1985年制定的《上海城市文化发展战略》中就提出上海市公共图书馆的藏书总和要达到每个有阅读能力的居民有1册图书的指标。据有关资料,目前江苏省苏州市的市县(市)区和乡镇(街道)三级公共图书馆总藏书量已达470万册,全市人均拥有0.82册,已超过了文化部提出的人均0.5册的指标,而1993年苏州市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就近万元了。假如我们就以苏州市目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万元,公共图书馆藏书量达到人均0.8册作为一个对应的基本指标,即把0.8册/1万元作为一个比例就可以求得不同经济状况人均藏书的指标,即G=当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0.8册/1.0万元。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分别为0.5万元、1.5万元和2.0万元的地区,公共图书馆藏书量分别要达到人均0.4册、1.2册和1.6册。
(3)关于一个地区公共图书馆直接服务的读者占当地总人口的比例。市、县、乡镇级公共图书馆不仅在基本设施条件和任务要求等方面有所不同之外,直接服务的读者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也是不同的,这个因素直接关系到图书馆的藏书规模。一般来讲,地市级公共图书馆主要服务的对象是城市人口,只占这个地区总人口的20%左右,而80%左右的人口在农村,主要是县、乡两级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对象。而乡镇图书馆,因人口少、区域小,应把全乡镇的100%的人口都作为服务的对象。假定把20%和100%分别作为地市和乡镇两级公共图书馆直接服务对象占当地总人口的比例,即K分别为1/5和1,那么县级公共图书馆则介于地市和乡镇之间,假如K取1/5和1两个数分母的中间数,则K为1/2.5。
1.2 确定各类公共图书馆的藏书指标及分析。根据上面的计算公式和明确的不同经济地区的人均藏书指标(G),各公共图书馆直接服务对象占当地总人口的比例(K)和各地的总人口(R),就可以分别计算出地市级以下图书馆到二十一世纪初步达到的藏书规模的指标了。
(1)地市级公共图书馆藏书规模
二十一世纪初地市级公共图书馆藏书规模表(K为1/5)
(表—A)
(注:“表—A”的地市是指地区或市管县的市,人口较多,且大部分人口在农村,故K为1/5)
二十一世纪初地市(不辖县)级公共图书馆藏书规模表(K为1)
(表—B)
(注:“表—B”的地市是指不辖县的市,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城市人口,故K为1)
“表一”和藏书规模的计算公式是否合理,可以将江苏省11个省辖市的公共图书馆的藏书情况按照这个公式来检测一下。
二十一世纪初江苏省11个省辖市公共图书馆藏书规模表
(表二)
从“表二”中可以看出到二十一世纪初除常州市之外,江苏省的其他10个省辖市的公共图书馆的藏书都要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才能与快速发展的经济相适应,即使达到了规定的指标,也仅仅分别达到人均1.6册、1.2册、1.0册、0.8册这样较低水平。而要达到规定的藏书指标,就必须打破以往地市级公共图书馆年增新书2万册的常规。另外,我们再分析一下苏州、无锡、常州三市公共图书馆的情况,目前三市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均约为1万元,其对应的人均藏书为0.8册,按照公式可算出这三个市的公共图书馆藏书应分别达到92万册,70万册和53万册,但实际上目前这三市图书馆的藏书已分别达到108万册、102万册和95万册,都超出了按公式计算出的目前藏书标准,说明这个计算公式及计算出的地市级公共图书馆藏书指标还是有一定合理性的。
(2)县级公共图书馆的藏书规模
二十一世纪初县级公共图书馆藏书规模表
(K为1/2.5)(表三)
从“表三”上可以看出,到二十一世纪初人口在100万左右不同经济类型的县级公共图书馆的藏书指标分别要达到16万册、32万册、48万册和64万册左右。目前江苏省经济欠发达的苏北地区的县级公共图书馆的藏书一般在8万册左右,但东台、淮安、泗阳等少数县(市)公共图书馆的藏书已达14万册,相当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0.5万元、人口100万的县级公共图书馆的藏书规模。经济一般的苏中地区的县级公共图书馆藏书一般在10万册左右,但南京市的江宁县图书馆藏书已达30多万册,相当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万元、人口100万的县级图书馆的藏书规模了。经济发达的苏南地区,县级公共图书馆的藏书一般在15万册左右,而宜兴市、吴江市图书馆的藏书已超过20万册,尤其是常熟市图书馆藏书已近60万册,已相当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5万元、人口120万的县级图书馆的藏书规模了。因此,通过江苏省县级馆藏书情况的分析,“表三”上所确定的各类县级公共图书馆到二十一世纪初应达到的藏书规模还是较为合理和可行的。
(3)乡镇公共图书馆的藏书规模
二十一世纪初乡镇级公共图书馆藏书规模表(K为1)
(表—A)
从“表四”可以看出,假定乡镇人口3万,按照四种不同经济水平,乡镇图书馆藏书指标分别为1.2万册、2.4万册、3.6万册和4.8万册。苏州市6个县(市)的所有乡镇都已建成万册图书馆,其中有12家藏书超2万册。江阴市不仅所有乡镇都建成了万册馆,该市的璜塘镇图书馆藏书已达5万册。因此,“表四”上所确定的乡镇图书馆到二十一世纪初应达到的藏书指标还是可行的。
2 各级公共图书馆馆舍面积的指标
馆舍,是图书馆的最基本的设施,是图书馆各项业务活动开展所不可缺少的基本阵地,也是衡量图书馆规模和级别的重要标志。要发展图书馆事业,必须建好各级公共图书馆的馆舍,使之成为当地主要标志性的文化建筑和体现当地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社会设施。由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呈现不平衡状态,市、县、乡各级公共图书馆的藏书规模,为读者和社会服务的任务、要求及机构人员组成情况等都是不一样的,因此馆舍面积的要求也不一样。
2.1 关于公共图书馆馆舍面积的计算公式。图书馆馆舍主要分为书库、阅览室和其它用房三个方面。一般要求书库、阅览室面积各占馆舍总面积的40%,还有20%为其它用房。因此,只要测算出书库面积就可计算出整个图书馆馆舍面积。参考有关研究资料,每千册图书放书架后所需面积:市级馆约为4.4平方米,县级馆约为4.0平方米。至于乡镇图书馆,因藏书规模太小,根据江苏省现有乡镇万册图书馆馆舍面积和今后发展要求来看,每千册图书占地以8平方米为宜。既然市、县、乡镇公共图书馆每千册图书各自的占地面积(假定字母为M)已经知道,那么就可以将各图书馆每千册图书的占地面积M乘以到二十一世纪初各个图书馆应达到的藏书数(假定字母为S)再除以1000就可得出书库面积。因书库面积仅占图书馆馆舍面积的40%,因此,用书库面积除以40%就可以得出图书馆馆舍面积(假定字母为T)。这样我们就得出了求图书馆馆舍面积的公式:
T=M·S/1000÷40%
2.2 二十一世纪初各级公共图书馆馆舍面积应达指标及分析
(1)地市级馆的面积指标及分析
二十一世纪初地市级公共图书馆馆舍面积应达指标表
(表四)M为4.4平方米
无锡市图书馆现有藏书102万册,对照上表馆舍面积应为11000平方米左右,但目前只有5000平方米,馆舍面积与藏书量是不相适应的。为此,无锡市已开始筹建上万平方米的新馆舍。常州市图书馆现有藏书95万册,对照上表馆舍面积应为10000平方米左右,为此常州市近几年筹建的新馆舍已经竣工,使馆舍面积增加到16000平方米,可容纳140万册图书,为跨世纪的发展奠定的馆舍基础。广东省佛山市图书馆藏书50万册,而馆舍的建筑总面积为18000平方米。山东省烟台市1万平方米的图书馆也即将动工。从上面3个省的4个市级图书馆的情况分析来看,到二十一世纪初地市级公共图书馆馆舍面积的指标基本上符合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的。当然,这样的指标还是远远落后国外发达国家图书馆建设的。如荷兰泽兰省(市),全市人口仅4万,藏书100万册,人平25册、图书馆舍面积达1.2万平方米。荷兰鹿特丹市人口30万,市中心图书馆藏书约70万册,馆舍面积达2.4万平方米。法国蓬皮杜文化中心的二、三、四层是图书馆,面积约为2.1万平方米。
(2)县级馆的面积指标及分析
二十一世纪初县级公共图书馆馆舍面积应达指标表
(表五)m为4.0m[2]/千册
按照到二十一世纪初不同经济水平的县级公共图书馆的藏书量一般分别要达到16万册、32万册、48万册和64万册。(假定县人口为100万),对照上表,其相应的馆舍面积分别为1600平方米、3200平方米、4800平方米和6400平方米左右。而目前江苏省的宜兴、泰州、东台三个县级市图书馆面积都已超过4000平方米,可容纳40万册藏书,远远超过这三个馆目前的藏书量,为今后图书馆事业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尤其是常熟市图书馆目前有藏书已有56.5万册,馆舍面积已达6000平方米,与表五中所确定的藏书量与相应的馆舍面积的指标基本上是不相符的,说明县级馆的馆舍面积指标还是可行的。
(3)乡镇图书馆馆舍面积的指标
二十一世纪初乡镇公共图书馆馆舍面积应达指标表
(表六)m为8米[2]/千册
一般讲乡镇图书馆(室)藏书达到5000册,总共有二、三间专业用房,达到万册,至少有三四间房子。目前,苏州市152个乡镇万册图书馆,平均馆舍面积为110平方米,但也有一些馆舍面积超过200平方米。基本上与万册馆舍面积是相适应的。按照上面提出的到二十一世纪初我国乡镇图书馆藏书在1.2万册到4.8万册之间,其相应的馆舍面积为200平方米到900平方米之间,而江阴市申港镇图书馆馆舍面积已达1800平方米,说明“表六”确定的指标还是可行的。
3 关于公共图书馆网络布局的指标
一个地区公共图书馆的硬件和软件建设的状况固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这个地区图书事业发展的水平,但还不全面,还必须从总体上来看这个地区拥有多少个公共图书馆即公共图书馆网络布局的建设情况。从世界上发达国家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情况来看,一些国家在抓好公共图书馆中心馆建设的同时,往往还十分重视公共图书馆的分馆建设,目的是在中心图书馆的统率和指导下,借助现代化的技术设备,把公共图书馆事业辐射到一个城市的四面八方,既方便读者,又有利于形成图书事业规模发展的格局和更充分发挥图书在人民生活及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如荷兰鹿特丹市图书馆,在中心馆下面设有25个分馆,每1.15万人口就拥有1个公共图书馆。荷兰泽兰省(市)在中心馆下面也设有11个分馆,每0.33万人就拥有一个公共图书馆。跨进二十一世纪,中国的图书馆事业要有一个大的飞跃,可以借鉴国外在公共图书馆的中心馆下面附设若干分馆的做法,但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也就是说在重点加强省、市、县公共图书馆建设,使之达到与当地跨世纪的经济发展和人民文化需求相适应的同时,还必须大力发展基层公共图书事业,尤其是要因地制宜地抓好城市公共图书馆的分馆建设和乡镇图书馆建设,逐步形成省、市、县、乡四级公共图书馆的网络体系,从而增加公共图书馆网络布局的密度。
3.1 确定公共图书馆网络布局的指标
也就是说到二十一世纪我国究竟每多少万人拥有一个公共图书馆为适宜呢?上面提到的荷兰鹿特丹市和泽兰省(市)分别为1.15万人和0.33万人就拥有一个公共图书馆了,而中国文化部制定的《2000年的中国文化》发展战略中提出每20万人才拥有一个公共图书馆。究竟如何来确定这个指标呢?不妨首先考察一下经济发达地区的苏州市公共图书馆网络布局情况。苏州下辖5市1县4区,共有11个市、县公共图书馆,全市152个乡镇也都于1994年全部建成万册馆。这样,苏州市570万人口共拥有163个公共图书馆,平均每3.5万人就可拥有一个图书馆。假如我们就以苏州市每3.5万人拥有一个公共图书馆作为经济发达地区的指标,以文化部提出的每20万人拥有一个公共图书馆作为经济贫困地区的指标,那么经济一般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公共图书馆网络布局的指标就可分别假设为9万人和14.5万人。再考察一下经济欠发达的盐城市公共图书馆网络布局情况。全市有8个市、县公共图书馆,全市195个乡镇建成万册馆的有56个(万册以下因达不到一定规模均作为图书馆,不作图书馆看待),全市总人口780万,约12.2万人拥有一个公共图书馆,比上面假设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指标14.5万人还高些,说明可以将上面确定的3.5万人、9万人、14.5万人、20万人,作为四种经济不同类型地区的公共图书馆网络布局的假定指标。到二十一世纪初我国经济发展必然还呈不平衡状态,假定四种经济类型地区各占四分之一,那么全国公共图书馆网络布局的指标则为11.75万人。
二十一世纪初公共图书馆网络布局指标表
(表七)
经济类别经济发经济一经济欠发经济贫 全
达地区般地区达地区 困地区 国
公共图书馆3.5 9万人14.520万人
11.75
网络布局指标 万人
万人 万人
3.2 对假定指标的分析
上面假定的每11.75万人拥有一个公共图书馆这个指标,是从目前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来的,是否经得起跨世纪的检验,可以作进一步分析。从中国的具体国情来看,要提高公共图书馆网络布局的密度,在城市建公共图书馆的分馆是一条途径,但数量有限,而众多的已有一定基础的乡镇图书馆(室)却是一条主要途径。按照前面“表四”确定的二十一世纪初3万人口左右、四种经济水平的乡镇图书馆的藏书指标分别为1.2万册、2.4万册、3.6万册和4.8万册。根据这样的指标,作为经济发达地区的苏州市在二十一世纪初要达到每11.75万人口就拥有一个公共图书馆的指标,除已有的11个市、县公共图书馆之外,还必须有40个左右的乡镇图书馆从目前的万册左右增加到4.8万册以上。作为经济欠发达的盐城市在二十一世纪初要达到每11.75万人口拥有一个公共图书馆的指标,除已有的8个市、县公共图书馆之外,还必须有60个左右的乡镇图书馆的藏书必须达到2.4万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无论是经济发达的苏州市还是经济欠发达的盐城市都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但经过5—10年的艰苦努力还是可以实现的。因此,将每11.75万人口拥有一个公共图书馆作为我国公共图书馆网络布局的指标还是比较合理的。
4 关于公共图书馆经费的指标
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经济基础,尤其是图书馆按照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指标要求,必须在增加馆舍面积,增加藏书,增添现代化技术设备等方面作较大投入。图书馆是国家全额拨款的公益性的全民文化事业单位,经费主要靠各级财政拨款。但近几年来,尽管我国公共图书馆的购书经费每年以500万元的速度在增长,但每年所购图书却以100万册的速度在递减。1993年全国2500多个县以上公共图书馆中有341家全年没购一本新书,有近千家全年购书不到百本。除了这几年书价涨幅过高,图书馆业务办公费用大幅度增长等原因之外,还有一个主要因素是有些地区还没有把图书馆事业放到应有位置,给予应有的支持,在图书投入上还不能使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因此,要确保图书事业与跨世纪的经济发展相协调,还必须给予相应的经费投入。那么,到二十一世纪初国家财政给予公共图书馆的经费投入确定什么样的指标为宜呢?
4.1 假如到二十一世纪初我国总人口达到13亿,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0.5万元、1.0万元、1.5万元和2.0万元的各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那么相应的人均藏书指标分别为0.4册、0.8册、1.2册、1.6册,由此可算出二十一世纪初我国县以上公共图书馆的藏书应达到13亿册左右。而1995年,全国县以上公共图书馆藏书量最多才只能达到3.7亿册左右,离13亿册的目标还差9.3亿册,也就是说从1996年到2005年的10年中我国县以上公共图书馆每年需增新书9300万册。假定1996年我国平均每册图书价格为10元左右,那么1996年我国县以上公共图书馆的购书费约9.3亿元。参照1991年我国公共图书馆的购费经费与整个图书经费分别为8926.7万元和34388万元这样的比例,那么1996年我国县以上公共图书馆的经费约应达到35.8亿元,而2005年的我国的图书经费的指标应在35.8亿元的基础上加上逐年图书上涨的指数,计算公式为35.8亿元×(1+2005比1996年图书上涨的总指数)。
4.2 对指标的分析。按照图书馆事业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需要,1996年我国图书馆事业的经费就应达到35.8亿元,显然这是个十分大的投入。据有关资料,我国图书经费1985年为1.3393亿元,占当地财政支出的0.073%;到1989年增加到2.6737亿元,占当地财政支出的0.087%;1993增加到4.3亿元,预计到1995年达到5.5亿元左右,1996年也只能达到7亿元左右,离规定的目标差距太大,说明目前我国图书馆事业经费投入的比例严重失调,与经济发展的要求远远不能相适应,因此,要使二十一世纪初我国图书经费的指标得以实现,首先要加大我国政府财政对图书馆经费投入的比例,并在有关文化经济政策上加以明确和贯彻。1994年我国财政支出为5820亿元,1995年财政支出预算为6359.2亿元,比1994年增长9.26%。假如1996年我国财政支出保持9.26%的增长幅度,就达到7000亿元左右。若按往年国家对图书馆事业和经费投入比例那肯定是有限的,但若能按照文化部门一直提出的文化投入应占国家财政支出百分之一,而图书馆事业经费占到整个文化经费的百分之五十的话,那么1996年我国图书馆经费一下子就能增加到35亿元左右了,基本上达到35.8亿元这个预估指标。以后国家能在35亿元的基础上根据书价涨幅逐年增加图书投入,到二十一世纪初的我国图书经费的指标还是有望实现的。其次,进一步拓宽社会集资支持图书馆事业的渠道。公共图书馆是为全社会服务的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单位,在主要依赖国家投入的前提下,理应得到社会各界乃至海外的关心和支持,如美国1980年公共图书馆事业经费达到23亿美元,但其中私人和私人基金会的资助就达9.3%即2.139亿美元。应该看到,随着我国图书馆事业在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中日益发挥出重要的作用,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图书馆事业的必将越来越多。文化部门和图书馆应该在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有所作为,进一步拓宽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图书馆事业的途径。另外,各级公共图书馆在抓好图书主业的前提下也要因地制宜,因馆制宜地利用图书馆的人才,情报信息资源的优势开拓实业,发展第三产业,增强繁荣图书馆事业的活力。以上主要从涉及有关跨世纪的我国地市级以下的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四个硬指标方面作了些初步和肤浅的探讨,缪误和不妥之处恳望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