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县界首中西医结合医院 广西桂林 541306
摘要:目的:探讨在开展急诊内科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疾病治疗工作期间,观察选择中西医结合方法施治后获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09月~2017年07月收治的104例急诊内科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作为实验对象;由数字奇偶法对所有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展开分组;对照组(52例):急诊内科开展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治疗工作期间,应用常规西医疗法合理展开;观察组(52例):急诊内科开展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治疗工作期间,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合理展开;最终就两组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用药效果评价结果以及心功能改善情况展开对比。结果:同对照组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用药效果评价结果(69.23%)比较,观察组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98.08%)提高程度较为显著(P<0.05);同对照组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比较,观察组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优势较为显著(P<0.05)。结论:医院急诊内科合理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施治,对于用药效果评价结果的改善以及心功能的改善均可以加以促进,从而为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效果改善做出充分保证。
关键词: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
于医院急诊内科中,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所占比例较为显著,主要将呼吸急促、水肿以及心悸作为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疾病的典型表现。当前以药物治疗作为主要疾病治疗手段,对此确定最佳药物完成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呈现出显著价值[1]。本文意在明确最佳药物完成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疾病患者的急诊内科治疗,以此表明于急诊内科中西医结合疗法的应用价值所在。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09月~2017年07月收治的104例急诊内科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作为实验对象;由数字奇偶法对所有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展开分组;对照组(52例):男26例,女26例;年龄分布范围为62岁~79岁,平均年龄为(70.89±4.49)岁;患者的心功能分类为:属于2级、3级以及4级的患者例数分别为17例、27例以及8例;观察组(52例):男27例,女25例;年龄分布范围为63岁~81岁,平均年龄为(70.90±4.51)岁;患者的心功能分类为:属于2级、3级以及4级的患者例数分别为19例、26例以及7例;对两组急诊内科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心功能分类展开对比,结果呈现出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52例):急诊内科开展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治疗工作期间,应用常规西医疗法合理展开;观察组(52例):急诊内科开展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治疗工作期间,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合理展开;对于对照组应用药物类型主要包括他汀类药物、阿司匹林以及β受体阻滞剂等[2];对于观察组,完成对照组系列西医治疗后,准备自拟强心汤药物施治。中药成分包括8克人参;15克五味子、黄芪、麦冬、陈皮以及葶苈子;10克大腹皮、远志以及茯苓;30克丹参以及12克白术;将上述系列处方添加水进行煎熬,直至最终剂量为400毫升,保证1剂/天自拟强心汤应用剂量,分别于早晨以及晚间选择中药服用;两组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治疗1个疗程的时间均为28天,临床共施以2个疗程治疗。
1.3 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施治后的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系列心衰症状全部表现正常,观察患者的心功能表现为2级;有效:施治后的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系列心衰症状全部获得缓解,观察患者的心功能表现为4级;无效:施治后的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系列心衰症状未获得变化,观察患者的心功能仍然异常[3]。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两组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药物治疗结果展开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药效果评价结果)组间比较以%形式完成X2检验,计量资料(心功能改善)组间比较以形式完成t检验,以P<0.05为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显著。
2、结果
2.1 用药效果评价结果判断
同对照组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用药效果评价结果(69.23%)比较,观察组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98.08%)提高程度较为显著(P<0.05),见表1。
2.2 心功能改善临床对比
同对照组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比较,观察组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优势较为显著(P<0.05),见表2。
3、讨论
对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疾病诱因加以分析,主要因为患者呈现出免疫力下降、呈现出心律失常以及表现出血容量增加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患者的心肌功能以及心肌结构呈现出对应性变化后,最终使得患者呈现出心室充盈功能以及泵血功能下降的情况导致[4-5]。
对于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在施以西医治疗期间,主要为了将患者的肺动脉压显著缓解,进而使得患者的心脏前后负荷获得显著降低,从而使得患者的心肌收缩力呈现出一定程度增强。
在此基础上选择中药自拟强心汤药物施治,成分中的黄芪、人参以及五味子等系列处方加以应用后,除了将患者冠脉动脉加以扩张之外,还可以将患者的心肌代谢功能显著改善,从而使得患者心肌耗氧量呈现出一定程度降低,最终使得老年患者机体免疫力获得显著增强。配合其他药物施治后,于血管扩张、血小板聚集降低以及心肌肥厚抑制方面均可以获得显著效果,最终将患者呈现出的心肌肥厚现象加以逆转,使得患者的心功能获得确切改善。
综上所述,医院急诊内科在开展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疾病治疗工作期间,合理创建中西医治疗方案针对性施治,通过改善老年患者心功能,最终使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用药效果获得确切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学锋.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临床疗效探讨[J].中国农村卫生,2015,5(10):92-92.
[2]周宇明.美托洛尔联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10):1092-1093.
[3]陈波.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诊内科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J].中医临床研究,2015,7(19):112-113.
[4]魏玉龙,王建怀.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诊内科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J].保健文汇,2017,5(7):72.
[5]全雨峰.益肾强心汤联合辅酶Q10对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呼吸功能及运功能力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8):864-866.
作者简介:季振刚,男,1983-广西桂林,本科,主治医生。
论文作者:季振刚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9
标签:心力衰竭论文; 患者论文; 重症论文; 老年论文; 急诊论文; 内科论文; 功能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20期论文;